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7-顾松园医镜-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夏秋太阴司令之时,患此最多。今人辄云遵仲景法,遂用四逆汤,妄投姜、附,竭绝真阴而死者, 
如恒河沙数。要知热邪传入太阴,协热自利必咽干口燥,小便黄赤短涩,大便黄赤或黑,形状如垢腻而 
极臭,肛门如暖汤而泻出,或里急后重, 
脓血错杂,其所吐之物,必糟粕酸臭。若脏寒下利,则口不燥渴,小便清白,大便泻出,或清或白, 
有如骛溏,或完谷不化,而水液澄彻清冷,或吐出,亦如是,方可用温中之法。然热病中万无此症,若 
过用寒凉,或亦有之。 
x黄连阿胶汤x 治热邪传入少阴,口燥舌干而渴,〔肾属水,而邪热涸之故也。〕身凉但欲寐。〔 
志气昏倦。〕脉沉细数。又治湿热下利脓血。 
黄连 黄芩〔阳有余者,苦以泻之。各一、二、三钱。〕 芍药〔阴气耗者,酸以收之。二、 
三钱。〕 真阿胶〔二钱。如无可用龟甲。入肾补阴、除热,兼止久痢。〕 生鸡子〔一枚,调入。 
阴不足者,甘以补之。昔人谓其补阴血,与真阿胶同功。故产后虚痢,胎漏下血可用。〕可加生地〔益肾 
阴。〕二冬〔除烦渴。〕知母、黄柏。〔泻肾火。〕烦躁〔水虚火旺上冲故也。〕加犀角。咽痛〔肾 
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故也。〕加玄参、甘桔。〔甘桔汤,治少阴病咽痛。〕此清火滋阴之剂,仲 
景本治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之主方。盖但欲寐为少阴之本症,因热涸肾水,心相无制,神志无宁,致 
烦不得卧,为自焚欲死之征。今虽身凉欲寐,而口舌干渴,总由邪热伤阴所致,故均以此治之。 
x四逆散x 治少阴病四肢厥逆〔热邪传肾,胃关壅闭,故胃阳亦郁,不达四肢。〕又治热邪,传入厥 
阴,手足逆冷,〔木郁胃阳也。〕或自利者。〔邪逼胃中,水谷下奔。〕 
柴胡〔解厥阴之邪,达胃阳之郁。〕 芍药〔疏土中之水。〕 枳实〔破壅滞之气。各一、 
二钱。〕 甘草〔和中。减半。〕可加黄芩。〔清木火之热。〕 
此清热和解之剂。虽少阴四逆,实邪挟木乘胃所致,故但治厥阴,而少阴亦解,此母实泻子之治法 
也。仲景谓∶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谓当以寒剂降热下行,如白虎汤之清金平木解热, 
以救胃中津液,亦为热厥之主方,非大承气峻下之谓也。故又戒之曰∶诸四逆厥者,不可 
下之,虚家亦然。若果有下症,仍可用微下之法,须活泼泼地,不可固执。 
x龙胆清肝饮x〔自制〕治热邪传入厥阴,烦满囊缩,〔热邪引动肝气上逆,则烦满。肝脉过 
阴器,气燥灼于筋,故囊缩也。〕消渴,〔饮水多而小便少也。脾盛则母虚,故肾水消而生渴,且木火 
滋盛,必乘吸胃中之津液。〕气上冲心,心中痛热,〔肝气通于心,母盛则子实,故气冲心而疼热。〕 
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者。〔木邪肆横,胃土受制也。〕 
x龙胆草x〔专泻肝胆之热邪。〕 黄芩〔君以胆草,亦入胆矣。〕 黄连〔心痛烦满,皆南 
方亢上之气,连之苦寒直泻丙丁,实则泻其子也。俱一、二钱。〕 栝蒌〔一枚〕 麦冬〔制肝者 
惟金,故以栝蒌、麦冬、润肺生津液。五钱至一两。〕 玄参〔二、三钱。〕 知母〔生肝者惟水, 
故以玄参、知母,壮水滋化源。三、五钱。〕 芍药〔畏肝者惟土,故以白芍安脾泻火邪。三钱。〕 
羚羊角〔独入厥阴,涤热舒筋,三、五钱。〕吐蛔加乌梅。如误下利不止者,〔徒虚阳明,木益乘 
其所胜。〕去瓜、麦、玄参、知母,倍芍药。此方以清解厥阴热邪之药为君,佐以清金壮水安脾之剂。 
沈氏谓∶黄芩汤一方,原治厥阴之病。愚嫌其尚少对症的药,故采加入,且更其方名,使知热邪传入厥 
阴,当以清肝为首务,方书但用承气汤下法,岂非一盲引众盲,相率入火坑耳。 
x炒米汤x 治外感六、七日间,正气来复,邪气欲出,其人本虚,邪正相争,身首皆动,是为 
发战,脉必浮起。〔若正气内实,邪不能与之争,则便汗出而不发战。〕 
黄米〔炒焦。一撮。〕煎汤饮之,无内热症者,方可加生姜〔驱邪外出,薄者三片。〕此不 
用药,而但用米汤以助胃气,使正气胜邪,则发热汗出而解;若正气不能胜邪,虽战无汗,为难治也。 
栗则但心战头摇鼓颔,乃正气虚极,不能送邪达表,扶正为急;若不止,乃为败症必死。 
按伤寒家,服药后,身热发渴,烦躁冒胃瞀,两手脉忽伏而不见,恶寒战栗,此皆阴阳氤氲,正邪分 
争作汗之征也,姑宜静以待之,不可因而仓惶,反至错误。 
x炙甘草汤x 治汗下后,脉结代,〔胃脏乃津液水谷之海,内充脏腑,外灌形骸,津多脉盛,津少 
脉衰。今因汗则津越,下则津空,所以脉来动而中止,不能接续。〕心动悸者。〔真阴已亡,微邪未散。〕 
炙甘草〔二钱〕 人参〔补胃。一钱。〕 麦冬〔生津。〕 生地〔各三、五钱。〕 阿 
胶〔养血,一钱。〕 麻仁〔润燥,炒研一钱。〕 桂枝〔二、三、五分。〕 生姜〔一、二片。〕 
大枣〔调和荣卫。二枚,清酒水煎。〕 
此方补胃生津,养血润燥,以为复脉之大法,少加桂枝、生姜者,为微邪未散而设也。若内有 
热症者,姜,桂慎勿轻投。沈氏云∶此症脉代能食者,尚可愈,不能食者必死。故仲景谓∶得此脉者, 
必难治。此方凡心中惊惕,人虚脉弱者,宜去姜、桂,加茯神、枣仁、朱砂之属治之。余于 
温热病中,尝遇歇止之脉,有因火过亢,有因气血痰食停滞,阻其营运之机而致者,或清火热, 
或通壅滞,脉自如常,勿执前说,不细审察,概投补剂。 
x加味理中汤x 治误下,或过用寒凉,症变虚寒,洞泄不已,元气将脱。 
人参〔二钱至二两。〕 白术〔二、三、五钱。〕 炙甘草〔补虚。一钱。〕 
干姜〔温中。一、二、三钱。〕 白芍〔酸收。二、三、五钱。〕加大枣、乌梅,入炒米〔一撮〕 
炒陈壁土,〔一匙,取谷气土气以助胃气。〕不止,佐以升麻、干葛〔升提。〕 赤石脂〔固 
涩。一半煎,一半调末服。〕里寒甚者,酌量加桂〔五分至二钱止。〕附子〔五分至二钱止。〕 
此温中救逆之剂。因用药差误,故从权以温补之,寒退泻减,即以平补之剂调之,勿过用桂、附。 
〔按伤寒论中所载辛热诸方,仲景为误汗下吐,故不得已而从权暂用,原非传经伤寒正治之法,嘉言辨 
之甚明。后人徒读其书,不细详审立方之旨,亦不分土地有南北之殊,天时有寒温之异,见有成法,遂 
则效尤,甚至温热病中,亦恣用无忌。大概病家辄称感风寒受寒湿,见用辛温热剂,则情投意合。更于 
酷暑时令,闭窗下帷,和衣复被,致病者躁扰无奈,欲饮冷水,欲求入井,反谓阴躁,禁与寒凉,因之 
枉死。余所目击,已难悉数。但积习难返,时深悲悯,故着伤寒温热一卷,于六法中,惟清热方法居 
其七、八,其辛热诸剂,但存温经理中吴茱等方,备救汗下吐之逆,余概不录。实非偏执,所以因 
地之宜,顺天之时,庶不致遗人夭殃。但恐一齐之傅,难禁众楚之咻,若欲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 
倒,端有望于诸 
高明互相倡导云耳。〕若过用桂、附及误用身目红者,乃附毒之故,急煎犀角〔二两。〕黄连 甘草 
〔各三、五钱。〕萝卜捣汁,〔二大碗。〕代水煎成,〔或用澄清泥浆水亦可。〕大剂频饮,其红自 
除。如解迟,血必从耳目口鼻中而出则死。 
x烧 散x 治阴阳易症。〔感病新瘥,即行交接,无病患染着余热之毒而病。或男传女,女传 
男,如换易也,〕身重少气,百节解散,〔内损真阴之故。〕热上冲心胸,头重不举,眼中生花,〔毒 
气上蒸之故。〕憎寒壮热。〔热毒壅遏,卫气不行于表,故憎寒,热甚于中,故热遍于身也。〕 
在男子则阴肿,少腹绞痛,在妇人则里急,连腰胯内痛。〔甚者手足厥冷挛拳,男子卵陷入腹,妇人 
痛引阴中,皆难治。舌吐出者必死。〕不易自病,谓之女劳复,其症相似,〔内损真阴,外动邪热,正 
虚邪盛,亦最难治。〕通用此方。 
裤裆〔取阴处烧灰,女取男者用之,男取女者用之。〕 竹青皮〔能下壅热卵缩,腹痛倍 
之。〕竹青煎汤和服,或入煎药服,有粘汗出为效,如无再服,以小便通利,阴头微肿则愈。 
此剂以同气之阴相易。引之使邪原从阴窍而出。以交媾遗泄,热邪必从阴户受之,谚所谓来处来, 
去处去是也。他如生地、麦冬、知母、黄柏、犀角、黄连、滑石皆可采用。〔加柴胡,亦可用。〕 
x普济消毒饮x〔重订〕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疠,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 
能闭,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诸风药不愈。东垣曰∶身半以 
上,天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目,而为肿耳。此方治之,活者甚众。 
连翘 黄连 黄芩〔泻心肺之火。〕 玄参〔治无根之火,〕 青黛〔散郁火,止热 
烦。〕 薄荷 荆芥〔散风热,清头目。〕 牛蒡〔散风热,消浮肿。〕 甘菊〔治头目肿痛。〕 
甘草 桔梗〔为舟楫之剂,恐其速下也。〕 柴胡〔为升提之药,欲其达上也。〕 橘红〔利 
气以开壅。〕 人参〔扶正以驱邪,不虚勿加。〕便秘加酒炒大黄。〔从其实而泻,釜底抽薪之 
法也。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呷之。病在上者,服药不厌少而频也,半用蜜丸,噙化就卧,令药 
性上行也。〕 
此方总以散邪退热消毒为主。大抵治法不宜峻攻,攻则邪气不去,反伤其正。若大便热结,方可 
用酒浸大黄,或玄明粉,微下通之。若人虚脉弱者,方可认加人参三、五分。此症若先发于鼻额,面 
目红肿者,是属阳明,渴者加石膏。若发于耳目之前后上下,头角红肿者,乃属少阳,倍加柴胡、花 
粉。若发于头顶,连于巅顶者,乃属太阳,加羌活。若三阳受邪,合并头面前后耳鼻,头大如瓮者,加 
羌、葛,倍柴胡治之。外用清凉救苦散敷之。 
x清凉救苦散x〔重订〕 黄连、黄柏、大黄、芒硝、雄黄、青黛〔等分,为末。〕 芭蕉 
根〔捣汁〕同蜜调敷肿处。 
阳症见阳脉为顺,若见阴脉为逆。〔以其气血精津,未病先亏故也。有素禀阴脉者宜审。〕汗后 
身凉,脉静则吉,汗下后复大热,脉躁乱者,〔邪气太盛,不为药衰。〕不治,加喘急必死。发热脉躁 
急,〔真阴竭而邪独胜也。〕狂言〔肾绝也。〕不能食,〔胃绝也。〕见此三者,病虽小愈 
必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正虚邪盛也。〕死。热病 
七、八日,脉微小,〔正气虚也。〕溲血口中干者〔真阴伤也。〕死。病温虚甚者〔以本元虚而不 
能御邪也。〕死。热病不知所痛,〔有痛而不得其所在。〕耳聋口干不能自收,〔体重不能收持。〕 
阳〔阳胜之时。〕热甚,阴〔阴胜之时。〕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治。热而痉者死。〔肢体抽搐, 
腰脊反强,切牙切齿,皆痉之症,热极大伤阴血而然。〕热病目不明,〔脏腑之精气已竭也。〕热不 
已者死。热病舌本烂,〔脾肾脉皆系舌本,二脏之阴俱绝。〕热不已者死。谵语舌强舌硬舌黑 
者〔热甚津竭也。〕死。阳症谵语,身当有热,脉当洪大,而反手足逆冷,脉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