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动物精神-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玩牌偶尔也会导致友情破裂或离婚)。但是,定约桥牌很少用于赌博。  到了21世纪,定约桥牌已经式微。在人们眼里,它已经成为一种老掉牙的游戏,很少有年轻人喜欢它。不过,近些年来,扑克游戏,尤其是21世纪的新扑克游戏——得克萨斯梭哈,正在流行。这类游戏都是单打独斗型的,而且经常用来赌钱,虚张声势或“不动声色”等形式的骗术在这类游戏中特别重要。  当然,我们知道,在牌桌上发生的事情与经济中发生的事情可能没有联系。但是,如果数百万人在玩的扑克游戏都可以有欺骗行为的一席之地,我们还能天真地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商业领域吗?
货币幻觉
本书作者之一最近注意到波士顿通勤列车上的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普通法》第272条第43A款——单处或并处不多于10日的监禁,罚金不多于50美元。”这两种惩罚看起来很不相称。  这块告示牌描述的是货币幻觉,这也是宏观经济学欠考虑的一个要素。当决策受到名义美元金额的影响时,货币幻觉就会发生。  工资合同和货币幻觉。只有极少的劳动合同包含生活成本调整(即指数化),经济学家对此感到吃惊。1976~2000年间的加拿大工会合同的相关数据最能说明这个问题。这些合同中只有19%是指数化的,而且,即使有这样的指数化,它也远非一一对应的:通常只有在通货膨胀率已经上升到超过某一设定的目标值时,生活成本调整才会启动,在到达该水平之前,通货膨胀对工资没有任何影响。在大约三分之一这样的指数化合同中,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临界值。可以肯定地说,那些提供或接受指数化合同的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用货币而不是用实际值来思考。这种不对称的生活成本调整清楚地表明,货币幻觉是存在的。  债务合同和货币幻觉。不仅大多数工资合同以名义值表示而未指数化,金融合同通常也采取这种形式。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一张债券相当于一份债务合同)在到期前通常按某一固定利率支付利息。虽然通货膨胀在变化,但大多数现有债券的利率是不会变化的,许多抵押贷款执行的是固定利率。而且,即便是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利率随当前利率而调整),也根本不是通货膨胀中性的:即便是通货膨胀中性的抵押贷款,本金的美元价值会随着通货膨胀率而上升。因此,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按实际值计算,可调整利率的抵押贷款的持有人会及早偿还贷款。  会计核算和货币幻觉。据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用语。管理者使用损益账户来评判他们是表现“出色”并扩张业务,还是表现“糟糕”并收缩业务。会计核算是资本决策的基础,外部人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看法也是以该企业的各种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因此,会计核算是股票价格的基础,也是放款人决定向企业收取什么样的贷款利率以及是否放款的基础。会计核算也是企业大多数税务核算的基础,例如损益核算决定了利润所得税,它们在决定企业何时或是否宣布破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会计核算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如果会计账户是以名义值而不是实际值计量的,就可以推断,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决策也建立在名义账户的基础上,因而也以货币幻觉为基础。如果这是事实,那么货币幻觉就一定存在。  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格里亚尼和理查德?科恩提出了一个检验。他们的检验使用了公司会计核算中已知的通货膨胀偏差。他们分析了股票价格反映的究竟是经通货膨胀偏差调整后的利润,还是未经调整的利润。他们发现,股票价格并没有反映通货膨胀。不存在货币幻觉的假设似乎又一次被违背了。  这些例子只是货币幻觉的个别体现而已。我们将看到,考虑货币幻觉给了我们一个不同的宏观经济学,一个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政策结论的宏观经济学。我们又一次看到,动物精神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故事
人类的心智是按照记叙式思维来构造的,它把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和动态变化的事件,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人类行为的很多动机来自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我们讲给自己听的,它们进而又产生了人类的动机结构。如果没有这些故事,生活很可能只是“一桩接一桩该死的事情”。对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一个机构的信心也是如此。伟大的领导人总是首要的故事创造者。  政治家是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关于经济状况的故事方面。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公众交流,这样做其实就是讲故事。因为他们和公众的大多数互动都与经济有关,所以他们的故事也多半和经济有关。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墨西哥经济信心的高涨和低落,斯蒂芬尼?费尼尔对此给出了分析。她发现在过去50年里,墨西哥的经济信心在何塞?洛佩斯?波蒂略任期内(1976~1982年)达到了顶点。他把墨西哥变成了托拜厄斯定义的“迫害”故事的主角:一个弱小的国家成功地战胜了强大、傲慢的对手。波蒂略在1965年发表了一部小说,题为《羽蛇神》(Quetzalcóatl)。羽蛇神是阿兹台克人的神,人们期待他像耶稣一样在伟大的转折时代复活。该小说在1975年波蒂略竞选总统之前再版,变成了关于墨西哥未来伟大成就的故事,而它本身也从古老的阿兹台克传说中获得了新生。总统专机也被命名为羽蛇神一号和羽蛇神二号。这个故事由于两个意外事件变得更具说服力:一是在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二是1979年发生的石油危机导致油价暴涨。  20世纪70年代初,墨西哥已经认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当时最大的发现来自于坎佩切湾、恰帕斯和塔巴斯哥州,而那时正好是波蒂略就任总统之前。由于接二连三的油井被开采,探明的石油储量稳步上升。人们的预期疯涨,甚至有人宣称,墨西哥将成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产油国,而当时沙特的探明储量已经超过了2 000亿桶。此外,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在1980年达到顶峰,比10年前的价格水平翻番还高。  墨西哥拥有做梦也想不到的财富的故事,牢牢抓住了人们的想象力。波蒂略从1976年开始,不断强调石油的重要性:“在当前时代,世界各国可以分为拥有石油的国家和没有石油的国家。”9 然后,他开始像一个富国的总统那样行事。就在全世界担心高油价有可能进一步攀升的时候,波蒂略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墨西哥的全球能源计划。1980年,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签署了《圣何塞协议》,同意向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以优惠价格出售石油。这种做法相当于对外援助。1979年,罗马教皇约翰?保罗访问了墨西哥,这次访问被广泛理解成墨西哥已经成为重要富国的一个信号。  波蒂略助长了人们对墨西哥的信心,推动了经济繁荣。在他任总统的6年内,墨西哥的实际GDP增长了55%。不幸的是,在他任期结束时,墨西哥的经济增长开始停滞。1982年,当波蒂略卸任时,墨西哥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00%,失业也增加了。腐败和公然的盗窃行为达到了前所未闻的水平。  在建设新墨西哥的努力中,波蒂略以尚未开采出来的石油为担保举借了大量外债,使墨西哥深陷债务泥潭。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下跌,墨西哥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波蒂略本人度过了故事尚未破灭时的美好时光。在他执政时期,墨西哥经济一派欣欣向荣,留给继任总统的却是经济崩溃后的凄惨景象。波蒂略用来鼓舞人心的种种假设最后都变成了幻象。特别是,墨西哥拥有的石油财富被过分夸大了。事实上,时至今日,墨西哥探明的石油储量依然只有129亿桶,仅占全世界总量的1%。即使到现在,虽然明知这个事实,很多人还是忍不住惊讶于墨西哥的石油储量会如此之少,因为从前的辉煌故事还顽固地残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一个国家或任何一个大型团体的信心,往往围绕着故事而波动。关于新时代的故事尤其重要,它们试图描述那些推动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变化。有关互联网(1994年普通公众才刚刚接触)发明和应用的故事,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的股市繁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股市繁荣又导致了整个经济的繁荣,希勒的《非理性繁荣》一书对此有详细的论述。12互联网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新技术,并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日益引人注目。我们都在使用互联网,它在我们的电脑上,在我们的指尖上。年轻人以此致富的故事就像19世纪淘金热的现代翻版。而稳定的技术进步,包括材料科学、化学、机械工程、农业科学等领域的数以百万计的进步,虽然在数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却从未引起过公众的兴趣。这些故事并不流行,《人物》杂志对此几乎没有统计。但是有了互联网以后,整个经济就被互联网故事牵着走了。  各个时期各不相同的?时代故事相当复杂,这说明经济信心的差异不仅会影响消费和投资,还会影响整个经济。这些故事的变化会影响人们对个人的事业成功、企业的创业成功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预期。  正如疾病通过传染来传播一样,信心也可以这样传播,丧失信心也可以这样传播。信心的流行或者乐观态度的流行,都可能只是因为某种思维模式的传染率的改变而神奇地发生变化。
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
现在,我们开始接下来的章节,首先要考虑的是萧条,然后解释八个关键问题。萧条是衰退的极端形式,研究萧条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揭示经济下滑的根源。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也就是本书写作之时,经济下滑的原因尤其值得关注。本章将考察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两次萧条,一次是19世纪90年代的萧条,另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表明,美国历史上两次最严重的萧条,基本特征都在于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追逐利润的意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转向了有害于社会;人们的货币幻觉以及人们的经济公平感发生了变化。经济萧条和这些难以量化的变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各国中央银行都在担心通货紧缩,它们不愿意让通货紧缩发生,但未必能够完全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都见识过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的通货紧缩。40如果今天再次发生通货紧缩,我们会比20世纪30年代的人们更明智地削减名义工资吗?会不会,还真是难说。在情绪高涨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忽略那些一目了然的经济事实。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根源于人类的本性,而这些本性历来都有强大的力量。人们还是那么在意公平,还是抵制不住腐败的诱惑,当别人的恶行被揭发出来后还是会感到憎恨,对通货膨胀也还是感到困惑,他们的思想还是受空洞的故事而非经济理性所支配。和前两次萧条一样的事件,仍有可能重演。
为什么中央银行家们迄今为止有控制经济的权力

让我们从考虑一家中央银行如何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的标准故事开始。中央银行(在美国是美联储)通过运用其储备控制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