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0瑜伽菩萨戒本之心理与伦理观-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恶朋友之所摄受,亲爱不舍。菩萨见已,起怜愍 
(anuka^mpaa) 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能随力说离间语,令离恶友,舍相亲爱,勿 
令有情由近恶友,当受长夜无义无利。菩萨如是以饶益心说离间语,乖离他爱,无所违 
犯,生多功德。 
  (6)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为行越路非理而行,出粗恶语,猛利诃摈,方便令其出不 
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如是以饶益心,于诸有情出粗恶语,无所违犯,生多功德。 
  (7)又如菩萨见诸有情,信乐倡伎、吟咏、歌讽,或有信乐王、贼、饮食、淫荡、 
街衢无义之论,菩萨于中皆悉善巧,于彼有情起怜愍 (anuka^mpaa) 心,发生利益安乐 
意乐,现前为作绮语'20' ,相应种种倡伎、吟咏歌讽、王贼、饮食、淫衢等论,令彼 
有 
… 
此外,《大爱道比丘尼经》有「母人」与「女人」互用之例多处,如卷上(大24, 
945b26ff,946a20ff。):「大爱道裘昙弥。。。。叉手白佛言:我闻女人精进可得沙门四 
道,贤者阿难,前白佛言:我从佛闻,母人精进可得沙门四道。。。。」 
'18'参考《伽论》卷8 (大30,315c12ff。)「于诸父母等所守护者,犹如父母于己处 
女,为适事他故,勤加守护,时时观察,不令与余共为鄙秽。若彼没已,复为至亲兄弟 
姊妹之所守护。此若无者,复为余亲之所守护。此若无者,恐损家族,便自守护。或彼 
舅姑为自儿故,勤加守护。」故此处之女子,系因无人守护,而自亦不守护,故习淫欲 
法。 
'19'《伽论》卷42 (大30,521c29ff。)「云何菩萨难行戒?当知此戒略有三种:(1) 谓 
诸菩萨现在具足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弃舍如是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受持菩萨净 
戒律仪,是名菩萨第一难行戒。(2) 又诸菩萨受净戒已,若遭急难乃至失命,于所受戒 
尚无少缺,何况全犯,是名菩萨第二难行戒。(3) 又诸菩萨如是遍于一切行住作意,恒 
住正念,常无放逸。乃至命终,于所受戒,无有误失,尚不犯轻,何况犯重?是名菩萨 
第三难行戒。」 
'20'《伽论》卷59 (大30,631c15ff。)中广说绮语之相:「复次若有依舞而 
发歌词,名为绮语。或依作乐,或复俱依,或俱不依而发歌词,皆名绮语。若佛法外, 
能引无义所 
  
情欢喜引摄,自在随属,方便奖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菩萨如是现行绮语,无所违 
犯,生多功德。 
  〔第十、住邪命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生起诡诈、虚谈现相,方便研求,假利求利,'21' 
 味邪命法,无有羞耻,坚持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 若为除遣生起乐欲,发勤精进,烦恼炽盛,蔽抑其心,时时 
现起。 
  〔第十一、掉动嬉戏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掉所动,心不寂静,不乐寂静,高声嬉戏,喧哗纷 
聒,轻躁腾跃,望他欢笑,如此诸缘,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忘念起,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若为除遣生起乐欲,广说如前。'22' '*2' (2)若欲方便解他 
所生嫌恨 (aaghaata^m)令息;'*3' (3)若欲遣他所生愁恼 (‘sokam);'*4' (4)若他性 
好如上诸事,方便摄受,敬慎将护,随彼而转;'*5'(5)若他有情猜阻菩萨,内怀嫌 
恨,恶谋憎背,外现欢颜,表内清净,如是一切皆无违犯。 
  〔第十二、倒说菩萨法戒〕 
… 
有书论,以爱乐心,受持赞美,以大音声而为讽颂,广为他人开示分别,皆名绮语。若 
依斗讼诤竞发言,或乐处众宣说王论、臣论、贼论,广说乃至国土等论,皆名绮语。若 
说妄语,或离间语,或麤恶语,下至不思不择,发无义言,皆名绮语。又依七事而发绮 
语,谓:斗诤竞语、诸婆罗门恶术语、苦所逼语、戏笑游乐之语、处众杂语、颠狂语 
、邪命语,如是一切名绮语罪。」 
'21'《伽论》卷89 (大30,802c12ff。)「心怀染污,为显己德,或现亲事,或行软语, 
故名为诈。心怀染污,欲有所求,矫示形仪,故名现相。现行遮逼,有所乞匈 (「匈」 
读作ㄍㄜˊ或ㄍㄞˋ,乞、求之意),故名研求。于所得利不生喜足,悦获他利,更求 
胜利,是故说名以利求利。」又,卷22 (大30,404a13ff。)亦详言矫诈乃至假利求利之 
相状。此外,卷9列出12种身口所不应为者(不律仪):「何等十二不律仪类?一、屠 
羊,二、贩鸡,三、贩猪,四、捕鸟,五、罝兔,六、盗贼,七、魁脍,八、守狱,九 
、谗刺,十、断狱,十一、缚象,十二、咒龙。」(大30,319c3ff。) 
'22'如轻戒第2条所说:「无违犯者,谓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摄彼对治,虽勤 
遮遏而为猛利性惑所蔽,数起现行。」或轻戒第10条:「无违犯者,若为除遣生起乐 
欲,发勤精进,烦恼炽盛,蔽抑其心,时时现起。」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菩萨不应忻乐涅盘,应于涅 
盘而生厌背,于诸烦恼及随烦恼,不应怖畏而求断灭,不应一向心生厌离,以诸菩萨三 
无数劫流转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说,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何以故? 
如诸声闻于其涅盘忻乐亲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如是菩萨于大涅盘忻乐亲 
近,于诸烦恼及随烦恼深心厌离,其倍过彼百千俱胝。以诸声闻唯为一身证得义利勤修 
正行,菩萨普为一切有情证得义利,勤修正行。是故菩萨当勤修集无杂染心,于有漏事 
随顺而行,成就胜出诸阿罗汉无杂染法。 
  〔第十三、不护雪讥谤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自能发不信重言,所谓恶声、恶称、恶誉,不护不雪, 
其事若实而不避护,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事不实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若他外道;(2)若他憎嫉 (abhinivi。s。ta);'*2' (3)若自出 
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谤声流布;'*3' (4)若忿蔽 (krodhaabhibhaata) 者;(5) 
若心倒者,谤声流布,皆无违犯。 
  〔第十四、不折伏众生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以种种辛楚加行、猛利加行而得义利,护 
其忧恼而不现行,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观由此缘,于现法中少得义利,多生忧恼。 
  〔第十五、瞋打报复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骂报骂,他瞋 (ro。sita) 报瞋 
(pratiro。sayati),他打报打,他弄报弄,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第十六、不行悔谢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有情有所侵犯,或自不为,彼疑侵犯。由嫌嫉 
(aaghaata) 心,由慢所执,不如理谢而生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谢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2' (2)若是外 
道;'*3' (3)若彼希望要因现行非法有罪,方受悔谢;'*4' (4)若彼有情性好斗诤,因 
悔谢时倍增愤怒;'*5' (5)若复知彼为性堪忍,体无嫌恨,若必了他因谢侵犯,深生羞 
耻而不悔谢,皆无违犯。 
  〔第十七、不受悔谢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所侵犯,彼还如法平等悔谢,怀嫌恨(aaghaata) 
心,欲损恼彼,不受其谢,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虽复于彼无嫌恨心,不欲 
损恼,然由禀性,不能堪忍,故不受谢,亦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一切如前应知。'*2'(2)若不如法, 
不平等谢,不受彼谢,亦无违犯。 
  〔第十八、怀忿不舍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怀忿,相续坚持,生已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 
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为断彼故,生起乐欲,广说如前。 
  〔第十九、染心御众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贪着供事增上力故,以爱染心 (saami。sena) 管御徒 
众,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不贪供侍,无爱染心管御徒众。 
  〔第二十、耽着睡眠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懒惰、懈怠,耽睡眠乐、卧乐、倚乐,非时非量,是 
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若遭疾病;(2)若无气力;'*2'(3)行路疲极;'*3' (4)若为断 
彼生起乐欲,广说一切如前应知。 
  〔第二一、虚谈弃时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爱染 (sa^mrakta) 心,谈说世事,虚度时日,是 
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若由忘念,虚度时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见他谈说,护彼意故,安住正念,须臾而听;'*2'(2)若事希 
奇,或暂问他,或答他问,无所违犯。 
  〔第二二、不求禅法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为令心住,欲定其心,'23' 心怀嫌恨 (aaghaata), 
憍慢所持,不诣师所,求请教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 
  懒惰、懈怠而不请者,非染违犯。 
  无违犯者,'*1' (1)若遇疾病,(2)若无气力,'*2' (3)若知其师颠倒教授,'*3' 
(4)若自多闻,自有智力,能令心定,'24' (5)若先已得所应教授而不请者,无所违 
犯。 
… 
'23'《伽论》卷30详言九种心住,及六种成办心住力,详见大30, 450c18ff。… 
451b2ff。,文长不录。 
'24'指随法行菩萨。《伽论》卷77 (大30,724b14ff。)「云何名依法?云何复名不依 
法?(1) 善男子,若随所受所思法相,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毘⿳舍那,名依法。(2) 若不 
待于所受所思 
  
  〔第二三、不除五盖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起贪欲盖,忍受不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 
犯。 
  无违犯者,'*1'(1)若为断彼生起乐欲,发勤精进,烦恼猛利,蔽抑心故,时时现 
行,如贪欲盖,如是瞋恚 (vyaapaada)、惛沉睡眠 (styaa。na…middha)、掉举 
(auddhatya) 恶作 (kauk。rtya),及与疑 (vicikitsaa) 盖'25', 当知亦尔。 
… 
所有法相,但依止他教诫教授,而于其义得奢摩他毘■舍那,谓观青瘀及脓烂等或一切 
行皆是无常,或诸行苦,或一切法皆无有我,或复涅盘毕竟寂静,如是类奢摩他毘■舍 
那名不依法。(1)由依止法得奢摩他毘■舍那故,我施设随法行菩萨,是利根性。(2)由 
不依法得奢摩他毘■舍那故,我施设随信行菩萨,是钝根性。」 
'25'关于五盖,《伽论》卷11 (大30,329b11ff。)「复次于诸静虑等至障中,略有五 
盖,将证彼时能为障碍。何等为五﹕一、贪欲盖,二、瞋恚盖,三、惛沉睡眠盖,四、 
掉举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