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脉诀汇辨-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脉诀汇辨
作者: 
朝代: 
年份: 


刘叙
属性:云间期叔李先生,无所不通,医特其绪余也。医中之着述甚富,《汇辨》特其一斑也。忆数年 
前《汇辨》将脱稿,先子节欲付梓,先生曰,请姑俟之。以后先生客湘江、客天中客济上,如冥 
鸿绝影,慕者无从。凡习岐黄家言者。以仆父子与先生交契,索《汇辨》者踵相接,不得而去, 
则误以为有所秘惜。至庚戌春,先生始南还。仆闻之大喜,迎至敝庐,邀诸骚人酒徒酣饮彻 
昼夜。见先生之貌益腴,气益敛,退然如不能出言词。仆外父仲谋彭先生语人曰∶“吾见期 
叔者数矣,每一引满,慷慨而谈,信心冲口,一归于行谊之正。虽老生宿儒,无不敛手而听。他 
若十洲洞冥、杜阳诺皋之书,又于见闻之表,自辟天地,乃今何以遂悬绝也,是盖必有所进 
矣。”暇日先生偶出其诗文若干卷,外父字字称赏,既为序而藏之。最后得其《汇辨》稿十 
卷,而愈见仁人用心之勤也,盖自高阳之伪诀兴,中材之士,不知有叔和,更何知有灵素,而 
脉始不可问矣。先生乃为诠次古今辨驳之语,类成是编,折衷一理,弥沦万言,读之不啻千 
门万户,五花八阵,初见者不无心怵目眩,至徐察焉次第秩然,剪除谬种,俾天下后世复见 
先圣之旨,其功讵不大哉。嗟乎!输般之巧,孙吴之奇,实非径庭,要在习与不习耳。先生家有 
赐书,手不释卷,兼之姿悟非常,其游屐几遍海内,需以岁月之久,得成专书,然后问世,其耽 
玩道真,承接圣绪,诚非浅人所能喻者;宁惟收撮漂零,随世裒掇而已哉。是书也先子每赞 
成之,至光夏遂睹厥成。敢不怂恿流布,公诸同好。行见子云藻翰,独留千金。聊复识数言于 
简端,一以慰向者索书诸君子之诚,亦以成先子未竟之志云耳。 
x康熙丙午竹醉日,武原刘光夏顿首拜题于岩绿居x 


自叙
属性:余浪游者三十年,托刀圭以糊口,而无以辞负笈者,顾其中胡能不自愧也。所慨俗医称津 
筏者,则先《难经》、《脉诀》。《难经》出自秦越人,其纯驳固未易论。尤怪脉者所以定吉凶,决 
死生,至渊微也。苟阡陌之不存,又何有于源季。宋之高阳生,一妄庸人,假晋太医令王叔和 
之名,着成《脉诀》。其鄙俚纰缪,取资捧腹,而阴操入室之戈。于是先圣之旨,一旦晦蚀。世之 
裒然传业,承讹袭舛,不复有所取裁。譬渴者饮于浊泾之流。呶呶而号于众曰,天下之水味 
在是,岂其然乎!余不敏,思有以拯之。乃汇古今之论脉者若干人,参以家学,片言只字,有当 
先圣,而结妄庸之舌,则拈之纸。星霜十易,积成径寸。门人辈请厘剔成编,乃区为十卷,名曰 
《脉诀汇辨》,命收之敝簏。客曰∶“固矣哉子也。凡书之有作,不藏诸名山,必传之通邑大都, 
将以救斯世,诏来者。君之所结集,何难羽翼经传而驰海内,仅仅衣钵于及门,似乎靳于问 
世者,何居?”余起而谢曰∶“足下之沾沾于吾者,不虞人之 耶!余尝皈依古先生,窃闻其 
教矣,错下一转语。堕野狐身五百世。使余所缀集果醍醐也,往乞一玄晏而悬之国门,谁曰 
不宜?或犹未也,淹博者笑其摭拾,通达者笑其割裂,抱匮守残之徒,更笑其迂而无当。将见 
习高阳生之言者,不必树旗鼓而实逼处此,即以一丸泥自封,余复奈之何哉!虽然,谨闻 
命矣,姑付之剞劂氏,以就正长者,徐俟大国之赋,左提右挈,廓清邪说,愿以是编为前驱之 。” 


凡例
属性:一、兹编第欲剪除伪诀,故援引群书,专主辨驳,以洞筋擢髓之谈,为考同伐异之事。一出一入,良具苦心。 
不敢杜撰一字,获罪古今也。 
一、李濒湖先生脉法,辨晰最精,家先生取而推展之,所着《正眼》一书自当并垂不朽。惜其原刻未及校 
订,不惟鲁鱼亥豕已也。今刻中二十八脉,一遵《正眼》而沐浴所闻,细加简阅。并附先生晚年未尽之 
秘,故卷帙倍之。 
一、家先生高材硕德,为海内贤士大夫迫而成医,虽生徒满宇内,誓不传之子弟,虑为赵括之续也。余客 
海虞尽得缪慕台先生遗稿,并周梅屋先生之独得编,朝夕研穷,乃于脉理颇窥涯略。更参以会稽张 
景岳先生之《类经》,遂洞若观火。西江喻嘉言,武林张卿子、卢子繇皆称莫逆,教益弘多。潘邓林之 
《医灯续焰》良备采掇所谓聚腋成裘,博雅者自知之也。 
一、叔和《脉经》,间有奥句,初学苦其难入。乃仿宋崔紫虚真人《四言脉诀》,以便记诵,不过藉此以为纲 
领而已。后之引释,条分缕晰,或有少裨焉。 
一、脉中所列主病,寒热虚实,止能标其大纲,余者要须意及之,当为通敏者所谅也。 
一、所引证悉本《灵、素》,未免有以经释传之嫌。然此欲为初学津梁,务从明白,知我罪我,其在斯乎。 
一、余在癸巳岁,始留意诊法。槎溪里中,晤诸同门。程子公来、顾子则思、戴子交庶,一见投契。余有不逮,尽 
力指示,皆谓余必能超乘而上。三十年来,家先生之着述,屡经兵燹,散佚者过半。至有邑中同姓铲去 
姓氏,冒以己名行世者。余虽不肖,今得渐与补订,皆已辑成全书,次第剞劂。则余之能传其家学人,三 
子相成之功居多不敢忘也。 
一、引用诸书,皆标出所,自便于稽考。至近代群贤,笔之所至,未遑一一注明,淹博者自知之,余非敢掠美也。 
x甲辰秋日,期叔氏识于湘江之旅泊庵。x 

卷一
多读书论
属性:史称扁鹊饮上池水,故能洞见脏腑,其所治病无不立起,毋待切脉而后知者也。然扁鹊常 
有,而上池水不常有,则凡号为医者,脉之名义,可不讲之有素乎!夫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 
冥幽微,变化极难。上古神农、黄帝、岐伯、鬼臾区等,神明天纵,何可几及。降至叔世,即有人焉 
才高识妙,可以仰窥圣域,亦须精求典籍,上发金匮玉函之藏,下集专家授受之旨;学以博 
而渐通,心以疑而启悟。如此则借证有资,力省功倍。所谓将登泰岱,舍径奚从;欲诣扶桑,非 
舟莫适。今者各承家伎,不事读书;附会臆见;展转相迷。初学则但知《难经》、《脉诀》,泛滥则 
空谈刘、李、张、朱。不知《难经》时与《灵素》相左,《脉诀》明系入室操戈。仲景专法《内经》,余 
者不无出入。知而不能读,读而不能解,解而不能通,其中肯綮,固非浅识所能窥测。乃如王 
叔和。晋之名医也。所撰《脉经》,欲以发灵兰之秘,建后学之准,斯亦勤矣。而移易穴道,误决 
死期,开妄人之簧鼓,遭后来之指摘,况其下焉者乎!近者高阳生之伪诀盛行,比于鸩毒,而 
家弦户诵,略不可解。幸蔡西山、戴同父辈,大声疾呼,明正其罪。乃世犹充耳,奉若典谟。盖以 
师承既谬,先入为主;封己自限,忠告难施。将使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触涂成 
滞,胥天下而趋邪说者,岂非寡学之故,不自登于大道乎?嗟乎!使学人而志虑渊微,机颖明 
发,溯流穷源,旁收曲采,善读古今之书,扶绝学于将坠,虽为执鞭。亦所欣慕。曾何待上池之 
水,侈为异闻也哉! 

卷一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
属性:人配天地,而称三才,人身俨然一小天地也。凡两间之理,无所不应,他不具论,即如脉之合 
于五行者,粲若指掌请得而陈之。北方为坎,水之位也。南方为离,火之位也。东方为震,木之 
位也。西方为兑,金之位也。中央为坤,土之位也。试南面而立,以观两手之部位。心属火居寸, 
亦在南也。肾属水居尺,亦在北也。肝属木居左,亦在东也。肺属金居右,亦在西也。脾属土居 
关,亦在中也。以五行相生之理言之,天一生水,故先从左尺肾水生左关肝木,肝木生左寸 
心火。心火为君主,其位至高不可下,乃分权于相火。相火寓于右肾,肾本水也,而火寓焉。如 
龙伏海底,有火相随。右尺相火生右关脾土,脾土生右寸肺金,金复生水,循环无端,此相生 
之理也。更以五行相克之理言之,相火在右尺,将来克金,赖对待之左尺,实肾水也。火得水 
制,则不乘金矣。脾土在右关,将来克水,赖对待之左关,实肝木也,土得木制,则不侮水矣。肺 
金在右寸,将来克木,赖对待之左寸,实心火也,金得火制,则不贼木矣。右手三部,皆得左手 
三部制矣,而左手三部竟无制者,独何欤?右寸之肺金,有子肾水可复母雠。右关之脾土,有 
子肺金可复母雠。右尺之相火,有子脾土可复母雠。是制于人者仍可制人,相制而适以相 
成也。此相克之理也。人诚能体天地之道以保其身,脉何有不调者哉。 

卷一
提纲论
属性:经曰∶“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定矣。”盖谓六者足以定诸脉之纲领也。又曰∶“小 
大滑涩浮沉。”《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仲景曰∶“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 
为诸脉作病。”滑伯仁曰∶“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夫所谓不出于六者,亦其 
足统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血气之病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 
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脏,为寒为冷。数为在腑,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此诸 
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若以愚意论之,不出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如浮为在表, 
则散大而芤可类也。沉为在里则细小而伏可类也。迟者为寒则徐缓涩结之属可类也。数 
者为热,则洪滑疾促之属可类也。虚者为不足,则短濡微弱之属可类也。实者为有余,则弦 
紧动革之属可类也。此皆大概,人所易知。然即六者之中,复有相悬之要,则人或不能识,似 
是而非误非浅矣。夫浮为表矣而凡阴虚者,脉必浮而无力,因真阴脱于下,而孤阳浮于上, 
是浮不可以概言表,而可升散乎!沉为里矣,而凡表邪初感之盛者,阴寒束于皮毛,阳气不 
能外达,则脉必先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而可攻下乎!迟为寒矣,而伤寒初退,余热未清, 
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而可温中乎!数为热矣,而凡虚损之候,阴阳俱亏,气血败乱 
者,脉必急数,愈数者愈虚,愈虚者愈数,是数不可以概言热,而可寒凉乎!微细类虚矣,而痛 
极壅闭者,脉多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而可骤补乎!洪弦类实矣,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 
倍常,是弦不可以概言实,而可消之乎!乃知诊法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设不 
能以四诊相参,而欲孟浪任意,未有不覆人于反掌间者。 

卷一
因形气以定诊论
属性:逐脉审察者,一成之矩也。随人变通者,圆机之用也。比如浮沉迟数,以定表里寒热,此影之 
随形,复何论哉!然而形体各有不同,则脉之来去因之亦异,又不可执一说以概病情也。何 
则?肥盛之人,气居于表,六脉常带浮洪;瘦小之人,气敛于中,六脉常带沉数。性急之人,五至 
方为平脉;性缓之人,四至便作热医。身长之人,下指宜疏;身短之人,下指宜密。北方之人,每 
见实强;南方之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