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络脉盛,可先刺去取血,后取厥阴输穴疗主病者也。平按∶《甲乙》头脉痛,无头 
字;善泣作喜泣。注贤脉恐系督脉之误。)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 
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贞,竹耕反。贞贞,头痛甚貌。手少阴心脉起心中,从心 
系目系;足少阴肾脉贯脊属肾,上贯肝入肺,从肺出络心,故心气失逆,上冲于头,痛 
贞贞。头是心神所居,故先取心脉输穴,后取肾脉输穴,疗主病者。平按∶贞贞《甲乙》 
作员员,下无头重二字,注∶“《灵枢》作贞贞。”又注贯肝入肺,袁刻肺误作脉。) 
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足太阴脉与足阳明合也, 
足阳明循头面左右,动在客主人及大迎,皆脾气所至。脾神是意,其脉足太阴,所以太 
阴气之失逆,意多善忘,所痛在神,按之难得。可取头面左右足阳明动脉,后取足太阴 
输穴,疗主病者。平按∶《甲乙》此段在厥头痛贞贞之上,太阴作太阳,注云∶亦作阴。)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足少阳 
胆脉起目锐 ,上抵角,下耳后,其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足少阳气之失逆, 
头痛甚,耳前后脉涌动者,有热也。可刺去热血,后取足少阳疗主病者。平按∶《甲乙》 
头痛甚作痛甚,脉涌有热作脉骨热,泻出作先泻,足少阳作足太阳少阴。)厥头痛,项 
腰脊为应,取天柱,后取足太阳。(足太阳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下项挟 
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故足太阳气之失逆,头痛,项先痛,腰脊相应,先取足 
太阳上天柱之穴,后取足太阳下输穴,疗主病者。平按∶《灵枢》、《甲乙》此段在厥 
头痛头痛甚之上,项作先项痛三字,应下有先字。)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 
至节,死不治。(头痛脑痛既甚,气逆,故手足冷至节,极则死也。)头痛不可取于输 
者,有所击坠,血在于内,若内伤,痛未已,可即刺,不可远取也。(取输难愈,故曰 
不可。又有击坠留血,可以近疗,可即刺之,不可取其远输者也。平按∶输《灵枢》作 
,《甲乙》作俞。血上《灵枢》、《甲乙》有恶字。内伤《灵枢》作肉伤。可即刺, 
《灵枢》即作则,《甲乙》刺下有之字。)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 
不可除也。(头痛有不可刺者,此为大痹在头,恶其日作。作,发也。刺之可令少愈, 
不可除也,谓寒湿之气入脑以为大痹故也。平按∶《甲乙》恶下有风字。除《灵枢》、 
《甲乙》作已。)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手足少阳阳明在 
头面左右箱,故手脉行近头,足脉行远头。所以头之左箱半痛者,可刺左箱手之少阳阳 
明,然后刺右箱足之少阳阳明。右亦如之也。平按∶《甲乙》无半字。) 
厥挟脊而痛至项,头沉沉然,目KT KT 然,腰脊强,取足太阳 中血络。(头目 
项及腰脊 ,足太阳脉所行,故生病 中也。平按∶《灵枢》项作顶,KT KT 作 
。《甲乙》至项头作主头项,沉沉作几几,KT KT 作 
。)厥胸满面肿,唇思思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此皆足阳明脉所行, 
故取足阳明输疗主病者。平按∶唇思思然《灵枢》作唇漯漯,《甲乙》作肩中热。)厥 
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手足清者,手少阴与足少阴通,故 
手足冷,取足少阴输疗主病者也。平按∶《甲乙》不能言作不言,清上有微字。清据注 
训冷,应作 为允,本书下编作 。)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荥荥,便溲难,取 
足太阴。(腹胀多寒,便溲不利,皆是足太阴脉所为,故取之也。平按∶向向然《甲乙》 
作膨膨二字。荥荥《灵枢》作HT HT ,《甲乙》作 ,注云∶“音最,《九墟》作荥荥。” 
注太阴脉,脉字袁刻脱。) 

卷第二十六·寒热
厥心痛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形中上者,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四《厥病》篇。自心痛引腰 
脊至得之立已,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自心疝暴痛至末,见《灵枢》卷 
五第二十三《热病》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九第二。 
厥心痛,与背相控,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 
已,取然谷。(肾脉足少阴贯脊属肾络心,故肾气失逆,令心痛控背。肾在于后,故肾 
病痛心,如物从后触心而痛,脊背伛偻也。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肾腑足太 
阳脉所过;昆仑,在足外踝跟骨上,足太阳脉所行;然骨,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足少 
阴脉所流,故肾心痛皆取之也。平按∶控下《灵枢》、《甲乙》有善螈二字。伛上《甲 
乙》有身字,发针 
下有立已二字。注肾在于后,袁刻肾作背。)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 
取之大都、太白。(胃脉足阳明属胃络脾。脾脉足太阴流于大都,在足大趾本节后陷中; 
注于太白,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支者别胃上膈注心中。脾胃主水谷,水谷有余则腹胀 
胸满尤大也。此腑病取于脏输也。平按∶《甲乙》腹胀胸满作暴泄腹胀满。)厥心痛, 
痛如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然谷,足少阴脉所流,在 
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太溪,足少阴脉所注,在足外踝骨上动脉陷中,并是足少阴流 
注。脾气乘心,心痛,可疗脾之输穴。今疗肾足少阴流注之穴者,以脾是土,肾为水, 
土当克水,水反乘脾,脾乃与心为病,故远疗病输也。平按∶《灵枢》锥上有以字。 
《甲乙》锥下无针字。注足外踝骨上,检《甲乙经》,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 
且阴脉内联,外踝应是内踝之误,踝下脱后跟二字。)厥心痛,色仓仓如死状,终日不 
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仓仓,青色也,肝病也。不得太息,肝主吸气, 
今吸气已痛,不得出气太息也。太冲,右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者,足厥阴脉所注。平按∶ 
《灵枢》、《甲乙》仓仓作苍苍。注右足,右字当系在字传抄之讹,检《甲乙经》,太 
冲穴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素问·刺腰痛论》注云在足大趾 
本节后内间二寸陷者中,并无左右足之分,故知右为在之误也。)厥心痛,卧若徙居,心 
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泉。(肺主于气,气以流动,流 
动之气乘心,故心痛卧若移居至于他处也。以气流动,故心痛间也。动作益气所病, 
故益甚也。肺气是心微邪,不能令色变。鱼际,在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手太阴脉之 
所留。太泉,在手掌后陷者中,手太阴脉之所注也。平按∶徙居《灵枢》作徒居,太泉 
作太渊,说见前。)真心痛,手足 至节,心痛甚,旦 
发夕死,夕发旦死。(心不受邪,受邪甚者痛聚于心,气亦聚心,故手足冷,所以死速 
也。平按∶ 今本《灵枢》作清,道藏本《灵枢》作 ,《甲乙》作青。)心痛不可刺 
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输,肠中有虫瘕及 ,皆不可取小针。(心痛甚取输无益者, 
乃是肠中有虫瘕 。肠中长虫也,音HT 。可以手按,用大针刺之,不可用小针。平按∶ 
输《灵枢》作 ,《甲乙》作俞。 《灵枢》、《甲乙》作蛟。)心腹痛, 作痛肿聚, 
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善渴涎出者,是 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姑令得移, 
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及出针也, 腹 痛形中上者。( ,聚结也,奴通反。 
谓心腹之内,虫聚而痛 ,懊 然也。虫食而聚,犹若肿聚也。食已而散,故休止也。 
又聚扰于胃,故热渴涎出也。若 相HT ,所以 称 也。HT 亦 ,普耕反,满也。谓虫 
聚心腹满,如肿聚高起,故曰形中上者也。平按∶《灵枢》心腹作心肠。腹热善渴涎出 
者,《灵枢》善作喜,《甲乙》作腹中热渴HT 者,注∶“ HT 音涎。”姑令《灵枢》、 
《甲乙》作无令。及出针,及《灵枢》、《甲乙》作乃。《甲乙》无“ 腹 痛形中上 
者”八字。 《灵枢》音烹。注犹若肿聚,肿袁刻作种。) 
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足少阴脉行腰脊,上至心,故心痛引腰脊欲呕, 
取少阴脉输穴也。)心痛,腹胀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足太阴脉主腹,故取 
足太阴输穴。啬啬,恶寒之貌也。平按∶啬啬《甲乙》作涩涩。)心痛,引背不得息, 
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足少阴脉贯脊络心,手少阳脉主三焦气,故心痛引背不 
得息,取此二经输穴疗主病者也。平按∶手少阳《甲乙》作手少阴。)心痛,少腹满, 
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足厥阴脉环阴器抵少腹,故少腹满便溲难,取此脉 
输穴所主病者。平按∶ 
《灵枢》、《甲乙》少腹上有引字。)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手太阴主 
于气息,故气短息不足,取此脉疗主输穴。)心痛,当九节刺之;不已,刺按之立已; 
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明堂》第九节下两旁是肝输,中央是筋缩,皆不言疗 
心痛。此经言疗取之,刺此节不已,于上下背输寻之,有疗心痛取之。平按∶刺之不已 
《灵枢》作刺之按已。)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足太阴注心中,足厥阴从肝注肺, 
故心暴疝,取此二脉,去其血络也。平按∶《甲乙》作尽刺之血络。) 

卷第二十六·寒热
寒热杂说
属性:(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一《寒热病》篇。又自篇首至骨厥 
亦然,见《甲乙经》卷八第一上编。又自骨痹至补之,见《甲乙经》卷十第一下编。又 
自身有所伤至关元也,见《甲乙经》卷十第二下编。又自厥痹者至阴经,见《甲乙经》 
卷十第一下编。又暴喑一节,见《甲乙经》卷十二第二。暴聋一节,见《甲乙经》卷七 
第一中篇。暴瘅一节,见《甲乙经》卷十二第七。又自臂阳明至盛泻虚补,见《甲乙经》 
卷十二第六。又自足阳明有挟鼻至则瞑目,见《甲乙经》卷十二第四。又自寒厥至足太 
阴少阳,见《甲乙经》卷七第三。又舌纵一节,见《甲乙经》卷十二第六。又振寒洒洒 
一节,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又自春取络脉至治骨髓五脏,见《甲乙经》卷五第 
一上编。又自身有五部至有痈疽者死,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下编。又 
自热病始手臂者至止之于阴,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又自病始手臂者至项太阳而 
汗出,见《素问·刺热》篇,亦见本书《五脏热病》篇。又自凡刺之害至末,见《甲乙 
经》卷五第四。) 
皮寒热,皮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补手太阴。(肺主 
皮毛,风盛为寒热,寒热之气在皮毛,故皮毛热不可近席。以热甚,故皮毛焦。鼻是肺 
官,气连于鼻,故槁腊,不得汗也。腊,肉干也。三阳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