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解读-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用白话文的说法,复次就是其次的问题,或者另一个问题。前面他什么都否定了,
佛也不是,有相的也不是,有色的也不是,有法可得的也不是,一切否定。这里却告诉
你,要想成佛就要修一切善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非有善法的成就不可。不是看几
本佛书,谈谈禅,说说公案,盘个腿,打个坐就可以成佛。造了一辈子的业,跑到庙子
去盘个腿,吃两天素,就要得菩提,那个菩提多少钱一个啊!有那么简单吗?许多青年
人都犯了这个毛病,看了几本禅学的书,青蛙跳进水,噗咚一声就开悟了,那么容易
吗?你去买一个田鸡来跳跳看吧!所以要「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日行一善我们都做不到,检查自己的行为,我们日行一恶则有之,谁能做到日行一
善?不修一切善法,你说到达无相,那是骗骗自己罢了。佛告诉须菩提,「是法平等」,
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
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
等,无有高下的。佛在前面也说过,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就是说是没有差
别的。

    南山高北山低

  后世禅宗有个公案,说有个法师讲金刚经,碰到一个禅师,这位禅师就问一个问
题:既然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南山那么高,北山那么低?这位讲金刚经的法师
没办法了。是啊!金刚经上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南山那么高?北山那么
低?万法是有高下,怎么说没有高下?所以说这又是一个话头。
  我们晓得平等性智,那是要到达第八地成就,才能证到的。第六识空,是证得妙观
察智;第七识我执空了以后,才证得平等性智,一切众生人我就平等了。我们之所以觉
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
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这个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但是要修一切的善,
才能证得空,「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如果说有所为,为了求佛果,为了求自己的福报及功德而修一切善法,这是人天果
报,凡夫的修法,凡夫的为善。真正的善法是为菩提道果的行善,虽行善而不著行善之
念。「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不要求福德之念,这个才是真正的善法,这是
加以注解。下面是这一品的偈语:

    第二十三品偈颂

    镜花水月梦中尘  无著方知尘亦珍
    画出牡丹终是幻  若无根土复何春

  「镜花水月梦中尘」,就是说世间一切都是虚幻的,如镜中花,水中月,梦中尘等。
佛经经常用这种譬喻,说人生一切万有的现象,如镜中的花朵,你不要认为没有花啊!
有花,只是抓不住摸不著;水里的月亮也不是没有啊!有的,水里不会自己出月亮,后
面有一个真月亮。镜里的花也是一样,后面有一个真花。梦中的境界固然不实在,但是
没有你,还不会作梦呢!因为有我们的身心,才能做梦,但是梦中的一切只是影像。所
以大家研究佛学,要注意这一点,镜花水月并不是说绝对的没有,只是告诉你是虚幻的,
不实在的,是偶然暂时的存在而已。这个暂时存在的有,是把握不住的,不常的。
  「无著方知尘亦珍」,了解了这个镜中花,水中月,梦中尘的道理,才了解了空与
有之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空也是佛法,有也是佛法。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修法的
要点是,无住,不执著。不要认为,因为不执著所以空;抓住一个空啊,空已经变成一
个东西了,空还是尘。真正的无著,连空都无著,因为空不著,所以敢到入世中去,在
入世中修行。众生不敢入世,怕「有」把他沾住,真到了无著,方知尘亦珍,才敢入世,
因为有也是的嘛!
  古人有一句话: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学佛修道,打坐念佛,一念万缘放下,
蛮好!但是,如果你不修一切善行的话,没有这个福报,你想放下也放不了!有许多朋
友说,现在退休了,年纪大了,我准备明天开始修行。结果明天,家里又有事了,或者
自己又感冒了。嘿!你不要认为放下容易,放下、清净,要大福德大福报的啊!
  「画出牡丹终是幻」,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修一切善法,才能修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
  「若无根土复何春」,牡丹是代表富贵之花,但是牡丹还须绿叶来陪衬,也须要根,
牡丹没有根,花也开不开的。换句话说,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
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
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
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
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现在连接上一次的第二十三品,等于是中间的一个结论。这个题目当时取的是福智
无比,就是福报与智慧,这两个是等称,平等的清福。就是说要证得菩提、要成佛,就
需要这两样本钱,在佛学的名辞就是资粮;是资本与粮食两个观念,也称为福德资粮,
智慧资粮。
  现在这一品,再三重复的提出来这个观念。这同一问题,为什么又重新出现在这里
呢?因为上一品讲到,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说,要想悟道,不
是随便打个坐,研究个公案,拜拜菩萨,或者是搞一些外形所能成功的;必须要诸恶莫
作,众善奉行才行。诸恶莫作是消极的,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要积极的修一切善法才能
到达开悟,证得大彻大悟的境界。
  廿三品最后,还以法身实相般若本体来解说,「所谓一切善法,即非一切善法,是
名一切善法。」简单的说,你做了一切善事而不执著,执著了就是凡夫的事,不执著才
是菩萨道。利人、救世、修一切善行,并没有特殊之处,是做一个人义所当为,是本份
的事。
  现在第二十四品佛自己作结论:

    修资粮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他告诉须菩提说,我们这个世界上,这个娑婆世界的南赡部洲,中间有一个须弥山,
勉强用喜马拉雅山比作须弥山;究竟喜马拉雅山是不是须弥山,老实讲到现在还是一个
严重的问题,不能够贸然断定。把佛经上说的须弥山解释为喜马拉雅山,是近几十年研
究佛学的假设肯定,这个假设的肯定很有问题,不能随便相信。
  打一个比喻来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大的山,称它为须弥山,其它三千人千世界,
都有一个中心的大山,所以有很多的须弥山。「如是等七宝聚」,这个「等」不要认为
是把七宝布施了,把须弥山也布施了;须弥山布施给人没有用,房子里装不下来,这个
「等」是作比喻,等于须弥山那么大的财富,七宝,珍珠,钻石,集起来布施,这是一
个譬喻。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
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拿那么多的东西来布施,当然这个人的福报很大。在前面第十三品已经讲过,这里
又重复强调法施的重要。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功利的思想、功利的目的去求的。人真
要希望功利,花小本钱,得大利益,首先必须要行一切善。现在说这个人很行善,拿须
弥山那么多的七宝布施了,纵然不求福德,自然的福报也很大,这是一定的,这个问题
就不要说了。
  现在他拿这个譬喻来强调,他说假定有一个人,以此般若波罗密经,「此」是专指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因为般若波罗密的经典很多,大般若波罗密经,就是大般若经,另
外还有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这种波罗密,那种波罗密,走的路线不同,都是讲智慧成
就。现在本经上讲「此」,是专指金刚般若波罗密这一本经。假使有人以这本经的道理,
不论是全部的意义,或者只有四句偈等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那个福报比须弥山一
样多的七宝布施,可就大太多了。

    受持读诵

  这里我们再度提起大家注意,「受持读诵」有四个含义。接受了,光是接受了不算
数,还要领受在心,在自己心理行为中起作用,更要心有所得。
  我们诸位学佛研究金刚经,如果懂了这个空,平常碰到事情的时候,有没有领受于
心?你说现在你还蛮舒服的,有点领受,那是没有碰到事啊!一碰到事,像被人打一耳
光,骂你一句话,或者把你的钱倒了,或者现在就要到医院开刀了,下一个钟头活不活
还不知道,这个时候看你空不空!如果说空得了,那是真金刚了,你真能够受用了。
  受还不行,必须能持,以此来修持。持者,等于拿一个拐棍,拿个手杖,永远靠著
它走路,牢牢抓住,这个境界才不会动摇。就算现在去开刀,说不定麻醉回不来了,但
此心这个定境仍保持著,这就是受持。读是看书,或轻声赞过去,诵是要念出来,高声
朗诵。现在年轻人只是看书,看书却不容易背得来。我们旧式的教育,是要背书的,背
是没有用脑筋的,唱戏一样,等于进到阿赖耶谶,不要用脑筋,随时背来了。所以金刚
经读了还要朗诵,有所体会,就是受持读诵,四个含义。

    真教化的功德

  他说假使有人,不要说全部金刚经,只要把四句偈作到受持读诵,懂了这个道理,
教人家,使人家解脱烦恼;教人家并不是要自己当老师,高人一等,只是教人家得受用,
使人家能够解脱烦恼。如果做到这样,那么这个人所修的福德,比前面所说用须弥山王
那么多的财富来布施,更大。前面那个布施是财布施,是有形的,比不上这个法布施,
佛学就叫做法布施。中国文化的观点,这就是教育的功劳,教化人家。教化就是法布施,
解决人家心里的痛苦,成就人家自己的人生。
  他说这个法布施的功德,比有形财富的功德,更大更多,两者是不能相比的。以有
形财富来作布施,跟智慧布施比较起来,百分之一都不到,百千万亿分也不到。总而言
之,不能比就是不能比,怎么说呢?如果我们那么一讲,听起来不能比就是不能比,很
土,很粗,就不像经典了;经典翻译得非常美,「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用算数都
算不清。换句话说,拿现在夸张一点的话来讲,电脑也算不清,数字是没有办法计算的。
真到达不可算的数字是什么?是譬喻那个东西很大。就像我们经常说天一样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