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姜查__为何我们生于此-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曾经见过西方人在他们的国度里一起禅坐,当他们起坐时,男人、女人聚在一起,有时他们会去互摸彼此的头部(注一)。当我看到这种景象时,我想:“啊!假如我们执著习俗,当下就会生起烦恼。”如果我们能放下习俗,舍弃我们的主见,我们就会有平静了。

像来见我的将军、上校,有阶级、有地位的人,当他们来时,他们说:“啊!请摸我的头。”(注二)假如他们这样子要求,那没有什么错,他们高兴他们的头被摸了。但如果你在路上轻打他们的头,那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这就是因为执著。所以,我觉得“放下”真的是达到平静的方法。摸人的头违反我们的风俗,但事实上那没有什么,当他们同意让人摸头时,便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好像摸一颗甘蓝菜或马铃薯一样罢了。

接受、舍弃、放下——这是个光明之道。无论何时你执著了,当下就有“有”和“生”,当下就有危险。佛陀曾教导关于习俗,他教导要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开”习俗,以达到解脱;这就是自在,不去执著习俗!在这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习俗的真实性,建立它们之后,我们不应该反被它们遇弄了;因为迷失在习俗之中,确实会导致痛苦。关于规则和习俗,是极其重要的一点;能超越它们的人,就是超越了苦。

总而言之,它们是我们世间的一种特性,举布曼先生为例,他以前只是一个平民,但现在被推派当了地方代表。这只不过是个习俗,但那是我们应该尊重的习俗;这是世间人们的一部份。如果你认为:“啊!以前我们是朋友,我们曾经在裁缝店那儿一起工作。”于是你便在公共场合里拍他的头,他将会生气;那是不对的,他会怨恨。因此,我们应该遵循习俗,以避免人们怨恨的生起。了解习俗是很管用的,活在世上就只是有关这些而已;知道正确的时间和地点,知道人。

违背习俗为什么是错的呢?“错”,是因为“人”的关系!你们应该要机灵,去了解习俗和解脱二者,知道每一个适当的时机。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应用规则和习俗,那么我们便是善巧的了。但如果我们在不正确的情况下,试着遵照高层次的真理去行动的话,那就错了;错在那里呢?错在人们的杂染烦恼,如此而已!人们都有烦恼;在某种情形下,我们遵守某种方式,在另一种情况下,我们却必须遵守另一种方式。我们应该知道进退,因为我们生活在习俗里。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执著于习俗,假如我们以为某事是那样,那它就是那样;它会存在那里,是因为我们想象它会在那里。但如果我们仔细看清楚些,实质上,这些事物都没有真正地存在。

正如我经常说的,以前我们是在家人,现在我们是出家人,我们曾生活在“在家人”的习俗里面,而现在我们生活在“出家人”的习俗当中。依着习俗我们是出家人,但却不是“解脱”其中的出家人。一开始我们建立像这样的习俗,然而,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外表出家,就不表示他克服了杂染烦恼。如果我们取一把沙,且一致的称它为盐,这会使它变成盐吗?它是盐!但只在名称上是,而不是实质;你不能用它来烹调。它唯一的效用,只在共同的约定范畴下;因为它根本不是盐,只是沙。它变成盐,仅只是透过我们的假设,它才会如此。

“解脱”这个词本身正就是习俗,但它指的却是超越习俗。在达到了自由,达到了解脱之后,我们仍然必须应用习俗以指出它就是“解脱”。假如我们没有习俗,我们就无法传达,所以它有它的用途。

例如:所有的人都有不同的名字,但他们同样正好都是人,如果没有名字来区别他们,当我们想要叫人群中的某人时,喊道:“嘿,人!人!”这是没用的。你不确知谁会回答你,因为他们都是“人”。但,如果你叫道:“嘿,约翰!”那么约翰就会过来,别人不会应声;“名字”正就是满足了这个需求。透过名字我们能够沟通,它们为社会行为提供了基础。

因此,你应该知道习俗与解脱。习俗有其用处,但事实上,真的并没有什么在那儿。甚至连人都不存在!他们只是元素的聚合,依因缘条件而生,依因缘条件而成长,存在一段时间后,便随着自然法消逝;没有人能违抗或控制它。但没有习俗,我们会没什么好说,我们会没有名字、没有修行、没有工作。规则与习俗的设立,是为了给我们语言,使事情方便,就那样而已。

拿钱做个例子吧!古代并没有任何的硬币或纸币,人们以物质和货物互相交换,来替代钱。但是,这类东西很难保存,因此他们改变方式,制造硬币、纸币作为钱。也许在未来,我们会有一位新国王颁布法令说,我们不须要纸币,我们应该使用腊,将它融解后压缩成块;我们说这是钱,全国通用。不要说是腊,他们也可能决定使用鸡粪作为地方货币——除了鸡粪外,其他东西不能当作钱!如此一来,人们就会为了鸡粪而互相争斗残杀!事情就是这样。你可以用很多例子来说明习俗。我们利用的钱只是我们所设立的习俗罢了,在习俗里它有它的功用;颁令它当钱,它就变成钱,然而事实上,钱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上来。当某事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而后就会产生一个习俗来满足这需求,世间就是这样。

这是习俗,但要使一般人了解解脱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的钱、房子、家庭、孩子以及亲戚都只是我们创造的习俗,事实上,从佛法的眼光来看,它们并不属于我们。也许当我们听到这儿时,会感觉不太舒服,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些事物只有透过设立了的习俗才有价值。如果我们设立它没有价值,那么它就没有价值;如果设立它有价值,它就有价值。它就是这样,我们将习俗带到世间来满足需求。

甚至这个身体也不真的是我们的,我们只是假设它是如此;事实上只是一种假设。如果你试图找一个真实的、有实质的自我在其内,那是没办法的;有的只是元素的产生,持续一段时间,而后死亡。每件事物都像这样。它没有真实的实质在,但是,我们利用它却是合适的。好比一个杯子,有一天它势必会毁坏,但当它还存在时,你应该使用它,而且好好地照顾它;那是供你使用的工具,如果破了便会有麻烦,因此,纵使它必然会坏,你还是应该尽力来保存它。也因为如此我们有四种依持物(注三),那是佛陀一再教导要去思维的。它们是一位僧人赖以继续修行的依持物;只要你活着你就得依赖它们,但你应该了解它们,不要去执着它们而让贪爱在你心中生起。

习俗和解脱就是如此不断地相互关联着。纵使我们利用习俗,但可别信赖它,把它当成真理;如果你执著它,痛苦就会生起。“是”与“非”是个很好的例子,有些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但最后谁真的晓得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了呢?我们不知道。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是非习俗,但佛陀却以“苦”当作他的指导方针。如果你想要去争论,那就没完没了了。这个人说“对”那个人说“错”;这个人说“错”,那个人却说“对”。事实上,我们对“是”和“非”全然不知!但在一个有用的、实用的层面上,我们可以说,“对”,是不去伤害自己也不去伤害他人。如此一来这才有用。

因此,到最后,规则、习俗以及解脱两者都单纯地只是法;后者是超越前者的,但彼此却相互牵连。我们没有法子能够保证任何事一定是这样或那样的,因此佛陀说就让它去吧!让它不确定。无论你多么地喜欢它或讨厌它,都应该了解它们是不确定的。

不管时和地,整个佛法的修行是在“什么也没有”当中完成的;那是放弃、空、放下负担的地方。这是终了,而不像是有人说:“幡为何在风中飘动?我说是因为风的关系。”另外一人说是因为幡的关系,另一人又反驳是因风的关系。这便没完没了!就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老谜题一样,无法得到结论;而这只不过是自然罢了。

我们所说的这一切都只是习俗,是我们自己设立的。如果你以智慧来了知这些事情,你将会了解无常、苦、无我,这是导致开悟的看法。

你知道吗?训练和教导那些理解层次不同的人们是非常困难的。有些人有某些观念,你告诉他们某些事,他们不相信你。你告诉他们事实,他们说那不是真的,“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没完没了,如果你不放下就会受苦。我曾经告诉你们关于走进森林里的四个人,他们听到鸡叫着:“咕、咕、咕!其中一位就怀疑:“那是只公鸡还是母鸡?”其他三人异口同声地说:“是只母鸡!”但另一位不认同,他坚持那是一只公鸡,“母鸡怎么会这样叫呢?”他问道。其他人就反驳说:“哦!它有张嘴巴,不是吗?”他们争辩又争辩直到眼泪掉了下来,弄得很不高兴;但最后他们通通都错了。不管你说是母鸡或公鸡,它们只不过是名字罢了。我们设立这些习俗,说公鸡是这样子的,母鸡是那样子的,公鸡是这样叫,母鸡是那样叫……,这就是我们为何受缚于世间的原因了。记住这个!事实上,如果你只说那真的没有母鸡、公鸡,便结束了。在习俗真理的活动范围里,一边是“是”,另一边是“非”,而终不会有完全的相合;即使辩论到眼泪掉下来也是没用的。

佛陀教导不去执著,我们要如何修习不执著呢?我们修习单纯地去放弃执著;但这不执著是非常难以了解的,必须要有敏锐的智慧去观察、透视,去真正达到不执著。如果你想一想,无论人们快乐或悲伤,满足或不满足,并不依靠他们拥有的是多或少,它依靠智慧。一切的痛苦只有透过智慧,透过看清事物的真相,才能超越。

因此佛陀告诫我们要观察,要思维。这“思维”的意思是单纯地试着去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便是我们的修行。就好像生、老、病、死,它们是最自然且平常的事。佛陀教我们去思维生、老、病、死,然而有些人却不了解这个,“那有什么好思维的呢?”他们说。他们诞生,但却不知生;他们会死,但却不知死。

一个不断观察这些事情的人终将了解,了解之后,他就能逐渐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纵使仍有执著,如果他有智慧,并且了解老、病、死都是“自然之法”的话,他将能解脱痛苦。我们学习佛法就只是为了这个——去治愈痛苦。佛教的基础原理并没有很多,只有生和死的痛苦,而佛陀称这为真理。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也是苦。一般人不认为苦是真理;如果我们了解真理,我们便会了解苦。

这种个人主见的傲慢,这些争辩,它们没有结束。为了使心休息,找到安宁,我们应该思维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为我们准备好的事物,就像生、老、病、死。我们如何避免被它们折磨呢?纵使我们可能仍会有些许的忧虑,如果我们观察,一直到我们知道遵循真理,一切的痛苦将会终止,我们便不再拥抱它!

【注释】

注一  在泰国,头部被看作是神圣的,去触摸一人的头,被认为是一种侮辱;又,依据传统,男女不可在公共场合中彼此触摸;另一方面,坐禅被视作是一种“神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