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二  頌答名因
                    庚一  總標許說
                    庚二  正答名因
                    庚三  兼答化行
                    庚四  歎德勸歸
                戊四  持地勸讚
                戊五  時眾獲益
              丁二  救已發心破惡衛善
                戊一  明持經之福
                戊二  明神咒之力
                  己一  二拢f咒
                  己二  二天說咒
                  己三  十神說咒
                戊三  明時眾之益
            丙四  功德勝力以流通
              丁一  敘本緣
                戊一  敘述時人
                戊二  廣明由緒
                  己一  讚二子德
                  己二  善友引化
                  己三  出家獲益
              丁二  會今古
              丁三  勸歸禮
              丁四  結勝益
            丙五  護持勸發力以流通
              丁一  普賢來軌
              丁二  啟白聞經
              丁三  佛告四法
              丁四  普賢勸發
                戊一  明勸發相
                  己一  與現益
                  己二  與後益
                戊二  結勸發心
              丁五  釋迦讚勸
                戊一  讚美普賢
                戊二  讚持經者
                戊三  明摺樝
              丁六  時眾獲益
      貫經義



妙法蓮華經,傳入震旦,信受甚盛。初在南方風行,南北朝時,有光宅、嘉祥
諸師弘揚;隋時,天台智者大師集其大成,尤闡發無遺。繼則賢宗諸師亦甚提倡,
李唐之際乃大振於北方。慈恩大師著有玄贊四十卷,講者多宗之。宋元以降,玄贊
佚失,數百年來講此經者,大都僅依台、賢二教。近時海上交通,始將玄贊一書從
日本取回重刊。今以大眾因緣,復在北方講演,故依據之。
講演經文之前,有三問睿毥忉屩阂弧⑽宄艘怀耸霝闄鄬崳罕窘浺砸怀藶樽
,就佛出世本懷而言,唯一大事因緣,無二、無三。如一雨之所潤,一地之所生,
故應以一乘為實,五乘為權。然眾生機類各各不同,如三草、二木形相互異,故應
以五乘為實,一乘為權。又就佛法言,眾生根性雖有差別,然昔以實相為體,如三

草二木不離一地所生。就眾生法言,實際理地雖平等無二,然離種種差別亦無所謂
平等,如一地即是種種山川草木,非除去山川草木別有一地。是以各就一方面言,
或以五乘為實,一乘為權,或以五乘為權,一乘為實,皆不摺怼
二、佛性有無孰為權實:就各種經論中,有謂一切有情皆有佛性;闡提不得作
佛者,權巧之談。有謂眾生實有五性差別;言皆有佛性者,乃誘導不定性眾生權巧
之辭。茲以二門解說之:一、就理性行性言:理性則一切眾生皆同,以理性即一相
無相平等不二之真如性,亦即佛性,故無一眾生不完全具足。因眾生性與佛性本無
二故,皆同一實相故。行性則一切眾生不必皆同,以一切眾生相乃種種業行所成,
業行既異則眾生界應各自成差別,故佛性不必皆有。以上二義,各具一理,皆真實
了義也。二、就現實門展轉門言:吾人現前一念上,觀察過去之過去及未來之未來
,眾生種性皆各不同,決定有五性差別。若於十法界展轉緣起上觀察,則非有決定
性。唯識論上,種子有本有、新熏兩說,本有之種子雖不完全,因新熏則可成故。

由以上二門,可知眾生皆有佛性,其立言雖貫,均不摺怼
三、大乘一乘之異同:此問睿诮浾摕o有明文,而學者每以大乘在三乘之內
,以一乘超三乘之外。依本經言,一乘當即大乘也。大有二義:一、大對小而言,
然小為大之方便,證小果後回心向大,則無大小之相對。二、大就法體言,法體無
二亦無不二,強名為大,或名為一。故大乘與一乘,無二無別。
序  經  睿
本經為諸經之王,以顯示唯一佛乘故,以顯示唯一佛乘、即具足無量方便乘故
。今欲開闡是經妙義,宜備有古德之裕п屢詾閰⒕恐Y。唐窺基大師所撰妙法蓮華
經玄贊,群流宗仰。茲於演講妙法蓮華經之時,即假玄贊以為敷陳經義之佐。
「玄贊」蓋聞至覺權真,乘物機而誕跡,臁畼猩妹睿瑧浩芬該P筌。振融山而
秀大千,騰委海而津八萬。佛覺無上,故曰至覺。權衡真界,故曰權真。以極臁

之樞機,擅無方之妙用;蓋隨眾生之機而表示應身之跡,應群品之求而標舉求道之
方耳。筌者、求魚之筌,喻求道之具。融山、融金之山,喻法身也。委海、猶言無
量智慧功德海之海,喻諸法之所歸聚也。津、梁也,濟也。八萬、施八萬四千法門
,度八萬四千煩惱也。謂佛之法身,既秀出於大千世界,斯即佛之智慧功德海所在
,隨處興起而度人以八萬四千法門也。以上標如來一乘實相之總體用。
「玄贊」靉慈雲而廣庇,驟法雨以遐清,滋兩木之分華,潤三草之殊茂。然以
幼商倦于綿險,始循誘於化城,稚子翫於粒帲拐掌侦丁鲴{。  靉靆、雲出貌。
驟、普遍廣大之義。慈雲廣庇,喻佛恩之加被。法雨遐清,喻佛法之遍及。兩木、
即本經藥草喻品中所說之大樹、小樹:小樹、喻界內之菩薩,大樹、喻界外之大菩
薩也。三草、即上中小三藥草:上喻菩薩,中喻聲聞、緣覺,小喻人、天也。幼商
、喻初發心不定種性人,以恆畏大乘法之綿遠艱險也。化城、即本經化城品所說之
化城,指小乘涅槃,為佛所化現之方便城,慰小乘人使暫休息而實非究竟寂場也。

粒帯⒓囱蜍嚕餍〕恕!鲴{、即牛車,喻大乘也。言佛法既興,菩薩──大乘人
既已發心,而人、天、聲聞、緣覺諸小乘並蒙沾潤。惟佛以初發心人易於倦怠,故
先以涅槃之化城誘之。小乘人局於果地,故須以大乘之牛車進之,以上明一乘實相
之境,并冀一切眾生了然於權實,而能舍權趨實以躋於無上涅槃也。
「玄贊」由是摧十軍之拢螅怊偕现髦椋唤ò酥B之醫王,授掌中之妙藥。
軍、指魔軍。即眾生心中之欲魔、愁魔、铮誓А⒖蕫勰А⑺吣А⒉牢纺А⒁
魔、食毒魔、利養魔、名聞自高魔之十種煩惱魔也。拢蟆ⅹq言拢酢V^佛為摧破
上十種魔軍之拢跻病=怊偕厦髦闉橘p,喻以此妙法蓮華經開示眾生也。八諦、即
四真諦、四俗諦,謂以此經利益眾生,如壽量品所說醫王授藥喻也。此明一乘實相
之行、果。以上總敘分敘一經之綱宗。
「玄贊」藻掞眾筌之表,邃軼百宗之外。黄叩囟聵s九分,冠五乘而獨穎千
古。文藻超眾筌之上,頌教妙也。深邃出百宗之外,頌理妙也。地、謂菩薩地位

,七地者、自種性地、解行地以上有七。至八地以上,念念不退,即為行不退地。
迨於佛果即究竟地也。九分、與十二分教同,以文字關係故略稱九分。言此經義
七地,獨標九分,頌行、果妙也。五乘雖殊,實皆以此一乘為究竟,故此經為五乘
之冠冕,而特超去來今三際也。以上讚揚旨玄妙。
「玄贊」大矣哉!揚一實而包總太虛,振兩權而遺羅萬象,豈可以溟渤類其深
旨,妙高方其峻躅者乎!大之名對小而立,故此教義大不足以喻之,茲第強讚為
大耳。一實、即一法,即一真實不虛之法,包括無外,總持無遺,明法體之大也。
權、謂權門。振落兩種權門,而萬相空空無不息寂而見為遺棄。振發兩種權門,而
萬相森森無不顯現而見為包羅──喻法用之大也。以是之故,溟海不足喻其深,須
彌不足擬其峻矣。妙高、即須彌山也。以上敘經宗竟。
「玄贊」首稱妙法蓮華經者,藻宏綱之極唱,旌一部之都名。序品第一者,鏡
義類之鴻標,顯異筌之別目。  對他經而言,則此妙法蓮華經為極唱。就本經而言

,則此妙法蓮華四字為都名。而序品第一,則又兼總睿e睿x也。以上總敘經
睿靶蚱肪埂
「玄贊」法含持軌,綰群祥以稱妙。華兼秀發,總眾美而彰蓮。體業俱陳,法
喻雙舉,半滿之途已曉,取捨之路方著。法界之法性法相,無論有佛無佛,自性
常住。佛以方便善巧開示安立,為使眾生了解。若知一切諸法無不為佛境界所攝,
即知佛智無不融滿遍照,總攝群相。以是之故,稱為妙法。秀、秀出也。發、開敷
也。蓮之為法,在污不染,具足眾美,故以蓮為讚。蓋妙法者舉其法,蓮華者彰其
喻也。以上釋別睿罘ㄉ徣A四字竟。
「玄贊」經者,為常、為法、是攝、是貫。常則道軌百王,法乃德模千葉,攝
則集斯妙理,貫又御彼庸生:庶令畢離苦津,終登覺岸。經具四義。軌、率由也
。千葉、千世也。攝貫二義,明此經集妙理之大成,陶庸愚而無外也。以上分敘經
睿埂

「玄贊」序者、由也,始也。陳教起之因由,作法興之漸始。品者、類也,別
也。區玄旨而異類,派幽筌而彙別。第者、次也,居也。一者、極也,首也。經有
二十八品。條貫真宗,此品次居極首,故名第一。義如本文。以上序經睿埂

明  綱  宗
凡演講一經之先,必先提挈此一經之綱宗,故天台宗分五重玄義,賢首宗有十
門玄談。茲於講此妙法蓮華經之先,仍依窺基大師所撰玄贊,略以六門分釋。茲臚
列如下:
一  敘經之起意
此起意復析為五:甲、酬因請,乙、破疑執,丙、彰記行,丁、利今後,戊、
顯時機。
甲、酬因請  此復析為酬因、酬請二義:酬因之義又有六:一曰、酬行因。凡

學佛者,必有因行方成果德。佛既親近無量阿僧祇佛,盡修六度萬行,能圓滿無上
功德,顯現一乘實相,仍願眾生亦能如是修習因行,是為酬行因。二曰、酬願因。
在佛本因地中,原具最大誓願,願一切眾生得入於佛道,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并願眾生亦盡如我能發此願,是為酬願因。三曰、酬求因。佛於無量劫來勤求無
上菩提,曾不退轉,如本經提婆達多品所說是已。佛即以所求得之妙法,答眾生之
所求,并願眾生亦盡如我能作此無上妙法之希求,是為酬求因。四曰、酬持因。佛
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得值八百四千萬儯怯伤T佛,供養承事,值多善友,長時
受持。又釋迦過去為常不輕菩薩,臨終聞空中說法華二十千萬儯剩つ苁艹郑瑲v
無量劫。往時既自常持此經,并願眾生亦常受持,是為酬持因。五曰、酬相因。佛
說大經,天雨曼陀羅華,地遍六種震動,均為瑞相,如本經序品中所說。佛放眉間
白毫相光,遍照枺饺f八千世界。文殊師利告言:世尊將說大法。以將說此經,故
先現大相,先現大相即為說是經也,是為酬相因。六曰、酬說因。如來以一大事因

緣出現於世,本願廣說開示眾生,令得究竟一切種智。而舍利弗三請世尊說此妙法
,遂能開此法會,利益當機,是為酬說因。酬請者,即酬答諸大菩薩照堈f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