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靠自己去成功-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更爱看夕阳中雁群降落,它们早早就开始不再振翅,慢慢向下滑翔,落到水面的刹那,又把翅膀高高抬起,啪啪猛拍。接着水上激起一片波纹,斜斜地映着晚霞,闪出点点金光……

  不是简简单单,无论你用写的、用说的,都能引人入胜吗?

  为什么?因为首先你没有忽略“人地事时物”,又用大雁的叫声、振翅、滑翔、波光和晚霞,使画面变得生动。

  所以写文章不难,人家叫你即席致词也不难,只要你依照那个思路思考下去,就能一气呵成。

  好!让我再考你一个稀奇的题目吧———

  《传真机》

  请你以《传真机》为题,说一段话。

  想想,“人”是谁?是“你”!是爸爸!是妈妈!

  “地”是放的地方!传真的地方!

  “事”是传真。

  “时”是什么时候传!何时买的机器!

  “物”是传真机!文件、图片!

  现在,你先别往下看,想想自己能不能编出一段?

  如果仍有困难,就让我举个例子———

  我们家很早就有了传真机,爸爸说有传真机,许多事情都变得方便了,文件、图片,以前都要用寄的,现在即使隔着太平洋,也能一两分钟就传到手上。

  传真机放在爸爸书房,因为跟我的房间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我常可以听到传真机答答答答的声音。爸爸在台湾的时候,总在夜里传信件给我,我躺在床上,一听见传真机响,就会想“那不是传真,而是爸爸在说话”。就会想,明早醒来,又会有一封爸爸给我的信,躺在书桌上……

  孩子!你说,不是非常冷门的题材,你也能应付了吗?

  “人地事时物”,这是记者写新闻稿时,必须列入的内容。一个粗心的记者很可能写了一大篇运动会的报导,记录了一堆得奖名单,却因为忘了写那运动会的地点,而成为败笔。

  一个展览的新闻,把展品介绍得天花乱坠,但是如果忘了写展览日期和开放时间,也可能造成很大的问题。

  记住!

  无论说话、写作、采访。先想“人地事时物”,再加上动态、声音或色彩,就好比盖房子,先要有好的地基和建材,再加上漂亮的装潢设计。

  听我说这么多,你还觉得即席演讲和写作有多困难吗? 

 
谈精简

 
 
  好好选书读,要知道读了一本坏书,也就浪费了能读一本好书的时间。

  你要知道,负一和正一的差距,不是一而是二。

  正一与负一之间

  许多年前,我看过一部美国的爱情电影,片名不记得了,但是对其中饰演记者的史宾塞·屈赛却印象深刻。

  剧中史宾塞爱上一个新闻系的女教授,跑去旁听她的课。女教授考试,先把新闻重点告诉学生,再要学生写成新闻稿。

  史宾塞没两下就完成了,交上去。

  女教授笑笑,认为史宾塞一定是开玩笑,但是当她拿起来,看一眼,就怔住了。接着宣读那篇新闻稿给全班听。

  才几句话,就念完了,但是在那不足百字的文稿当中,史宾塞已经把所有新闻元素都清清楚楚地传达出来。

  我看电影时年岁还小,不懂,心想什么文章能让那女教授一眼就刮目相看,短短百字如何能表现出功力?一定是电影的夸张。

  但是等我当了记者,每天写新闻稿之后,就愈来愈觉得要想把稿子写得精简,是门大学问。尤其因为我做电视记者,时间有限,加上广告,主编把每则新闻都限制在极短的时间里;常常跑完新闻,进办公室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只给你三十秒哟!今天已经满了!”

  天哪!我可能花整个下午跑一条新闻,回来却只能写三十秒,那不过一百多字啊!

  这时候就见真章了!

  我说这番话,是因为今天要教你什么是“精简”。

  让我先给你一篇东西——

  “有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在他六岁的时候就死了,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大毛,这个小男孩的妈妈只生了他一个孩子,他的妈妈一直没有再嫁,小男孩家里很穷,但是小男孩很要强,努力用功,成绩从小到大都很好,总拿班上第一名,小男孩后来得到美国大学研究所的奖学金,出了国,而且拿到生化博士,拿到博士时小男孩已经是个青年了,那时候他二十七岁。”

  乍看,这篇文章还不坏,但是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里面说了好多废话,可以精简得多呢?譬如你可以写成:

  “六岁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大毛,人穷志不穷,不但从小总是班上第一名,而且获得美国奖学金,二十七岁拿到生化博士。”

  前后比一比!前面那篇文章一百五十八字,后面只有五十六字,虽然相差近三倍,内容不是一点也不少吗?

  为什么?

  因为简化——

  单单“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的大毛”这十一个字,已经告诉读者“那是个小男孩,他长在单亲家庭,他妈妈只有他一个小孩,他的妈妈一直没有再嫁……”

  还有最后两句话——

  “获得美国奖学金,二十七岁拿到生化博士。”

  不是足以取代“小男孩后来得到美国大学研究所的奖学金,出了国,而且拿到生化博士,拿到博士时小男孩已经是个青年了,那时候他二十七岁……”吗?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简练是非常重要的。写文章要简练、说话要简练,做事更得简练。

  记得我有一年去某国观光,离开时,到机场,发现排了两条长龙。

  我照牌子上的指示先排一条队,等了好半天,才到柜台,原来是交机场税;接着又赶往另一条长龙,又排了近二十分钟才到柜台,原来是交都市特别捐。

  当时听见许多观光客抱怨:

  “为什么不一起交?不是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和人力吗?”

  我还记得以前在台湾出国,也要先排队交机场税,再在出关的时候,把收据交给机场人员,所幸经过许多人抗议,不久前终于简化,方法很简单——

  买机票时就附加了机场税。

  多么简单哪!这么小小一个改变,就不知省下旅客多少时间、省下机场人员多少劳力。

  孩子!这世上可以简化的事太多了,只有那些懂得去芜存菁的人才能够创造好作品;只有那些知道精简人事的公司,能够有竞争力;只有懂得化繁为简的学生,才能够有过人的表现。

  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得好——

  “好好选书读,要知道读了一本坏书,也就浪费了能读一本好书的时间。”

  我要讲:

  好好利用时间,你多写一个赘字,就少了一个使文章内容更丰富的机会;你多罗嗦一句话,就失去了说一句有意义的话的机会;你多浪费一分钟,就失去了把握这一分钟的机会。
  而且你要知道,负一和正一的差异,不是只有一,而是二啊!

 
谈作弊

 
 
  有太多人,原来不作弊,只是看到别人不劳而获,心里不平,由心痒改手痒,最后也“上了船”。

  孩子,我知道你不齿作弊,但不能不说,因为它可能让你受用一生。

  心里有鬼的时候

  “不公平!不公平!”

  你今天一进门就喊,原来是体育课考“仰卧起坐”,由学生自己做、自己数,再报给老师登记。

  “好多同学根本做得不标准,还没坐起来,已经躺下去;还没躺平,又坐起来,也算。”你嘟着嘴说:“报的时候还偷偷加几个。害我跟他们比起来,好像特别差的样子。”

  接着你说了一堆同学作弊的例子,并且愈说愈气。

  孩子!你有什么好气呢?随着年龄增长,你可能见到的作弊会更多。因为小时候,学的就那么一点点,大家很容易应付;上了高中,要学的东西愈来愈多,那些应付不了,又希望拿好成绩的人就可能作弊。

  我学生时代,也见过不少作弊高手,说几个给你听吧!

  我高中班上有个同学,每次国文科考默写,他都早早到校,先用钢笔在桌子上抄一遍。

  他不止写哟,写完之后还站在桌子上踩,课桌上蒙了一层灰,免得老师看见下面的字。等到考试的时候,考哪一段,他就对着那段哈气;已经干了的钢笔字迹,一哈气,就显现出来。有一回他哈得太凶了,监考老师还跑过去问他是不是犯了气喘病,要送他上医院。

  提到监考老师,让我想起大学联考,有一题———“中国最早的毛笔出现在什么时候?”

  我有个朋友,不会,就用手捅前座的人,一边捅一边小声问:“笔,什么时候?”

  那被捅的,先不作声,接着把一支钢笔隔肩递了过来,结果被监考老师看到,我这朋友只好装样子,打开递来的钢笔,硬挤几滴墨水在自己的笔里。

  偏偏他的笔已经满了,几滴墨水全滴在了考卷上。

  再说个更有趣的事给你听———

  联考前,我有个同学作了个十分精致,不到四厘米宽,“旋风装”的小抄,上面用工笔小字,写得密密麻麻。

  我当时叹为观止,请他考完之后送给我收藏。

  只是,联考完了,他却迟迟没给我。有一天,我问他要。

  “扔了!”他一摊手。

  原来,当他走出考场的时候,看见地上有个小纸片,拾起来,吓一跳,是个小抄本子,居然比他的那个还精美得多。

  他一气,就把要给我的小抄扔了。

  好!爸爸的笑话说完了。

  表面看起来,那些同学都很会作弊,但是你知道结果是什么吗?

  结果是:

  占小便宜,吃大亏。得不偿失。

  大学联考作小抄的同学,考了3次,好不容易进了一所学校,却在毕业前两个月,因为作弊,被勒令退学。

  爸爸的这些同学,我至今都有联系,甚至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还打电话给其中一位,问我能不能写。

  他说可以。还半开玩笑地说了一段感性的话———

  “其实何必作弊呢?作弊只是拿一时的分数,却没得到真正的学问。我后来想想,如果用作小抄的时间,好好念书,恐怕分数还会高些,因为作弊紧张,看小抄都看不清;又一心想着作弊,原来会的也不会了。”叹口气:“作弊真是害人不利己的事,如果我作弊得高分,让别人落榜,我是害了人;如果我作弊,不踏踏实实用功,后来学问不够,是害了自己。”

  最后,我再讲两则新闻给你听———

  第一个新闻:

  美伊战争时,一个偷巴格达博物馆的男人被抓。

  “我起先只看别人抢,别人偷,愈看愈觉得手痒,于是也跑了进去,进去才发现贵重的东西全没了,只好随便拿了两样,结果进去最晚,出来最慢,反而被抓。”那男人辩白。

  东西虽不值钱,却被判了重刑!

  第二个新闻:

  几个就读台湾军校的学生考试作弊被抓。

  “大家都作弊,为什么就我们倒霉?”那几个眉清目秀,甚至得过楷模奖的准毕业生,在亲友的陪同下开了记者会,请求理解。

  但作弊就是作弊,他们还是被勒令退学。

  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讲这两个故事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