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此二义。方见燥字圆活。法当清润温润。次辨虚实。叶天士先生曰。秋燥一证,颇似 
春月风温。温自上受。燥自上伤。均是肺先受病。但春月为病。犹是冬令固密之余。秋 
令感伤。恰值夏月发泄之后。其体质之虚实不同。初起治肺为急。当以辛凉甘润之方。 
气燥自平而愈。若果有暴凉外束。只宜葱豉汤加杏仁、苏梗、前胡、桔梗之属。延绵日 
久。病必入血分、须审体质证候。总之上燥治气。下燥治血。慎勿用苦燥劫烁胃汁也。 
又次辨燥湿。石芾南曰。病有燥湿。药有润燥。病有风燥、凉燥、暑燥、燥火、燥郁夹 
湿之分。药有辛润、温润、清润、咸润、润燥兼施之别。燥邪初伤肺气。气为邪阻。不 
能布津外通毛窍。故身无汗。寒热疼痛。又不能布津上濡清窍。下润胃肠。故口干舌燥 
。喉痒干咳。胸懑气逆。二便不调。治者当辨燥湿二气。孰轻孰重。所兼何邪。(如兼 
风、兼寒、兼伏暑之类。)所化何邪。(如化火、未化火之分。)所夹何邪。(如夹水 
、夹痰、夹食、夹内伤之类。)对病发药。使之开通。(开是由肺外达皮毛,与升散之 
直向上行者不同、通是由肺下达胃肠、通润通利、皆谓之通、非专指攻下言。)虽然。 
燥病夹湿。用药最要灵活。专润燥。须防其滞湿。专渗湿。须防其益燥。必先诘其已往 
。以治其现下。治其现下。须顾其将来。试述其用药要略。凉燥初起。宜用辛润。开达 
气机为君。如杏仁、牛蒡、葱白、豆豉、前胡、桔梗之属。寒重者。加以温润。如蔻仁 
、橘红、生姜、红枣皮之属。邪机闭遏。在上焦、咳嗽胸懑。痰粘气逆者。加以通润。 
宣畅上气。如远志、苏子、紫菀、百部之属。在中焦、脘闷呕恶。嗳腐吞酸者。加以 
消降。疏畅中气。如莱菔子、生萝卜汁、蜜炙枳实、鲜佛手之属。在下焦。里气不畅。 
大便燥结者。加以辛滑。通畅下气。如炒蒌皮、鲜薤白、春砂仁拌捣郁李净仁之属。气 
机一开。大便自解。即汗亦自出。此皆辛中带润。自不伤津。且辛润又能行水。燥郁来 
湿者宜之。辛润又能开闭。内外闭遏者宜之。若凉燥之气。搏遏湿热。内蒙清窍。神识 
昏迷者。急用辛开淡渗。如赖橘红、炒牛蒡、白芷、白芥子、细辛、鲜石菖蒲、连翘心 
、生苡仁、浙苓皮、通草、灯心之属。(查辛开上达之 
品、首推细辛、辛润而细、善能开达、用量多至二三分、少则一分、其次芥子牛蒡、芥 
子辛润而圆、善能流走、牛蒡辛润而香、善能开透。属子与仁、皆寓生机、又次白芷翘 
心、气香味辛、质又极滑、化湿开闭、而不伤津、皆能开表、又能通里、余已历验不爽 
、配芦笋鲜冬瓜子尤妙。)以开气闭。气为水母。气开乃能行水。气以养神。气宣则神 
自清。如燥已化热。及新感温燥。宜用辛凉甘润。清宣气机。辛凉,如苏薄荷、鲜葱白 
、嫩桑芽、青连翘、炒牛蒡、清蒿脑、滁菊花、银花之类。甘润,如鲜茅根、鲜野菰根 
、活水芦笋、栝蒌皮、雅梨皮、青蔗皮、梨汁、蔗汁、竹沥、柿霜、西瓜皮、绿豆皮、 
生荸荠汁、生藕汁之类。于辛润剂中。酌加三四品。清润轻灵以泄其热。热泄则清肃令 
行。气机流利。津液营运。亦必津津化汗而解。阴虚便结者。于辛润剂中。酌加鲜生地 
、元参心、鲜柏子仁、大麻仁、黑芝麻、净白蜜、淡海蜇之类。养阴润肠。夹湿而兼有 
伏暑者。于辛润剂中。酌加鲜冬瓜皮子、滑石、通草、淡竹叶等之淡滑清渗。生山栀、 
青蒿子、霜桑叶、鲜竹叶、丝瓜络、萝卜缨等之轻苦微燥。皆取轻清流利。以解蕴伏之 
暑湿。若重者。酌加姜汁、炒木通、芩、连、柏、及绵茵陈、鲜贯众之类。苦降辛通。 
开化湿热。其浊热粘腻之伏邪。根据附胃肠渣滓者。则攻下一法。又未可缓施。或用苦泄 
。如枳实汁、酒浸生军汁之类。或用咸润。如风化硝、元明粉之类。或用滑降。如泻叶 
、炒蒌皮、鲜圆皂仁、郁李净仁之类。但下宜适中。不可太过。且上焦邪气开通。天气 
下降。地气自随之以营运。又何必峻下为能乎。其有燥热窜入肌肉皮肤。发 发疹。隐 
隐不现者。宜用辛凉开达。轻清芳透。如牛蒡、连翘、银花、丹皮、栝蒌皮、青蒿脑、 
紫草尖、鲜大青、鲜茅根、活水芦笋、鲜卷心竹叶、灯心、青箬叶之类。其有燥热伤 
阴。邪闭心宫。舌绛无苔。神昏谵妄者。宜用清润开透。用药最要空灵。如犀角尖、鲜 
生地、连翘心、银花、鲜石菖薄、芦笋、梨汁、竹沥、和姜汁少许之类。凉药热饮。取 
其流通。此治新感秋燥。国中末用药之大法也。张禾芬曰。燥气搏湿之病。即吴鞠通所 
谓肺感燥气。脾伏湿邪是也。但不如喻氏燥 
湿二字为简当。(嘉言曰、湿统四时、春曰风湿、夏曰暑湿、秋曰燥湿、冬曰寒湿。) 
其病秋深时最多。如秋分后天久不雨。最易剧发。人烟稠密之处尤广。若兼伏暑。病尤 
深重。一起即烦躁昏谵。燥渴恣饮。或闭闷无汗。或汗虽泄而邪不解。或咳血。或泄血 
。甚则血热肝燥。火旺生风。筋脉螈 。肢臂强直。目瞪口噤。舌卷囊缩。便多干结。 
或 似痢。或初虽水泻。暴注下迫。旋即干秘。溲多赤涩。脉多沉部弦数。按之细涩 
。证虽险变百出。大纲亦只数端。在上焦有二。一肺之化源绝。二热闭神昏。中焦亦有 
二。一胃络脉绝。二脏结下痢。下焦只有一。男则精竭髓枯。女则血枯肝绝。选药制方。 
莫如鲜药之取效较速。其次花露。如鲜苇茎、鲜菊叶、鲜忍冬藤叶、鲜枇杷叶、鲜淡竹 
叶、鲜大青叶、鲜桑芽、鲜梨皮、鲜橘叶、鲜青箬叶等之轻清气燥。生萝卜汁、生梨汁 
、淡竹沥、鲜石菖蒲汁等之清化燥痰。辛润开闭。鲜茅根、鲜大青、鲜益母草、鲜生地 
、鲜马鞭草、生藕汁、西瓜汁、金汁、童便等之凉血通瘀。解毒透 。鲜石斛、蔗浆、 
鲜稻穗露、鸡肉露、熟地露等之滋养胃汁。生地栗、淡海蜇等之咸润肠燥。皆燥热病中 
有利无病之品。至若燥气夹湿。是湿为地气。燥为天气。天气能包地气。先当以治燥为 
急。燥邪一解。湿开热透。自然随出。惟虚损体复感燥邪。势尤危险。初治以润肺养液 
清络泄热为主。既不能过事透表。亦不得径投滋补。继进甘润养胃。以存阴液。虚甚者 
。气结津枯。清润又非所宜。必得温润甘燥。如淡苁蓉、熟玉竹、菟丝子、枸杞、熟地 
、阿胶、鹿胶之类。方为中 。虚燥治法。大率类此。燥门述此诸法。方药洵云全备。 
中惟脾湿肾燥一证。外感夹内伤者居多。外感、多由于湿热未尽。阴液先伤。内伤、多 
由于酒湿伤脾。色欲伤肾。外感已属难治。其证口干不渴。饮亦不能滋干。骨节隐痛不 
舒。溺亦赤涩不利。此时渗湿则劫阴。救阴则助湿。治必养阴逐湿。润燥合宜。予每参 
用薛王两法。以元米煎合参斛冬瓜汤。(北沙参六钱、黄草川斛四钱、炒麦冬钱半、炒 
香枇杷叶四钱、带子丝瓜络、建兰叶各三钱、先用糯米泔水泡生于术三钱、隔六小时、 
去术、取米泔水、煎鲜冬瓜皮子各二两、熬取清汤、 
代水煎药。)尚多应手。内伤尤为难治。有脾湿下流。阳损及阴者。其证肢懈气堕。肠 
鸣肾泄。夜发内热。腰酸溺少。每用仲淳脾肾双补法奏功。(潞党参、炒莲肉、淮山药 
、炒扁豆、煨肉果、带壳春砂、炒白芍、炒车前、盐水炒补骨脂、五味子、菟丝子、巴 
戟肉、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分至一钱、空心临卧服。)有肾燥不合。阴损及阳者。其 
证泄泻如注。里急后重。头晕气促。六脉两尺白无神。舌色淡红而干。每用慎斋润肾固 
气法取效。(淡苁蓉三钱、太子参、生芍各一钱、归身、五味子各八分、炙草六分 
、炮姜二分。)又有湿袭精窍。阴虚多火者。其证腰酸背热。脚跟热痛。两足痿弱难行 
。男子精热自遗。女子带多稠粘。每用虎潜丸及加味二妙丸。以渐图功。更有纵恣酒色 
。湿热酿痰。虚火时升。上实下虚者。其证头晕面赤。痰嗽喘逆。胸胁虚痞。周身酸痛 
。腰足尤疼。甚则痿厥。每用六味地黄汤加生捣左牡蛎。冲竹沥、姜汁、童便。送下猴 
枣(二三分)或吞黑锡丹(一二分)缓图收功。更有阴虚气滞。脾湿肝火。酿痰上壅者 
。其证嗽痰白粘。气逆胸闷。口渴善呕。四肢倦懈。舌绛似干。上罩垢浊薄苔。脉左细 
数。每用自制七汁饮。(人乳、梨汁、竹沥、广郁金汁、甜酱油、茄楠香汁、解KT 草根 
子捣汁、其根下子、形似麦冬、色白味甘、性凉质润、滋养肺胃、较麦冬为优。)屡收 
敏效。总之阳虚多湿。气不化津。由阴结而致肾燥者。证多食少脉微。大便闭结。俞氏 
《金匮》肾气汤加减。曾用有验。然不多见。惟阴虚挟湿。因燥利太过。湿竭化燥。肾 
水亏而肝火鸱张。上则烁肺咳血。下则逼动冲任。男子遗精梦泄。女子带多髓枯。酿成 
下损痿厥重证。数见不鲜。多由外感而做成内伤。非柔润静药。及血肉有情之品。大剂 
滋填不可。 
【荣斋按】本节(秋燥伤寒)证治,俞氏分“凉燥犯肺”“温燥伤肺”“肺燥脾湿 
”“脾湿肾燥”“肺燥肠热”“胃燥肝热”六个类型。秀山先生更补出沈目南“治秋伤 
凉燥”法,喻嘉言“治秋伤温燥”法,张石顽治“燥病国中末”方法。廉臣先生又补出 
∶叶天士、石芾南、张禾芬及他自己等的经验治法。这样的集思广益, 
去芜存菁,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秋燥证治”的一篇总结会报。根据廉臣先生晚年实验,他 
对于“燥夹伏暑”(即俞氏所谓肺燥脾湿)的理解,认为∶“秋日暑湿踞于内,新凉燥 
气加于外,燥湿兼至,最难界限清楚,稍不确当,其败坏不可胜言。盖燥有寒化热化, 
先将暑、湿、燥分开,再将寒热辨明,自有准的。治法∶先用苦温发表,辛润宣上,以 
解凉燥外搏之新邪;俟凉燥外解,湿开热透,然后整肃其伏热,或用芳透清化,或用缓 
下清利,必俟伏邪去净,如发现津液两亏,则改用增液育阴以善后。”他归纳秋燥的治 
法,也很简单扼要,他说∶“六气之中,惟燥气难明,盖燥有凉燥、温燥、上燥、下燥 
之分。凉燥者,燥之胜气也,治以温润;杏苏散主之。温燥者、燥之复气也,治以清润 
;清燥救肺汤主之。上燥治气,吴氏桑杏汤主之。下燥治血,滋燥养营汤主之。”这些 
中心学说的提供我们记取,对我们研究祖国医学的过程中是有帮助的。 

第八章·伤寒兼证
第十四节·冬温伤寒
属性:(一名客寒包火。俗称冷温。) 
【因】冬初晴暖。气候温燥。故俗称十月为小阳春。吸受其气。首先犯肺。复感冷 
风而发者。此为新感。病浅而轻。若冬温引动伏暑内发者。此为伏气。病深而重。必先 
辨其为冬温兼寒。冬温伏暑。以清界限。此为临病求原之必要。 
【证】冬温兼寒。初起头痛身热。鼻塞流涕。咳嗽气逆。咽干痰结。始虽怕风恶寒 
。继即不恶寒而恶热。心烦口渴。甚或齿疼喉痛。胸闷胁HT 。舌苔先白后黄。边尖渐红 
。望之似润。扪之戟手。冬温伏暑。一起即头痛壮热。咳嗽烦渴。或无汗恶风。或自汗 
恶热。始虽咽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