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世界: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自身的影响。所以若能亲自体验到“无心”,便可以解决一切恼人的问题;那就是面对事实,当怎么做就怎么做。但请不要误解,不可将“无心”当作无用的心,也不得把植物人那样的情况看作禅悟的“无心”。因为禅悟的“无心”是对于现实的一切仍要积极地参与,只是其中没有自己的得、失、利、害等我执烦恼在内。

    九、日常生活的禅修

    禅的智慧,要能用在日常的生活中,而不是光在打坐的时候才用到禅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和经验禅的智慧呢?那就是当我们做每一件工作之时,都要专心。例如,在煮菜时专心煮菜、吃饭时专心吃饭、开车时专心开车、睡觉时专心睡觉。既要专心工作,又要放松身心,如果在紧张的心情下去做任何事,就与修行相违背。为什么会造成紧张的心情呢?不外三个原因,一是担心做不好,二是担心做不完,三是希望能做得更好。在做任何工作时,只要能认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很用心,很专心,而又很轻松地把它做完,一定能做得很好,同时也不会觉得太累,便是禅修者的生活方式。

    十、悟后的日常生活

    如何是开悟以后的日常生活?有位黄檗禅师曾说:“即使整天吃饭,没有咬到一粒米;即使整天走路,没有踩到一块土。”他的意思是说,吃饭、走路等,每一件日常生活中的事都照常在做,但不是为了自私的“我”在做,所以“我”也未做任何事。开悟的景况在禅宗形容为“黑漆桶兜底戳穿”,连桶板也碎成粉末不见了。这就是从“自我”得到了解脱。另有一句形容的话是“虚空粉碎,大地落沉”。头顶上空的太虚空都消失了,处身立足的地球也不见了,时间与空间都不存在了。这是将全体宇宙的大我,形容成了障碍我们获得解脱的黑漆桶,此时已被彻底爆炸清除。这便是开悟的经验在你面前出现,但它不是可用任何形象和质量来让你取得的东西。其实,开悟后所获得的东西,便是放下一切,包容一切,能够放下是智慧,能够包容是慈悲。

    十一、如何清理垃圾

    这一趟天普大学之行,正在该校留学的陈美华,给了我许多方便,也托她做了一些事后的打点,故将她给我的一纸短笺附录并解答于后。

    师父慈监:

    师父送给几位教授的书,已于上星期一收到。上星期三已将之送给长友繁法教授,这星期三,将给DrRaineDrSwidler、傅伟动老师、DrCannon四位教授送去。

    在弟子去见长友教授时(他在日本有过禅修体验),他向弟子表示,师父已得临济真传,教法直接而当下。他除了谢意外,并要弟子代他向师父请教一问题:当师父在演讲中所提到的那些“垃圾”来时,师父如何清除?请就理论和实践面言。

    恭请慈安

    弟子美华顶礼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三十日费城

    我的解答是:首先静听对方倾吐他们胸中的“垃圾”,待其告一段落,即以认同的方式接受他们的“垃圾”。次以佛法的因果及因缘的理论,说明世事的实况及世事的无常,然后劝导他们向自己内心求安宁。方法则是试着做禅修的工夫,要他们将怨怒不平的感受、想法、情绪,转移方向,改善自己,他们的麻烦问题便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也不必像心理治疗医生那样,需要他们定时定期来向我“倒垃圾”了。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讲于美国宾州费城的天普大学宗教系研究所,简海兰整理,十二月五日圣严修整补充成稿)

《禅的世界》第三部分 禅与艺术(1)

    非常荣幸能到普渡大学与诸位谈“禅与艺术”的主题。其实我对艺术是外行,而且艺术的范围包含很广,不只限于画家,其他有音乐家、雕刻家、建筑家,至于禅的艺术乃与日常生活中的吃饭、喝茶和睡觉等动作和环境有关联。

    我们欲了解禅的内容与艺术的关系及其对艺术的影响,得先从佛教讲起。在东方,禅在艺术的领域里究竟产生了一些怎样的作用与影响,这得从了解禅着手。又因为禅是从佛教中推展出来的,所以先简单介绍佛教的背景。

    一、空与无常

    禅宗并不是在印度就存在的,它却是从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发展出来,所以叫作禅的佛教。而佛教在印度提供了两个观点给人们:在理论上提出了“空”的观念;在方法上提出了禅修的功能。这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空”这个观念,是基于世间所有一切现象无时不在变化,又名为“无常”。无常的意思就是没有任何一种现象是永远不变的,即无永恒的存在,没有永恒所以叫作“空”。这个空并非什么都没有,而是在一切事实现象的同时,本身并不是真实不变的存在。而无常和空这个观念,亦是佛教与其他哲学宗教所不同的地方。

    从禅的修行立场来看,我们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空的。而无常和空就是世间的事实,所以既然是事实,一切事实本身就是无常,就是空。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否知道空或无常的观念,对现实环境里的自我,很少愿意承认无常是事实。因此带来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并造成周围环境里的人、事和自然界的现象,产生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冲突,而增添许多困扰,我们叫它“苦难”。

    禅的修行方法是要把我们散乱的心变成集中,从集中变成统一,从统一到没有执著,我们叫它“无心”。到了无心的阶段,空的体验也就出现了,此即是悟境,亦叫作“真的智慧”。这个阶段一定要慢慢的来,像爬山一样,从山脚下爬上去,爬到最高点。

    而统一的境界又分有几个层次,第一是我们的身体和心合而为一,也就是没有身体的负担,身和心不分开。第二是内和外的统一,也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和外面的环境合而为一,所谓天人合一,这已是不容易做到的。第三则是前念和后念的统一,我们叫作入定,那更不简单了。前念和后念根本无间隔距离,即无前念亦无后念,这是必须入了深定才能体验得到。若已达到天人合一程度的人,则可以成为大艺术家、大宗教家或大哲学家了。至于禅的智慧是“空”,若要体验到空,则当超越统一的层次。佛法在指出空与无常之后,就是要帮助我们,一方面去面对无常与空的事实,另一方面从无常和空的观点去得到自我的解脱和跟人和谐相处,乐意接受自然界的现象,并且适当地设法改变它,这才是佛教的宗旨。

    佛陀告诉我们要用生活的实践来达成目标,第一要持戒。所谓持戒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做的必须努力去做,不应该做的,对自己、对别人无益的,就不要做。一方面我们的心也是需要调整,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是相当难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修禅定的一种功夫。所以身体行为的改善要靠持戒,心的行为改善则靠修行禅定的功夫。因此若能配合佛教的理论,认识空与无常,那就叫做智慧。如果不能配合禅定和持戒,仅仅知道无常和空,那只是知识层面的了解,对我们日常生活帮助不大。必须加上持戒和禅定的修持,才能够真正在实践上一面理解空与无常,一面使自己的生活跟空与无常相应。

    二、顿悟与渐悟

    中国的禅是印度佛教的智慧与禅定的修持结合而成。在印度,智慧是通过禅定之后才落实,而中国的禅宗在一开始,它的目标即是智慧的开发。如果能够开发智慧成功,那不仅仅是知识的了解,且有助于我们理解空的事实是普遍存在,这才是禅的功能和理念。但是中国的禅又分顿悟和渐悟,其实二者是殊途同归的。有的人会在突然间发生开悟或发现智慧的经验,不过,绝大多数的人,修行过程必是渐进的。作个比喻,好比两个人要爬同样的山,只是一位在有雾的气候下进行,已到了山顶他还不知道,待雾突然间消散了,这才明白到了山顶;另一位是在好天气下登山,在未上山前就已看见山顶,然后一面爬一面埋怨为何还未到达。这二人哪一位是顿悟?哪一位是渐悟呢?是在雾中爬山的那位合算呢?还是未爬山前就看到山顶的人幸运呢?

    不少人来跟我修行禅法时,都希望求得顿悟而非渐悟,我向他们保证:“会获得顿悟的。”他们又问:“怎么个顿悟呀?”我说:“慢慢地修行,修到最后,一下子开了悟,就是顿悟啦!”虽然市面上有售一种即溶咖啡,或速食快餐,但在修行的方法中,都还需要下点工夫才能达到目的。曾有人问我:“要怎样才能开悟?”我说:“要看人的根器,根器深厚的开悟就快些,根器浅薄的就慢些。”又有人问我:“怎样才能知道是深是浅?”我说:“不管根器深浅都应该好好去修行。”又有人问:“如果知道自己根器浅的话,那就不必修行了吗?”我说:“就因为发现自己根器浅薄,才更需要去努力修行呀!”

    三、禅的艺术

    修禅要怎样才能开悟?而悟后是怎样的一个境界?这跟禅的艺术有关系。因为得到禅的悟境及经由悟境后的境界,体验而用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那就是属于禅的艺术。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艺术的环境里,不论是否已体会到我们的环境本身就是艺术。而一个禅的修行者他所体验到的生活环境是跟一般人不一样的。一般人所见到的世界,是混乱的、诱惑的、矛盾的,可是有禅悟经验的人所看到的世界是和谐的、稳定的、清净的。这就是因为一个是以矛盾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另一个是以和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好比牙齿咬到舌头,这是矛盾的吗?事实上是和谐的,它们由于火气上升,便发生碰在一起的现象。所以牙齿咬到舌头不要感到倒霉,因为它们凑在一起就会咬在一起了,何不以欣赏艺术的眼光来看这档事呢?

    你们听过的禅宗寺院里的唱诵跟一般的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有何不同?不论是在中国、日本还是在西藏,佛寺的唱诵让你听了以后心会安宁、稳定、平静,不会有兴奋、浮躁及忧郁的情绪产生。那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它并非故意弄成这样子,而是经由禅的修行者表现出来的声音,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和谐、稳定及宁静的感觉传递出来。虽然以声音来表达,它却是平静的,且有韵律,使你的心平定下来达到一定的境界,使得尘劳全消。

《禅的世界》第三部分 禅与艺术(2)

    武艺,是中国古代六艺中的一项,传说它是少林寺的和尚所发明出来的一些动作,本不是为打架用的。平常一般人打架都很粗野,在战场上杀伐则更凶残。但是少林拳表现出来的动作,却是那么优美,而且有力中含着稳定。少林拳本身并无杀伤之意,防身和健身才是它真正的目的。因为它是经由一个修过禅行的人所表露出来的招数,不论是用拳、棒、刀、棍,动作都是那么优美,俨然成为一种艺术的表达。许多人着迷于武侠影片,就为了欣赏其中的动作。可是当今武侠片中的武术表现,禅的精神已不复见。我所学过的少林拳,富有禅的精神的动作,缓慢中有动力,快速中有定力。基础拳法,比划起来则会感到无聊、乏味,因为太慢缺少刺激感,只有练拳的人自己欣赏,来安定身心,平衡身心,是在动中取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