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证悟的女性-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个空间以前就已存在,但由於人类还未准备好,科技还不够发达的缘故,所以无法使用它。同样地,无始以来至今,我们都具足了五蕴和五大,以及其真实的本性,此即五方佛父和佛母的化现。如果我们无法了悟此点,即使拼命的修法,也只能继续在轮回中受苦。否则,不论男女,如果努力精进修持,都绝对能利用五蕴和五大来证悟成佛的。
  第四部分
  噶举传承始於帝洛巴祖师,他由金刚总持直接得到法承。但由更深的层面来说,帝洛巴是经由智慧空行母得到这些教法的。在金刚总持与帝洛巴之间传达的是智慧空行母,她担任桥梁的工作,将教法承递下去,如此,法教才能在世间弘扬。密续的高深法教是由空行母净土传来的,以空行母的语言传给这位高度的证悟者帝洛巴,而仅有在这样之後,我们的世界才有了密法。
  事实上,一般高深如大手印的原始法教,都是保存在空行净土的。另外,大家知道在噶举傅承里有一些支派,例如:香巴噶举和噶玛噶举。在这些派别里,有两位女性是甚深密法的根源,传承也是在她们的教法下建立起来的,一是香巴噶举的尼古玛空行母,另一是噶玛噶举的苏卡悉地。她们两位都不是由空行净土直接下降,而是化身于印度,真的出生在人道里的。
  藏密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萨迦派,其法教的根源来自勃哇巴,他是八十大成就者的其中之一。这位大成就者是如何取得密法的?他是由巴契罗竹取得空行密法的。巴契罗竹的密法非常殊胜,可以让一个人在刹那问便完全证悟。此种证悟的速度由勃哇巴取得教法的方式便可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动人故事。当勃哇巴向巴契罗竹空行母请求给予这样的一个教法时,她实际上是把他吸进了右鼻孔,让他进入她的体内。当他到达她的头部时,便得到了身灌顶;到达喉咙时,得到了语灌顶;在心的部位,得到了意灌顶;到了肚脐时,得到了知识和功德的灌顶;当他由她的生殖轮出来时,便接受到了整个的事业灌顶。因此,在一个吸气之间,他得到了身、口、意、知识和事业五个灌顶,也接受到了完整的教法。只有在上师是空行母,而弟子非常虔诚时,如此殊胜的法教才能这样传授。这两种条件要配合,法教才能很完整的授与。
  过去有很多空行母来到这世间,以下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在西藏,很多国王藉著落实佛法来照顾人民,其中之一是松赞干布。他娶了两位皇后,一来自尼泊尔,另一位来自中国。在他临终时,松赞干布实际上是融入了观音菩萨的心中,两位后妃也同时化光与观音菩萨合一。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国家——国王是西藏人,皇后则分别是尼国与中国人,但证悟是没有分别的。在松质干布王与二位皇后与观音菩萨融入合一时,他的宰相、皇宫内和全国的人都哭泣了起来,他们希望西藏人民能继续享有安定和快乐。接著,国王由菩萨的心轮,另外,两位皇后由菩萨的胸部显现出来,劝宰相和人民不要担忧,因为他们会永远保护一切生灵——他们这样向大家保证著。所以,即使我们生来是凡人,也可因努力和诚心达到最高证悟,而不必妄自菲薄。
  翻开西藏历史,上面记载著松赞干布国王首先娶了尼泊尔公主,後来又娶了中国公主,因此,两位后妃之间常生嫉妒与不合。尼国公主由于先嫁过来,因此,嫉妒心较强。不过,後来经由修行,两位公主都征服了她们的烦恼障。并实上,由于她们的虔诚,结果终与观音菩萨融入合一。
  这也把我们带回了老问题,男性与女性在修行的实修与证果上是否是相等的?松赞干布国王藉由他修行证果的力量与观音合一,同样地,两位虔诚热切修行的皇后,也终与观音融合。如果男性优越,而女性拙劣的话,她们两位便不可能成就这些,可见男女两性都同等的能得到精进和修行的成果的,这里是一个明显的证明。这个事实本身就可以扫除我们关于男女是否有同等能力达究竟成就的疑惑。
  只要我们能接受到正法,则无论我们多平凡,都能有机会完全了悟。如在以前的开示中我曾提到的,帝洛巴曾下到一个村庄,和一户人家同住。他的女房东卖酒,本身又是妓女。当帝洛巴要离开时,她正在磨芝麻粉。此时,帝洛巴展现他的神通力,腾飞跃上七棵椰树高度(约等於三百英尺)的空中,并停在那里。一向对他尖苛残暴的房东,了解到自己是如何卑劣的对待一位大证悟者,因此深觉懊悔。她马上深深悔悟地向帝洛巴顶了一个礼,并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一切恶行。接著帝洛巴用举例的方式唱了一首《金刚诗歌》,让一般人都能了解。歌是这样唱的:「芝麻能制油,但你若就这样把它搁著,也榨不出油来,你一定要把它磨碎。当你这样做,把芝麻磨碎时,藉著你辛苦工作的力量,便能将油从芝麻中挤出来。同样的……」帝洛巴说:「一切众生都具佛性——能开悟成佛的种子与能力。不过,我们自身所拥有的这个证悟的特质,也就是无饰任运的明觉,并不会就此带领我们达到完全的了悟,就像芝麻子若不在臼里经过捣研,也不会生出油来一样。本具佛性的众生,必须遇到具德的精神导师,才能得到法教,知道如何发展佛性。之後,经过刻苦的修行,才能达到完全的觉悟。」
  当帝洛巴唱完了歌,他的女房东便马上开悟了,後来成为一名瑜伽女。
  因此,於此我要再一次强调,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快速的觉悟,就像帝洛巴一样,我们应有信心。若我们能遇到具德的上师,自己也有正确的发心,便永远都有机会开悟。
  下一个是有关玛尔巴大译师的故事。根据他的生平故事,他曾数次来回西藏印度间寻求灌顶、教法和上师的指导。在那时,一趟西藏印度的旅程是极为危险、攸关生死大事的,由此可见玛尔巴对他上师的虔诚了。
  玛尔巴的妻子达媚玛没有经历到像玛尔巴所吃过的苦头,但她由玛尔巴处得到教法,并依其指导非常精进的修行。玛尔巴死时,他妻子的身体化光,融入了玛尔巴的心,与其合一。她也是生在与玛尔巴不同地方的一个平凡人,上有父母。玛尔巴死後,身体保存了下来,但她的没有——身体任何部位都没留下。这本身显示出了一个完全了悟的徵兆,而这也是一个精进修行的成果。
  通常,当我们翻阅过去的悟者、大成就者以及空行母的传记时,都能受到启示,只不过我们都对自己没信心,认为无法达到同等的证果。我们总认为这些悟者是过去一些已悟的佛菩萨的化身,因此,能成就是当然耳。拿他们的特质与我们的相比,我们总觉自己与他们的相去甚远,根本生不起欲与他们同等证悟的欲望和信心。我们可以由两个有意思的角度来看这个想法。密勒日巴传授学生一些密续的教法後,他的学生说:「你是一个不凡的人,当然这样的成就对你是可能的,但我们只是平凡的众生,我们没法子办到。」密勒日巳回答道:「对于这事的回答,我们可由两个角度来看。首先,你们将我视为是一个尊贵的人,这样很好,这绝对是个『圣观』。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们看低了密法,因为,如你真正相信密续法教,便知没有所谓不凡的人。任何人只要修持应用正确的密绩教法,本身一定都能开悟。只有不信任密法效益性的人,才可能看轻它。」因此,我们不要觉得能力不足,无法获得开悟;相反地,在读了一些有关成就者的生平传记後,更应感觉自己也有同等能力达到与他们的境界。
  依据莲花生大士的传记来看,莲师受藏王赤松德真之邀到藏地弘扬佛法而赤松德真的妻子依希措嘉(由名字便知是一位空行母),就在国王为她提供了一个学习佛法的因缘下,与其他二十七人,经莲师的教导,达到了最高的证悟。
  (编接:一九八六年五月九日~十一日,于纽约屋士达三乘法轮中心开示)

  生与死
  问答录(八)
  问:谈到消除执著,我对消除自我、物欲等的执著是没什麽问题,但我对自己的家庭、妻儿等这些亲密关系人的爱执要怎麽办?
  答:断除对事物的执著,与将关系完全切断或抛弃,这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此处所说的是一个放松执著的问题。例如:你住在一家旅馆里,当你停留在那儿时,你要与旅馆的其他人维持良好的关系。由于同住一起,便要以慈悲和爱心相待。但你不会永远住在那家旅馆里,总会有离开的时候。当你要离开旅馆到别的地方时,便得先为行程预做打算。同样地,此生你与朋友、孩子、亲戚、父母等维持相亲相爱的关系,绝对是很重要的;但在死亡那一刻,你便要把一切抛诸脑後,包括你所爱的人、你的财富和身体,这一切绝对都要舍离。死亡时,你唯一可资凭藉的就是佛法,以及一生当中行善利他所积聚的善业资粮。它可以助你转生善趣——再投生时,身体健全、福德具足,让你再遇佛法。但要保持如此,现在就要做准备。你应牢记一点,那就是没有人能逃避死亡,我们每个人肯定都会碰上,一如你不会永远住在这家旅馆里,早晚你要搬出去。牢记死亡和无常另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假如你与旅馆内的某些人有冲突、处不好,你可以想:我不会住在这里很久,这事我知道该如何办——时间不会太久的,我可以忍耐。了解你只是短暂的住在这个身体里面,便能训练自己对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产生耐性。
  问:我有一个供养的问题。一般我们是尽自己所能供养最好的,但我现在有一个朋友入院,全身吊满了仪器和药罐。他非常想用身体做供养,也想知道如何供养他唯一所剩的东西——他的病痛。在想这样做的同时,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是谁的病痛?我想如果我能鼓励他这样去做,将会是件好事,但我需要别人的指点。
  答:有时想完全了解他人的想法是件很难的事,所以我无法肯定他心里所想的。病得那麽严重,躺在医院里一定非常不好受。如果单由你的话听来,好像他想供养的就是病痛,有可能他暗自在想:也许这是一个消除我的痛苦的方法。一个佛教徒碰到这种情况时,要用下面方式来处理:「愿一切众生的痛苦摄入我的痛苦中。」以这样的方式,你便能担当一切众生的苦痛,并祈愿经由这样,他们将获得幸福安乐。如你能以这种悲悯的心态来走过自己的疾病和痛苦时,便有可能消除极大的业障。事实上,这是处理病痛最好的方式,那就是——不要想把它移转到别地方去,真实地去体验它,并且进一步地去担负一切众生的苦痛。不过对象如果不是佛教徒,你建议他不仅不要把自己的痛苦消除,还要去担负别人的,可能会使得他觉得很沮丧,因此,你要审慎的视情况做出最好的决定。事实上,再也没有比将自己的苦痛转变成利他的工具更为殊胜的方法了。在真言乘里,有些教法是以自己的痛苦和恼障来供养诸佛菩萨,依此,它们转化成为不同的智慧,但这需要具备足够的福德,以及猛力的修行。
  问:事实上,我的朋友了解到他的病痛教给了他很多,而真的,那也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