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70-慎柔五书-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凉未多,用保元、四君加生姜一二钱,一二十剂。求汗不出,而洪缓之脉不退,亦属难救,或虽无汗,而洪缓 
渐减,病亦渐去,且能饮食,则无妨矣。如此脉,大抵秋冬易治,春夏难疗也。 
凡虚损,三四月,脉虽数,尚和缓,六七至。若逢春夏火令,津液枯槁,肾水正行死绝之乡 
,肺绝脾燥,无有不死者。若秋冬,火令已退,金水正旺,脉虽数,可治也。然使病者,骨 
立、喉哑、喉痛、寒热、脉细数、肚疼作泻,亦不治。如前症求治,初用补剂,病当反重, 
何也?病已延至三四月,服药已多,其不效者,必过用寒凉,病者五脏愈虚,邪火愈炽,初 
用补剂,或数帖,或一二十帖,邪火一退,反觉头眩、恶心、骨疼、脚酸、神气昏懒、不思 
食。(亦有宣肺疏肝健脾滋肾反见火大者,初为凉剂遏其真阳下伏,接用振阳安阴法即愈, 
以根气尚稳也。)倘脉不细数,而带和缓,急用保元、四君大剂连服之,便安寝半日或一日 
,睡觉即精神顿爽。再一剂,再寝,饮食渐增,则可治矣。倘脉细如丝,肚饱昏愦,即属难治。 
凡虚损病久,脉虽和缓,未可决其必疗。盖久病之人,元气虚弱,脉气和缓者,假气也。 
(真气涣散,不能鼓动而怠缓也。)过七、八月,间服补剂,病得渐减,此生机也。或延至十 
一月,一阳初动,阳气渐升,内气空虚,无以助升发之机,则变憎寒壮热。(久病忽见寒热 
如新感者,乃生死关头也。得微汗而体轻气旺,为阳气振;或微汗,或不汗热退而体重气弱 
,为阳气脱;或肢困不能反侧,或胸痹饮食日减,是皆奇经已败之绝证。)服补药十余帖, 
寒热渐退,犹可延挨,调理至二三月不变,得生矣,否则不治。缘春木旺,脾肺久病气衰, 
不能敌时令矣。 
尝医新病,或痢或杂病,初时有邪,脉浮数。用按脉病药数剂,数脉即退,病亦向安。 
剂,即倦,脉反觉浮数,此时不可谓尚有邪也。盖邪退而神气初转,故浮,只宜保元汤养元 
气。浮数之脉,得微汗而退,此乃阳气升,元神足,而邪自退之法也。倘不识此,仍以祛邪 
之药治之。精神日损,肌肉日消,久之变为虚劳矣。 
凡病遇时节则变换不定,或又加者,盖遇时节,则天地之气或升或降,而人身之气亦应 
病者精气尚充,犹能与时令相应。若元气久虚之人,无以助升降之气,上升则头眩、呕哕, 
下降则足热、身寒,反为气候所牵,而身不能为之主矣。(病随节气而动者,气败也;随月 
之盈亏而动者,血败也。故重病朔望有加即不治。本文是专指升降太过,更有当升不得升, 
当降不得降,身气与天地参差者,其实亦是一般机括。) 
脾胃病,十分虚,死于初春,亦有望春而死者;八分虚,死于孟春;五、六分虚,死仲春。 
及医之不得其当者,虽原无死道,而业已医坏,至季春不能挨矣。清明前后二、三日,尤为 
肺肾病,起于春,十分虚,死于初夏,亦有望夏而死者;八分虚,死于仲夏,六分虚,死于季夏。 
凡久病,服药后六脉俱和,偶一日诊之,或细加数,或虚弱,或变怪异常,即当细问起居之故 
,或有一晚不睡而变者,或因劳碌恼怒,或感冒风寒,各随其感而治之。治之而脉终不和, 
此为难治。一晚不睡或劳伤者,则用补中助元;伤饮食,则用盐汤探吐,后以二陈加减消食 
之品佐之。若房劳者,脉虽变而病不变者,犹可以平日调补治之。倘病与脉俱变,调之不和 
,决难救矣。秋冬尚可冀幸,春夏万不可为。若伤暑者,宜少撤帷闭,以治暑法治之。若冒风 
寒,以温肺加风药散之,一、二剂即和,乃可;若不转,亦不治。大抵易于秋冬,而难于春 
夏,亦观人脾胃元气而消息之,不可轻忽,妄许人以易治。 
尝治一产后妇人,素有劳症,一年前,以八物汤愈,然连连绵绵,未为全去。次年得产,正癸 
亥,属戊癸化火之年,天气炎甚,时医虽用人参,仍以山楂能解参毒间之,致寒热作泻。 
余诊之,脉数九至,尚不短,用保元加干姜、熟附一分,四剂,数脉退减。再清晨诊之,按 
下浮缓,但去着骨,指下细弦如丝,数脉如故。(此又以浮缓中有一条为败脉矣,可知前卷 
一条之说,只是脉中之脊,非别一条也,神理全不同。)予曰∶不可为矣。彼恳求不已,用 
桂制白芍五分,炙草五分,参、 各五分,作建中汤之意,服至八剂,数脉退,几六至。又 
四剂,几五至。彼以为愈矣,遂止药。此四、五、六月后,脉转弦细而殁,此案有裨前论, 
故附之。 
(凡诊虚损,无不留心生死关头者。然生死在脉,死之迟速在证,其中颇有难决者。以脉言 
之,一则两寸短弱,两尺软长,起伏如一,极似无病,而两旁边际萧条,与肌肉不相入也; 
二则右寸短弱,左关沉陷,右尺细长,左尺软长,极似有根也;三则午前脉和似无病,午后 
硬大似病重,而其证无甚增减也。以证言之,一则体重不能反侧,或两肋支满,或起动汗出 
而神清音朗也;二则胸痹似结,痰不能出,饮食日减,而亦有不减也;三则忽发寒热如新感 
,旋即热退,更加体倦气弱,语声拖放也。至于脉之细数芤散革牢,先数后缓,先硬忽软, 
先细忽大;证之喑哑哕噫,更无不知其逆者,欲以此决其死之何日何时,终难灼见。曾诊两 
人,一壮年冬月寒伤于足,以麻黄发其上,气逆足 稍动即喘,不能饮食,正月诸症稍减。 
诊之,脉久不来,来如雀啄,仅在皮毛,五、七啄后,即盘旋于皮毛之上而不能去,去又如 
弦之绝,从中分断,不能返入,两手并诊,又彼此相避,来去不齐。此元气已断,危在旦夕 
。因饮食步履未改,决在立夏,竟延夏至何也?一老年平气弱音低,忽增胸痹、体倦、行步 
乏力,饮食日减,夜不成眠,脉来雀啄,参伍不调,模糊无力,但不盘旋,不中断,不两手 
相避,其歇在已去之后,而不能来耳,亦无寒热。时方冬月,用温补大剂,保肾安肝,兼行 
痰血,并于饮食加意调摄。脉旋转正,犹虑肾涸木枯,及春生发之令,难免摧折。乃至次年 
冬月,脉又结代,复以法调之,至今四年安健,此又何也?元气退而药食进之,其势必有相 
及者,特其机微而难喻耳。究竟死期迟速,总不外脏气、天时、五行互克,即不十全,不失 
八、九。《内经》曰∶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阳脉知病,阴脉知死 
,阴阳之脉,岂可不别乎?) 


虚损门题辞
属性:虚劳两字,世皆 侗言之,不知症有不同,治有相反。予幼年初闻慎柔之教,辄云损 
病自上 
而下,劳病自下而上;损病传至脾至肾者不治。劳病传至脾至肺者不治。以劳法治损,多转 
泄泻;以损法治劳,必致喘促。于此之泾渭不明而懵焉,以怯病该之,其能免于南辕北辙之 
相左乎?丹溪立相火之旨,惟以四物滋阴,阴阳久为晦塞。《内经》益火壮水,分别之理, 
岂好为多事哉?嘉隆间,薛立斋先生出,而医学于丹溪,方得一变;慎斋先生嗣出,而医学 
乃得再变。至我慎柔,乃为集先贤之法,及授受之源流,以虚损劳瘵,截然分为两门,而金 
篦家始煌然再添一炬矣。夫近代《原气论》一书,以先后天分阴阳,即以先后天立治法。余 
窃谓先天固有损者,非后天损之,无以致病。后天既损之矣,而先天又何能无损?治先天者 
,治后天耳。岂能舍后天而治先天,愈玄愈奥,总缘作者非真实生平得手,说玄说奥何益也 
。简而备,明而确,其在此编乎? 

卷三虚损第三
脉法
属性:《脉经》曰∶脉来软者为虚,缓者为虚,微者为虚,弱者为虚,弦者为虚,细而微者血 
气俱虚,小者血气俱少。 
仲景《要略》曰∶脉芤者血虚,沉而迟者脱气。又曰∶血虚脉大,如葱管。又曰∶脉大而芤者脱血。 
慎斋先生云∶浮大脉,见于右尺,为假火,假火按内伤施治。 
凡损病脉数,为胃气不足。若转缓弱,即胃家生发之兆矣。左脉微细不起,右尺带数或 
浮大,调治非二三年不愈也。 
紧数之脉,表里俱虚,紧为寒伤卫,数为血不足。肺紧则肺气不足,不能卫皮毛而畏风 
脉数则阴虚火动,脉紧犹有胃气,脉数则无胃气。(以脉紧为有胃气,真见到之言,然亦须 
审有无伏阳在内,若紧而孤即凶。) 
内伤作泻,而肺脉豁大者,难治。 
病久而脉弦者,转疟方愈;脉缓者,转痢方愈。盖久病得气血活动,故转病也。脉数不得汗,即生肿毒方愈。 
两尺无脉,是浊阴在上,痰凝气闭,肺不下降,金不能生水,而成痰厥。(此吾所谓吸 
,肺气上闭,如王启玄云∶虚管溉满,捻上倒悬,而其下滴水不能漏。)经曰∶上部有脉, 
下部无脉,其人当吐。吐则浊痰涌出,上部疏通,肺气下降于肾,少阴上升于巅,而有生发之机矣。 
仲景云∶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尺为阴,寸为阳,阴脉弦,水挟木势而侮土也 
。阳脉涩者,涩为气有余,是气分有伏火也。火郁在上,水盛在下,故腹急痛。 
寸口脉微,尺脉紧,其人虚损多汗,此阳弱也,卫气弱,名曰 ;荣气弱,名曰卑。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则面色黄,荣气衰则面色青。荣为 
根,卫为叶,枝叶枯槁,而寒 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卫, 
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趺阳脉微而紧,紧为寒,微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以上数条所称微脉, 
皆谓起伏短小,非形细亦非力弱也。故主卫气。)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 
,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脉见短数,则无胃气,细数、紧数,俱非吉兆。 
洪大,按之下者,虚损之脉。(下下似当有空字。) 
凡虚损之脉,命门火旺,肾水不足,心火克金,木燥土干,五火交炽,若用知、柏之品 
降火,是犹干锅红烈之中,倾一杯之水,反激火怒,立地碎裂矣。若脉带缓,是胃气未绝, 
犹可调理,用四君加山药,引入脾经,单补脾阴,再随所兼之症治之。土能生金,金能生水 
虚损,肺脉数大者,须防作泻。 
江篁南云∶得之好内者,其脉芤而驶,真阴损,热内生也。缓而弱者,重伤于苦寒剂也。 
汪石山云∶凡见数脉,难治,病久脉数,尤非所宜。脉或浮涩而驶,或沉弱而缓者,脉 
之不常,虚之故也。虚损,转潮热、泄泻,脉短数者,不治。 

卷三虚损第三
损脉致病次序
属性:扁鹊曰∶损脉之为病若何?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虚不能荣于 
;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 
,骨痿不能起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