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智慧:传统宗教文化丛书-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憎恨来自有人不像我们,或太像我们。愚痴来自我们自认高人一等。这些感情都来自自我中心。因此,修行之道就是单纯地培养菩提心、帮助他人,而不陷溺于自私自利的烦恼。

    比方说,感恩节前夕我请克里斯来禅中心,当天晚上和第二天帮忙编辑工作和处理一些文书作业,克理斯答应了,那很好。如果他是自我中心很强的人,可能就不会答应。但这种情况比表面上看来更复杂。克理斯在假日来禅中心工作,可能帮助了我,却伤了他的家人,因此我向他和家人道歉,并且希望他的伴侣玛利亚不要心里不好受。克理斯说玛利亚不会觉得不好受的。我说,也许因为她认为我是个老人家,需要各种帮忙。

    玛利亚:我没有不好受,需要各种帮忙的是克里斯。

    师:在那种情况下,克里斯应该感激我们,因为我提供了他修行的好机会,而你让他更容易修行。

    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该反省自己的用心是否有利于他人。同样的,负面的感情在心中生起时,应该反省这些感情,看是否对他人有害。这样可以在行动之前就检点自己。如果把众生放在自己之前,自私的感情就不会那么经常、那么容易生起。

    我们大多数人很难时时想到利益有情众生,这里说的有情众生主要是指人类,如果要包括六道众生的话,岂不范围更广!比方说,夫妻中有一人辛勤工作了一整天,回到家里时可能心情不好。另一人成天做家事,可能也心情不好,两个心情不好的人往往会产生事端。但如果其中一人能留意到另一人今天过得不好,就会更留意、有耐心、容忍、体贴,问题可能就会少一些。修行的范例就是:少为自己着想,多为别人着想。这是慈悲的开始。

    有一次禅七,三位女子共住一个房间。其中一位向我抱怨,她最讨厌人家睡觉打呼了,而两位室友都鼾声如雷。我说,“也许你自己有时也打呼呢!”她说,“我?我宁死也不打呼。”如果她能接受自己也会打呼的说法,很可能就会更体谅那些打呼的人。

    为了帮助她,我就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和两位法师共住一个房间,两位都打呼,其中一位鼾声高亢,另一位鼾声低沉,我深受其扰。我真想把他们戳醒,但如果他们醒来可能就再也睡不着了。我就放弃了那个主意,转而想象鼾声低沉的是沼泽中鸣叫的青蛙,鼾声高亢的是丛林里吼叫的老虎:右边是青蛙,左边是老虎,右边是青蛙,左边是老虎,青蛙,老虎,青蛙,老虎……我终于睡着了。我记得从前的禅师只要听风声或流水声就能入定。我想,如果风声、水声能使人入定,鼾声也可以。也许我进入不了定境,但至少可以进入睡境。体谅他人和打坐一样是修行的方式,不要只想到自己;如果想到自己时,至少要做正确的事。

    问:怎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

    师:依据佛法的教诲来决定与判断。如果不确定某件事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就试着决定它是否符合佛法的教诲和戒律。如果符合,就去做;如果不符合,就不要做。用佛法的教诲为准则。如果依然不确定,就请法师指点。此外,也用社会的法律、伦理、道德、习俗作为准则。如果你的用心符合社会的标准,很可能就不会偏离正道。另外,也可以运用常识来判断。

《禅的智慧》 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2)

    要察觉自己迁流不已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观察它们如何影响身口意。通常如果身体不健康或受伤,心情就不好。心情不好,世界看起来就丑陋。这时好像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东西都欠缺,很容易生起瞋怒和憎恨。不管怎样,随时随地尝试对所有的人生起感恩的心情。

    贪婪的人通常不知道自己的贪婪,瞋怒、愚痴、傲慢的人也一样。但修行者迟早会知道自己曾经贪婪、瞋怒、傲慢,那时就应该忏悔。如果每次都能如此,就会更常知道三毒和不道德的感情,它们自然就愈来愈少生起。

    身为修行者应该忏悔,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心态来自强烈的自我执著。当然,必须用自我中心去忏悔,但以后自我中心会愈来愈少,至少暂时会如此。如果情况允许,最好在佛像前忏悔。拜佛时要反省自己身口意的错误。察觉自己的错处,承认自己的错误,发誓不再犯错。同样的,每当有好事发生或某人对你好,要有意去感恩。

    在台湾的农禅寺,我要许多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说两句话。凡是受到别人的帮助,应该说:“阿弥陀佛,谢谢你。”他们不是向阿弥陀佛致谢,而是向帮助他们的人。然而,因为他们修的是念佛法门,致谢会提醒他们修行,帮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和菩提心。

    第二句“对不起”是在知道做错事时所说的。“谢谢你”是感恩,“对不起”是忏悔。如果人们真能把这两种态度放在心上,照着去做,烦恼就会减少。如果能以这种真心面对众生,慈悲就会生起。

    总之,要留心于利乐有情众生,提醒自己不要自我中心,有错则忏悔,对别人感恩。其实,以上所说的就是日常修行。如果能坚持这些观念,把它们纳入日常生活中,就是在日常修行。同时,继续打坐也是重要的,以便更能察觉自己的心态。如果散漫、欠缺自我察觉力,就无法看到负面情绪的生起。以打坐作为基础的训练,就能更知觉自己的行动、心意、感情、情绪、思想。

    问:要察觉自己的行为,该不该在心里建立起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来检视自己的心意、思想、话语、行动?

    师:不要,那会使你紧张、疲惫。只要打坐就会逐渐培养出内在的安定,遇到任何情况都不会太兴奋或太动情绪。如果心里相当平和安详,自然就会更知觉自己的思想,也知道该如何言行,不会失去控制。受到情绪或本能控制时,其实就是失去控制,没考虑到后果就说话、动作。麻烦就是这样造成的,自己和他人的烦恼就是这样生起的。因此,言语、行动要试着保持平和、节制。这是逐渐而来的:来自有规律的打坐,来自日常修行中的用心留意,来自运用佛法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另一方面,如果总是像老鹰或批评者那样注视自己,会使自己发疯或日子难过。如果有个观察者一直在注视自己,打坐就不能平顺地进行。如果弹钢琴的人一直注视自己弹琴,就不能自在地弹琴了。

    问:我每天搭地铁,都看到一个个乞丐、无家可归的人和病人,他们经常向人讨钱。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抱持什么态度?

    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每个情况都不一样,全看你是谁、能做什么、能给多少。如果你很穷,没有钱,所能做的就不多。也许你可以随处帮助一些人:送食物给无家可归的人,送衣服给衣衫褴褛的人。如果有钱、有势或有影响力,可以做的就更多了,也许能帮助建立更好的社会和环境。但必须记住,不管你给的是哪一种的帮助,总是会有人不在意,有人不听从,有人不改变,你只能尽力而为。

    如果只是用金钱来帮助这些人,效果很小。我们的财力资源有限。此外,以金钱来帮助也不是根本之道。我们必须想出如何能改善环境,帮助他们改善陷自己于现况的业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因果的原则,以便让他们更了解自己的处境,这样就能以根本之道来帮助他们。佛教是由长远的角度来看事情,关心的是根本的议题;我们身为修行者不能只着重短期的解决之道,必须穿透表相。要这么做,就得思考如何来弘扬佛法。

    问:这听来不切实际。这些人大都已经听不进改变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意见,已经太迟了。即使他们相信来生,我确信他们所想的其实是今天和明天,而不是未来的岁月。他们也不想要知道根本的问题所在。他们要的是食物、衣服、药物和挡风遮雨的地方。这些人需要立即的帮助。

《禅的智慧》 第二篇 日常生活中的修行(3)

    你是说我们该变成在街上传教的人,向过路的人传播佛法?

    师:不,不该传教,那不是佛教的方式,只会为自己、为他人、为佛教带来更多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修行佛法。如果身体力行,就不必传教,而会从你身上自然流露出。那时如果你有心给予,就自然会给予,亲近你的人就会受益。这是最高层次的帮助,不必去传教。如果身体力行佛法,人们就会接近你。

    问:另一方面呢?如果工作场所是个狗咬狗的世界,你又如何和其他人竞争呢?你的工作就是要在竞争中得胜。那不是使竞争者受苦吗?但如果转而帮助竞争者,就意味着你会失去工作或事业,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师:诚实的竞争未必是坏事。全看你的态度,是以何种方式来竞争。正确的态度是努力向前,同时希望竞争者也努力向前。这就像游泳比赛一样,我游我的,你游你的,不是把别人打死再自己向前。我们鼓励真正的竞争精神,这是健康的,鼓励人们有更高层次的表现。

    每个人都彼此激励的环境是健康的。在任何竞争的领域中,总会有人领先,有人落后,总会有人落后太多而无法继续。那么,他们就不适合那个竞争领域,就得转换到另一个领域。那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该在意的。在一个领域中失败的人还是会活下去的,而且可能会在另一个领域中成功。

    如果你是在一个狗咬狗或不讲伦理的行业,就该考虑换工作。“正命”是八正道之一,谋生方式应该符合你的佛法观。

    问:一直要想到众生的利益和福祉,似乎是很大的负担,这种态度本身会不会成为烦恼?

    师:对于了解佛法教诲的人,尤其了解因缘原则的人,这不会是负担或烦恼。在尝试帮助他人时,要记得众生有自己的因缘、功德和业力,那些是你不能改变的,你不能承担他人的业力。

    比方说,两个月前我们大约八十人前往印度,其中一位老妇人被水牛撞倒,跌断了一条腿。尽管遇到这种困难,她还是一定要跟着团体继续未竟的行程。她说:“就算要了我的命,我也要跟着走。”

    我说:“如果你真要死,最好是死在台湾。如果你跟着我们,整个团体都会受累。身为佛教徒,你应该了解业力。被水牛撞倒,可能意味着你上辈子欠了这只水牛,也许欠了一条命;但因为你是来朝圣,所以只跌断了一条腿。那是你的业力。如果你一定要继续行程,就会成为全团的负担,只是为自己造下更多的恶业。”她听了之后,决定回台湾。

    重要的是“尝试”。当然你不该做任何伤害别人的事,但应该尝试以自己能力所及的任何方式来帮助人。至于是不是真正帮上了忙,则是另一回事,不必太在意。

    问:随时都尝试着要慈悲,可能成为心理负担,尤其必须脑子里时时提醒自己这么做时。那会不会穿透我们的思想、言语和行为?我们能一直都想到别人吗?即使上厕所也想到别人?那会变得很有压力。有没有其他的方式?

    师:你忘了我前面所说的。不要做会让自己觉得紧张、疲惫或难受的事。如果时时鞭策自己,对于别人和自己都没有好处,尽可能地用心留意。以打坐为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