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正法還得千年為定。逢釋迦佛當大乘種解脫分善。佛滅已來今多說不同。大分一千五百年已上。廣述如別章。
    論。我釋迦菩薩於何位中。已下兩行頌。第四明菩薩六度圓滿時不同也。論曰至施修習圓滿。此中圓滿有四節。此即第一節施圓滿也。論。若時菩薩至戒忍圓滿。第二節也。正理論云。忍圓滿者。於彼有情心無忿故。戒圓滿者。不起害他身語業故。心無忿故身語無惡。故無忿時戒·忍圓滿。
    論。若時菩薩至習圓滿。第三節也。婆沙一百七十七云。問此相異熟業經於幾時修習圓滿。答多分經百大劫。唯除釋迦菩薩。以釋迦菩薩極精進故超九大劫。但經九十一劫修習圓滿。便得無上正等菩提。其事云何。如契經說。過去有佛號曰底砂。或曰補砂。彼佛有二菩薩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釋迦牟尼。二名梅怛儷藥。爾時彼佛觀二弟子誰先根熟。即如實知慈氏先熟。能寂後熟。復觀二士所化有情誰根先熟。又如實知釋迦所化應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機感相會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則易。非令多人。作是念已便告釋迦。吾欲撸饺昕呻S去。爾時彼佛取尼師檀隨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琉璃龕。敷尼師檀結跏坐。入火界經七晝夜。受妙喜樂威光熾然。釋迦須臾亦往山上。處處尋佛如犢求母。展轉遇至彼龕室前。欻然見佛威儀端肅光明照曜。專諔┌l喜歎不堪於行。無間忘下一足瞻仰尊顏目不暫捨經七晝夜。以一伽陀讚彼佛曰。天地此界多聞室。逝宮天處十方無。丈夫牛王大沙門。尋地山林遍無等。如是讚已便超九劫。於慈氏前得無上覺。問近佛地菩薩必於名句文身。得未曾得巧妙自在。應以別頌異門讚佛。何故經七晝夜。唯以一頌而讚佛耶。答菩薩爾時思願勝故不重文頌。若改文頌則思願不淳。復次菩薩爾時怖畏散亂。如頌差別心亦異故。云何而得一心流注。復次菩薩顯已心無厭倦。能於一頌新新發起勝思願故。問何故慈氏菩薩自根先熟。所化後熟。釋迦菩薩則與此相摺4鸫仁掀兴_多自饒益少饒益他。釋迦菩薩多饒益他少自饒益。是故皆與所化不並。解讚頌云。天地。總舉。謂天上地中。此界。謂此三千大千世界。多聞。謂毘沙門天宮。此即敬信名流十方故曰多聞。逝宮。謂梵王宮。以彼梵王計彼為常。佛為對治彼常計故。故名逝宮。逝宮無常義。又解逝宮所謂人宮。人宮速歸磨滅故言逝宮。天處。謂除多聞室及逝宮所餘天處。十方無。謂不但此三千大千世界中無。亦十方無。乃至丈夫牛王大沙門。我亦尋地山林遍無與我世尊等者。又解言。多聞室欲界天中舉初天中一顯。餘三天。及顯上五天。即六欲天宮色界天中舉初一天。顯餘二天。及顯已上諸天。天處。謂無色界天處。餘同前解(應撿。已上是光釋也)。論。若時菩薩至修圓滿。第四節也。至金剛定是果滿。盡智爾時生相在故。無生智等已除障故。婆沙一百七十八總有三說。第三評家云。如是說者。此等所說皆依一時一行增上說為圓滿。如實義者。得盡智時此四波羅蜜多方得圓滿。此論同婆沙第二師說。又正理云。住金剛喻定。齊此定慧波羅密多修習圓滿。理應此位無間方圓。得盡智時此方滿故。住金剛定即是得盡智時。復言此位無間方圓滿。得盡智時此方滿故。准此文意。應是已得名得。應撿抄釋。若作此釋。前說住金剛喻定。即是因位。論。能到自所往至波羅蜜多。釋六婆羅蜜名。正理云。別能至圓德彼岸故此六名波羅蜜多。
    論。契經說有三福業事。已下明施·戒·修。就中有二。一略。二廣。此一行頌。略明三類之體性。下文自釋。論曰至非業非事。略釋頌意。舉十業道類釋福業事也。十業道中十皆是道。思所託故。前七是業亦道。是業性故。思所託故。後三唯道。思所託故。非業性故。此中大同小異。善故名福。通身語業思及相應法。思所託名事。即唯身語。造作名業。謂身·語及思。准此道理。身語通三。思唯業福。思相應法唯得名福。修類中慈唯名福事。無嗔善根相應國所託故名之為事。體是善故名之為福。非思及身語性不名為業。論。且施類中至唯受福名。於施類中。論其施體。以身語業及無貪相應思及俱有為體。於中身·語二業。善故名福。作故名業。思所依門故名為事。彼等起思。善故名福。作故名業。非思所依託門故非事。思俱有法。善故名福。非作故非業。非思依託門故非事。論。戒類既唯至具受福業事名。指戒釋也。戒唯七支為體。善故名福。作故名業。思所託故名事。更無餘句。論。修類中慈至唯受福名。指修類中慈釋。慈以無瞋善根為體。無嗔善根善故名福。此相應思以無嗔與樂為門轉故亦名為事。非業性故不名為業。慈俱思戒唯名福業者。善故名福。作故名業。相應之思不依戒轉。不名為事。言。餘俱有法唯受福名者。非作故。非思所託故。慈等准此皆應思擇。
    論。或福業名至福加行故。述異說也。為成彼三起福加行者。謂為成施戒修。起身語業加行名福業。即是作福之業。亦是根本非唯加行。如為殺生起殺加行。此於根本亦名加行。非唯前加行也。論。有說至福業轉故。此師唯取思為福業。不取身語。第二師唯取身語不取思也。初釋通取思及身·語為福業也。
  論。何法名施施招何果。此下第二廣明施等。就中有三。一明布施。二明戒修。三明法施。就第一明布施中有九。一明施及果。二明施益差別。三明施果別因。四明施福最勝。五明施果無量。六明業輕重相。七明造作增長。八明施制多福。九明果由內心。此一行頌第一明施果也。論曰至是真施體。此簡施物。以身語業及等起思為施體也。論。或由怖畏至此具名施。此就捨有二種。一為怖畏等捨物與人。二為供養他。前不名施為供養饒益於他方名為施。論。具名何謂至總以施名。正出施體。謂正施時身語二業。及無貪俱能起此聚總名為施。引頌可知。就頌中言剎那者。是同剎那也。謂無貪俱能起此聚同一剎那善蘊總名為施。非唯身語。論應知如是至財富為果。明施果也。當。謂生後果。現。謂現法果。理實當果亦通內身及解脫等。正理云。應知如是施類福業事。迴向解脫亦得離繫果。而且就近決定為言。且說能招大財富果。依何立此大財富名。以財妙廣不可奪故。角勝等施。毒刺所傷。雖施而無大財富果。
    論。言施類福者至准此應釋。解類是體也。如葉類器以葉為體。草類舍以草為體。
    論。為何所益而行施耶。已下半頌。第二明施益差別。論曰至恭敬報恩。四句差別可知。
    論。前已總明施招大富。已下。第三明施果別因。先總列三因。後別釋三。此半頌總列三因。
    論。且由施主差別云何。下一行頌。第二明施主別。論曰至與果有異。明施主有德行施果多也。正理云。或有施主於因果中得決定信。或有施主於因果中心懷猶豫。或有施主率爾隨欲。或有施主具淨尸羅。或少虧摺;蛉珶o戒。或有施主於佛教法具足多聞。或有少聞。或無聞等。而行慧施由施主具信·戒·聞·等差別功德故名主異。由主異故施成差別。由施差別得果有異。論。諸有施主至及火等壞。明四施別故四果異。
    論。由所施財差別云何。下一頌。第二明財異。故得果別也。此中財者。是資生身財。非是集異門足第十六說七財也。七財者。一信。二戒。三慚。四愧。五聞。六捨。七惠。此拢斮Y法身也。非此所明。論曰至妙色等果。略釋因果相對。理實所施亦有於聲。此中財施據衣食等。故說四境略不言聲。非異熟故。衣等四境。成。食三境成故。又聲非報。無相對故。略而不論。
    論。謂所施財至皆有差別。別釋也。色感好色。香感好名。味感眾愛。樱凶陨怼贿叾f。理實樱嗟煤谩は恪び|也。然業果差別。唯佛能知。
    論。由所施田差別云何。下半頌。第三明田別也。論曰至施果有殊。總略釋也。
    論。由趣別者至受千倍果。別釋趣犯戒人以是人趣故勝狗千倍。非為有德有苦。
    論由苦別者至不可取量。別釋苦異。客·行長病等田有苦故。施得福多。七有依者。一羇客。二行人。三病人。四侍病。五施園林。六常食。七隨時施。論。由恩別者至儯豆取e釋恩德別。如父母熊鹿等恩。持戒人是德別。如本生經說。菩薩本生曾為一熊在深山中。爾時有人入山採薪。遇雪铮P軐⑹震B餘命得存。天晴路通其人下山。遇見獵師。示彼熊處。共來加害分取肉時兩手便墮。婆沙一百十四引經說。菩薩本生曾作鹿王。角白如雪。其毛九色。昔有一人。為水漂溺或出或洠АB谷牒又芯却巳嗣F淙说没睢M踉L此鹿。若有知處加以重賞。此人示處將欲殺時其人著埃АM鯁査杀悴粴⒙埂R蚰税l心。本生經說也。
    論。於諸施福最勝者何。已下。第四半行頌明施最勝。論曰至此為最勝。有三類。一離染施離染。能所德俱上故。二菩薩行施為利樂一切有情故。此由德及意樂故。三以莊嚴心施。為得涅槃最上義。此即初也。論。若諸菩薩至亦為最勝。此第二也。
    論。除此更有至亦為最勝。此第三也。
    論。八施者何至而行慧施。列八名便釋莊嚴心也。正理云為嚴心者。謂為引發信等拢敼市谢凼YY助心者。謂欲滅除諸慳吝垢而行慧施。資瑜伽者。謂求定樂展轉生因而行慧施。謂由施故便得無悔。展轉乃至心一境性。得上義者。謂得涅槃。由初捨財。乃至展轉一切生死皆能捨故。又行慧施是勝生因。依此能引發證涅槃法故。論。隨至施者至故不別釋。逐難重釋。
    論。如契經說施預流向其果無量。已下一頌。第五明施果無量。論曰至名最後生。明此五人雖非拢摺R嗤}得無量福。雜心第八云。施此五種人得大果。何以故。父母長育生身恩故。病者無所依怙。增悲心故。說法者增長法身故。示人善惡故。近佛地者積集功德廣攝眾生故。論。法師四田中是何田所攝。問。論。是恩田攝。答。論。所以者何。徵。論。為諸世間至便招無量果。釋所以也。論。欲知諸業輕重相者。已下一行頌。第六明由六因業輕重也。論曰至如是如是。釋六因也。論。或有諸業至例此應思。明輕重相也。或有唯由後起成重。如盜佛得已供養後起即輕。得已銷鑄其罪即重根本。餘文可解。論。若有六因至非最輕重。明三結也。六上最重。六下最輕。隨闕少·多。非極上·下。
    論。如契經說有二種業。已下一頌。第七明造作增長業。由五因故業名增長。一由審思。二由圓滿。三無對治。四有伴。五招異熟。
    論曰至非率爾思作。釋第一因。若全不思。及率爾思。但名造作不名增長。若審思造者。名為增長。論。由滿故者至亦增長名。釋第二因。或三惡行若一業墮惡趣。若二墮趣。若三墮惡趣。若十惡業。若一業道墮惡趣。若二業道墮惡趣。若乃至十業道墮惡趣。未至墮惡趣前皆名造作。不名增長。若至墮惡無問少多皆名增長。論。由無惡作至無對治業。明第三因。論。由有伴故至定異異熟。明第四第五因。論。善釋此應知。翻上不善。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