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39-黄帝内经太素-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气连于鼻,故槁腊,不得汗也。腊,肉干也。三阳络在手上大支脉,三阳有余,可 
泻之。太阴气之不足,补之也。平按∶皮不可附席,皮字《灵枢》作者。《甲乙》太阴 
作太阳,恐误。注寒热之气,寒字袁刻脱。肺官,官字原不全,因下注唇口为脾官,当 
是官字,袁刻作宫。)肌寒热,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 
者,补太阴以出其汗。(寒热之气在于肌中,故肌痛毛发焦也。唇口为脾官,气连肌肉, 
故肌肉热,唇口槁腊,不得汗也。是为足三阳盛,故去其血也。足太阴虚,故补之出汗。 
平按∶寒热下《灵枢》有者字,《甲乙》有病字。太阴上《灵枢》有足字。以出其汗, 
《甲乙》出作去。)骨寒热,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 
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寒热之气在骨,骨热故无所安,汗注不休也。齿槁,骨死 
之候。齿不槁者,可取足少阴阴股间络,以足少阴内主于骨故也。平按∶《甲乙》寒下 
有骨字,病作痛,未槁作本槁痛,已槁作色槁。注内主于骨,袁刻主误作寒。)骨痹, 
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寒湿之气在于骨节,肢节不用而痛,汗 
注烦心,名为骨痹,是为手足三阴皆虚,受诸寒湿,故留针补之,令湿痹去之矣。)身 
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解 不收,名曰体解,取其少腹脐下三结 
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 
元也。(因伤出血多,一也;中风寒,二也;有堕坠,三也。体者,四肢也。三者俱能 
令人四肢解堕不能收者,名曰体解之病,可取之足阳明足太阴于齐下小肠募关元穴也。 
三结者,足之三阴太阴之气,在齐下与阳明交结者也。平按∶《甲乙》血出多作出血多, 
堕坠作坠堕,《灵枢》解 作解惰,体解作体惰。齐《灵枢》、《甲乙》作脐。)厥痹 
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者,泻阳补阴经。(失逆之气,从足上行,及于 
少腹,取足之阴阳之络,所主之病,泻去其血,补足三阴经也。)颈侧之动脉人迎,人 
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手少阳脉也, 
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膺前当中 
任脉,谓之天突。任脉之侧动脉,足阳明在婴筋之前,人迎也。名足阳明等者,十二经 
脉,足太阴属脾络胃,上膈挟阳明连舌本。足少阴从肾上贯膈入肺,循喉咙挟舌本。足 
厥阴属肝络胆,循喉咙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额与督脉会巅,支者从目系下颊里。此足 
三阴至颈项之中,所行处深,故不得其名。足厥阴虽至于颊,不当颈项冲处,故其穴不 
得脉名。手少阴心脉虽循胸系目系,以心不受邪,其气不盛;手心主脉从心包循胸出胁 
腋,不至颈项,又是心包,其气更不盛,故此二脉之穴,不得脉名。手太阴肺脉,以肺 
居脏上主气,其气强盛,虽不至颈项,发于气穴,得于脉名。手足三阳,手太阳脉虽循 
颈上颊,至目锐 ,以是心腑,其气不盛,故穴不得脉名。足少阳胆腑脉起目锐 ,下 
行至胸,以胆谷气不盛,故其穴不得脉名。唯手、足阳明谷气强盛,手少阳三焦之气(有 
本为足少阳,检例误耳),足太阳诸阳之长,所以此之四脉,并手太阴,入于五部大输 
之数也。与彼《本输》之中脉次多少不同,彼中 
十二经脉之中,唯无足之三阴、手之少阴,手足诸阳皆悉□□奇经八脉之中有任有督, 
以为脉次。此中唯取五大要输,以为差别。平按∶注所行处深袁刻作行处深深。又注皆 
悉下所缺二字,细玩余文,似“具,于”二字。〕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足 
阳明从大迎循发际至额颅,故阳明气逆头痛也。支者下人迎循喉咙属胃络脾,故气逆胸 
满不得息,可取人迎。人迎胃脉主水谷,总五脏之气,寸口为阴,此脉为阳,以候五脏 
之气,禁不可灸也。)暴喑气 ,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手阳明别走大络乘肩 上曲颊, 
循齿入耳中,会宗脉五络皆入耳中,故耳中脉名宗脉也。所以人暴喑气 ,取此手足之 
阳明扶突之穴,出血得已。气在咽中,如鱼 之状,故曰气 。舌本一名风府,在项入 
发际一寸督脉上,今手阳明正经不至风府,当是耳中宗脉络此舌本,以血有余,故泻出 
也。平按∶气 ,《灵枢》 作硬,《甲乙》作硬,取作刺。)暴聋气蒙,耳目不明, 
取天牖。(手少阳从膻中上系耳后,支者从耳后入耳中,走出耳前至目锐 ,故手少阳 
病,耳暴聋不得明了者,可取天牖,在头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 
也。平按∶《甲乙》蒙下有瞀字,不明作不开,下有“头颔痛,泪出鼻衄,不得息,不 
知香臭,风眩喉痹”十八字,取天牖作天牖主之。)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足太阳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入络脑,下挟脊抵腰,循膂过髀枢,合 贯 出外踝 
后,至小趾外侧,故此脉病,暴脚挛,小儿痫,头眩足 ,可取天柱。天柱,挟项后 
发际大筋外廉陷者中也。平按∶《甲乙》挛上有拘字。)暴瘅内逆,肝肺相薄,血溢鼻 
口,取天府。此为大输五部。(热盛为瘅。手太阴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 
上膈属肺,故此脉病,腹暴瘅,脾胃气逆,肝肺之气相薄,致使内逆,血溢鼻 
口,故取天府。天府,在腋下三寸臂 内廉动脉。此为颈项之间脏腑五部大输。平按∶ 
瘅《甲乙》作痹。大输《灵枢》作天牖,《甲乙》此句作此为胃之大 五部也,注云∶ 
“五部,按《灵枢》云∶阳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人迎。暴喑气硬,刺扶突与舌本出 
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拘挛痫 ,足不任身者,取天柱。暴痹内逆,肝 
肺相薄,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胃之五大俞五部也。今士安散作五穴于篇中,此特五 
部之一耳。”据此则大输五部,《灵枢》、《太素》经文本相连属,士安撰《甲乙》散 
见于各篇中。又此注所引刺扶突,今本《灵枢》作取扶突。暴拘挛今本《灵枢》作暴挛。 
痫今本《灵枢》作痫眩。此为胃之五大俞五部也今本《灵枢》作此为天牖五部。与所 
引略有不同,想有别本也。)臂阳明有入鼽遍齿者,名曰人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 
补之,不恶寒泻之。(臂阳明,手阳明也。手阳明脉从手上行,循臂入缺盆下络肺,支 
者从缺盆行婴筋后上颈,入至下齿中,还出侠鼻,起足阳明,交额中,下入上齿中,遂 
出循颐至大迎,支者从大迎下行婴筋之前至人迎,至婴筋时,二经皮部之络,相至二经, 
故臂阳明之气亦发人迎,故称有入。所以下齿龋,取于手之商阳穴也。恶寒阳虚,故补 
之。不恶寒者阳实,故泻之也。平按∶《灵枢》入鼽作入 。《甲乙》齿上无遍字。人 
迎《灵枢》、《甲乙》作大迎,《甲乙》注云∶“《灵枢》名曰禾 ,或曰大迎。详大 
迎乃是阳明脉所发,则当云禾 是也。然而下齿龋又当取足阳明禾 、大迎,当试可知 
耳。”据此则《灵枢》、《甲乙》所称,未能确定,玩杨注自明。又注侠鼻,侠字袁刻 
误作喉。)足之太阳有入颊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鼽前,方病之时, 
其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眉外,方病之时,盛泻虚补。(遍音遍。足太阳 
经起目内 上额,其太阳皮部之络,有下入于颊后遍上齿,又入于 
耳,气发角孙之穴,故曰有入。所以上齿龋者,取之鼻及鼽骨之前,有络见者,刺去其血;虚则补 
络,补络可饮补药。眉外,谓足阳明上关穴也。上关,在耳前上廉起骨,开口有空,亦量虚实以行 
补泻也。平按∶足之太阳《甲乙》作手太阳。入颊《灵枢》、《甲乙》作入 。《灵枢》鼽前作 
前,眉外作鼻外,下无方病之时盛泻虚补八字。)足阳明有侠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 
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甚。(足阳明大经起鼻交 ,下鼻外入上齿 
中,还出侠口交承浆,循颐出大迎,上耳前循发际,气发悬颅之穴,有皮部之络与口相当,入系目 
系。对,当也。视此足阳明有余不足,可损益之。取之失者,反益甚也。平按∶《甲乙》有侠作 
又侠。《灵枢》侠作挟。《甲乙》目本下有头痛引颔取之六字,益不足作补不足。)足太阳有通 
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固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足太阳经起目内 
,上额交巅上,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有络属于目本,名曰目系。太阳为目上纲,故亦 
是太阳与目为系。今别来属于头,其气是通,故头与目有固痛者,取于项中足太阳筋两间别下项 
者气之所发大椎穴者。大椎,在第一椎上陷者,三阳督脉之会也。平按∶固痛《灵枢》、《甲乙》 
作苦痛。注筋两据经文应作两筋。)阴乔阳乔,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阴阳交于兑 ,阳气盛则 
目,阴气盛则瞑目。(二乔皆起于足,行至于目,是为二乔同向上行,何以称阳入阴出也?人之 
呼气出为阳也,吸气入为阴也,故呼气之时,在口为出,于头足亦出;吸气之时,在口称入,于头 
足亦入。今于目 言阴阳出入,以相交会目得明也。所以阳盛目张不能合,阴盛则目瞑不得开, 
宜取此二乔也。平按∶乔《灵枢》、《甲乙》作跷。阳入阴出《灵枢》作阳入阴阴出阳,兑作锐。 
《甲乙》作阳气绝乃瞑,阴气绝则眠。)寒厥,取阳明、少 
阴于足,留之。(失逆寒气从足而上,令足逆冷,可取足少阴脉太溪,太溪在足内踝后骨上动脉 
陷中;取足阳明脉解溪,解溪在足冲阳后一寸半。平按∶《灵枢》、《甲乙》寒厥一节在热厥后。) 
热厥,取足太阴、少阳;失逆热气从足起者,可取足少阳络光明,在外踝上五寸别走厥阴者,及 
足太阴脉疗主病者也。舌纵涎下烦 ,取足少阴。(足少阴脉从足心上行属肾络膀胱,贯肝膈 
入肺,循喉咙挟舌本,支者从肺络心注胸中,故其脉厥热,涎下心中烦 ,取足少阴然谷穴。然 
谷,在足内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也。平按∶《甲乙》涎作HT , 作闷,取足少阴作阴交主之。)振 
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 ,取手太阴。(洒音洗。手太阴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 
口上膈属肺,别者上出缺盆,循喉咙合手阳明,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肺以恶寒故虚,病振 
寒鼓颔也。循胃属肺,故腹胀烦 。 音闷。可取手太阴少商穴。少商,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 
角如韭叶。平按∶《甲乙》洒洒作 , 作闷。注循胃口,循袁刻作从。)刺虚者,刺其去也; 
(谓营卫气已过之处为去,故去者虚也,补之令实。)刺实者,刺其来也。(谓营卫气所至之处 
为来,故来者为实,泻之使虚也。)春取络脉,(春时肝气始生,风疾气急,经气尚深,故取络 
脉分肉之间,疗人皮肤之中病也。)夏取分腠,(夏时心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