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方法论:成就领袖企业的36个法则-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尾巴”:
  “结束语:在这场SARS狙击战中,蒙牛虽然身处‘四大疫灾区’之一,但决策周密,以力借力,以‘智’取胜:SARS期间,蒙牛销售额保持3位数增长(125%)。”
  ——看来,在当时全国大讲“决胜终端”的大形势下,我的新提法被编辑理直气壮地当作“异类”给枪毙了!
  最初向我约稿的是潦寒先生,2003年6月8日我将稿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给了潦先生;但其后不知什么缘故,联系人换成了彭春雨女士,四天后的6月12日我又以电子邮件形式将稿件发给了彭女士;至于提上版面时,最终“动刀”的是哪位编辑,不得而知。
  2003年12月,在蒙牛员工培训课上,国夫开篇即讲述了“与其讲‘决胜终端’,不如讲‘决胜开端’”的观点。2004年9月,在整理过往思想时,“决胜开端”的观点在《蒙牛足迹》报上予以发表。2005年8月,《蒙牛内幕》出版后,这一观点在书刊、网络上广为流传,得到了营销界的广泛认可。
  

法则14:难易律
  【原理(原创)】古人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我们追加一句:“天下事有难易乎?先难则后易,先易则后难矣。”
  【案例】“牧场联合国”创意的诞生
  我们在做事中发现两个现象:先难的,后易;先易的,后难。
  电脑打字,拼音输入法起步较易,要练到每分钟打100字却很难,这是先易后难;五笔字型输入法起步很难,要练到每分钟打100字却较易,这是先难后易。
  举办活动,如果设计时战战兢兢、绞尽脑汁、百密不疏,那么执行起来就会顺顺溜溜,很少有“着三不着四”的现象发生,这是先难后易;如果设计时大大咧咧、优哉游哉、浮皮潦草,那么执行起来就会磕磕绊绊、漏洞百出、频频救火、疲于奔命,这是先易后难。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反过来即是“平时流汗少,战时流血多”;“学得辛苦,做得轻松”,反过来即是“学得轻松,做得辛苦”,这都是难易辩证法。
  统观蒙牛的成功,一条基本规律,就是:精心设计,高处下手,先难后易。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集全球4类典型挤奶模式、12国优质牧草样板于一体的“全球第一个牧场联合国”(规模上创造了中国纪录,模式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的创意是怎样诞生的。
  2003年,牛根生参加完APEC峰会后,经与牛玉儒、吕慧生等有关领导探讨,决定建一个世界一流的示范牧场。因为内蒙古的畜牧业已经走到了全国排头,对这个示范牧场,当时的定位是“顶尖”:应该全球都是独一个!
  为了博采众长,当年年底及次年初,牛根生与有关领导两次出国考察世界奶牛养殖业的最新状况:美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
  第一次考察,大家笑称整个旅程就是“从一个牛圈到另一个牛圈”。
  第二次考察,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两个大国,5天走了7个牧场、十几个养牛基地。
  最紧张的是在印度尼西亚。当时,蒙牛准备引进的澳大利亚投资方在印度尼西亚已经投资过牧场——牛根生不想看它本国的牧场,而想参观它的境外牧场,这有利于了解它的投资理念与质量——它在印度尼西亚投资了一个养肉牛场、一个养奶牛场、一个饲料加工厂及另外一个厂……这四个地方,分布在四个岛上。连来带走,三天。时间紧,没办法,牛根生一行人租了一架直升机。“去牧场的时候,对方在院里的山坡上画了一个圆圈,这就是我们直升机降落的地方;去工厂的时候,对方在土房顶上画了个标志;去饲料厂的时候,对方在篮球场上画了一个标志……就这样,摇摇晃晃,电闪雷鸣,每个岛之间大概是三百公里,三天时间转了四个岛屿。”
  回来以后,有人问:“你们去哪了?”牛答:除了机场,就是牧场;除了车站,就是配种站——“两场两站”。
  “牧场联合国”的创建,催生了生产中国高端牛奶的构想。在这一背景下,为亚洲争光的自主创新产品——特仑苏——诞生了。
  老牛感言
  看清“大画面”,作出“大文章”
  在原企业,当销售收入只有一两个亿的时候,我就提出,在全国的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一个冰淇淋工厂,这样,一个工厂一年销5000万元,年销售收入就将是15个亿!
  我的上司瞪大了眼睛——怎么可能?
  我就据理力争:全国省会城市中,有谁不吃雪糕吗?昆明不吃?还是拉萨不吃?……它怎么能不吃呢?关键是没人想这个事。
  上司反问我:即使真能建这么多厂,厂长从哪来,管理人员从哪来?
  我说,从社会上聘呀。
  上司说:那是人家的人呀。
  我说:什么叫“人家的人”?我们当中哪个人过去不是“人家的人”!
  我由此深刻地体会到:当一个管理者主观上区分“你的人”、“我的人”的时候,那就接近画地为牢了!
  创立蒙牛后,7年间的递增速度是158%。换句话说,平均折算,每一年我们都会把原来的“一个蒙牛”变成“两个半蒙牛”。而行业里其他企业创造的最高速度也只有48%。
  这里面就有一个“敢想不敢想”与“会想不会想”的问题。
  蒙牛“前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三句话:一切机遇,都在来临前把握;一切隐患,都在爆发前铲除;一切竞争,都从设计时开始。
  首先,我分析了全世界乳业发展的规律。发现乳业的先发国家在发展到我们这?阶段的时候,GDP每增长1%,牛奶就增长3%。所以,我相信,中国牛奶的增长空间很大。
  分析完世界规律,我又分析国内的情况:国内有多少个企业?国营企业有多少,民营企业有多少?认识到这个规律的有多少,认识不到的有多少?我估了一下,由于中国总体经济是按10%来发展的,所以,按照大规律,牛奶行业就将至少按20%的速度增长……那么,牛奶行业那多出的10%由谁来完成?肯定是由认识到这个规律的企业来完成。
  记得2002年我们做三期工程时,有竞争队友蔑然一笑:那么大规模,生产出来,卖给谁?卖给谁?
  但当我们2003年做四期工程的时候,竞争队友就急了……(2007年2月)
  国夫醒语
  一点儿论
  在设计阶段寻找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优势,哪怕只是“一点儿”,就可以打出自己的万里江山。因为冠军与亚军的差别就那么“一点儿”,画家与画匠的差别就那么“一点儿”,大禹与大鲧的差别就那么“一点儿”,天才与神经病的基因差别还是那么“一点儿”。多那么“一点儿”,就可以把企业举入天堂;少那么“一点儿”,就可以把企业拖入地狱。
  

法则15:产品等于人品
  【原理(合成)】人命关天,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人格品行的好坏。
  【案例】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
  蒙牛在产品设计上,高屋建瓴,创造性地采取了两项举措:“一净一稠”。这一“比别人多走一步”的举措,为其产品差异化战略注入了新的元素。
  “一净”着眼于卫生,用的是“加法”,采取了一项足以载入中国乳业发展史的创举: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奶车桑拿浴车间。
  什么是“奶车桑拿浴车间”?简单说,就是为了保证奶源清洁而采取的一项举措:奶罐车从奶源基地每向工厂送完一次奶,都要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三洗”,酸洗一遍,碱洗一遍,开水及蒸气洗一遍,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杜绝了陈奶残留污染新奶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牛奶的原汁原味。不清洗行不行呢?也行,现代杀菌技术,无论牛奶里有多少细菌,高温一过,都能杀死。但这样一来,牛奶里细菌尸体及其分泌物就多了,奶的品质就下降了,口感指标也跟着下降。
  初创阶段的蒙牛,“勒紧裤带”建厂,资金自然是捉襟见肘。因此,建不建这个“奶车桑拿浴车间”,内部着实争论了一番。反对的人说,建车间需要花钱不说,光洗车的钱,一年也得多支三四百万元,国内没有一家这样做,我们刚刚创立,有必要这样做吗?牛根生断然答道:我们要建的是“百年老店”;建“百年老店”的大规律,不能看国内,而要看国际。既然国际巨头有这个“奶车桑拿”,那我们蒙牛就不能没有,否则,我们怎么能走到别人的前面?
  最终,支持的意见占了上风。后来,这个“奶车桑拿浴车间”,在保障牛奶原汁原味、胜出竞争队友方面,立下汗马功劳。
  “一稠”着眼于价值,用的是“减法”:添加了“闪蒸”工艺,在百分之百原奶中又剔除掉一定比例的水分,从而使牛奶闻更香饮更浓。
  一“净”一“稠”,虽然增加了成本减少了利润,却赢得了巨大的市场——“百年蒙牛”,不在乎一时一事之“利”,而在乎塑造长胜品牌之“势”。
  “营销的98%是在家里完成的”——据说,这就是蒙牛产品风靡全国的秘密。
  老牛感言
  品牌=品质+品位+品行
  品牌力由谁来决定?品质、品位、品行是品牌的“三大支柱”。
  品质是品牌的出发点。营销“4P”中,第一“P”如果没做好,其他三个“P”趁早别做,做得越多越反动。可惜知易行难,许多企业败就败在这里。拿着一个鬼产品,拼命往顾客手里塞。到头来,给自己赚来两杯苦酒。第一杯是今天下肚的:劳民伤财。第二杯是明天品尝的:品牌自残。砸的钱越多,买的人越众,恶名远播得也越响,抬高跌重,自掘坟墓……
  总而言之,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
  品位决定着品牌在消费者心智资源中的占位。而在食品行业,“品味”常常决定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占位——“品位”。有位食界巨擘一语道破:好吃,便宜。两个词尽得食中“三昧”:食品的命运,首先是由舌头决定的。
  一个品牌的最终成败取决于品行。因为品行决定产品的品质,并进而决定产品的品位。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一个人的素质就像一座冰山,智力只是露出水面的部分,决定一个人最终成败的是水下的部分,就是品行。品行实际上是一个同赢的观念,是30年、50年、上百年的言行一致、承担责任。(2004年3月)
  国夫醒语
  形神一体论:产品竞争是“形”,品牌竞争是“神”
  有学界权威把“产品竞争”归结为低级竞争阶段,“品牌竞争”归结为高级竞争阶段,而且这一观念在营销界占据了统治地位——此“两段论”之说谬矣!
  国夫以为,“产品竞争”与“品牌竞争”根本就不是两个阶段,而是同一阶段的两个侧面:产品竞争是“形”的方面,品牌竞争是“神”的方面,形存神在,形死神灭,形神一体。
  有个寓言故事说:兄弟两人看盾牌,一个说“这是金盾”,一个说“这是银盾”,争执不休……来了一个第三方,说“你们换个位置看一下”——结果,才弄清楚“盾的外侧是金的,内侧是银的”。
  “产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