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之似润。扪之戟手。冬温伏暑。一起即头痛壮热。咳嗽烦渴。或无汗恶风。或自汗 
恶热。始虽咽痛。继即下利。甚则目赤唇红。咳血便脓。肢厥胸闷。神昏谵语。或不语 
如尸 
厥。手足螈 。状若惊痫。胸腹灼热。大便燥结。溲短赤涩。剧则男子阴精自遗。女子 
带多血崩。甚或冲咳冲呃。或冲厥。舌多鲜红深红。甚则紫红干红。起刺开裂。或夹黑点 
或夹灰黑。 
【脉】右浮滑数。左浮弦微紧者。张石顽所谓先受冬温。更加严寒外遏。世俗通称 
寒包火是也。两寸独数。或两关尺沉弦小数者。此新感冬温引发伏暑。《内经》所谓阴 
气先伤。阳气独发。乃冬令温燥之重证也。 
【治】冬温兼寒者。(荣斋按∶冬温兼寒为小症)先与葱豉桔梗汤。加栝蒌皮(二 
钱至三钱)。川贝母(三钱至五钱)。辛凉宣肺以解表。表解寒除。胁痛咳血者。桑丹 
泻白汤。加地锦(五钱)、竹沥梨汁(各两瓢、冲)、泻火清金以保肺。喉痛齿疼者。 
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制月石(四分至五分)、青箬叶(三钱至五钱)、大青叶(四 
钱至五钱)、元参(三钱至四钱)。外吹加味冰硼散。辛甘咸润以整肃肺胃。终与七鲜 
育阴汤。滋养津液以善后。若冬温兼伏暑。(荣斋按∶冬温兼伏暑为大症)病较秋燥伏 
暑。尤为晚发而深重。初起无汗恶风者。先与辛凉透邪。血虚者。七味葱白汤。阴虚者。 
加减葳蕤汤。使其阴气外溢。 微汗以解表。表解而伏暑内溃。咽痛下利。口干舌 
燥者。伏暑内陷少阴心肾也。猪肤汤。加鸡子白(两枚)、鲜茅根(一两)、茄楠香汁 
(四匙冲)、甘咸救阴以清热。神识昏蒙。谵语或不语者。伏暑内陷手厥阴包络也。若痰 
迷清窍。玳瑁郁金汤以开透之。瘀塞心孔。犀角清络饮以开透之。痰瘀互结清窃。犀羚 
三汁饮以开透之。痉厥并臻。状如惊痫者。伏暑内陷足厥阴肝脏也。羚角钩藤汤加紫雪 
。熄风开窍以急救之。目赤唇红。咳血便脓者。加味白头翁汤。加竹茹、地锦(各五钱 
)、大青叶、滁菊花、(各三钱)、白茅根(二两)、清肝坚肠以并治之。男子精遗梦 
泄。女子带多血崩者。伏暑 
下陷冲任也。滋任益阴煎。加醋炒白芍(四钱)。东白薇(五钱)、陈阿胶(三钱)、 
清童便(一杯冲)、清滋冲任以封固之。甚则冲咳冲呃冲厥者。伏暑挟冲气上逆也。新 
加玉女煎。清肝镇冲以降纳之。冲平气纳。终用清肝益肾汤以滋潜之。若胸腹灼热。 
便闭溲赤者。伏暑里结胃肠也。养荣承气汤。润燥泄热以微下之。阴液已枯者。张氏济 
川煎去升麻。加雪羹(煎汤代水)增液润肠以滑降之。此皆为阴虚多火者而设。(荣斋按 
∶以上为冬温兼伏暑阴虚多火者治法)若肥人多湿。虽感冬温伏暑。仍多湿遏热伏者。 
法当芳透淡渗。温化清宣。大橘皮汤去官桂槟榔。加焦山栀、青连翘、(各三钱)、活 
水芦笋(二两)、灯心(五分)、北细辛(二分、煎汤代水)湿开热透。继用增减黄连泻 
心汤。苦降辛通。甘淡渗湿以整肃之。食积便闭者。加枳实导滞丸缓下之。痰涎上壅者 
加控涎丹逐下之。终以香砂二陈汤。加黄草川斛(三钱)、鲜石菖蒲(一钱)、拌炒生 
谷芽(三钱)、金橘 (两枚)、温健胃气以善后。若湿去燥来。肺胃阴气不足者。当 
以金匮麦门冬汤。加鲜稻露(一两)、蔗浆(两瓢同冲)清养气液以善后。若初起自汗恶 
热者。即当清解伏暑。竹叶石膏汤去半夏。加野菰根(二两)、鲜茅根(一两、去皮) 
、灯心(五分)、余与前同。但冬温变证甚多。详参诸温证治可也。 
【秀按】冬行春令。反有非节之暖。感其气而病者。名曰冬温。较春温症尤为燥热 
。罗谦甫主用阳旦汤。(即桂枝汤加黄芩)加桔梗、葳蕤。张石顽主用阳旦汤加麻黄、 
石膏。皆治先感冬温。又被风寒所遏。外寒内热之证。温邪上受。冷食内服者。又主阴 
旦汤(即《千金》阳旦汤加干姜)。以治外热内寒。然皆治体质素寒。忽受冬温之病。 
若素体阴虚。虽有芩膏。姜桂究难浪用。俞君证治详明。药方细切。可谓冬温正宗之法 
矣。 
【廉勘】前哲皆谓冬月多正伤寒证。以予历验。亦不尽然。最多冬温兼寒。即客寒 
包火。首先犯肺之证。轻 
则桑菊饮。(霜桑叶、苇茎各二钱、滁菊花、光杏仁、青连翘各钱半、苏薄荷、桔 
梗、生甘草各八分。)加麻黄(蜜炙、三分至七分。)栝蒌皮(二钱至三钱。)或桑杏 
清肺汤。(霜桑叶、栝蒌皮、蜜炙枇杷叶各三钱、光杏仁、川贝、炒牛蒡各二钱、 
桂兜铃、桔梗各一钱。)加鲜葱白(三枚)、淡香豉(三钱)。重则麻杏石甘汤。越 
婢加半夏汤。随症加味。间有用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加石膏者。从合信氏冬多肺病看法 
。大旨以辛凉开肺为主。若膏粱体阴虚多火。温燥伤肺。轻者患风火候症。吴氏普济消 
毒饮加减。(苏薄荷一钱、银花、连翘、牛蒡各二钱、鲜大青、栝蒌皮、川贝、青箬 
叶各三钱、元参二钱至三钱、金锁匙八分、重楼金线磨汁、四匙冲、先用生莱菔二两 
、生橄榄三枚、煎汤代水。)辛凉轻清以解毒。外吹加味冰硼散。重者患烂白喉症。养 
阴清肺汤。(鲜生地一两、元参八钱、麦冬六钱、川贝、白芍、丹皮,各四钱、苏薄荷 
三钱、生甘草二钱、加冬雪水煎药。)加制月石(六分至八分)鸡子白(二枚)辛凉甘 
润以防腐。外吹烂喉锡类散。亦皆治肺以清喉之法。若冬温兼伏暑晚发。则邪伏既久且 
深。阴液先伤。气机亦钝。治法惟凉血清火。宣气透邪为扼要。而宣气尤为首务。未有 
气不宣而血热能清。伏火能解者。但宣气之法。非香苏所能疏。非参 所能托。惟藉辛 
凉芳透。轻清灵通之品。多用鲜药。精选秋燥门张石顽所论诸药。对症酌量。配合为剂 
。次渐苏醒其气机。清宣其血络。搜剔其伏邪。始可图功。若稍一孟晋。非火闭。即气 
脱。非气脱。即液涸。全在临证者。审病须兼众证。与脉舌并审。不可专指一症为据也。 

第八章·伤寒兼证
第十五节·大头伤寒
属性:(一名大头瘟。俗称大头风。通称风温时毒。) 
【因】风温将发。更感时毒。乃天行之疠气。感其气而发者。故名大头天行病。又 
系风毒。故名大头风。状如 
伤寒。故名大头伤寒。病多互相传染。长幼相似。故通称大头瘟。多发于春冬雨季。间 
有暑风挟湿热气蒸。亦多发此病。人体手足六经。惟三阳与厥阴诸经。皆上头面清窍。必 
先辨其为太阳时毒。少阳时毒。阳明时毒。厥阴时毒。三阳同受时毒。少厥并受时毒。 
分际斯清。 
【证】太阳时毒。初起头项强痛。身热体重。憎寒恶风。继即头脑项下胀大。并耳 
后赤肿。少阳时毒。一起即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满闷。隐隐见疹。两耳上下前后 
硬肿而痛。两额角旁亦皆红肿。甚或咽喉不利。喉肿而痹。阳明时毒。一起即壮热气喘 
。口干舌燥。咽痛喉肿。额上面部。 赤而肿。或发 疮。 点隐隐。目肿难开。厥阴 
时毒。一起即头痛吐涎。巅顶尤疼。寒热类疟。一身筋挛。手足微厥。面青目赤。耳聋 
颊肿。腮颐亦皆肿硬而疼。胸满呕逆。甚则状如惊痫。时发螈 。上为喉痹。下便脓血。 
若三阳同受时毒。则头面耳目鼻与咽喉。皆发红肿热痛。少厥并受时毒。则巅顶及两耳 
上下前后。尤为 赤肿疼。呕吐酸苦。或兼吐蛔。甚则两胁剧疼。疼甚则厥。厥后发痉 
其舌苔。在太阳。苔虽薄白。舌色反红。或白薄而燥刺。边尖俱红。少阳则红多白少。 
或夹灰黄杂色。甚或白如积粉。边沿色红而紫。阳明则舌苔正黄。黄而薄腻。甚或深黄 
浓腻。间夹灰黑。或老黄焦黑。多起芒刺。三阳同受。多舌赤苔黄。或夹灰点黑刺。少 
厥并受。更多舌色紫红。甚或焦紫起刺。 
【脉】左浮弦而盛者。太阳经受时毒也。左浮弦搏数者。少阳经受时毒也。右不甚浮 
。按之洪盛搏数。右大于左者。阳明经受时毒也。左右浮沉俱盛。按之弦洪搏数者。三 
阳经同受时毒也。左浮弦搏数。右洪盛滑数者。少厥两经并受时毒也。此即东垣所谓大 
头伤寒。风毒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是也。然经谓风气通于 
肝。肝脉直上巅顶。往往少阳火旺。搏动肝风。风助火势。火假风威。外风引起内风。而 
为死生反掌之危候也。 
【治】法当内外并治。治之速。十全七八。不速治。十死八九。内治、以辛凉发散。 
宣气解毒为主。轻则葱豉桔梗汤。加牛蒡、银花、大青(各三钱)、蝉蜕(钱半)。先用三 
豆汤。(生绿豆一两、大黑豆六钱、杜赤豆四钱、青荷叶一圈)。代水煎药。重则用通 
圣消毒散加减。(荆芥、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银花、连翘、牛蒡、薄荷、焦栀 
、滑石各二钱、风化硝、酒炒生锦纹、苦桔梗、生甘草各五分、先用犀角尖一钱、大 
青叶五钱、鲜葱白三枚、淡香豉四钱、活水芦笋二两、鲜紫背浮萍三钱、用蜡雪水煎汤 
代水、重则日服二剂、夜服一剂、药须开水略煎)。疏风解表以宣上。上焦宣化。热毒 
尚盛。便结溺涩者。继与解毒承气汤。三焦分消以逐毒。毒去热减。终与清燥养营汤。加 
鲜茅根(一两)。西洋参(二钱)。清养气液以善后。若少厥并受。时毒大盛。风火交 
煽。痉厥兼臻者。速与羚角钩藤汤。加犀角汁(二瓢)。金汁(二两)。童便(一杯、 
冲)。紫雪(五分至八分)。泻火熄风以消毒、继与七鲜育阴汤。清滋津液以善后。外 
治、以细针遍刺肿处(用绣花极细引针三十六支、用线扎成圆大空灵一支、医必预备应用 
)。先放紫血。继放黄涎。泄出血毒以消肿。即用清凉救苦散。(芙蓉叶、二桑叶、白 
芷、白及、白蔹、生军、川连、川柏、腰黄、乳香、没药、杜赤豆、草河车、制月石、 
各二钱、共为末、蜜水调、肿处频扫之)。涂敷肿处以退火。咽痛喉痹者。急用生桐油 
和皂荚末少许。白鹅翎蘸以扫喉。探吐痰涎以开痹。继吹加味冰硼散以退肿。终用土牛 
膝汁二瓢和开水一碗。调入制月石二钱。紫雪二分。俟其炀化。频频含漱以祛腐。总 
之此毒先肿鼻。次肿耳。从耳至头上。络脑后。结块则止。不散。必成脓。故必内外兼 
治。始能消散。切忌骤用苦寒。如东垣普济消毒饮之芩连并用。亦禁浪用 
辛热。如节庵荆防败毒散之羌独二活。贻误颇多。学人慎毋拘守成方也。 
【秀按】元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病。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甚。目不能 
开。咽喉不利。气逆上喘。口燥舌干。俗云大头伤寒。染之多不救。医以承气汤加蓝根 
。屡下莫能愈。东垣遂创制一方。名普济消毒饮。施其方。全活甚众。方下自诠,谓身 
半以上。天之气也。疫毒既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故用芩、连各五钱。苦寒泻 
心肺之火。元参二钱。连翘、马勃、鼠粘子、板蓝根各一钱。苦辛平清火散肿消毒。僵 
蚕七分。清痰利膈。甘草二钱以缓之。桔梗三分以载之。升麻七分。升气于右。柴胡五 
分。升气于左。气虚而滞者。用人参二钱以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