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摆脱这种命运,在过去的2000年里面出现了众多的思想流派,最初的思想者是斯多噶学派,他们劝告追求幸福的人把具体的利益悬置起来,你如果纠缠在具体利益里,就找不到幸福,虽然你能够拥有财富,却找不到幸福,这是斯多噶学派的劝告。我们以前还引述过伊壁鸠鲁的看法:幸福不在于拥有较多财富,而在于拥有较少的欲望。今天西方的思想者已经承认世界不是一堆专业化的碎片。德国的现象学家克劳斯·黑尔德(KlausHeld)在《世界现象学》里有这样一段话;“随着对世界总体之研究,转变为一种分工的、职业化的技术操作,人丧失了对其行为的最终的伦理。”我们看看周围是不是这样?最终的负责人没有了,人们没有担当了。“……我们必须跟随胡塞尔,从这一个世界与许多特殊世界的关系出发。”这句话的关键是“这一个世界”,是整合的和整全的世界;“在他(胡塞尔)眼前似乎浮现着这样一种景观,这同一个世界是如此显现在许多特殊世界之中,就像一个同一对象显现在它的显现方式的杂多性当中一样”。这就接近了我们先前铺叙过的logos的思想;“……这样,与客观主义研究方法的分裂便正相反对地把这同一个世界当做课题,这也就意味着,去思考:这个在特殊世界之间的指引关系是无法断开的。”我周围的一些中国经济学家(例如周其仁)就在实践这样一种研究方法,由于受到现象学的影响,几年以来,我就一直论证他们的这种研究方法。我把他们的研究方法称为“直面现象”。

    我再引黑尔德的一段话;“如何来描述这种对同一个世界的非客观主义思索,以使他不再始终依赖于客观主义的世界理解呢……这个世界,这个人在失去所有特殊世界兴趣之前,无意愿参与而为之敞开的世界,也许是有限的?……对于直观来说只存在着有限的事物……”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你想理解世界,就要摆脱这所有的具体利益的纠缠,这样这个世界就向你敞开了。然而,直观也许是有限的,黑尔德认为,对于直观来说,只存在有限的事物。有的时候我听到对周其仁老师的一些批评,说他的研究方法只局限于个人的经验;但是,如黑尔德所介绍的这样,这个世界对于直观来说就应当是有限的、局部的,只不过我们必须让这个局部向外敞开,敞开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斤斤计较你自己的利益。我们要超脱于自己的局部世界,这是思想的前提。

第三部分 5。对经济学的讨论

    以下是马歇尔对于经济学的定义:

    马歇尔的定义和标准经济学教科书的经济学定义很不一样,除了指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日常经济生活的学问之外,马歇尔还强调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它研究人类社会与个人追求“较好生存”(wellbeing——一个难以翻译的语词)的物质活动。因此,经济学其实是政治经济学,并且是比“财富”更重要的“人学”的一个方面。在标准教科书的“经济学”定义里,并没有出现“人的研究”,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人类活动的研究”这样一些马歇尔时代的语词。当代主流经济学一方面变得越来越理性化、抽象化、形式化,另一方面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远离理论的常青树,变得越来越晦涩。经济学变得更加专业,成为一种职业或者一门技术,它不再等同于政治经济学,而仅仅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这都是经济学今天面临的问题。

    关于资源配置的讨论

    当代的主流经济学把它的研究范围限于资源配置。我们接着当代经济学的说教,讨论资源配置问题。请注意,对于思想史来说,处处都是问题。资源配置问题的思路:存在着一个连续谱系。在一个极端的,是个人主义的自由市场思路,如张五常和弗里德曼说的,根本就没有微观经济学,只有价格理论(pricetheory),价格理论所贯彻的就是方法论个人主义的自由市场思路:在这一理论中,个体知道他们自己的偏好,然后,借助市场体系,发出和收集关于这些偏好的信号,建立协调个体之间自愿选择的激励。在这一连续谱系的另一个极端的,是可以称为中央集权的配置过程。这里,决策由一个被视为权威的群体或个体作出,其余个体的选择不被许可。第三种可能性,是依据传统作出决策的经济;过去似乎是恰当的行为模式被嵌入到当前的行为系统之内。市场、指令、传统,可以存在于多数社会里,每一思路通常强调和决定经济的一种特征。其他资源配置的思路就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这是拉里·雷诺兹(LarryReynolds)在他的《经济思想史讲义》里概括出来的谱系,雷诺兹毕竟只是经济思想史学家而不是社会理论家。在他之前,韦伯就已经告诉我们,资源配置的方式只有这三类——市场的、指令的和传统的。传统是什么?韦伯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说在一个大家庭里,由父亲来决定一切,这是一种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或者在神庙经济里,由女祭司来做各种决定,这又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当一个社会进入现代之后(什么是现代,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还存在,但是不成体系了,法典成为很多碎片,融入了市场的和指令的这两种主要的配置方式。

    什么是传统?Gaia就是最古老的传统之一。各位知道Gaia吗?这是大地母亲,一是提坦神族的成员。在电脑游戏里面,你要是崇拜Gaia的话,你的军事单位的房子、军营、马圈、城堡被别人炸毁之后可以自动再生,因为她是大地母亲,你崇拜的是Gaia。这是一种传统,今天我们就讲了什么是传统。今天西方的传统转回到了GaiaPosition,这是由绿党和环境主义者推动的最重要的一个传统回归。

第三部分 6。经济子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经济,只是构成社会系统的许多部分或子系统当中的一个。按照西方科学的简约主义思路,社会系统可以被设想为包括政治、宗教、伦理、法律、氏族、符号、价值、习俗、禁忌以及其他各种制度和过程在内的许多子系统。还可以界定出其他子系统,例如,医疗保健系统、交通运输系统、教育系统、法律系统、工业系统、社会交往系统、电话通讯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的每一个,都可以进一步细分。医疗保健系统可以被视为由保险系统、医疗教育系统、医院系统等子系统构成。这是西方从19世纪中叶之后发生的变化,从那时起,分科的研究方法建立起来了。今天的思想史学者试图把所有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当做相互指引着的特殊世界,每一个子系统都是一个世界,但是它们互相指引着其他的世界。也就是说,在经济学里,我们迟早会碰到这样一些基本的概念,对这些基本的概念的追究,把我们带到非经济学的世界里,世界之间是相互指引的,这样我们就有一个出发点,只要不带利益的眼光,只要不纠缠于个人的兴趣,我们就可以把这相互指引的世界当做同一个世界来看待、来理解。学者关于上述各子系统的影响或关系的强度与作用方向所持的看法,是解释各经济思想流派之不同思路的重要因素。

    再往下是老生常谈:任何经济子系统,在任一社会内,都有两项相关的功能。其一是在个体福利的改善与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之间谋求平衡。其二是在相互竞争的用途和社会成员之间配置稀缺资源。故而,资源的有效率配置绝非经济过程的目的,而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这篇文章的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看法:贯穿经济思想史的主线是如何在正义、稳定、和平的社会里最佳地确保个体自由与福利。这个看法当然不是定论,但它促使我们回过头去审思我们上一讲讨论过的问题——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幸福?这都是非常成问题的概念。

    经济思想史不是经济学思想史,它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思的建构的历史——雷诺兹认为,在贯穿了经济思想史的这一主题上存在两种极端的看法,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一个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看法。新古典经济学当然和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是相通的,它认为个体福利的追求和群体福利的追求不存在不可调节的冲突,这是斯密的乐观主义态度。为什么斯密会有这种乐观主义态度呢?斯密是一位很深刻的学者,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其次才是一位经济学家,他提出这样一种立场:社会成员的谋自利的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粗略地用“看不见的手”来描述。

    “看不见的手”在斯密的全部著作里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国富论》里,另外一次在《道德情操论》里面,这两次都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斯密的真正的思想不是“看不见的手”,而是“先定和谐”。斯密有神学的立场,斯密的神学立场是从宗教改革的加尔文教派延续出来的,在当时的苏格兰启蒙思想时期,他受两种神学教派的影响,一个是加尔文教派的影响,一个是斯多噶学派的影响,而这两种宗教思想都包含着神对于人间秩序的一种先定和谐。由于相信这种先定和谐,斯密才提出“看不见的手”这样一个看上去非常庸俗的假说。斯密本人并不庸俗,只是被后来没有宗教信仰的经济学家庸俗化了。这是我们今天对斯密的理解。

    另一个极端是马克思主义的或者说是黑格尔左派的看法,即“先定冲突”,是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前进,否则这社会就静止了。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以调和的,必然引向阶级斗争。这是两种极端看法。其他的学派,据雷诺兹说,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徘徊,例如市场社会主义者,例如第二国际,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徘徊。

第三部分 7。对经济学抽象方法的说明

    雷诺兹在《经济思想史》的讲义里提出这样一种看法:由于人类行为太复杂,社会交往或者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复杂,所以有必要抽象。抽象的方式有不同,包括模型、类比、隐喻等。通常,在非经济学的学者看来,所有这三类抽象方式都叫做“叙事”。这些叙事是要表达社会与经济系统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我们不是像科学那样去描述实体,在社会科学里,我们所关注的和要表达的,是实体之间的关系。“关系”不像科学家研究的实体那样具有客观性(由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主体间客观性太强,我们可以直接用“客观性”一词),它受到叙事者的价值的影响。我们所持的价值影响我们所相信的确信体系,然后再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建模、我们采纳的理论或者我们讲的故事。

    故而,社会成员所持的价值可以受到我们相信和使用的理论、模型或故事的影响。我们所学习、所讲授、所接受的东西,就是我们文化的实质。讲故事是传播价值和文明的机制之一。经济学家是讲故事的人,他们的理论和模型就是参与塑造社会特征的故事。我们从西方老师那里学经济学,看上去使用了和西方人一样的标准教科书,都是哈佛、普林斯顿的老师写的,但在特定的社会语境里,学习的效果会有本质的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中国人叙事的传统叫做“历史叙事”,西方人的叙事传统叫做“科学叙事”。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