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很容易调伏众生的其他烦恼,如嗔心重的指鬘王、贪心大的难陀、愚痴心强烈的周利槃陀,依靠佛法的因缘,最后都能证得圣果。而提婆达多,暂时获得一种相似的神通(无法照见长远的业因果),凭借这些神通,他产生了炽盛的嫉妒心,欲与佛陀一竞高下。他先以神通胜伏了未生怨王,(提婆达多若没有神通,未生怨王也是很有智慧的人,一般不会轻信别人。正因为这种相似的神通,未生怨王对提婆达多言听计从、毕恭毕敬。)后来二人同流合污,造了好几个无间罪。按照小乘的观点,他无法得以度化,这也是嫉妒心所致。因此,有了嫉妒心的话,什么事情都敢做,其他烦恼也以此而引发。
    我们有了名声的时候,应观察对其他高僧大德有没有可怕的嫉妒心,有了的话,善根功德就会逐渐摧毁,对解脱无有丝毫利益。我们在座的人,对名声特别执著的倒是还没有发现,但以后每个人在修行中或工作中,如果拼命地追求名声,果报也许在今生成熟,也许会在来世出现。
    学习这部论典之后,大家平时应多观自心:“我已经发了菩提心,现在是在希求名声地位,还是在希求解脱?到底我在做什么?如果今生没有对佛法和众生做出大的贡献,也不能给自己的解脱造成障碍,更不能给众生的解脱造成障碍。”经常这样反观自己、提醒自己,这也是噶当派修行人最好的一种传统。
    以是若有人,欲损吾声誉,
    岂非救护我,免堕诸恶趣。
    因此,如果有人想方设法毁坏我的名誉,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依靠他的力量,可使我免于堕入恶趣,所以我不但不能生嗔恨心,反而应把他当作亲人那样来报答恩德。
    正如刚才所讲,有了名声以后,心会散乱不堪,出离心和菩提心也逐渐远离,行为很可能与佛法背道而驰。一旦没有任何名声,自己只是个默默无闻的修行人,今生应该有解脱的机会。
    我特别羡慕山里那些虔诚的修行人,他们在十几年、二十几年中一直精进地修行,任何人也没有听过他们的名字。包括学院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我刚来时认识的,前两天又见到了他们,他们穿的衣服特别朴素,住的房子也非常简陋。我开始时也过着这样的生活,觉得自己是个修行人,现在虽然表面上看,世间人会认为我比较有出息,但真正从修行上来讲,我真的特别羡慕他们,正因为没有名声,自己的修行完全是成功的。
    前段时间,我跟有些法师也说了:“以后你们到大城市里去,如果有前世的殊胜因缘,能弘法利生倒也可以。现在藏族的很多法师到不同的城市里去,有些弘法利生的事业展开了,这是很好的事情;而有些不但没有展开,最后连戒律也保不住,在非常可怜的状态中死去。所以,你们想当一个修行人的话,最好先在寂静的地方不离开闻思,如果在外面炫耀自己、做各种宣传活动,这不一定对自他有利。”
    其实,受到他人毁谤,假如你懂道理的话,不见得不是好事。有人说:“我本来修行很成功,可是有人到处说我过失,从此以后,我的一切都完蛋了。”如果你真正有德行,无因毁谤也不一定有很大的损害。佛陀时代就有这种情况:有一次,佛陀正在给众人讲法,一妇女受外道指使,在腹部系一盆子佯装孕妇,当众指责佛陀与她有染,且腹中胎儿为佛之子。众人中已得圣果者,对佛的信心无丝毫动摇,而没有得果、尤其对佛的见修行果未得确信者,见此情景不禁暗生怀疑。正在议论纷纷之际,天尊不悦,化现为一只老鼠,钻进妇女的衣服里,咬断系盆之绳,盆子突然掉在地上,真相大白。在众人的羞辱与咒骂声中,妇人落荒而逃。
    试想,圆满功德、远离诸过的佛陀来到这个世间时,也有人当面诋毁,说自己与佛有不清净的关系,那现在有些素质特别低的女人,经常捏造各种谣言,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对方若是真正的高僧大德,具有一定的功德,谣言对他的事业绝不会有任何危害。
    《释尊广传》中,佛陀曾对阿难说:“我过去行菩萨道时,恒遭诋毁,常有人以难登大雅之堂的恶语诟骂。即便后来我已成佛,仍有众生谓我与女人行不净行,妄图以美女为工具毁谤我。”上师如意宝在讲这段时说:“现在世间上有些高僧大德,当事业非常圆满时,很多人的嫉妒心实在无法控制,通过各种方式来毁谤加害,这也是天经地义的,用不着大惊小怪。如果自己真正有功德,对此不会不欢喜,反而能够转为道用。”我们都是随顺佛陀的后学者,当年佛陀在因地时怎么样对众生发菩提心,我们也应如是效仿。
    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中还有一个故事:以前在寂静的森林中,住着一位菩萨化现的犀牛(释迦牟尼佛的因地),它性格忠厚,心怀宽广,具大慈大悲心。附近有一群猴子,每天肆无忌惮地欺负犀牛菩萨:当它睡的时候,猴子全部骑在它身上,当它吃草的时候,猴子百般阻挠不让去吃……整天都是侮辱和戏弄它。但菩萨从不反抗,听之任之。后来,住在树林里的一个夜叉实在忍无可忍,便对菩萨说:“这群可恶的猴子天天害您,您怎么不反击呢?您的角是金刚角,连坚硬的岩石都不堪一击,摧毁这些猴子易如反掌。”但菩萨却说:“猴子们怎么戏弄我,我都不会反抗,它们也非常可怜。依靠它们,我能成就忍辱波罗蜜多,所以我只有报恩,绝不会报仇。”夜叉听后十分佩服,悄然隐身而去。
    翻开佛陀因地的这些公案,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平时受到毁谤欺辱,会怎么样对待。我们现在也是因地,还没有作佛,只是发了菩提心,可以叫做菩萨。不管别人无缘无故,还是有缘有故,在修行的道路上遇到这些对境时,应该想一想:“佛陀是怎么样对待众生?我是怎么样对待众生?”这两句话当中,包括了很多甚深的问题,大家应当再三琢磨。
    吾唯求解脱,无需利敬缚,
    于解束缚者,何故反生嗔?
    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所求的“专业”,唯一是圆满正等觉的菩提果位,而不是自我解脱的小乘阿罗汉,也不是让人沉溺轮回的世间八法。既然是希求解脱者,就千万不要被名闻利养所束缚。假如有人从中作梗摧毁我们的名声财产,帮我们解开轮回牢狱的枷锁,不让我们堕入恶趣,令我们有了解脱的希望,怎么能反而嗔恨他呢?
    比如我要去拉萨,前往北京或青岛的火车,对我来说根本没有用。同样的道理,学习大乘佛法,尤其是密宗金刚乘的人,目标就是追求解脱,世间上乱七八糟的名闻利养,完全是道障,我们应该置之不理。
    智悲光尊者不是讲了吗,一个人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齐全,佛法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现在有些人求房屋,有些人求轿车,有些人求财富,但是解脱需不需要这些呢?除了弘法利生的方便以外,这些的确没有任何用。古往今来的修行人选择住在寂静的地方,度过自己的一生,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心要清净,才容易现前解脱,世间八法对凡夫人肯定是有影响、有染污的。
    有些人虽然住在大城市里,但由于俱生的善根,特别向往解脱,不愿每天为家庭、为工作做些无聊的事情,认为这对今生来世都不利。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因缘,不一定所有的人都要出家,一下子跑到山里去住,对有些人来讲,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昨天有个日本居士说:“我现在非常非常感谢网络,不知道怎样报答它的恩德。没有它,我这样的在家人,不可能如此系统地听受佛法。这辈子没有出家缘分的话,我连接触大乘佛法的机会都没有……”
    确实,每个人的缘分都不同,有些人注定要在城市里度过一生,因为现在自己的家庭关系很不错,孩子也正在读书,二十年内肯定没办法出家,二十年之后能不能也很难说。到了那个时候,牙齿可能都已经掉光了。(昨天我看见一个修行人,她说自己有62岁,嘴里这边有一颗黑色的牙齿,那边有一颗白色的牙齿,两颗牙齿中间出现鲜红的舌头,脸上的表情很慈祥。我想她年轻的时候,可能整天沉溺于世间的各种迷网中,晚年有这样出家的机会,应该是非常的快乐。)但若没有这种缘分,大家也不要难过。现在科技这么便利,通过这种方式来闻受佛法,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慈悲和伟大,然后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从佛教的历史上看,在家人在城市中通过念佛、参禅、修行而终获成就,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
    总而言之,我们是希求解脱者,最好不要被名闻利养所束缚。以前我讲《开启修心门扉》时,“看破今生”这一章专门有仲敦巴尊者的公案。尊者于一生当中,最重视的就是舍弃今世、看破今世。信众邀请他出去讲经说法、会见一些大人物,他实在是不肯,就对弟子说:“你代我去吧,我正在修持舍弃世间之法,故不允许我做出行修相异、心行相违的举动。”他经常在热振的森林中,(仲敦巴当年修行的热振寺,听说我们学院的很多修行人都去过,至今那里仍非常寂静。)口中念着《亲友书》中摧毁世间八法的偈颂 ,或者喃喃自语道:“我是希求解脱者,莫为名闻利养缚。 ”有时念诵了全部文字,有时只朗朗念出开头部分。他一直不愿跟世间人交往,也不愿获得财产赞扬,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现在的世间上,也有很多这样的高僧大德和虔诚居士。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影尘回忆录》中的弘一大师,他的公案也与此基本相同。当时弘一大师在青岛湛山寺讲法。有一天沈市长在寺中请朱将军吃饭,朱将军说:“可请弘一法师一块儿来,让他坐首席,我来陪客。”沈市长很赞同,就请倓虚法师(湛山寺住持)跟弘老说。倓虚法师到弘老寮房里一说,弘老笑笑没言语。第二天临入席时,又派监院去请,带回一个纸条,上面写四句话:“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思维,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现在世间上很多人,不管是出家、在家,受到别人如此礼遇时,恐怕无法抗拒。我也接触过很多寺院的住持,他们一见面就介绍说:“我们跟政府的关系很不错。前段时间宗教局副局长亲自来我这里,跟我一起吃饭,我也谈了一下寺院准备接几个项目:第一、我们的某某东西准备销售出去;第二、今后打算把寺院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有时候看他们的表情,不要说市长请,就算派出所的所长请,也会高兴得不得了。当然,这不仅仅是别人,任何人都很难抵挡这样的名声和别人的恭敬,尤其是大人物、大施主、大名人邀请自己,马上会觉得身价倍增。甚至有些法师在讲经说法时,也经常宣扬“我遇到了某某领导、某某高僧”;还有些人在自传中,也反复提到“我遇到了某某名人,他当时对我如何如何的称赞”。
    然而,真正的高僧大德,最大的目标并不是世人所希求的名声财富,而是自己圆满获得解脱。解脱是为了什么呢?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释尊广传》中经常有这样的对白:“你有什么样的希望?”“没有其他,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