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地书-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金心异的公子是最不危险的,因为他已经承认“应该多听后辈的教训”,而且也决不敢以“诗礼”教其子,所以也无须“远”。他的公子已经比他长得多,衣服穿旧之后,即剪短给他穿,他似乎已经变了“子”的“后辈”,不成问题了。    
    《猛进》昨已送上五期,想已收到。此后如不被禁止,我当寄上,因为我这里有好几份。    
    鲁迅    
    四月八日    
    万璞女士的举动似乎不很好,听说她办报章时,到加拉罕那里去募捐,说如果不给,她就要对于俄国说坏话云云。


第二章1925年4月10日书信

    (十一)    
    鲁迅师:    
    昨夕——九日——接到先生的一封信,前天更收到寄来的一束《猛进》共五份,打开纸卷一看,原来出版就是北大,当时不觉失笑其何以孤陋寡闻一至于是,登即至号房处令订一份备阅,及见师函,谓“此后如不被禁止,我当寄上”,备感师诱掖之殷,然师殊大忙,何可以此锁〔琐〕屑相劳,重抱不安。既已自订,还乞吾师勿多费一番精神,此属先后未关照的实情,与客气异,是例外的不同,望勿一概看待。    
    薛先生当日撕下一大束纸条,满捧在双手中,前有学生,后有教部人,他则介乎二者之间,人物俱在,我想教部人见他这种进退维谷的狼狈景状,着实好看煞人。而学生充分的质问,他又苦于置答,退而不甘吃亏,令我至教务处质问,恫吓,经我强硬的答复,末〔无〕法对付,最终的毒计,就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所谓恶人先告状,意思是责备学生,引起一部分人的反感。当他辞职的信分送至各班,我们以为他一定在各先生面前另有表示,今乃专对学生辞职,居心何在?我以为薛先生之辞职是自知越俎办事,不免清议,因出此下第〔策〕,不得不一走,不得不架(驾?)〔嫁〕罪他人而走。风传风潮一发生,他的新夫人即劝他辞职,勿被人利用,而他终竟未辞,至三十六着,水穷山尽时,始出此上着,固然走得滑稽,但总较不走的算是痛快一点,如此则此次些少牺牲甚便宜也。兹付〔附〕上他的信一阅。贴在教务处骂他的条纸,确有点过火,所以五人的信也只可推开这层不提,因为实非五人参与而知者,但也是他的形迹可疑招人骂的。固然写的人欠幽默,可是群众的事,一时未预先防备得到,总不免闹出有失慎重的时候。只怪我们当时没有眼见,不及防事未然,其实平心论之,骂他一句“滚蛋”也不算希奇,横竖堂堂“国民之母之母”可以任意骂人“岂有此理”,上有好,下必甚,何必大惊小怪呢!先生!你说对吗?    
    现在所最愁不过的,就是风潮闹了数月,不死不活,又遇着仍抱以女子作女校长为宜的头脑冬烘闭着眼问学生,你们是大多数人反对吗〈?〉的人长教育,在此君手里能够得个好校长么?一鳖不如一鳖,则岂徒无益,而又害之,迁延不决,则恋栈人的手段益完全,学生软化消极的愈多,终至事情无形打消,只落得一场瞎闹,何苦如此的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呢!无处不是苦闷,苦闷,苦闷,苦闷,苦闷,苦闷……    
    攻打现时“病根的工作”,欲“改革最快的”,“使有效”而不“很迟”的唯一捷径,自然还是吾师所说的“火与剑”。自从二次革命,孙中山逃亡于外时即已觉悟此层,所以极力设法组织党军,但是军人中头脑较新的,自然在中山帜下,但是其中可有多大建设?多少成绩?一团糟的五十步笑百步!即有清醒者,一投入黑越越〔魆魆〕的帐幕内,便尔暗沉沉昏无天日,找腊〔蜡〕炬来寻光还来不及,何况还想他分光去照料他人!而且现时所最急切的问题待解决者正刻不容缓,如果必俟若干时筹备,若干时进行,若干时收效,恐索国魂于枯鱼之肆矣,此杞人之忧也。小鬼有虑于此,故急不择言,诚思得若干同志,暗中进行博浪一击,对于将签字于金佛郎(金佛郎问题曲解法律且一惟武人马首是瞻,以决从违而不采纳民意,是可忍孰不可忍?),及违反民意的乱臣贼子,仗三寸〔尺〕剑,杀万人头,饮千盏血,然后仰天长啸,伏剑而殉。虽碌碌诸子或且不足污吾之剑,然以此三数人之牺牲,足以寒贼胆使有所畏而不敢妄为,然后迫得他不敢不稍从民意,此时再起而联络国中军民各界,昭以大义,振以利害,加以舆论鼓吹,缓急先后或取于此。自然去牺牲的人,要有胆有勇,但不必取学识优越者,盖此辈人不宜大材小用。如小鬼者,窃愿供牺牲——实则无所谓牺牲,反过来说,也许是胜利——此举虽则有点粗急,但现在这种麻木状况之下,不可无此项举动。五四一把火,可以令卖国贼销声匿迹数年,惜乎当时人多牺牲大。如其有勇士给他任何一个人,送他一个黑饼,就算两三个拼一个,也是怪有意思的。在太平洋会议时学生适在天津女师肄业,曾建议举行此种组织于十人团中,未见采择,或者未能以身先之,致不见用欤?抑谋之不臧欤?    
    青年急待攻击,较老年为甚——尤其女青年——因为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中间媒介者,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肩上,而他们的确能有几分觉悟?不要多题〔提〕起来吧!实在气煞人!想“鼓吹改革”他们,一方固然为国家人材根本计,然而假使缓不济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亦杞人之忧也。小鬼以为此种办法可列于次要,或者与上述的双管并下,现时不妨起头“试他一试”,见得到,做得出,愈速愈妙,今其时矣。    
    “柴愚参鲁”,早在教者目中,必曰:“盍各言尔志”,以下问者,小鬼只得放肆“率尔而对”。    
    “讲风景”是骚人雅士的特长,“秋花明月”是儿女子的病态。四海为家,何用多怀,今之怀者,什么母亲怀中……摇篮里,想是言在此意在彼,满篇“好看字样”的“抒情文”(主脑命意何在?),的确是今日女文学家(?)的特征——最显的例子,评梅的文诗,晶清的诗,冰心,庐隐,廷玫,俱带此种色彩。好在我还未有文学家的资格和梦象〔想〕,对于这类文章一个字也哼不出来。至于作“辩论之文”的“特别”,我真的不知不觉全行犯了!自己不提防,经吾师慧眼觑破,心折惭愧,万分觉悟。但这种毛病之养成,其“从头至尾,一一驳去”者,以为不如此,不足以令人体无完肤,且自己总觉有遗憾,此盖受孟子与东坡的余毒,服久不觉时发其病,其“罕有正对‘论敌’的要害……,好作长文而不善于短文”等语,不得“要害”或许是女性理智判断及论理学未十分训练完备,加以积重难反〔返〕遗传下来的此项劣根性过深之故,自后当设法改之。“不善短文”或者除上述之病源外,也许是程度使之如此,大概学作文时总患辞不达意,能达意矣,则失之冗赘,再进则简练矣(未进则仍不免冗赘),此或与年龄学力有关,此后亦思洗刷之。现时的女性所谓上流人物(?)挟其末长(?),目空一切,闻誉则喜,闻责则掩过,而且自私,嫉妒,好高骛远,求名舍实的恶〔劣〕根性一点也没改革清楚,所以不足与言共事。好在小鬼还够不上女性中上流人物,所以处处求人指摘瑕〔疵〕,然而质直之士,何可易遇,惟有求之自觉耳。然非镜无以鉴形,自知之非,当然正待多方教训,先生辱而时教之,幸甚!    
    这封信非驴非马不文不白的乱扯一通,该值一把火,但反过来说,现在最新的一派文字,也作兴的,我无乃画犬不成耳。请先生朱笔大加圈点吧!——也许先生的朱笔老早掷到纸篓里去了!奈何?!    
    (鲁迅师所赐许成立之名)小鬼许广平    
    四月十日晚


第二章1925年4月14日书信

    广平兄:    
    有许多话,那天本可以口头答复,但我这里从早到夜,总有几个各样的客在座,所以只能论天气之好坏,风之大小。因为虽是平常的话,但偶然听了一段,即容易莫名其妙,还不如仍旧写回信。    
    学校的事,也许暂时要不死不活罢。昨天听人说,章太太不来,另荐了两个人,一个也不来,一个是不去请。还有某太太却很想做,而当局似乎不敢请教。听说评议会的挽留倒不算什么,而问题却在不能得人。当局定要在“太太类”中选择,固然也过于拘执,但别的一时可也没有,此实不死不活之大原因也。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可耳。    
    来信所述的方法,我实在无法说是错的,但还是不赞成,一是由于全局的估计,二是由于自己的偏见。第一,这不是少数人所能做,而这类人现在很不多,即或有之,更不该轻易用去;还有,即有一两类此的事件,实不足以震动国民,他们还很麻木,至于坏种,则警备甚严,也未必就肯洗心革面,假使接连而起,自然就好得多,但怕没有这许多人;还有,此事容易引起坏影响,例如民二,袁世凯也用这方法了,党人所用的多青年,而他的乃是用钱雇来的奴子,试一衡量,还是这一面吃亏。但这时党人之间,也曾用过雇工,以自相残杀,于是此道乃更坠〔堕〕落。现在即使复活,我以为虽然可以快一时之意,而与大局是无关的。第二,我的脾气是如此的,自己没有做,就不大赞成。我有时也能辣手评文,也常煽动青年冒险,但有相识的人,我就不能评他的文章,怕见他的冒险,明知道这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是做不出什么事情来的死症,然而终于无法改良,奈何不得,我不愿意,由他去罢。    
    “无处不是苦闷,苦闷,(此下还有六个并……)”,我觉得“小鬼”的“苦闷”的原因是在“性急”。在进取的国民中,性急是好的,但生在麻木如中国的地方,却容易吃亏,纵使如何牺牲,也无非毁灭自己,于国度没有影响。我记得先前在学校演说时候也曾说过,要治这麻木状态的国度,只有一法,就是“韧”,也就是“锲而不舍”。逐渐的做一点,总不肯休,不至于比“轻于一掷”无效的。但其间自然免不了“苦闷,苦闷.(此下还有六个并……)”,可是只好便与这“苦闷……”反抗。这虽然近于劝人耐心做奴隶,其实很不同,甘心乐意的奴隶是无望的,但如怀着不平,总可以逐渐做些有效的事。    
    我有时以为“宣传”是无效的,但细想起来,也不尽然。革命之前,第一个牺牲者我记得是史坚如,现在人们都不大知道了,在广东一定是记得的人较多罢,此后接连的有好几人,而爆发却在胡〔湖〕北,还是宣传的功劳。当时和袁世凯妥协,种下病根,其实却还是党人实力没有充实之故。所以鉴于前车,则此后的第一要图,还在充足实力,此外各种言动,只能稍作辅佐而已。    
    文章的看法,也是因人不同的,我因为自己爱作短文,爱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所以每见和我的办法不同者便以为缺点。其实畅达也自有畅达的好处,正不必故意减缩(但繁冗则自应删削),例如玄同之文,即颇王羊〔汪洋〕,而少含蓄,使读者览之了然,无所疑惑,故于表白意见,反为相宜,效力亦复很大。我的东西却常招误解,有时竟出于意料之外,可见意在简练,稍一不慎,即易流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