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世界: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仅有意愿及认识,力量也有限,必须用观念来疏导,用方法来实践。这样才能达到净化人心、净化社会、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六日讲于纽约东初禅寺,吴昕仪整理)

《禅的世界》第二部分 禅的知与行(1)

    一、前言

    谢谢贵校宗教系的邀请,也谢谢史维德(LeonardSwidler)教授为我所作的介绍。天普大学虽然是我初次访问,却已向往很久。尤其贵系所的傅伟勋教授,是我多年的老友,今天相见,特别高兴。

    七天前我在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的杜克松(Tucson)校区演讲“天台止观”,昨天我在纽约州的康乃尔大学演讲“以《法华经》为基础的修行方法”,今天我到贵校讲“禅”,好像我什么都会讲似的,其实我每到一处演讲,都是在接受行家的考验。今天的题目“禅的知与行”,也是诸位教授和研究所同学们熟悉的,我能不能通过测验,尚请诸位在听完之后,高抬贵手,把分数打高一点。(掌声)

    二、不立文字

    禅是不可以讲的,故称为“不立文字”的“教外别传”,只要是用嘴巴讲出来的,都不是禅。曾有一位禅师,在他快圆寂的时候,他的弟子请教他:“师父,您快圆寂了,请对我们说几句话吧!”他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毛病是话太多了,现在,快要死了,你就饶了我吧!”但是今天我还没有要死,既然来了,当然要讲几句话的,等我要死的时候,也希望学学这位禅师。

    各位都知道“拈花微笑”的故事。在释迦牟尼佛临要涅槃之际,召集了所有的弟子,手中拿了一朵花给大家看,什么话都没有讲,弟子们不知道其中的奥义,只有被誉为头陀第一的弟子大迦叶耸者,看着这朵花,微微的一笑。释迦牟尼佛也点头含笑,知道大迦叶已懂了他的意思。所以最好的解释就是不讲话,不讲话就是最好的解释。其实,不一定要拿花,我现在手上拿着一张史维德教授刚才给我的名片,你们看,这是表示什么?没什么,只是名片而已!(全场大笑)

    另外,中国禅宗的马祖与百丈,他们师徒间也发生过一件公案:有一天,他们两人在外面散步,正好遇到一群野鸭从空中飞过。马祖问百丈:“你看到吗?那是什么?”百丈回答:“看到了,是野鸭!”马祖再问:“现在呢?”百丈说:“已飞过去了!”马祖转身扭住百丈的鼻子,再问:“现在呢?现在呢?”百丈就这样开悟了。各位,想不想试试,也让我来扭住你的鼻子?有效,一定有效果,会痛。(全场笑)

    禅的智慧,看起来好笑,其实不是。首先要把心停留在现在,现在是最重要的。不想过去也不想未来,现在便没有这回事了。心里面如果留着过多的痕迹或回忆,在普通人来讲,是必然的,但在一个禅师的立场,已经有了开悟的智慧,过去已去,未来未来,现在则是心中了无罣碍,不有任何东西,经常保持非常的明净和清静。

    三、超越依赖

    禅的智慧是开悟,不是靠我们的思想去推敲的,不需要用理论、逻辑来辨证。下面讲两个例子:

    第一是阿难尊者的故事。释迦牟尼佛涅槃后,大迦叶召集了五百个阿罗汉来编辑审定佛所说过的经典,阿难记得最多,因此他一定要参加,如果没有他参加,这一次的编辑大会就不能成功。他出家很久了,始终觉得他是佛的最亲近的弟子,也相信佛一定会帮助他开悟,结果佛涅槃了,他并没有开悟。这一次,他一定要参加这个五百人的集会,可是他不是阿罗汉,他就想到了大迦叶很慈悲,一定会帮助他开悟,结果大迦叶在会场门口挡住他,告诉他:“你不是阿罗汉,不可以参加!”阿难问:“那你如何能帮助我成为阿罗汉呢?”大迦叶说:“谁都帮不了你的忙,你请走吧!”这时的阿难,失望到了极点,觉得世界上谁也帮不上他的忙了,因此回到他的僧房,准备打坐了,他说:“现在,我什么人也不要倚赖了。”结果呢?他还没有坐下,就已经开悟证了阿罗汉果。这就是因为他放下了所有的依赖——对人的依赖、对理论的依赖、对他自己所知所能的依赖之后,就能开悟。

    四、自性是空

    另讲一个深一点也难懂一点的案例。

    有一部《楞严经》,介绍了二十五个开悟的例子,各不相同,称为二十五种圆通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耳朵是听声音的,观世音菩萨即是从听声音而开悟,先听声音,慢慢再听声音的本性。其实声音的产生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产生以前和产生以后都是没有声音的。在产生的时候也是配合了其它的因缘才产生出来的。当发现这样的事实后,他便“闻所闻尽”,没有能闻及所闻,“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内在看自性,外在听声音,都没有自性。因此他便“人流亡所”,“人流”是入空性的流,进入自性本空的流,“亡所”,是指所有主观的自我和客观的环境都不见了,也就是说,内在的自我和围绕着自我的环境都没有了。既然经验到了内外皆空,被哲学家们当作本体的自性都是空性,那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

    以上的这段话,诸位听懂了吗?能够听懂的人,当然是有智慧的人,不过,听不懂的才是更有智慧的人。(大家笑)

    禅的智慧,作用在于安心,如何能使心安呢?由于禅的智慧,本身就是无心,例如:声音本身并无不变的自性,能听的心也不是真实的有,所以不论内在与外在,都是现象的有,自性都是空的。由此可知,我们平时的心理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若能体验到无心,就能安心了。

    五、无心与有心

    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到中国后在嵩山面壁,后来被称为禅宗第二祖的慧可禅师前来向他求法,要求达摩禅师替他安心。菩提达摩问他:“你若能把你的心拿来给我,我就替你安啦!”慧可回过头来找自己的心,结果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心可找,这时菩提达摩便说:“好,你既无心可找,我替你安好心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简单,其实很不简单。由于我也时常教人打坐、参禅,所以也常遇到有人来请我替他们安心,我也学菩提达摩,教人把心拿出来给我,我来替他们安心。哦!可惜我的运气不够好,来找我的人,都不是慧可,教他们找心,他们能够找给我成串成箱的很多心,他们会告诉我:“我现在心很难过、心很困扰、很痛苦、很烦恼,难过的是……困扰的是……痛苦的是……烦恼的是……不得了的是……”因此,我已不像是一位禅师,倒是常常被人家当作垃圾桶来丢垃圾(大家笑),我收下了大堆大堆的垃圾之后,总算也帮助了一些人,但是并不能帮助他们以无心来达成安心的目的。

    你们的心能安吗?要不要我来帮忙?我想,在各位心中,也有不少的垃圾。凡有垃圾在心,便不是无心,便不能真正的安心。我们要了解,二祖慧可为何找不到心?一定是他自己先已用过功的,一定先已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修行才达到“找心无心”的境界。

    所以禅的智慧,并无定型的模式,是可因对象、时间、空间的不同,而作灵活的运用。目的在于因势利导,使得众生去黏解缚,远离烦恼。因此,需要不同的经典,说不同的法门。所以法无定法,真法无法,真心无心。

    六、无与有都对

    马祖有一位弟子叫智藏禅师,有一天有位在家居士前来向智藏问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禅师说:“有啊!”居士又问:“有没有佛、法、僧三宝?”禅师又说:“有啊!”居士问了很多问题,智藏禅师都说:“有啊!”

《禅的世界》第二部分 禅的知与行(2)

    可是这位在家居士曾经听过禅师说法,不是说有,而是说无,所以他觉得奇怪,便追问智藏禅师:“你大概是弄错了吧!我在径山和尚那儿听到的,与你所说的完全相反,他说一切都是没有的。”禅师立即问居士:“你有老婆吗?”居士说:“有!”禅师又问:“那径山和尚有没有老婆呢?”居士说:“唉呀!他是个和尚,当然没有老婆罗!”这时智藏禅师就告诉他说:“径山禅师说没有是对的,你说没有,那就错啦!”因为径山和尚已是悟后的人,已证实相无相、真心无心的境界,他说一切皆无当然是对的,至于这位居士,心中的问题太多,岂能说无呢?

    七、现在最亲切

    禅的智慧,就是现实的生活,有人说:“活在现在,佛在现在。”不必论过去未来,现在最亲切。

    例如,仰山禅师问他的师父鸿山禅师:“您过世之后,如果有人问我们您传的法是什么,叫我怎么回答?”鸿山禅师说:“很简单啦!每天一餐粥、一餐饭。”(丛林寺院的僧侣,每天过午不食,故仅早、中两餐)

    又如,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什么是您用功的方法?”大珠慧海回答说:“肚子饿的时候吃饭,身体累的时候睡觉。”他不讲仁义道德的大道理,只是教人照顾好现实的正常生活。

    再如,赵州禅师,曾经找了两个人问话,一个是刚刚来到的出家人,赵州问他:“你来过没有啊?”回说:“是新到的。”赵州说:“那你去喝茶吧!”赵州又问另外一位:“你是新来还是旧住?”回说:“是旧住。”赵州也说:“那你去喝茶吧!”这时,立在二芳的一位院主感到不解,便问:“和尚啊!真奇怪,对于没有来过的人,您叫他去喝茶,对于已在这里旧住的人,您也叫他去喝茶,到底是什么道理呀?”结果赵州禅师招手说:“院主,你来。”院主问:“做什么?”赵州说:“你也去喝茶吧!”这个时刻,正好是寺中喝茶的当口,让每一个都去喝茶,如此而已。

    再讲一个赵州禅师的故事,一日上午的早餐后,有位出家人问赵州:“我非常的愚笨,而且烦恼很重,请和尚给我开示。”赵州说:“好啊!你吃过粥了没有?”那个出家人答说:“我吃过粥了!”赵州说:“你吃过粥了,那就去洗碗好了!”

    我们从这些公案看,好像做一个禅师很容易,他可以随便说,说有说无都可以,只要叫人吃饭、睡觉、吃粥、喝茶、洗碗就行了。但是禅师们在没有开悟以前,却是要付出长期修学的代价。一旦开悟以后,心无染着,不滞一法,所以他们说什么都是为了对象,不是为了他们自己。如果你还没有开悟,你也可以冒充着像是一个已悟的禅师,你可以胡说八道,但是很快便会露出马脚!悟了的人,毕竟不同于未悟的人,伪装的洒脱,绝对不会像是真正的无我与自在,所以要做一个假的禅师,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八、彻底解决问题

    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有问题,许多人在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解决,有许多问题可从环境或观念的改变去解决,但是,有很多问题却不是如此就可以解决的。世界上能解决的问题都是暂时的,因为不容易彻底地解决问题,人就很难得到安全感。但是,禅坐能帮助我们得到身心的平和;开悟可让我们的心得到自由和解脱,不受环境和自身的影响。所以若能亲自体验到“无心”,便可以解决一切恼人的问题;那就是面对事实,当怎么做就怎么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