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除邪见与疑惑-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限度地利乐众生,一心一意追求成佛——这是上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佛教共分大小二乘,小乘的价值观是约束自己诸恶莫作,大乘的价值观是无我无私,奉行诸善,利乐众生。佛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根本差别是,有的宗教信仰上帝,认为上帝是生命和万物的创造者,造物主,人类的拯救者,救世主,一切苦乐靠上帝。佛教认为众生的业力创造世界,也创造自身。世界上没有造物主,生命自己是自己的创造者、拯救者,觉悟要靠三宝的启示,离苦得乐要靠自身努力。

 

附:究竟何法是成佛之法?

 

从总的方面来说,一切佛法都是成佛之法,但有些是直接成佛之法,有些是间接成佛之法;有些是主要法,有些是从属法;有些是快速成就法,有些是常速成就法。要想成佛,掌握成佛的方法,首先要认清什么是‘佛’。简单地说,‘佛’是心续消除烦恼、所知二障289,达到彻底纯净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作法身。法身如太阳的光明本质,报身如太阳的本体,化身如普照的阳光。三身合称色法二身。二身的成因是智德两种资粮——色身的因缘是福德资粮,法身的因缘是智慧资粮,二资粮缺一也成不了佛。福德资粮指的是大悲心290引起的发菩提心291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大行,智慧资粮是悟缘起性空,修二无292智。简而言之,真正成佛之关键只有三条,即出离心293、菩提心和二无我的智慧,具备这两个条件就能成佛,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成不了佛。《文殊亲教》中说:‘成佛之道虽有多种,但最根本的只有三条。即出离心,菩提心,性空智慧。’这三条是全部佛法的精华。想成佛就要修这三根本道。离开这三根本道,再好的法也成不了佛。

 

附:佛教修证成就高低的标志是什么?

 

佛教修证成就从总的方面讲,就是戒、定、慧的修证成就。‘戒’的修证成就是,戒恶、行善的行为。戒恶就是戒除自己污染清净心性的贪心、嗔恨心、无明294心、骄慢心、怀疑心、不相信善恶报应之类邪见等恶行恶习气;行善就是以慈悲心、利众心为基础的无私无我的利众善行。‘定’的修证成就是心情平静,排除散乱思想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干扰驱动,应用自如。‘慧’的修证成就是,获得无分别的直觉自然功用,智慧如日当空,光明普照。佛教修心成就主要看戒、定、慧的修证成就。普通的弟子学佛有无成就,就看思想行为符合不符合戒恶行善的原则,能不能在利害得失面前表现出超然解脱的姿态,能不能做到诚实和言行一致等等。至于五眼295、五通296之类,只是定慧的一种境界标志,不是学佛追求的目标。若无菩提心,神通再大也进入不了菩萨乘之门。若无真诚皈依信念,虽有神通,也无法超越世间有限神通的范围,改变不了下堕恶道的命运。神通犹如泥像镀金,只是表面的富丽堂皇;菩提心如纯金,做成任何形状,都不失去黄金的价值。

 

附:学问和证悟成就是不是一回事?

 

学问有世俗学问和佛法学问两种,前者如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数学、物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等等学问,后者如内学三藏297、四续298包括的佛教学问。大乘佛教所追求的目的是遍知和利乐众生两条,遍知的目的是利众,广泛的利众需要遍知智慧。‘遍知’就是无所不知,佛教事事讲因果,‘遍知’也不例外,需要创造遍知的顺缘。遍知的顺缘是求知意志支配下的精进学习。不学无术,想得到遍知智慧是绝不可能的。因此,佛教十分重视学问,对学佛者来讲,外学即世俗学问和内学299都很需要,自修自悟和利乐众生都离不开学问知识,所谓‘知识越多知识障越重’的说法,不是佛教的观点,不可轻信。但佛教所说的学问和世俗的学问之间,有著本质上的区别。世俗的学问指纯粹的知识,世俗的‘学者’,就是纯知识性的学者,因此,不管人品德性,只要有知识就是‘学者’。佛教从来反对那种脱离思想行为的‘口头学问’,‘空谈学者’,要求学问见于言行。因此,佛教善知识300,从原则上讲,都应有相应的德性和觉悟成就,但也不是没有例外的。因此,‘善知识’这个佛教中的概念和实际善知识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衡量善知识应从信仰、德性、学问全面衡量,不能只看表面的知识学问。

 

成就指的是学佛人的修证成就,即戒、定、慧三学成就,菩提心成就,密法共、不共成就等。佛教有成就的高僧、密修士有学者型和瑜珈型两种类型,瑜珈型的成就者,著重在内修,除了掌握与修持有关的知识以外很少关心其他知识,学者型成就师,广学多闻,具有授徒弘法的条件。

 

总之,学问和修证成就之间不能划等号。

 

附:在高科技社会,为什么佛教能够获得广泛的信仰?

 

和平和发展始终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课题。

 

所谓‘和平’是指人类的和平生活,人类的和平生活,要靠人类自己维护。和平的反面是暴力和战争,暴力和战争的根源是人类的自私贪欲和嗔恨,若不彻底改变人类的这种自私、贪、嗔,暴力和战争的消除,只是一种善良人们的愿望,很难实现。

 

‘发展’总的来说,指人类社会的综合条件,即经济、科学、技术、教育等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但西方世界的精神和物质分离的哲学思想误导下产生的纯物质主义的自然科学,虽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和物质财富的增强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在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创造杀伤性武器等方面产生了后果严重的副作用。现代科技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产生了物质富裕,精神贫乏,犯罪和暴力活动日趋严重的不良后果。

 

近几十年来有许多社会学家和科学家,已开始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副面影响,西方知识社会对经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但精神文明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哲学开始产生兴趣,心理学研究和现代物理亚元子领域、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研究,证明了古老的佛教哲学观点的正确性301。佛教的非暴力思想,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爱护动物,视众生为父母兄弟的慈悲心,和利众奉献精神才是幸福之本的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共鸣。人们对佛教的养生益智,开发智慧潜能,调解心理失衡,消除精神疲劳,摆脱内心烦恼,提高精神品质,优化心灵状态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佛教在西方各国遍地开花,是佛教在高科技社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有力证明。佛教在西方世界为什么倍受欢迎呢?道理非常简单,口渴的人们需要水喝。如此而已。

 

56、学佛必须要吃素吗?

 

在小乘佛教中,由于乞食的关系,允许吃三净肉302。但《梵网经》、《楞严经》、《涅槃经》等大乘经典,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认为吃肉是断大慈悲种。汉传佛教依大乘经典而有素食的传统,并以此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藏传佛教同属于大乘佛教,可我见到的藏地僧人多是不禁肉食的。而一些学习密宗的人,似乎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有素食者无法修气脉明点之说。不知对这个问题怎么理解?

 

答:梁武帝根据《涅槃经》、《楞伽经》等诸多教典,出于悲心而著有《断酒肉文》四篇,主张僧尼应一律戒荤茹素,并自此之后使吃素成了汉地广大出家众都必须遵守的一项制度。不仅出家人要遵守食素之规,很多在家居士也纷纷效法,他们要么选择终生,要么选择在某些特定时段内吃素戒肉,凡此种种优良传统都是非常值得叹随喜的。尽管梁代以前的汉地佛教徒,未必将吃素定为人人都得遵照执行的规则,但无论如何,坚持素食的修为实在值得每一个大乘修行人赞叹、称扬。

 

至于说到藏传佛教教义对待吃素的态度,首先必须声明的一点是:藏传佛教从未提倡、褒扬、赞叹过吃肉的习惯,更严厉禁止藏地的四众弟子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杀生食肉。广大藏族民众自从佛教传入本地区之后,一直是以三净肉为肉食来源。而且藏地的高僧大德中,提倡素食的也代不乏人,比如乔美仁波切、如来芽、华智仁波切、钦则益西多杰、白玛顿登等大成就者皆提倡食素且严厉谴责了种种杀生罪孽及以血肉供养的陋习,并且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身体力行、吃素戒荤。而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则在其伏藏品《三根本宝灯论》中说:‘肉食应次第性断除,……沙弥和比丘不能吃的肉有:怀孕而死、被杀害、自缢而死、未成熟、被火烧死、溺水而死、山上滚下摔死等众生之肉及□牛肉、圆蹄动物之肉,乃至血亦如此。欲知其广大深意应看相关三藏论典。’龙钦心滴的一代传人智悲光尊者也曾说过:‘我们今生当中所食之肉就像嘎达亚那尊者在化缘时所观察到的一样,皆是前世父母之肉。若是一个正直、有良知的人,对于屠夫所杀害的父母之肉,怎么忍心吃呢?如果静下心来思维的话,我们对这些可怜的如母众生必然会生起猛烈的大悲心。然而某些密咒士却放逸无度,饮酒啖肉,这和豺狼、鹫鹰已无有差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吃肉是藏传佛教不共传承的观点实乃无稽之谈,只不过因藏地地处青藏高原之上,作为存在于世界屋脊上的广大地区,偏僻的交通状况使其千余年来都与外界几乎彻底隔绝。加之这里严酷的自然条件所限,诸如高海拔、高温差、缺氧、严寒、永久冻土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适宜于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农作物少而又少、数量可谓微乎其微。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下,藏族人依然以青稞、糌粑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没有蔬菜、谷物的情况下,部分藏人才开始食用有限的肉食,因自然条件已无法让他们再做出别种选择。

 

但有一点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分析都不能把它简单化,特别是当这个问题本身就已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时,更不能以偏概全、轻下断言。做出判断是容易的,但这个判断能在多大范围内适用就另当别论了,对吃肉、吃素的问题也应如是分析。一个明显且基本的事实是,就全世界范围而言,除了汉地以外,大多数信仰佛教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不丹、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日本等地,基本都是荤素杂食,并无吃素的明确要求。汉地的素食习惯当然是值得赞美和随喜的一个好传统、好习惯,但我们绝对不能因了这些地方的佛教徒吃肉就把他们摈出佛门,并进而诽谤说他们信奉的都不是佛法。每个地区、每个人的具体因缘都不可一概而论,更何况对藏传佛教的某些修行者来说,他们的种种行为自有其本身的深深密意,未达到他们的修证境界之前最好不要妄自揣测、轻下断言。

 

许多密宗修行人在吃肉前都会以大悲心摄受所行,他们以念诵咒语的方式回向、超拔与自己有特殊因缘的众生;有些大成就者则以普通人无法揣摩的心地食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