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鞠通医案-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丁香(八分) 半夏(五钱) 益智仁(钱半) 干姜(三钱) 白蔻仁(一钱) 广皮(三钱) 
云苓(五钱) 小枳实(三钱) 
钱 三十四岁 五月二十九日 寒痹,脉弦短涩而紧,由腿上连少腹,痛不可忍,甚至 
欲厥,兼有痰饮胃痛。 
桂枝(六钱) 广皮(三钱) 防己(四钱) 川乌头(三钱) 川椒炭(三钱) 小茴香(三钱 
,炒) 云苓皮(五钱) 片姜黄(三钱) 生苡仁(五钱) 海桐皮(三钱) 
六月初一日 左脉稍长,仍然紧甚,再服二帖。 
丸方 寒湿为病。 
萆 (四两) 小茴香(四两,炒) 川椒炭(三两) 苡仁(八两) 苍术(六两,炒) 云苓 
皮(八两) 川楝子(三两) 熟附子(二两) 木通(四两) 
共为细末,神曲糊丸,小梧子大,每服三钱,姜汤下。 
杨氏 二十六岁 乙酉正月初七日 前曾崩带 后得痿痹,病者自疑虚损。询病情寒时 
轻热 
时重,正所谓经热则痹,络热则痰者也。再行经有紫有黑,经来时不惟腰腿大痛,少腹亦痛 
, 
经亦不调,或多或寡,日数亦然。此不但湿热,且有瘀血。治湿热用汤药,治瘀血用丸药, 
(左脉浮取弦,沉取宽泛。右脉浮取弦,沉取洪。)汤药用诸痹汤取太阴法,丸药用化 回生 
丹。 
生石膏(二两) 桂枝(四钱) 通草(一钱) 杏泥(五钱) 云苓皮(五钱) 片姜黄(三钱) 
防己(四钱) 晚蚕砂(三钱) 海桐皮(三钱) 苡仁(五钱) 
煮三杯,三次服。 
岳 四十六岁 暑湿痹症,误以熟地等柔药滑脾,致令泄泻,卧床不起,两足蜷曲不伸 
,饮 
食少进,兼之疝痛。先以五苓散,加川椒、广皮、木香止其泄;继以半夏、广皮、良姜、益 
智、白蔻开其胃;复以丁香、川椒、吴萸、云苓、苡仁、姜黄平其疝;又以防己、杏仁、桂 
枝、乌头、苓皮、川椒等伸其痹末。惟引痛风在筋也,重用地龙、桂枝,引痛亦止,后补脾 
胃而愈。 
王 四十六岁 寒湿为痹,背痛不能转侧,昼夜不寐,二十余日。两腿拘挛,手不能握 
,口 
眼歪斜,烦躁不宁,畏风自汗,脉弦,舌苔白滑,面色昏暗且黄,睛黄,大便闭。先以桂枝 
、杏仁、苡仁、羌活、广皮、半夏、茯苓、防己、川椒、滑石令得寐;继以前方去川椒、羌 
活,加白通草、蚕砂、萆 ,得大便。一连七八日均如黑蛋子,服至二十余剂,身半以上稍 
轻,背足痛甚,于前方去半夏,加附子、片姜黄、地龙、海桐皮。又服十数帖,痛渐止;又 
去附子、地龙,又服十数帖,足渐伸。后用二妙丸,加云苓、苡仁、萆 、白术等药收功。 
何 二十六岁 手足拘挛,误服桂、附、人参、熟地等补阳,以致面赤,脉洪数,小便 
闭, 
身重不能转侧,手不能上至鬓,足蜷曲,丝毫不能移动。细询病情,因大饮酒食肉而然。所 
谓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者也。与极苦通小肠,淡渗利膀胱 
法。 
龙胆草(四钱) 芦荟(三钱) 胡黄连(三钱) 生石膏(八两) 地龙(三钱) 白通草(二 
钱) 
茯苓皮(六钱) 飞滑石(一两) 穿山甲(三钱) 桑枝(五钱) 杏仁(三钱) 晚蚕砂(四钱) 
防己(五钱) 
前方服至七日后,小便红黑而浊,臭不可当。半月后手渐动、足渐伸,一月后下床扶桌 
椅能 
行,四十日后走至檐前,不能下阶,又半月始下阶,三月后能行四十里。后因痰饮,用理脾 
收功。此症始于三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二日停药。 
周 四十二岁 两腿紫绛而肿,上起细疮如痱,已三年矣。两腿足酸痛不能立,六脉弦 
细而紧,窦氏《扁鹊新书》,谓之苏木腿,盖寒湿着痹也。 
附子(八钱) 乌头(六钱) 苡仁(一两) 桂枝(一两) 云苓皮(一两) 
煮四杯,分四次服,服三十余帖则始策杖能行,后去乌附,用通经活络渗湿而愈。 
成 五十四岁 腰间酸软,两腿无力,不能跪拜,间有腰痛,六脉洪大而滑。前医无非 
补阴,故日重一日。此湿热痿也,与诸痿独取阳明法。 
生石膏(四钱) 海桐皮(二钱) 晚蚕砂(三钱) 白通草(二钱) 生苡仁(八钱) 云苓 
皮(五钱) 防己(四钱) 杏仁(四钱) 桑枝(五钱) 萆 (五钱) 飞滑石(一两) 
前后共服九十余帖。病重时自加石膏一倍,后用二妙丸收功。 
赵 四十五岁 乙酉正月十五日 肝郁挟痰饮,肾水上凌心,心悸短气,腹胀胸痹, 
六脉反沉洪,水极而似火也,与蠲痰饮伐邪,兼降肝逆法。 
姜夏(八钱) 降香末(三钱) 小枳实(五钱) 桂枝(五钱) 茯苓块(一两) 苏子霜( 
三钱) 广皮(四钱) 川椒炭(三钱) 生姜汁(每杯三匙) 旋复花(三钱) 
甘澜水煮四杯,分早中晚夜四次服,戒生冷猪肉咸菜。 
四帖。 
二十日 痰饮夹痹,肾水上凌,心惊悸短气,腰脊痹痛,皆太阳所过之地,小便短而腹 
胀, 
肚脐突出,是内而脏腑,外而经络,无不痹者。且开太阳之痹,脉洪大,与大青龙合木防己 
汤法。 
桂枝(五钱) 半夏(五钱) 云苓皮(六钱) 生石膏(四两) 苡仁(五钱) 川朴(三钱) 
防己(四钱) 广皮(三钱) 枳实(五钱) 杏仁(四钱) 滑石(六钱) 白通草(钱半) 
煮四杯,三次服。 
二十一日 于前方内加∶ 
晚蚕砂(三钱) 飞滑石(四钱) 
二十三日 外而经络之痹,内而脏腑之痹,行痰开痹,俱不甚应,现下脉洪数,少腹胀 
,小便短浊而臭。先与开支河,使湿热有出路,再商后法。 
川萆 (三钱) 飞滑石(钱半) 海金砂(五钱) 云苓皮(五钱) 猪苓(四钱) 小茴香( 
三钱) 白通草(钱半) 泽泻(三钱) 
二帖。 
二十五日 加去陈 法。 
两头尖(三钱) 半夏(五钱) 
二帖。 
二十九日 痹症夹痰饮,六脉洪大,湿已化热,屡利小便不应,非重用石膏宣肺热不可 
。诸痹独取太阴也。 
生石膏(四两) 云苓皮(五钱) 白通草(一钱) 杏仁(五钱) 桂枝(五钱) 滑石(二两) 
羌活(一钱) 黄柏(四钱) 防己(五钱) 苡仁(五钱) 晚蚕砂(三钱) 
四帖。 
二月初四日 痹症十年,误补三年,以致层层固结,开之非易,石膏用至二斤有余,脉 
象方 
小其半,现下少腹胀甚,而小便不畅,腰痛胸痛,邪无出路,必得小便畅行,方有转机。 
老川朴(五钱) 木通(六钱) 防己(五钱) 杏仁(六钱) 枳实(五钱) 生石膏(四两) 
桂枝(六钱) 云苓皮(一两) 滑石(四钱) 小茴香(三钱) 
以后脉大而小便不利,用此小便利,去滑石。 
初五日 大用石膏,六脉已小,经谓脉小则病退。盖脉为病之帅,脉退不患病不退,经 
又谓 
脉病患不病者死。人病脉不病者生,现下病归下焦血分,其人本有肝郁,暂退下焦血分。 
桂枝(六钱) 云苓皮(一两) 黄柏(三钱,炒) 防己(六钱) 木通(四钱) 广皮(三钱) 
全归(三钱) 小茴香(六钱) 小枳实(五钱) 海桐皮(三钱) 川椒炭(三钱) 
初六日 脉复洪大,加∶ 
石膏(三两) 滑石(一两) 
初七日 加∶ 
浓朴(三钱) 姜夏(五钱) 
丸方∶痹症夹痰饮疝瘕,六脉洪大,用诸痹独取太阴法,脉洪大者小,《难经》所谓人 
病脉 
不病者生。但脉虽平而瘕胀痹痛未除,议以乌药散退瘕痹之所难退者,以久病在络故也。再 
以丸药缓通脉络法,脉若复大,仍服前方数帖,见小即止。 
蜣螂虫(一两) 归须(四两) 两头尖(二两) 穿山甲(三两) 降香末(三钱) 小茴香( 
三两 
,炒) 海桐皮(三两) 乳香(一两) 片姜黄(三两) 麝香(三钱) 地龙(一两,去泥) 川 
楝子(三两,炒) 
共细末,酒水各半为丸,每服二钱,日二三次,从此服蜣螂丸起两月而止。 
三月二十四日 痹症夹痰饮,脉本洪数,前用辛凉脉减,兼用通络散、瘕丸散亦效,现 
在六脉中部仍洪,但不数耳。议暂用辛凉宣肺。 
生石膏(四两) 小枳实(四钱) 桂枝(八钱) 杏仁(八钱) 防己(六钱) 广皮(二钱) 
云苓块(一两) 全归(三钱) 半夏(八钱) 飞滑石(二两) 海桐皮(三钱) 
二十六日 诊右脉更大,小便反短,用苦辛淡法,于前方内加∶ 
炒黄柏(三钱) 
四月十六日 痹痛夹痰饮。 
生石膏(八钱) 苡仁(五钱) 防己(四钱) 云苓皮(五钱) 杏仁(五钱) 蚕砂(三钱) 
桂枝(五钱) 白通草(钱半) 半夏(五钱) 广皮(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七日 内而胁痛,外而腰痹痛,是气血兼痹也。 
桂枝尖(五钱) 归须(二钱) 白蔻仁(钱半) 杏仁(五钱) 云苓皮(三钱) 片姜黄(二 
钱) 
旋复花(三钱,包) 防己(三钱) 生苡仁(三钱) 小枳实(四钱) 半夏(四钱) 郁金(二钱) 
广皮(三钱) 
二十五日 痰饮踞于中焦,痹痛结于太阳,气上冲胸,二便不利。 
桂枝(八钱) 姜半夏(五钱) 通草(钱半) 云苓皮(二两二钱) 防己(六钱) 杏仁(八 
钱) 枳实(六钱) 广皮(三钱) 滑石(六钱) 
煮四杯,四次服。 
五月初三日 大凡腹胀之疾,不责之太阴,即责之厥阴。此症自正月以来,开太阳之药 
,未 
有不泄太阴者,他症虽减其半,则尚未除。其故有三∶一者病起肝郁;二者肝主疏泄,误补 
致壅;三者自正月以来,以右脉洪大之故,痹症甚重。治在肺经,经有诸痹独取太阴之明训 
。兹右脉平而左脉大,不得着于前议,暂与泄厥阴之络,久病在络故也。 
旋复花(五钱,包) 黄芩(三钱) 归须(三钱) 老川朴(五钱) 杉皮(三钱) 半夏(五 
钱) 
小枳实(五钱) 晚蚕砂(三钱) 广皮(三钱) 郁金(三钱) 苏子霜(三钱) 降香末(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二十三日 左胁痛胀,卧不着席胸亦闷胀,气短,肝脉络胸之故。 
新绛纱(三钱) 香附(四钱) 半夏(五钱) 旋复花(三钱,包) 归须(三钱) 小枳实( 
四钱) 
苏子霜(三钱) 降香末(三钱) 郁金(三钱) 广皮(三钱) 川椒炭(四钱) 青皮(三钱) 
煮三大杯,三次服。七帖。 
六月初一日 痰饮肝郁,脉弦细,气上冲胸。 
旋复花(四钱) 枳实(三钱) 公丁香(二钱) 苏子霜(三钱) 半夏(六钱) 片姜黄(三 
钱) 降香末(三钱) 郁金(三钱) 青皮(三钱) 广皮(五钱) 桂枝尖(三钱)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 痰饮上泛,咳嗽稀痰,兼发痹症。 
桂枝(六钱) 防己(六钱) 杏仁(五钱) 川乌头(三钱) 云苓皮(五钱) 枳实(四钱) 
广皮(五钱) 桂心(二钱) 苡仁(三钱) 白通草(二钱) 滑石(四钱) 炒黄柏(三钱炒) 
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六日 小便不畅,下焦湿聚,于原方加滋肾丸法。 
十一日 痹症未尽除,痰饮未全消,当盛暑流行之际,逐饮开痹,即所以防暑。 
云苓块(六钱) 小枳实(二钱) 半夏(六钱) 防己(三钱) 生苡仁(六钱) 杏仁(三钱) 
广皮(二钱) 桂枝(三钱) 
煮三杯,三次服。 
十三日 暑泄,腹胀,舌黄,其人本有痰饮痹症,议五苓加减。 
桂枝(三钱) 猪苓(四钱) 泽泻(四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