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雏军资本运作的玄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213。SH)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公司(000678。SZ)等5家上市公司,并控制着麾下格林柯尔系的制冷剂、冰箱和客车三大产业众多公司。

  纵观格林柯尔的一系列收购,顾雏军基本上只染指国有企业。在他看来:“国有企业好进入,如果我不要的话,浪费也是浪费了。”

  然而,正是这些企业的“国有”身份,使得顾雏军在后来饱受怀疑和指责。实际上,早在2001年顾雏军斥资5。6亿元收购科龙电器时,就有大批各界人士对他的公司业绩、收购资金来源等提出质疑。而顾雏军这位花白头发、戴宽幅眼镜的学者型商人,也被业内怀疑为“空手道高手”。

  不过,顾雏军毫不理会各方质疑的声音,“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这是被很多媒体广泛转载的顾的一句名言。

  但在后来,始终摆脱不了市场质疑的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金融教授郎咸平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强烈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

  “郎顾之争”的大幕由此拉开,顾雏军也由此目标越来越大,行为越抹越黑,变成众矢之的。在那些狂风暴雨式的质疑之下,格林柯尔神像上的油彩开始被迅速剥落。他频繁的资本动作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2005年5月10日,科龙公司发布公告,称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粤、苏、鄂、皖四省证监局再对各辖区内的“格林柯尔系”上市公司展开检查,此时的“格林柯尔系”已是风雨飘摇。

  2005年7月29日,顾雏军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2005年9月27日,科龙电器公告称,青岛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受让广东格林柯尔持有的公司26221万股(占总股份的26。43%)境内法人股,双方已于9月9日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书》。

  此后,美菱被长虹接手、亚星和襄轴也重归当地政府。

  2007年5月18日,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8056。HK)正式在香港退市,鼎盛一时的格林柯尔系完全瓦解,一度被称为“资本玩家”的顾雏军,其资产也随同产业幻梦一起灰飞烟灭。

  一个家电奇才倒下了,谁会是下一个顾雏军?

资本运作的玄机与顾雏军样本(4)
sina  2009年02月02日 17:26  《法人》

  大事记

  ▲ 仰融

  原华晨集团董事局主席,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名。2002年5月,正与辽宁省政府发生资产归属权纠纷的仰融突然出走美国。2002年10月,辽宁省公安厅正式通告,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

  ▲ 戴国芳

  原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2004年3月,其运作的一项大型钢铁项目被江苏省政府责令全面停工,戴国芳则以“涉嫌虚开抵扣税款发票”被提起公诉。铁本案在2006年3月28日开过一次庭,但至今仍未宣判。

  ▲ 袁宝璟

  原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2003年11月24日,袁宝璟因涉嫌雇凶杀人被辽阳市公安机关抓捕。2005年1月,辽宁省辽阳市中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袁宝璟死刑,袁上诉后被辽宁省高院终审维持原判。2006年3月17日,袁宝璟被执行死刑。

  ▲ 唐万新

  德隆系创始人,一度控制着资产超过1200亿元的金融和产业帝国,2003年唐氏兄弟位列胡润富豪榜第25位。2006年4月29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两项罪名判处唐万新有期徒刑8年。

  ▲ 黄宏生

  原创维集团董事长,曾领导创维进入中国彩电业前三名。2004年11月,黄宏生因涉嫌造假账及挪用公司资金被香港廉署传讯。2006年7月13日,黄宏生因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创维数码5000多万港元被香港法院判监禁6年。

  ▲ 张海

  原健力宝集团董事长,曾是中国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老总。2005年3月,张海涉嫌挪用7亿资金被广东公安机关刑拘。2008年9月27日,张海因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两项罪名被广东省高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 周正毅

  原上海农凯集团董事长,曾获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2004年6月,周因涉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和虚报注册资本两项罪名获刑3 年,2006年5月获释。仅半年多后,2007年1月,周正毅再次被逮捕。2008年1月,上海市高院做出终审判决,认定周正毅犯单位行贿罪、对企业人员行贿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挪用资金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6年。

  ▲ 郁知非

  原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董事长、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6年因卷入上海社保案被有关部门调查。2007年1月,郁知非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安徽省公安厅刑拘,2008年4月,被终审判处有期徒刑4年。

  ▲ 张荣坤

  原上海福禧投资集团董事长。2006年7月,张荣坤因涉及上海社保案被拘捕。2008年6月22日,吉林省高院对张荣坤案做出终审判决,张犯单位行贿罪、对公司人员行贿罪、操纵证券市场罪、欺诈发行债券罪和抽逃出资罪,五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9年。

  ▲ 吴英

  浙江本色控股集团董事长,曾位列“女富豪榜”第6位,2007年2月,吴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公安机关刑拘,2008年2月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目前该案仍在审理过程中。

  ▲ 黄光裕

  国美集团主席,曾在2004年、2005年、2008年三次登上胡润百富榜的榜首。2006年底,黄光裕曾因贷款问题遭到相关部门调查。2008年11月,黄光裕因涉嫌“操纵市场”等行为被公安机关带走调查。

资本运作的玄机与顾雏军样本(5)
sina  2009年02月02日 17:26  《法人》

  记者手记

  民营企业家的烦恼

  文 本刊记者 吕斌

  在中国,企业家出事儿的概率离奇的高。往往昨天还是万人敬仰的成功人士,今天便沦为阶下囚,反差之大、变化之快,令人难以接受。

  细数这些“出事”的富豪名单,郁知非、黄光裕、顾雏军、周正毅、戴国芳、仰融、袁宝璟……无不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创造了非凡财富的同时,也曾经是无数创业者的楷模。

  钱有了,名也有了,他们还需要什么?

  看看他们最后的结局,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在企业家们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时、当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所欲为时,往往很难控制住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

  家电业做大了,便觊觎房地产;实业做大了,就觊觎资本市场;企业界做大了,又开始觊觎官场……正是这些不断膨胀的欲望与野心,为他们的“落马”埋下了伏笔。

  当年,铁本的戴国芳曾被称为“民营钢铁大王”。然而,时运不佳的他不幸撞在了宏观调控的枪口上,铁本庞大的违规贷款、混乱的内部管理成为了监管层重点关注的目标。

  再看三任首富黄光裕,其家电业的渠道霸权早已被外界所诟病。而他个人的性格则被盛传为嚣张、暴戾,甚至被指有类黑社会行径。所谓枪打出头鸟,成为首富的黄光裕无时无刻不被外界注视,从做实业到做资本,他的任何举动都会被拿来炒作一番。最终,国美电器的发展势头依然良好,而资本市场的糟糕状况则可能把他拖下水去。

  而“隐藏富豪”袁宝璟直到涉案后媒体传出其要将位于印尼海域的一口价值500亿人民币油井的股权无偿捐献给国家时,人们才知道,这位民营富豪的资本积累已经达到如此程度。当然,钱无法买命,遇到问题时就雇凶杀人——这位富豪在面对司法的权威时,显得过于有些肆无忌惮。

  曾几何时,“家电大王”顾雏军被誉为商界奇才,在最高峰时,他掌控着四家上市企业,拥有科隆、美菱、杭州西冷、上海上菱、吉林吉诺尔、江西齐洛瓦、河南冰熊等众多家电品牌。

  然而,资本收购方面的违规操作使得他旗下这些公司成为了他倒台的直接因素。由于资金有限却急速扩张,格林柯尔在完成了前几次收购后就严重现金不足。而家电行业的利润率偏低,现金回收速度慢。

  性急的顾雏军等不了自己的帝国缓慢发展。于是,挪用自己所掌控的这些上市公司的资金成为了他后期收购的主要资金来源。

  纵观近年来落马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的罪名无非是“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虚开增值税发票”、“操纵市场”之类,其手段和方式并无过人之处。

  一般来讲,这些行为是中国企业界普遍存在的,只不过他们比较倒霉而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这些常规违法行为较为普遍而且长期存在?监管部门显然难择其咎。长期以来,中国法治的不健全、监管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违法成本过低的局面。

  一个健全的市场是需要法治来维护的,成就富豪群体的社会原因是中国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转型期,规则的不透明和监管缺失为不少胆大的商人留下了制度漏洞。由此看来,在指责这些民营企业家践踏法律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监管如何才能切实有效?游戏规则如何进一步健全?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顾雏军的资本拼图
发布时间: 2005…08…05 17:45  字体:  放大  缩小  还原 
  在由“资本市场”、“银行体系”和“收购目标”共同构成的国际化“收购三角”里,由于各地区法例与监管制度的不同,使得任何一方的内部监管都将面临着来自外部信息缺失的巨大困难
 
 
  2005年,顾雏军登上了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的榜首。有意味的是,第一届的这个位置是属于德隆唐氏兄弟的。顾毫不掩饰对这个评价的厌恶,他认为这只是他打造产业帝国的“副产品”。

  但不可否认,从2000年7月,顾雏军创办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以来,就开始了长达五年的资本攻伐。

  到2005年顾雏军已拥有4家A股公司和1家香港创业板公司。短短五年时间,顾雏军就搭建了一个庞大的“格林柯尔系”。 

  前后“格林柯尔系”

  关于“格林柯尔系”的通常说法,是由四家A股公司和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构成。但这一普遍看法与实际情况有着极大的出入。倘若以2001年收购科龙为界,把顾氏企业收购分为前后两期的话,就会发现,实际上存在两个完全不同意义上的“格林柯尔系”。

  简要回顾顾雏军在收购科龙前的投资与经营包括: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海外经营;1995年投资天津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工厂);2001年,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下简称香港格林柯尔)。

  此阶段往往被忽略的细节在于,天津工厂是由顾雏军个人通过总部位于加拿大的格林柯尔集团间接控股,与香港格林柯尔并无股权从属关系。正是这一细节,使得顾雏军对科龙的收购资金来源最终得以澄清。

  据公告证实,顾雏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