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9-删补名医方论-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减八味丸。大凡怯弱之人,不必分其肿溃,惟当先补胃气。盖疮疡之作,缘阴阳亏损,其 
脓既泄,气血愈虚,岂有不宜补者哉!或疑参、 满中,间有用者,又加发散败毒,所 
补不偿所损。又或以有疾不服补剂,因而致误者多矣。可胜惜哉! 
x托里消毒散x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金银花 白芷 甘草 连翘 
水煎服。 
【注】参、 、术、苓、草以益气分,归、芎、芍以滋血分,银花、白芷、连翘以解毒。 

卷六
删补名医方论(六)
属性:x桂枝汤x 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及杂 
证自汗、盗汗、虚损、虚疟亦可用。若脉浮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 
服一升,汗出病痊,不必尽剂。服已,更啜稀粥一盏,以助药力。 
【注】凡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者,皆属表虚,宜桂枝汤主之。名曰桂枝汤者,君 
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散邪,温从阳而扶卫。芍药酸寒,酸能敛汗,寒走阴而益营。 
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散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固表中有微汗之道焉。生姜之 
辛,佐桂枝以解肌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营里。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 
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之 
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而精义在服后须臾啜热 
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人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 
也。又妙在温服令一时许, 微似有汗,是授人以微汗之法。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 
除,禁人以不可过汗之意也。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 
也。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证即是,不 
必悉具。故麻、葛、青龙发汗诸剂,咸用之也。若汗不出麻黄证也,脉浮紧者麻黄脉也, 
固不可与桂枝汤,然初起无汗,当用麻黄发汗,如汗解后复烦,脉浮数者,与下后脉仍 
浮、气上冲者,及下后下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皆用此以解外。何也?盖此时表虽不解,腠 
理已疏,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且经汗下,津液已伤,故脉证虽同麻黄,而主治当属桂枝 
矣。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中风,不治伤寒,使人疑而不用;又谓专发肌表不治他病。不知 
此汤倍芍药、生姜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用以治营表虚寒,肢体疼痛;倍芍药加饴糖,名 
小建中汤,用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再加黄 ,名黄 建中汤,用以治虚损虚热,自 
汗盗汗。因知仲景之方,可通治百病也。 
x麻黄汤x 治太阳风寒在表,头项强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痛,恶风寒无汗,胸 
满面喘,其脉浮紧或浮数者,用此发汗,虽有是证,若脉浮而弱,汗自出,或尺中脉微 
与迟者,俱不可用。风、寒、湿成痹,肺经壅塞,昏乱不语,冷风哮吼最宜。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去皮尖,六十枚)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 
八合。温覆取微汗,不须啜粥。一服汗出,停后服。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注】凡风寒在表,脉浮紧数无汗者,皆表实也,宜麻黄汤主之。名曰麻黄汤者,君 
以麻黄也。麻黄性温,味辛而苦,其用在迅升,桂枝性温,味辛而甘,其能在固表。证 
属有余,故主以麻黄必胜之算也。监以桂枝制节之妙也。杏仁之苦温佐麻黄逐邪而降逆; 
甘草之甘平,佐桂枝和内而拒外。饮入于胃,行气于元府,输精于皮毛,斯毛脉合精,溱 
溱汗出,在表之邪必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寒热顿解。不须啜粥而藉汗于谷也。其不用 
姜、枣者,以生姜之性横散于肌,碍麻黄之迅升,大枣之性泥滞于膈,碍杏仁之速降,此 
欲急于直达,稍缓则不迅,横散则不升矣。然则为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 
用之若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可一而不可再,如汗后不解,盒饭以桂枝代 
之。此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庸工不知其制在温覆取汗,若不温覆取汗,则 
不峻也。世谓麻黄专能发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合桂枝汤,名麻桂各半汤,用以和太 
阳留连未尽之寒热。去杏仁加石膏合桂枝汤,名桂枝二越婢一汤,用以解太阳热多寒少之 
寒热。若阳盛于内而无汗者,又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散太阴肺之邪。若阴盛于内 
而无汗者,又有麻黄附子细辛甘草汤,以温散少阴肾家之寒。《金匮要略》以此方去桂枝, 
《千金方》以此方桂枝易桂,皆名还魂汤,用以治邪在太阴,卒中暴厥,口噤气绝,下咽 
奏效,而皆不温覆取汗。是知麻黄汤之峻与不峻,而温覆与不温覆。此仲景用方之心法, 
岂常人所能得而窥耶! 
x大青龙汤x 治太阳风寒两伤,营卫同病。伤寒之脉而见中风之证,中风之脉而见伤寒 
之证,二证俱不出汗而烦躁者,用此两解发汗。虽有是证,若脉微弱,自汗出者,不可 
服之,服必亡阳。 
麻黄(去节,六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四十个)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 
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石膏(碎,绵囊,如鸡子大)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升,取微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 
得眠也。 
【注】何以知风寒两伤、营卫同病、以伤寒之脉而见中风之证,中风之脉而见伤寒之 
证也。名大青龙汤者,取龙兴云雨之义也。治风不外乎桂枝,治寒不外乎麻黄,合桂枝麻 
黄二汤以成剂,故为兼风寒中伤者主之也。二证俱无汗,故减芍药、不欲其收也。二证俱 
烦躁,故加石膏以解其热也。设无烦躁,则又当从事于麻黄桂枝各半汤也。仲景于表剂 
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则知麻黄证之发热,热全在表;大青龙证之烦躁,兼肌里矣。初病 
太阳即用石膏者,以其辛能解肌热,寒能清胃火,甘能生津液,是预保阳存津液之先着 
也。粗工疑而畏之,当用不用,必致热结阳明,斑黄狂冒,纷然变出矣。观此则可知石 
膏乃中风伤寒之要药,得麻、桂而有青龙之名,得知草而有白虎之号也。服后取微汗,汗 
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得汗,停其后服,盖戒人即当汗之证,亦不可过汗也。所以仲景 
桂枝汤中不用麻黄者,是欲其不大发汗也;麻黄汤中用桂枝者,恐其过汗无制也。若不慎 
守其法,汗多亡阳,变生诸逆,表遂空虚而不任风,阴盛格阳而更烦躁不得眠也。 
x小青龙汤x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 
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及杂病肤胀、水肿证,用此发汗而利水。 
麻黄(去节,三两)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炙,三两) 干姜(二两) 半夏(洗, 
半升)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若渴者,去半夏加括姜根三两,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 
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半升。若微利者,去麻黄 
加荛花如鸡子(熬令赤色)。 
【按】“加荛花如鸡子,熬令赤色”,此必 
传写之讹。盖《本草》芜花即芫花类也,用之攻水,其力甚峻,五分可令人卞行数十次, 
岂有治停饮之微利,而用鸡子大之荛花者乎?当改加茯苓四两。 
【注】太阳停饮有二∶一中风,表虚有汗,五苓散证也;一伤寒,表实无汗,小青龙汤 
证也。表实无汗,故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枣者,以其性泥也。去杏仁者,以其无喘 
也,有喘者加之。去生姜者,以有干姜也,若呕者仍用。佐干姜、细辛,极温极散,使寒 
与水俱从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饮,以清不尽之饮。佐五味收肺气,以敛耗伤之气,若渴 
者,去半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若微利与噎,小便不利,少腹满,俱去麻黄,远表 
以就里也。加附子以去噎散寒,则噎可止。加茯苓以利水,则微利少腹满可除矣。此方与 
越婢汤同治水饮溢于表,而为肤胀、水肿,宜发汗外解者,元不随手而消。越婢治有热者, 
故方中君以石膏以散阳水也。小青龙治有寒者,故方中佐以姜、桂以消阴水也。 
x葛根汤x治太阳、阳明两经合病,头项强痛,背亦牵强,脉浮元汗恶风者,及表不 
解,下利而呕者,并宜服此发汗。 
葛根(四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注】是方也,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麻黄佐桂枝发太阳营卫之汗,葛根君桂枝解 
阳明肌表之邪。不曰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以葛根命名者,其意重在阳明,以呕利属阳 
明多也。二阳表急,非温服覆而取汗,其表未易解也。或呕或利,里已失和,虽啜粥而 
胃亦不能输精于皮毛,故不须啜粥也。柯琴曰∶此证身不疼、腰不疼、骨节不疼、不恶 
寒,是骨不受寒矣。头项强痛,下连于背,牵动不宁,是筋伤于风矣。不喘不烦躁,不干 
呕,是里不病,元汗恶风,病只在表。若表病而兼下利,则是表实里虚矣。比麻黄、青 
龙二证较轻,然项强连背拘强,更甚于项强无汗,不失为表。但脉浮不紧,故不从乎麻 
黄,而于桂枝方加麻黄倍葛根以去实,小变麻桂之法也。盖葛根为阳明主药,凡太阳有 
阳明者,则佐入太阳药中;凡少阳有阳明者,则佐入少阳药中,无不可也。李杲定为阳明 
经药。张洁古云∶未入阳明者、不可便服。岂二人未读仲景书乎?要知葛根、桂枝,俱是 
解肌和里之药,故有汗、无汗,下利、不下利,俱可用,与麻黄之专于发表者不同也。 
《金匮》治太阳病无汗,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 
【集注】喻昌曰∶伤寒项背KT KT ,无汗恶风者,用葛根汤。此证亦用之者,以其邪在 
太阳、阳明两经之界。两经之热并于胸中,必伤肺金清肃之气,故水道不行,小便少,津 
液不布而无汗。阳明之筋内结胃口,外行胸中,过人迎环口,热并阳明,斯筋脉牵引,口 
噤不得语。然刚痉无汗,必从汗解,况湿邪内郁,必以汗出如故而止。故用此汤合解两 
经之湿热,与风寒之表,法无害其同也。 
x桂枝麻黄各半汤x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 
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 
发汗更下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