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1.11m-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让。

    他们以自己“良好”的信誉从中央银行手中以1%的超低利息“借来”黄金,
再到黄金市场上出售,拿到手的钱转手就购买5%回报率的美国国债,稳吃4%的利
差,这被称为“黄金套利交易”(Gold Carry Trade)。这样一来,抛售中央银
行的黄金既打压了黄金价格,又吃到了利差的美餐,还同时刺激了美国国债的需
求,压低了长期利率,真可谓一箭数雕的妙计。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风险。金锭
银行家从中央银行借来的黄金大多是6 个月左右的短期和约,但投资的很可能是
长期债券,如果中央银行到期索要黄金,或金价持续上涨,金锭银行家的处境就
危险了。为了“对冲”这种风险,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把主意打到了黄金生产商
身上。

    他们向黄金生产商反复灌输黄金价格长期必然走低的“历史必然”,只有现
在就锁定未来的出售价格,才能避免将来的损失。另外,国际银行家还可以提供
4%左右的低息贷款,供黄金生产商继续勘探和开发之用,这样的利息实在是令人
难以拒绝,再加上眼看国际金价一年不如一年,与其等到将来减价出售,还不如
现在就把未来的尚在地下待开采的黄金产量卖个好价钱。这叫做“黄金远期合约”

    (Gold Forward Sale )。于是,金锭银行家手中就有了黄金生产商未来的
产量作为偿还中央银行黄金租借的抵押。再加上,中央银行家和金锭银行家原本
就是一家人,所以“租借合约”几乎可以无限延长下去(Loan Roll Over)。于
是,金锭银行家就有了双保险。在这个最初的主意开始运作后不久,天才的华尔
街银行家又不断推出新的衍生产品,比如延交现货合同(Spot Defered Sales),
条件远期合约(Contingent Forward),变量远期合约(Variable Volume Forward
),德尔塔对冲(Delta Hedging),和各种期权合约。bbs。2360 在投资
银行的推波助澜之下,黄金生产商纷纷陷入这个前所未有的金融投机活动之中。

    各国黄金生产商纷纷“透支”未来,将地下可能的储量统统折算成现有产量
进行“预售”。澳大利亚的黄金生产商甚至将未来7 年的黄金产量卖了出去。西
非加纳的重要黄金生产商Ashanti 更是在高盛和16家银行的“参谋”之下购买了
总量高达2500张金融衍生产品的合约,到1999年6 月,其对冲账目上的金融资产
高达2 亿9 千万美元。评论家纷纷指出,当代的黄金生产商,与其说是在开采黄
金,还不如说是以开采黄金为噱头进行危险的金融投机。在黄金生产商掀起的
“对冲革命”浪潮中,巴里克黄金(Barrick Gold)公司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大哥
大。巴里克的对冲规模早已超越了风险控制的合理范畴,说它的策略是金融豪赌
也绝不夸张。在其海量的单向卖空黄金的行动中,巴里克无形之间造成了同行之
间竞相杀价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自毁市场。在巴里克的年报上,系统性地误导
了投资人,它吹嘘自己复杂的对冲策略使其总能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出黄金。其
实,巴里克卖到市场上的黄金中有相当部分就是通过“金锭银行家”向各国中央
银行低息“借来”的黄金,它在市场上抛售这些“借来”的黄金所得的收入,用
于购买美国财政部的债券,其中的利差收益,就是所谓的“复杂的对冲工具”所
产生的奇妙效果的真正来源。这构成了典型的财务欺诈。在几个方面的合力之下,
黄金价格不断下跌,这符合所有参加方的利益。黄金生产商由于早已锁定出售价
格,在金价下跌时,他们账面上做空黄金的各类“金融资产”,还会升值。于是,
黄金生产商就奇怪地成为金价下跌的同谋者。生产商得到的只是短暂的甜头,失
去的却是长远的利益。黄金反垄断行动委员会(Gold Anti…Trust Action mitee)

    主席比尔。莫菲将这个蓄谋打击黄金价格的特殊利益集团称之为“黄金卡特
尔”

    (Gold Cartel ),它的核心成员包括:JP摩根公司,英格兰银行,德意志
银行(Deutsche Bank ),花旗银行,高盛公司,国际清算银行(BIS ),美国
财政部,和美联储。当金价被强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推高时,中央银行就会冲到第
一线,公开抛售大量黄金,直到吓退投资者为止。格林斯潘在1998年7 月的众议
院银行委员会(House Banking mittee )的听证会上宣称:“黄金是另一种
有大量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场外交易的商品,投资者无法控制黄金的供应量,如果
黄金价格上涨,中央银行们随时准备‘出租’黄金储备来增加供应量。”换句话
说,格林斯潘公开承认,如果有必要,黄金价格完全处于中央银行家们的控制之
下。1999年3 月科索沃战争爆发,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北约的空袭迟迟未能
奏效,黄金价格在强大购买力的支撑下开始积蓄爆发力。如果金价一旦失控而持
续走高,“金锭银行家”则必须从市场上高价买回黄金,归还给中央银行家们。
如果市场上没有这样多的现货,或者当初以“地下未来”黄金产量做抵押的黄金
生产商破产,又或许地下根本没有足够的黄金,不仅国际银行家要承受巨大损失,
中央银行家们的黄金储备账目也会出现巨大的亏空,如果事情败bbs。2360
露,人民得知实情,只怕真的会有人上断头台。情急之下,英格兰银行终于在1999
年5 月7 日,冲到了第一线。如果能够吓退投资者,金价继续下跌,自然皆大欢
喜,即便失手,坏账的黄金索性卖出,到时候也死无对证。正所谓“黄金坏账,
一卖了之”。这就是为什么中央银行家们出售黄金时,人们从来不知道谁是买主
的原因。尽管科索沃战争在1999年6 月10日结束,惊出一身冷汗的中央银行家们
觉得玩得太过火了,再加上国际黄金市场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声称要告中央银行家
们操纵黄金价格,各国政治家们也开始关注黄金价格问题。事情看来要闹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1999年9 月欧洲的中央银行家们达成了“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Agreement),
限制各国在未来5 年内出售或出租黄金的总量。消息传来,黄金“租借”利率在
几个小时之内从1%跳升到9%。 做空黄金的生产商和投机商的金融衍生产品损失惨
重。黄金近20年的熊市终于划上了句号,它预示着商品市场大牛市的到来。19
99年是黄金战场的重要战略转折点,其意义相当于二战中的“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从此以后,打压金价的企图,再也未能取得黄金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以美
元为首的法币体系将在黄金的强大攻势面前,不断败退,直至最终崩溃。在控制
黄金价格的主战场之外,国家银行家还开辟了第二战场,那就是舆论战和学术战。

    国际银行家最成功之处就在于系统性地对经济学界进行洗脑,将学术界的热
点引导到与实际世界经济运行严重脱节的数学公式游戏之中。当多数现代经济学
家疑惑地问黄金究竟有何用处的时候,国际银行家应该感到非常欣慰,一切尚在
控制之下。人们自然会问,法币制度有何不好?我们不已经在法币体系下生活了
30多年了吗?经济不在照样发展吗?原美联储纽约银行副总裁和花旗集团副总裁
约翰。

    埃克斯特的回答是:“在这样一个系统之下,没有国家需要向另外一个国家
支付真正保值的货币。因为他们没有兑换(金币)的纪律约束。我们可以用纸币
去购买石油,不管我们印多少这样的纸币。他们(经济学家)选择忽视人民对一
种能够储藏财富的坚实货币的渴望。事实上,他们拒绝承认黄金是货币,而武断
地认定黄金只是一种普通商品,就像铅和锌一样在货币系统中没有任何位置。他
们甚至建议财政部没有必要继续储存黄金,应该逐渐在市场上抛售。拿掉黄金之
后,他们任意地定义纸币价值。他们不曾告诉我们这种永远以神奇速度增加的‘
IOU ’(我欠你)借条如何能够实现货币保值的功能。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
以这种神奇速度增发的纸币会bbs。2360 有一天造成债务问题。凯恩斯
和弗里德曼只是20世纪的约翰。劳的翻版。他们选择漠视纸币兑换黄金这一铁律,
而故意以某些经济学家或政治家的思维定式中的速度来印刷纸币,他们认为这样
就能够欺骗自然规律,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消除商业周期,确保全民就业
和永远繁荣。这意味着某些经济学家为着特定政治倾向而制定政策,在不用他们
自己的金钱在市场中冒险的前提下,以当年约翰。劳一般的智慧,对经济事务无
所不知,任意决定货币、财政、税收、贸易、价格、收入等政策,还告诉我们这
样对我们最好。于是他们就‘微调’了我们的经济。当今大多数经济学家们都是
凯恩斯的徒子徒孙培养出来的,包括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如著名的教材《经
济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他的教材里充满了数学公式和各种彩色图表。但
是当读到他对黄金的观点时,才发现他的看法几乎没有任何历史纵深而显得非常
肤浅。他是20世纪学术界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经济学家们完全忽略了对金钱历史
的研究,或者是为了某些理由而选择故意忽略。”'9。12'萨缪尔森在他著名的对
1968年以后的黄金价格双轨制的评论(The Free…market tier)中说:在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外,黄金最终被完全去货币化了。它的价格完全由供需
关系决定,就像铜、小麦、银或盐一样。一个中东的酋长如果在55美元一盎司的
价位上购买了黄金而在68美元的价位上卖出的话,他一定能挣不少钱。但是,如
果他是55美元买进,而38。5美元甚至33美元抛出的话,他就会输掉身上的衬衫。
萨缪尔森坚信一旦黄金被踢出货币系统,那么对黄金的需求就只限于很少的几种
工业需求,如首饰业。所以,1971年8 月15日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布雷顿体系
垮台之后,黄金已不再是货币,谁还会需要黄金呢?到1973年,这位大教授出版
这段宏论时,他认定1972年75美元一盎司的金价肯定维持不住,黄金最终可能跌
到35美元以下。让教授下巴脱臼的是7 年以后,黄金的价格冲到了850 美元一盎
司。还好,萨缪尔森不是华尔街的对冲基金经理,否则的话他输掉的就不仅仅是
上身的衬衫了。7。一级警报:2004年罗斯切尔德退出黄金定价


一切霸权的
力量源泉和最终形式都体现于定价权。bbs。2360 


通过控制价格
的过程来实现有利于己而不利于人的财富分配方式。定价权的搏斗恰似帝位争夺
一般剧烈,充满权谋和机诈,价格鲜有在平等自由合理的市场运作过程中自然产
生,拥有优势的一方从来就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来确保自己的利益,这和战
争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讨论价格问题必须用研究战争和战例的思路才能接
近事情的本像。制定价格、推翻价格、扭曲价格、操纵价格都是各路当事人反复
激烈较量的结果,没有人的因素作为参照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