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6-仲景伤寒补亡论-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桂枝汤。 
又曰。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又曰。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 
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茵陈蒿汤主之。 
又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 
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 
又曰。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 
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又曰。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 
屎。故使不大便也。常氏云。可小承气汤。 
又曰。病患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 
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 
桂枝汤。 
又曰。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又曰。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 
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又曰。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 
上焦也。常氏云。可桔皮汤。(类要云。橘皮一两。甘草一两。生姜四 
两。人参三两。为末。水煎服。) 
又曰。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 
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 
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 
者。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又曰。阳脉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 
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 
硬也。常氏云。可与小柴胡汤和其津液。如便益坚。可调胃承气汤。 
雍曰。通津液。用柴胡桂枝汤尤稳。如不得已。至用承气汤。防下后 
变作狐惑。宜小小通之。 
又曰。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 
绝。常氏云。可柴胡汤。 
又曰。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 
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又曰。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 
汤主之。 
又曰。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又曰。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 
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又曰。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 
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 
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 
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 
汤。 
又曰。伤寒六七日。(千金作七八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 
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又曰。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一云大柴 
胡汤) 
又曰。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又曰。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又曰。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顺也。负者失也。互 
相克贼。名为负也。 
又曰。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雍曰。此本 
文与前证相连。恐是合病脉滑数者。更详之。 
又曰。病患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 
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 
宜抵当汤。 
又曰。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常氏云。可 
白头翁汤。千金方通前证合为一证。 
又曰。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 
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常氏云。可五苓散。 
又曰。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桔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又曰。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又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卷六
少阳经证治十一条
属性:仲景曰。脉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其脉循 
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皆受病。未入于府者。可汗而 
已。 
又曰。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又曰。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 
吐下则悸而惊。庞氏云。可小柴胡汤。常氏云。吐下惊而悸者。可桂 
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雍曰。此证当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桂 
枝非也。 
又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 
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一作躁)庞氏云。多 
少阳者宜调胃承气汤。此属少阳阳明证。少阳宜和表。鲜有汗证。仲 
景少阳和表。宜小柴胡汤。 
又曰。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 
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庞氏云。脉紧者。与小柴胡 
加牡蛎汤。 
又曰。若已吐下发汗温针。 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 
何逆。以法治之。庞氏曰。犯何逆。犯四温病。坏病也。雍曰。千金方 
通前合为一证。则小柴胡首尾备见为当。温针谵语。亦宜桂枝甘草 
龙骨牡蛎汤。 
又曰。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常氏 
云。可柴胡桂枝汤。庞氏云。不言弦者。隐于长大也。 
又曰。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常氏云。可八石散、茯苓汤。庞氏云。四五日或七八日。 
又云。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 
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庞氏云。病到阴。必吐利也。 
又曰。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庞氏云。谓小而平匀 
也。 
又曰。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卷七
太阴经证治十条
属性:仲景曰。脉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其脉布 
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庞氏云。宜大承气汤下之。雍谓更当 
详证而后可下。此即仲景辨太阴之说也。未可遽下。 
又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 
下之。必胸下结硬。雍曰。若太阴本证。脏寒自利不渴。当根据仲景温 
之以四逆辈。若本太阳病。因误下腹痛。转属太阴者。根据仲景用桂枝 
加芍药汤。以太阳误下。表证未解也。 
又曰。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又曰。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又曰。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又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 
逆辈。 
又曰。伤寒三日。太阳脉弱。至四日。太阴脉大。庞氏云。脉大而 
胸满多痰者。可吐之。无此证者。宜汗之。雍曰。吐用瓜蒂散。汗用桂 
枝汤。仍须脉浮。则可汗也。 
又曰。伤寒脉浮而缓。(庞氏云亦大之类)手足自温者。系在太 
阴。太阴当发身黄。(庞氏云。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以五苓散加茵 
陈主之。)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 
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庞氏云。可类要四味桔皮 
汤。 
又曰。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 
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又曰。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 
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校正云。下利者。先煎芍药二沸。雍 
曰。以脉弱。故知胃气弱也。 

卷七
少阴经证治四十七条
属性:仲景曰。脉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 
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庞氏云。宜大承气汤。雍曰 
未可也。更宜详余证。可下则下之。 
又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又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 
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 
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常氏云。可四逆汤、甘 
草干姜汤。(金匮方) 
又曰。病患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 
痛而复吐利。常氏云。可猪肤汤。雍曰。少阴有伏气。病亦如伤寒。法 
先咽痛。次必下利。与前证相似。古人谓之肾伤寒。其病轻。不传经。 
治法不可同。咽痛则半夏桂枝甘草汤。下利用四逆汤。二三日即愈。 
又曰。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 
强责少阴汗也。常氏云。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以救火 
逆。猪苓汤、五苓散以通小便。 
又曰。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又曰。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 
者。复不可下之。雍曰。可附子汤。 
又曰。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 
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又曰。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常 
氏云。可当归四逆汤。 
又曰。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常氏云。 
吴茱萸汤。雍曰。凡少阴病。烦躁者。不可下。先服吴茱萸汤。以烦躁 
非实热。且手足多逆冷也。 
又曰。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又曰。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又曰。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 
灸少阴七壮。常氏云。少阴。太溪穴也。庞氏云。言发热者。谓其身发 
热也。太溪穴。在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 
又曰。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 
也。常氏云。可桃仁承气汤、芍药地黄汤。(未见方) 
又曰。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 
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常氏云。可芍药地黄 
汤。雍曰。仍灸太溪。三阴交。及涌泉穴。 
又曰。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雍曰。灸太 
溪等穴。仍服四逆汤。 
又曰。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庞氏云。烦躁者。内烦躁 
也。与吴茱萸汤。正宜细审其生死也。 
又曰。凡少阴四逆者。宜温之。 
雍曰。此正仲景吴茱萸汤证。不当不治。仍灸太溪。 
又曰。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庞氏云。此当是 
少阳冒昧。汗 然出。脉匀小浮者。少阴无眩冒之证。雍日。千金翼 
作少阴。 
又曰。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千金 
翼同。一作吐利而躁逆者死。)庞氏详定云。吐利烦躁者死。雍曰。吐 
利烦躁四逆者死。已见前证。不应重出。此正谓不烦而躁。属利证 
也。更宜吴茱萸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仍灸太溪穴。 
又曰。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又曰。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 
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又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