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圣书伤寒论 解迷-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邪由他经传来(1)太阳之邪不解,邪传阳明或太阳误治邪传阳明――太阳阳明,(2)少阳病误治,邪传阳明――少阳阳明;(3)当太阴病阳气恢复,就可以出现阴病出阳,脏邪还腑而出现的阳明病的表现。
二 病位
足阳明经、胃、大肠、(小肠)――胃家
三 生理
经脉――经脉行于头、面、胸、腹,从头至足,络脾属胃。经别上通于心。
胃肠――胃受纳腐熟水谷,肠转输、排泄糟粕,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脾和胃纳化相依,升降相因,燥湿相济。
阳气――二阳,作用于胃肠道,腐熟水谷,变化糟粕。
四 证候分类和治法
1 本证
(1) 邪在经脉,阳明经证,表现:“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身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可用葛根汤、桂枝汤、麻黄汤
(2) 阳明热证
热在上焦――热郁胸膈,治疗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
热在中焦――胃热弥漫,或胃热弥漫,气津两伤,治用辛寒折热或辛寒折热,益气生津,用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热在下焦――水热互结,又伤阴津,治用清热利尿育阴。猪苓汤
(3)阳明实证
气分――邪热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分阳明腑实证(三承气汤证)脾约证(麻子仁丸)津亏便结证(蜜煎方和猪胆汁汤)
血分证――阳明蓄血,治用抵当汤
(4)阳明虚寒证
阳明病的纲要
180 阳明之为病,胃家(胃肠系统)实(指有形的病理产物存在)是也。
179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求之不得谓之难)是也。
181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伤)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不大便的婉称,脾约证),内实(胃家实),大便难(津亏燥结)也,此名阳明也。
185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传而已尽曰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咽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汗出连绵不断的样子)者,是转属阳明也。(阳明病,法多汗)
188 伤寒转系(传而未尽曰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表有邪气,汗出不畅)出也
182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汗自出(阳明病,法多汗。里热逼迫津液外越所致),不恶寒,反恶热也。
183 问曰:病(阳明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184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186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里热盛,鼓动气血,气盛血壅)
221 阳明病,脉浮(主热)而紧(邪气盛),咽燥,口苦(阳明经热循经上扰清窍),腹满(阳明经脉有热,热邪壅滞气机)而喘(阳明经热迫肺),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热邪壅滞气机)。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胃经燥热循经上扰心神)。若加温针,必怵惕,烦燥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薄黄苔)者,栀子豉汤主之。(阳明热证)
228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阳明主四肢),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主之。
176 伤寒,脉浮(主热)滑(弥漫周身,充斥内外),此以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219 三阳合病,腹满(阳明有热,热壅气机),身重(热邪壅滞经脉气机),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阳明之热循经上扰所致),谵语,遗尿(热盛神昏的表现)。发汗则谵语甚。下之则额上生汗(额头部汗出如油,凝而不流)(阴竭于下,阳脱于上),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三阳合病,阳明热盛的证候)
170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无汗不可用白虎,有汗不可用麻黄)。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
热――热结在里,表里俱热(168) 无大热心烦(169)
汗――大汗出后(26)热迫津越。
渴――大烦渴不解(26) 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168) 口燥渴(169) 渴欲饮水(170)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222)(1 热盛伤津,引水自救;2 热盛耗气,气不化津)
脉洪大――来盛去衰。
其它――时时恶风(168)(汗出肌腠疏松,不胜风袭) 背微恶风寒(169)(热盛耗气,气不固表)
169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168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2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23 若脉浮(主里热),发热(热入下焦里有热),渴欲饮水(1 水热互结,不能化津;2 误下伤阴,津液不足),小便不利者(水热互结,气化失司),猪苓汤主之(猪苓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育阴、清热、利水)
224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热在中焦),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248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里热炽盛的样子)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阳明腑实证:1成因――热盛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邪热和阳明糟粕相结。2 证候特征――(1)全身毒热内盛的表现。(2)腹部的实证表现。)(阳明燥热伤津的途径――1 逼迫津液外越即多汗;2 逼迫津液下泄,即下利清水,色纯清;3 逼迫津液偏渗,表现为多尿。)
249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07 阳明病,不吐(没有泻下的禁忌证),不下(腑气不畅),心烦(里热)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13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热盛伤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214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大承气汤的证候,但是脉象不符,小心起见而用不承气汤),脉滑而疾者(热敛结的不太严重),小承气汤主之。因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阴液不足)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250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热不盛),小便数(里热逼迫津液偏渗),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220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热邪内敛),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阳明燥热上扰心神)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212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热盛神昏的表现),循衣摸床(热盛燥动不宁的表现),惕而不安(心神失养),微喘(阳明里热迫肺,肺气上气所致)直视(阳明燥热下伤肝肾之阴,阴精被伤,目经失养的表现),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241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里热),腹满而痛(里实)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242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燥热阻结)乍易(燥热下迫),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燥热上攻,肺气上逆,清阳被扰),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25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阳明燥热内盛下伤肝肾之阴,肝肾阴精被伤目睛失养的表现),晴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急下三证)
254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杂病实证腹满)
256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阳明脉滑数实大,少阳脉弦)。负者,失也。互相尅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可治疗食积内停)
239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血脉不和),烦燥,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15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消化系统)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但硬耳。
217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太阳过渡到阳明)乃可下之,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238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阳明有燥结的一个特征),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太阴脾虚,腐浊不化,肠道不运,所以日久初头从阳明燥化而成硬,又因脾虚,水湿不运而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247 趺阳脉(冲阳穴)浮(胃有热)而涩(主脾阴虚),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博,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二仁一芍小承气)
233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此可为导。(津亏燥结证)
237 阳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阳明血分证――阳明之热和阳明久有的瘀血相结,瘀血久留,新血不生,心神失养而出现喜忘。瘀热互结所以大便干燥,但易解是因血属阴。大便色黑)
25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258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208 阳明病,脉迟(实热壅滞,脉道不利。应迟而有力),虽汗出(邪热逼迫津液外越)而不恶寒(无表证)者,其身必重,短气(阳明府气不得通降,阳明浊热迫肺),腹满而喘,有潮热(辨证关键)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也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而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下。
209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呃逆――膈肌痉挛)。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51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里热),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