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道养生术-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慈心善根发相 

  修持者修到欲界未到地定,在此定中忽然发心慈念众生,此时内心悦乐清净,于平时生活中见到人都和颜悦色,是为“慈心善根发相”。其他如“悲喜舍心发相”,也大体与此类似。 

  4.因缘观善根发相 

  这是一种智慧开发、破诸执见、推寻三世无明行等因缘的禅定境界。《小止观》说: 

  行者因修止观故,若得欲界未到地身心静定,忽然觉悟心生,推寻三世无明行等诸因缘中,不见人我,即离断常,破诸执见,得定安隐,解慧开发,心生法喜,不念世间之事,乃至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中,分别亦复如是,是为“因缘观善根发相”。 

  5.念佛善根发相 

  在欲界未到地定状态中,忽然忆念诸佛功德相好,不可思议;所有十力无畏,不共三昧解脱等法,不可思议;神通变化无碍,说法广利众生,不可思议;如是等无量功德,不可思议。一想到佛的这些“不可思议”,即生爱敬之心,三昧开发,身心快乐,清净安隐,亦且身体轻利,自己感到功德巍巍,人所敬爱。

  所谓“魔事”,是指修习“止观”等禅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幻觉。所谓“觉知”,就是对于禅定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幻觉一定要有所了解,否则便会陷于惊慌失措的境地。 

  佛书所说“魔事”,有“四魔”,甚至十种“阴魔”等。《小止观》采“四魔”之说,指出“四魔”为:一烦恼魔,二阴入界魔,三死魔,四鬼神魔。前三种魔“皆是世间之常事,及随人自心所生,当须自心正除遣之”,而其鬼神魔则又有三种。 

  (一)精魅 

  “精魅”有种种变化,所谓“十二时兽”,各当其时而来,来时恼惑行人,所以必须善于识别觉知。《小止观》说: 

  若于寅时来者,必是虎兽等;若于卯时来者,必是兔、鹿等;若于辰时来者,必是龙、鳖等;若于巳时来者,必是蛇、蟒等;若于午时来者,必是马、驴、驼等;若于未时来者,必是羊等;若于申时来者,必是猿、猴等;若于酉时来者,必是鸡、鸟等;若是戌时来者,必是狗、狼等;若是亥时来者,必是猪等;子时来者,必是鼠等;丑时来者,必是牛等。 

  对于这种“心理”上的“精魅”,其对治之法,就是按照“精魅”出现的不同时间直呼兽精名字而呵责之,“即当谢灭”。因为呵责可以自壮胆魄,胆魄一壮,“精魅”自然就退避三舍了。 

  (二)堆剔鬼 

  “堆剔鬼”其实也是坐禅坐到一定阶段常可出现的身心异常感觉,和做气功做到一定阶段所起的种种身心反应相类似。“堆剔鬼”触恼修持者的方式,“或如虫蝎缘人头面,钻刺熠熠,或击枥人两腋下,或乍抱持于人,或言说音声喧闹,及作诸兽之形,异相非一”。觉知“堆剔鬼”来恼人的祛除方法,一为“阴而骂之”(心里咒骂):“我今识汝,汝是阎浮提中食火嗅香偷蜡吉支,邪见喜破戒种,我今持戒,终不畏汝。”二为“诵戒”,若是出家僧尼,应诵戒本,若是在家居士,应诵“三皈”“五戒”等,如此则“鬼便却行匍匐而去”。 

  (三)魔恼 

  “魔恼”大多化作三种“五尘”境界,藉以恼破修持者的善心,使之引起贪欲、忧愁、嗔恚、睡眠等种种烦恼,所以皆属“魔军”。三种“五尘”如下。 

  1.可畏五尘 

  一作违情事,名为“可畏五尘”,使人引起恐怖。《小止观》说:“作违情境界者,或作虎狼狮子罗刹之形,种种可畏之像,来怖行人(修持者)。”

  2.可爱五尘 

  二作顺情事,名为“可爱五尘”,使人心有胶着。《小止观》说:“作顺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诸佛,形象端正,男女可爱之境,令人心著。” 

  3.平等五尘 

  三作非违非顺之事,名为“平等五尘”,使人心起动乱。《小止观》说:“作非违非顺境者,则平常之事,动乱人心,令失禅定。” 

  以上“魔恼”,或作种种好恶之声,或作种种香臭之气,或作种种好恶之味,或作种种苦乐之境。归纳起来,贪欲为初魔军,忧愁为第二魔军,饥渴为第三魔军,渴爱为第四魔军,睡眠为第五魔军,怖畏为第六魔军,疑悔为第七魔军,嗔恚为第八魔军,利养虚称为第九魔军,自高慢人为第十魔军,经偈有云: 

  欲是汝初军,忧愁为第二, 

  饥渴第三军,渴爱为第四, 

  睡眠第五军,怖畏为第六, 

  疑悔第七军,嗔恚为第八, 

  利养虚称九,自高慢人十。 

  如是等众军,压没出家人。 

  我以禅智力,破汝此诸军, 

  得成佛道已,度脱一切人。 

  其破除“魔恼”的办法,一为“修止”,二为“修观”。智大师指出: 

  行者既觉知魔事,即当却之。却法有二,一者修止却之,凡见一切外诸恶魔境,悉知虚诳,不忧不怖,亦不取不舍,妄计分别,息心寂然,彼当自灭;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寻当灭谢。 

  经过“止”、“观”两法,如“魔恼”诸军依然迟迟不去,也大可不必心生恐惧,因这时还可用“正心”之法作再一次的祛除。因为在客观上,从来也没有坐禅者因心起幻觉诸魔而真的被虎狼吃掉,也从来没有坐禅者因心起幻觉诸魔化作男女来做夫妻而真的就变成夫妻了。 

  以上坐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魔事”,究其起因,多半因为心乱失定,杂念纷起,或心生惊怖,或念归贪着而起,所以《楞严经》说:“(魔事)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为此,著名佛学家陈兵总结:“坐禅者如怀有不健康的目的,心理有病症,或潜意识中压伏有病态因素,在坐禅入定的一定阶段,会不自觉地被释放发泄,或造成幻觉,或引起各种心理失调,心理变态,甚至能使人的行为失去自控,尤其是当出现有如神通、特异功能一类现象时,对人的妨害最大。佛教史料中记述过一些因此类‘魔事’丧心失命的事例。这类现象,也应引起气功修炼者的充分重视。”

  修习止观坐禅法的人,若果用心修持,一心精进,则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久久自然消除。关于止观治病之法,大体有这样两种。 

  (一)用止治病法 

  (1)安心止在病处,即能治病。 

  (2)脐下一寸,名忧陀那,此云丹田,若能止心守此不散,经久即多有所治。 

  (3)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 

  (4)但知诸法空无所有,不取病相,寂然止住,多有所治。 

  (二)用观治病法 

  但观心想,用吹、呼、嘻、呵、嘘、呬六种气诀治病。治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六气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字或者多字,然后鼻引清气,把所择之字放在唇口之中微微吐出,以耳中不闻字音为佳。颂曰: 

  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 

  肝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这六种气治病之法,采自道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载的“六字气诀”,在下编《道教修仙法》中还要细论,这里就从略了。

  《中论·观四谛品》偈说: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偈文简明地概括了中观学派因缘、空、假、中道四者的内在关系:四者之中以因缘为出发点,由此表现为空观、假观和中道。为此,《摩诃止观》卷一也说:“当知一念,即空、即假、即中。” 

  在止观坐禅法中,除前文“正修行第六”所提到的对治观、正观外,空观、假观和中观,尤为修习观法的核心内容。 

  (一)空观 

  坐禅时心中涌现出来的种种杂念,不管这杂念想的是外界事物还是内在事物,我都把它看成由因缘暂时和合而成,本属空无自性之物。这种观法,就叫“空观”,或者叫做“真谛”、“无谛”。 

  (二)假观 

  坐禅止遏杂念,虽把世间一切事物都看成为因缘和合而成,空无自性,然而这种“空”,又毕竟不是没有,亦即仍有假相存在,正如《法华玄义》卷二下所说的那样:“昔者慧眼但见于空,不见不空,今开慧眼即见不空,不空即佛性。”所以这样一想,便就从空入假,名为“假观”,或称“俗谛”、“有谛”。 

  (三)中观 

  既看到物象空的一面,又看到假的一面,然而却又非空非假,即是“中空”。为此,对于中观修持,蒋维乔居士说得明白,他说:“从相对方面看来,空观是属于无的一边,假观是属于有的一边,功夫到此地方,还不算完全,应该再为精进。观空时不去执著空,观假时不去执著假,离开空假两边,心中无依无着,洞然光明,这叫作‘中观’。”在佛门中,“中观”又称“中谛”或“中道第一义谛”。 

  以上止观坐禅法归纳起来,核心在于调身、调息、调心,以及入禅时的系缘守境止、制心止、体真止“三止”,然后再加上空观、假观、中观的“一心三观”之法,而其中尤以“一心三观”为不二法门。为此,《摩诃止观》卷一下说,此三谛(三观)“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 

  对于修习止观坐禅来说,如果一旦忽而悟彻了“一心三观”的个中三昧,也就达到了“三谛圆融”的理想境界了。 

  止观法门既名“止观”,所以对于“止”、“观”两者,尤其不容忽视。“止”为念念归一,“观”为了了分明。修习之时,两者多互相依存,交替使用,若果截然划分,便就堕入拘泥文字的魔道了。   

  “六妙门”又称“六妙法门”、“不定止观”。在佛教天台宗性功中,“六妙门”是一种万行开发、降魔成道的禅定方法,其法因天台宗创始人智竭力提倡,并撰成《六妙法门》一书,而大行于世。 

  所谓“六妙法门”,智在《六妙法门》的一开头就说:“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又说:“妙者,其意乃多,若论正意,即是灭谛涅槃,故灭四行中,言灭止妙离,涅槃非断常有,有而难契,无而易得,故言妙也。六法能通,故名为门。门虽有六,会妙不殊。故《经》言:泥洹真法宝,众生从种种门入。此则通释六妙门之大意也。六妙门大意有十。” 

  按照智的说法,六妙门的十种大意为: 

  第一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第二次第相生六妙门 

  第三随便宜六妙门 

  第四随对治六妙门 

  第五相摄六妙门 

  第六通别六妙门 

  第七旋转六妙门 

  第八观心六妙门 

  第九圆观六妙门 

  十证相六妙门 

  现把十种六妙法门大意,分别详略,加以阐述。 

  一、第一历别对诸禅六妙门 

  这一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