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炎黄春秋200902-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命队伍中的一员,思想已经升华了(所谓“革命化”了,证据就是甫一解放,干校军宣队就调他去大队搞“专案”;干校所在地的公社来求援,要几个“笔杆子”去帮助他们写“讲用”材料,军宣队选派的几个“红作家”就有他;更有自1971年35月和89月他先后被武汉军区和兰州军区借调去写关于“五七道路”纪录片解说词且均获好评等等)。所以他的身体健康虽然受到了相当程度的损害,心情却是很振奋的,决心要大干二场。 
  恰在这时(1971年),庄则栋在中美“乒乓外交”活动中,因送给美国运动员科恩一幅织锦的举动而“立了功”,受到毛泽东的夸奖(毛话大意是:这个小庄,不仅球打得好,还很有点政治头脑,会办外交,做了外交部、周总理做不到的事情),郭小川得知后觉得应大力宣传庄则栋;文革前他虽然写了《小将们在挑战》,但它侧重写的是乒乓球队这个群体。于是他通过朋友私下询问了国家体委所属的《体育报》领导。当时《体育报》正酝酿复刊,需要有分量的稿子,两下里一拍即合。报社请示体委获得批准,在走完了必要的手续之后,郭小川1972年9月被从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借调到国家体委。这一年,他53岁。 
  郭小川被借调来,王猛很是欢迎,指示体育报社要“好好接待”。 
  郭小川先是进行大量采访,他访问了庄则栋的小学、中学同学,班主任老师,启蒙教练和国家队教练,过去在少年队的队友,国家队的队员和庄的亲属,然后开始认真写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郭小川写出了《笨鸟先飞——记少年庄则栋的训练生活》一文。对于文章的写法,他是经过反复考虑的。由于当时“四人帮”的极左思潮横行,文艺禁区遍布,这不能写,那不许表现,人物塑造要“三突出”,不能写英雄人物的缺点,不能写英雄的成长过程,等等。郭小川对这种“理论”是有看法的,所以他选取庄则栋的少年时代来写,有意避开文革这段时间,并且多次写他“认为自己笨”,就是意在写出庄则栋这个“英雄人物”也是有缺点的。 
  郭小川深知这是自己“文革”后的第一次“亮相”,不可不慎重从事。这可以从他当时写给亲友的信中得到证实—— 
  1973年1月8日致晓雪:“《庄则栋的少年时代》今天才写成初稿。在这以前,白天忙于访问、写,晚上就累了,为了不垮,只好说服自己休息。” 
  同日写给女儿的信也说:“最近,我很累。《庄则栋的少年时代》刚刚写成,挺吃力。” 
  1月31日致女儿信又说:“忙了一阵,写完了《庄则栋的少年时代》第二稿;现在是三十一日凌晨四时多。” 
  2月20日致女儿信又说:“庄文,写了一段,最近领导印了一百份,在体委内部讨论了一下,因为,在宣传不宣传庄的问题,有点分歧。讨论后,绝大多数还是肯定的,对稿子也基本肯定,提了一些修改意见,现正等待体委党的核心组讨论。如同意写下去,可能搞到五六月(因为每篇都要修改多次)。” 
  3月30日致女儿信又说:“今天上午体委党的核心小组开了会,讨论了那篇文章,认为‘很好’,四月号发表,希望我在不影响身体的前提下,到南方去看看。庄也要我帮他研究一下他提出的那些‘矛盾’。” 
  4月4日致严阵的信中说:“历时四个月之久写的一篇通讯,三月卅日才经体委党的核心小组开会通过,将在《新体育》四月号上发表(如不出新的故障的话),真是难产。我仍有些担心,是否还有什么错误?慎重是必要的。”(以上各信见《郭小川全集》卷7第586596页) 
  而字数比《笨鸟先飞》多了一倍的《小将们在挑战》,采访和写作时间一共仅用数周时间,对比之下,足见这次创作态度之谨慎。 
  文章写出后,王猛等人多次审阅,并召集体委党的核心小组开会讨论,提出修改意见,郭按照领导意图修改后(如在文章末尾加上了一段反对“天才论”的话),1973年4月发表于复刊后的《新体育》第4期。这也是郭小川在文革开始后第一次用真名公开发表作品,算起来已有8年未在报刊上露面了。文章发表后立即在沉寂多年的文坛激起很大反响。许多朋友写信给郭小川表示祝贺,有的甚至说:“此间盛传您要出任体育报社社长……” 
  香港《文汇报》也很快转载了全文,并加“编者按”,题目为“久违了,郭小川”,还出版了小册子。 
  与此同时,1973年4月初至5月下旬,庄则栋在有关部门安排下到全国各大城市以《如何打乒乓球》为题作讲演,以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先后到了广州、昆明、成都、武汉和上海。他邀请郭小川同行,每到一处,他都要向听众介绍坐在台上最外侧的郭小川,说“这是我的老师郭小川……” 
   
  文章无端惹祸,江青另有用意 
   
  这些情况早有“四人帮”在文艺界的爪牙汇报上去,江青得报后发话:“黑线人物郭小川怎么又窜到体委去了?要查一查!”她要借郭小川来打压“不听话”的王猛,而打击王猛,更深层更隐蔽的目标则是周恩来。 
  既然抓住郭小川的“问题”就可以打击王猛,那么不管文章写得好与坏,在江青那里一切已经决定了。就这样,郭小川不幸又成为了高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关于《笨鸟先飞》,据说江青还说过这样一段话,是原作协干部、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负责人的大周明2005年6月7日告诉我的,他说:江青看了《笨鸟先飞》,斥责道:“说庄则栋这样的人是‘笨鸟’,那中国人还有聪明的吗?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 
  虽然江青后来在宣布对郭进行“中央专案审查”的时候,故意说“郭这个人我不认识”以撇清自己,然而事实恰恰证明了心胸狭隘偏执的江青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那么,江青为何抓住郭小川不放? 
  据郭小川回忆,他在延安时并不认识江青,文革前十七年间与江青有过两次接触。 
  第一次是在1952年,那时郭小川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宣传处长,领着水华、梅白等一干人在摄制重点电影《土地》。江青作为中央宣传部电影处负责人到武汉来,郭小川便向她汇报这部片子的进展情况,江青听后提出:故事片还是要以塑造人物为主。应当承认江青那次是对的,郭小川他们当时忽视了艺术规律,把这部故事片拍成了图解土改政策的宣教片,后来结果当然是失败了。而郭小川当时对江青的意见表示不以为然,这就给江青留下了一个坏的印象。 
  到了1953年以后,郭小川调到中宣部文艺处,担任过一段分管电影的副处长,与江青在同一个单位。在郭印象里,江青一是不常来,大概一个月才来上班一次,来了也是一副凡人不理的样子;二是,他和林默涵等人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常常弄不清江青说的对一些文艺工作、文艺作品(如电影)的意见,究竟是她本人的,还是毛泽东的?心中不免对她有点儿看法。 
  显然,这一段同事,郭小川也不会给江青留下什么好印象。 
  后来1971年34月及8月间,郭小川曾两次被部队借调去写作关于走“五七道路”的纪录片解说词,第一次是武汉军区,第二次是兰州军区。结果江青知道了,说“郭小川满天飞,谁让他去的”?弄得部队很紧张,兰州军区借调仅9天就匆匆让郭小川返回干校了。 
  可见江青一直是以“高度的无产阶级敏感性”紧盯着郭小川的。 
  王猛是怎样得罪江青的? 
  而此前江青早就插手体育界的运动,1971年之后更是频繁光顾国家体委。 
  由于王猛是军队干部,急于在军队中培植自己亲信的江青就加意笼络他,比如请王猛看内部参考片之类。梗直的王猛以前就对这位当今最炙手可热的第一夫人有所耳闻,如今亲眼所见江的种种言行,就很有些看不惯。1971年12月的一天,在人民大会堂,江青兴致很高,先和林慧卿掰手腕,后来又对王猛说:“王猛,咱们来比比吧!”王猛很为难,就回绝说:“首长,我手没劲,我认输。”但是江坚持要比,王猛只好应付了一下,给江青闹了个没趣。王猛心里也不高兴,觉得江青怎么这样轻狂,以后再请看电影,王猛干脆看了半截就走了。并且在体委说:今后中央领导来,不要都由我陪,我事情很多,大家(指体委其他负责人)轮流陪。江青再来,王猛就不陪了。江青后来对庄则栋说:“看来王猛对我有戒心,这个人小里小气不大方。你不要为他说话!”听了江的话,原本与王猛关系不错的庄则栋,态度有了180度转变。 
  对王猛拉拢不成,江青看中了庄则栋年轻、头脑简单,便极力拉拢庄则栋,她要用庄则栋来达到打倒王猛,从而把对体育界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久,江青召集众人到毛家湾看批斗周宇驰的录像,王猛坐在江后面,他心情不好就小声说了一句:“这个斗争会一点气氛都没有。”江青听见了扭过头来说:“你不气愤?”王猛顶了一句:“我比谁都气愤!”江青就生气了,过了一会儿,江青站起来说:“我先走了,你们都不要动。”众人都起来送江,直到大门口,惟独王猛坐在那里不动。庄则栋回来就问:“王猛同志,你为什么不去送江青同志?”王猛回答说:“江青同志有指示:‘你们都不要动’嘛!” 
  第二天即1974年3月5日晚,江青接见庄则栋时就大发雌威,怒道:“王猛是林彪线上的人。王猛你天马行空,独往不能独来,王猛你猛不了了!”3月7日又大骂:“王猛是法西斯!死官僚!大恶霸!”江青的御用班子就借口林彪的《“五七一”工程纪要》中有“三十八军是借用力量”的说法,鼓噪说王猛是林彪线上的人,王猛遂于1974年4月遭到批判,造反派在江青一伙的煽动下,叫嚷“揭开体委阶级斗争盖子!”一时大字报铺天盖地,王猛虽未被撤职,实际上已不能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是邓小平保了王猛。王猛挨批后,住进了协和医院,李先念指示造反派:“不能到医院去闹,要背靠背。”王猛在医院里做理疗时,偶遇胡耀邦,两人以前并不熟悉,胡耀邦就问:“王猛同志,身体怎么样?”王猛说:“你是谁呀?”“我是胡耀邦。”“噢!我是有眼不识泰山呀!”聊起来后,王猛就大倒苦水,说自己现在处境很困难,想离开体委回部队。胡耀邦就给王猛出主意说:“你写封信,我通过可靠的人送给邓小平同志。” 
  当时正是一个机会——邓小平复出大搞整顿,江青向毛告邓的状却受到毛的批评,于是躲到了外地。小平看了信后下令:让王猛赶快回部队。庄则栋却说:王猛不能走,他还没有检讨呢!小平于是在1974年12月5日晚给庄打电话说:“让王猛检讨,可以,但无论检讨得好坏,你都要鼓掌,第二天就送他走!” 
  1974年12月6日,体委召开批斗王猛的大会,批他“执行修正主义路线,在外事上搞投降主义”等等,会场设在体委科研所四楼会议室,王猛被迫做了检讨,他只说自己“有错误”,但坚决不承认是“修正主义”。会后造反派跟着王猛去了他的办公室,要抄王猛的笔记本,这时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