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2-儒门事亲-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苦寒,通九窍,利大、小便,除五脏六腑积热;芒硝咸寒,破痰散热润肠胃;枳实苦寒为佐使 
,散滞气,消痞满,除腹胀;浓朴辛温,和脾胃,宽中通气。此四味虽为下药,有泄有补, 
卓然有奇功。刘河间又加甘草以为三一承气,以甘和其中,最得仲景之秘也。余尝以大承气 
改作调中汤,加以姜、枣煎之。俗见姜、枣以为补脾胃而喜服,不知其中有大黄、芒硝也。 
恶寒喜暖取补,故自古及今,天下皆然。此《内经》之法抑屈而不伸也。此药治中满痞气 
不大便者,下五、七行,殊不困乏,次日必神清气快,膈空食进。《内经》曰∶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人之食饮酸咸甘苦百种之味,散列于此,壅而不行,荡其旧而新之,亦脾胃之所望也。况中州之人食 
杂而不劳者乎?中州土也,兼载四象,木金水火,皆聚此中。故脾胃之病,奈何中州之医,不 
善扫除仓廪,使陈 积而不能去也。犹曰∶我善补。大罪也。此药有奇功, 
皆谓服之,便成伤败,乃好丹而非素者也。 
或言∶男子不可久泄,妇人不可久吐。何妄论之甚也?可吐则吐 
,可下则下,岂问男女乎?大人小儿,一切所伤之物在胃脘,如两手脉迟而滑者,内实也, 
宜下之。何以别乎?盖伤宿食者恶食,伤风者恶风,伤寒者恶寒,伤酒者恶酒,至易辨也。故凡宿食 
在胃脘,皆可下之,则三部脉平,若心下按之而硬满者,犹宜再下之。如伤寒大汗之后,重 
复劳发而为病者,盖下之后热气不尽故也,当再下之。若杂病腹中满痛不止者,此为内实也 
。《金匮要略》曰∶痛而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难经》曰∶痛者为实,腹中满 
痛,里壅为实,故可下之。不计杂病、伤寒,皆宜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或导水丸,或泄水丸等药, 
过十余行。如痛不已,亦可再服,痛已则止。至如伤寒大汗之后,发热,脉沉实,及寒热往来,时 
时有涎嗽者,宜大柴胡汤加当归煎服之,下三、五行,立愈。产后慎不可作诸虚不足治之, 
必变作骨蒸寒热,饮食不入,肌肤瘦削,经水不行。《经》曰∶寒则衰饮食,热则消肌肉。人 
病瘦削,皆粗工以药消烁之故也。呜呼!人之死者,岂为命乎?《难经》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 
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至如目黄、九疸、食劳,皆属脾土,可下之,宜茵陈蒿汤。或 
用导水丸、禹攻散,泻十余行,次以五苓散、桂苓甘露散、白术丸等药,服之则愈矣。或腰脚胯 
痛,可用甘遂粉二、三钱,以 猪腰子薄批七、八片, 
掺药在内,以湿纸包数重,文武火烧熟,至临卧细嚼,以温酒或米饮汤调下。至平明见一、 
二十行,勿讶,意欲止泻,则饮水或新水顿服之,泻立止。次服通经和气定痛乌金丸、蹁马丹 
之类,则愈矣。《内经》有不因气动而病生于外者,太仆以为瘴气贼魅虫毒、蜚尸鬼击、冲薄 
坠堕、风寒暑湿、斫射剥割撞扑之类。至如诸落马堕井、打扑闪肭损折、汤沃火烧、车碾犬伤、 
肿发 痛、日夜号泣不止者,予寻常谈笑之 
间,立获大效。可峻泻三、四十行,痛止肿消,乃以通经散下导水丸等药。如泻水少,则 
可再加汤剂泻之,后服和血消肿散毒之药,病去如扫。此法得之睢阳高硕明、侯德和,使外 
伤者,不致癃残跛 之患。余非敢掩人之善,意在救人耳! 
曾有邻人,杖疮发作肿痛, 
及上下,语言错乱,时时呕吐,数日不食,皆曰不 
救。余以通经散三、四钱下神佑丸百余丸,相并而下,间有呕出者,大半已下膈矣!良久, 
大泻数行,秽不可近,脓血、涎沫、瘀毒约一、二斗,其病患困睡不醒一日一夜。邻问予 
。予曰∶喘息匀停,肿消痛减,故得睡也。来旦语清食进,不数日,痊。救杖疮欲死者,四 
十年间二、三百,余追思举世杖疮死者,皆枉死也。自后凡见冤人被责者,急以导水丸、禹 
攻散,大作剂料,泻惊涎一、两盆,更无肿发痛 
如导水丸、禹攻散泄泻不动,更加之通经散、神佑丸泻之,泻讫,须忌热物,止可吃新汲水 
一、二顿,泻止立愈。至如沉积多年羸劣者,不可便服陡攻之药,可服缠积丹、三棱丸之类。《 
内经》曰∶重者因而减之。若人年老衰弱,有虚中积聚者,止可五日一服万病无忧散。故凡 
积年之患,岂可一药而愈?即可减而去之。 
以《本草》考之∶下之寒者,有戎盐之咸,犀角之酸 
咸,沧盐、泽泻之甘咸,枳实之苦酸,腻粉之辛,泽漆之苦辛,杏仁之苦甘;下之之微寒者,有猪胆之 
苦,下之大寒者,有牙硝之甘,大黄、瓜蒂、牵牛、苦瓠子、兰汁、牛胆、羊蹄苗根之苦, 
大戟、甘遂之苦甘,朴硝、芒硝之苦辛;下之温者,有槟榔之辛,芫花之苦辛,石蜜之甘, 
皂角之辛咸;下之 
热者,有巴豆之辛,下之辛凉者,有猪羊血之咸,下之平者,有郁李仁之酸,桃花萼之苦。 
上三十味,惟牵牛、大戟、芫花、皂角、羊蹄苗根、苦瓠子、瓜蒂有小毒,巴豆、甘遂、腻粉 
、杏仁之有大毒,余皆无毒。 
设若疫气,冒风中酒,小儿疮疹,及产后潮热,中满败血,勿 
用银粉、杏仁大毒之药,下之必死,不死即危。且如槟榔、犀角、皂角皆温平,可以杀虫, 
透关节,除肠中风火燥结; 
大黄、芒硝、朴硝等咸寒,可以治伤寒热病,时气瘟毒,发斑泻血,燥热发狂,大作汤剂, 
以荡涤积热;泽泻、羊蹄苗根、牛胆、兰叶汁、苦瓠子亦苦寒,可以治水肿遍身,腹大如鼓,大、 
小便不利,及目黄、湿毒、九疸、食痨、疳虫、食土生米等物,分利水湿,通利大小便,荡涤肠胃间宿 
谷相搏。又若备急丸,以巴豆、干姜、大黄三味,蜜和丸之,亦是下药。然止可施于辛苦劳 
力,贫食粗辣之辈,或心腹胀满,胁肋刺痛,暴痛不住,服五、七丸,或十丸,泻五、七行以救急。若施 
之富贵城郭之人则非矣,此药用砒石治疟相类,止可施之于贫食之人。若备急丸,治伤寒风温, 
中酒冒风,及小儿疮疹,产后满闷,用之下膈,不死则危。及夫城郭之人,富贵之家,用此 
下药,亦不死则危矣!奈何庸人畏大黄而不畏巴豆,粗工喜巴豆而不喜大黄?盖庸人以巴豆 
性热而不畏,以大黄性寒而畏之,粗工以巴豆剂小而喜,以大黄剂大而不喜,皆不知理而至是 
也。岂知诸毒中,惟巴豆为甚。去油匮之蜡,犹能下后,使人津液涸竭,留毒不去,胸热口 
燥,他病转生,故下药以巴豆为禁。 
余尝用前十余药,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手。然诸洞泄寒 
中者,不可下,俗谓休息痢也。伤寒脉浮者,不可下。表里俱虚者,不宜下。《内经》中五 
痞心证,不宜下。厥而唇青,手足冷,内热深者,宜下。寒者,不宜下,以脉别之。小儿内泻, 
转生慢惊,及两目直视,鱼口出气者,亦不宜下。若十二经败甚,亦不宜下,止宜调养,温 
以和之,如下则必误人病耳!若其余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下药乃补药也。余尝 
曰∶泻法兼补法,良以此夫。 

卷二
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
属性:《原补》一篇,不当作,由近论补者,与《内经》相违,不得不作耳。夫养生当论 
食补,治病当论药攻。然听者皆逆耳,以予言为怪。盖议者尝知补之为利,而不知补之为害也。论补 
者盖有六法∶平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室之补。以人参、黄 之类为平补; 
以附子、硫黄之类为峻补;以豆蔻、官桂之类为温补;以天门冬、五加皮之类为寒补;以巴戟 
、肉苁蓉之类为筋力之补;以石燕、海马、起石、丹砂之类为房室之补。此六者,近代之所谓补者也。若 
施之治病,非徒功效疏阔,至其害不可胜言者。 
《难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此言肝木实而肺金虚,泻心火,补肾水也。以此论之,前所谓六补者,了不相涉。试举补之所以 
为害者∶如疟,本夏伤于暑,议者以为脾寒而补之,温补之则危,峻补之则死;伤寒热病下之 
后,若以温辛之药补之,热当复作,甚则不救,泻血;血止之后,若温补之,血复热,小溲 
不利,或变水肿霍乱吐泻;本风湿 合而为之,温补之则危,峻补之则死;小儿疮 之后,有温补之,必发痈肿 
痛;妇人大产之后, 
心火未降,肾水未升,如黑神散补之,轻则危,甚则死;老人目暗耳聩,肾水衰而心火盛也 
,若峻补之,则肾水弥涸,心火弥盛;老人肾虚 
,腰脊痛,肾恶燥,腰者肾之府也,峻补之则肾愈虚矣;老人肾虚无力,夜多小溲,肾主足 
,肾水虚而火不下,故足痿,心火上乘肺而不入脬囊,故夜多小溲,若峻补之,则火益上行 
,脬囊亦寒矣!老人喘嗽,火乘肺也,若温补之则甚,峻补之则危;停饮之人不可补,补则 
痞闷转增;脚重之人不可补,补则胫膝转重。 
男子二十上下而精不足,女人二十上下而血不 
流,皆二阳之病也。时人不识,便作积冷极惫治之,以温平补之。夫积温尚成热,而况燔针 
于脐下,火灸手足腕骨。《内经》本无劳证,由此变而为劳,烦渴,咳嗽涎痰,肌瘦,寒热往来, 
寝汗不止,日高则颜赤,皆以为传尸劳,不知本无此病,医者妄治而成之耳!夫二阳者,阳 
明也,胃之经也。心受之则血不流,脾受之则味不化。故男子少精,女子不月,皆由使内太 
过。故隐蔽委屈之事,各不能为也。惟深知涌泻之法者,能治之。又如春三月,风伤于荣, 
荣为血,故阴受之。温伤于卫,卫为气,故阳受之。初发之后,多与伤寒相似。头痛身热, 
口干潮热,数日不大便,仲景所谓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目不欲开者是也。若以 
寒药下之,则伤脏气;若以温药补之,则火助风温,发黄发斑,温毒热增剧矣!风温外甚, 
则直视、潮热谵语,寻衣撮空,惊惕而死者,温补之罪也 
。《内经》虽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属阳,天食人以五气; 
血属阴,地食人以五味者,戒乎偏胜,非便以温为热也。又若《经》云∶损者补之,劳者温之。此温 
乃温存之温也,岂以温为热哉?又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者,此欲权衡之得其平也。又 
乌在燔针壮火,炼石烧砒,硫、姜、乌、附,然后为补哉?所谓补上欲其缓,补下欲其急者,亦 
焉在此等而为急哉?自有酸、苦、甘、辛、咸、淡,寒、凉、温、热、平,更相君、臣、佐、使耳 
。所谓平补者,使阴阳两停 
,是谓平补。奈时人往往恶寒喜温,甘受酷烈之毒,虽死而不悔也,可胜叹哉? 
余用补法 
则不然。取其气之偏胜者,其不胜者自平矣。医之道,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余尝曰 
∶吐中自有汗,下中自有补,岂不信然!余尝用补法,必观病患之可补者,然后补之。昔维 
阳府判赵显之,病虚羸,泄泻褐色,乃洞泄寒中证也。每闻大黄气味即注泄。余诊之,两手 
脉沉而软,令灸水分穴一百余壮,次服桂苓甘露散、胃风汤、白术丸等药,不数月而愈。又 
息城酒监赵进道,病腰痛,岁余不愈。诊其两手脉,沉实有力,以通经散下五、七行;次以杜仲 
去粗皮细切,炒断丝为细末,每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