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单穴治病选萃 主编:吕景山(全-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眠 ⑽精神分裂症 ⑾郁证 ⑿血管性头痛(偏头痛) ⒀眩晕 ⒁昏厥 ⒂青霉素过敏 ⒃痛经 ⒄手劳损性血管痉挛症 ⒅胸痛 ⒆癔病性失语
  【机理】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因为心包经起于胸中,历络三焦,胸中为宗气所聚,心肺所居,故内关具有行气活血、宣肺理气、宁心安神、宽胸利隔的功能,为治疗心、胸、肺、胃等一切疾患的主穴。
  【刺灸法】直刺,斜刺
  【治疗经验】
  ◎阎庆瑞:笔者以内关针刺治疗哮喘,可迅速定喘,效果显著。
  典型病例:高x,女,26岁。1961年7月20日初诊。该患者以慢性关节炎于1961年7月2日入临潼铁路疗养院疗养。原有“哮喘”病史。于7月24日上午突然出现气短、胸闷、坐位喘息不止,要求针灸治疗。查:颜面(白光)白,口唇紫绀,听诊两肺上野可闻喘鸣,呼吸音延长。胸透除肺纹理增强外,其它未发现异常。舌质淡,苔白,脉紧滑,四肢厥冷。辨证:脉证合参,此属寒实性哮喘。急则治其标,以定喘为主。以切刺法刺入内关穴。然后分天、人、地三部,施以疾徐泻法,约3分钟后喘息消失,听诊呼吸音恢复正常,随之其他症状消失,患者满意离去。于1961年8月22日出院,哮喘未再发作。
  按语:现代研究内关穴有降低气道阻力,增加通气量的作用。哮喘是一种过敏性疾患,真正病因尚未明了,急性发作可视为“变态反应”,针刺内关症状即刻消失,说明有脱敏作用。
  ◎张丽英: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认为内关穴治疗范围广,疗效奇特,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呃逆、神经性呕吐、胁痛、室性早搏等。内关治疗呃逆重症可透外关穴。治疗胁痛针患侧内关,针尖向肩部方向呈45度斜刺0。7…l寸,使感传至同侧胸肋部。
  操作: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根据病情的不同,直刺或针尖向上斜刺0。5…l寸,得气后,施以不同的针刺手法,提插捻转约1…5分钟,针感传至同侧上臂或胸部,留针时间依病情而定,为10…30分钟,至症状缓解、消失为止。
  典型病例:王xx,男,53岁。1987年9月15日就诊。诊断: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10余年,每遇气候变化或劳累及感冒、闻到特殊气味等均诱发哮喘发作。近年发作频繁,张口抬肩,难以平卧,常用激素、氨茶碱等药控制。伴有咳嗽,吐白色粘痰。检查:X光可见两肺清晰,纹理增粗。可闻及明显的哮鸣音。脉滑数,舌尖红,苔薄白。辨证:卫气不固,正气复伤,痰湿阻肺。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0。5寸,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强刺激,即快速持续提插捻转(平补平泻),行针1分钟,哮喘稍平,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3次,症状全部缓解。
  刘xx,男,60岁。1987年12月2日就诊。诊断:呃逆。患者系脑血栓形成急性期,出现呃逆,其势甚剧,不能自控,影响进食、睡眠。曾用镇静类药物无效。检查:呃逆频频,烦躁不安,脉弦滑,苔黄厚。辨证:气机失调,胃气上逆。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0。5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以泻为主)5分钟后,呃逆次数明显减少,行针30分钟,呃逆停止发作。连续针刺3日,未见复发。
  张xx,女,30岁。1988年5月28日就诊。诊断:神经性呕吐。患者阵发性呕吐7天,饮食后即吐出原物,曾服镇静止吐药无效。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未见器质性病变,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脉细数,苔薄白。以单手刺入进针,直刺0。7寸,得气后,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一日2次,每次行针30分钟,共治疗3天痊愈。
  钱xx,女,36岁。1988年3月9日就诊。诊断:胁痛。患者因两天前精神受刺激后突然自觉右侧胁肋部剧痛难忍,咳嗽及躯体活动时,疼痛加重,服用止痛镇静药物未效。检查:胸透未见异常,脉沉紧,苔薄黄。针右侧内关穴,得气后,针尖向肩部方向呈45度斜刺1寸,针感传至右侧胸肋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约2分钟,即疼痛缓解,连续针刺2次痊愈。
  刘xx,男,26岁。1989年5月4日就诊。诊断:胁痛。患者因被撞后左侧胁痛3天。胸透证实左侧肋软骨骨折。用胶布固定,呼吸、咳嗽及活动时疼痛难忍,经常服用止痛药物。检查:痛苦表情,烦躁不安,局部拒按。脉弦紧,舌尖红苔黄厚。以单手刺入进针,斜刺左侧内关穴,得气同时,针尖向左侧肩部方向呈45度斜刺1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使针感传至左侧胸肋部,约5分钟后患者便可大声咳嗽,活动时痛减,行针30分钟,疼痛基本消失,连续针刺7天,即告痊愈。
  王xx,男,64岁。1989年8月2日就诊。诊断:室性早搏。患者时有胸痛、胸闷、头晕、寐差、乏力。检查:心电图证实二联律频繁出现,脉结代,苔薄白。针刺内关穴双侧,得气后,捻转行针1分钟,留针。每隔10分钟捻转行针1次,30分钟后起针。当针刺5分钟后,在心电图下二联律消除。
  ◎张玉春:治疗呃逆针刺内关穴,效果较好。
  操作:采用28号或30号1。5寸毫针,用压进法进针1寸左右,得气后强刺激5分钟,留针1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男,30岁。因扁桃体化脓而高烧40℃,静滴红霉素3天,烧退后发现呃逆。经内科诊断为膈肌痉挛,经服药治疗3天未见好转,转来我科行针刺治疗。见症呃逆连声,当即用双内关穴行强刺激,10分钟后呃逆停止,起针后待10分钟没有再犯,治愈。
  ◎沈华莉
  操作:病人取仰卧位或者坐位,常规消毒,用2寸28号毫针直刺双侧内关穴,直刺0。5…l寸,有针感时局部酸胀麻感可扩散至指端,采用手法“实者泻之,虑者补之”,每日1次,留针30分钟。
  典型病例:吴xx,男,60岁。诊断: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便秘,精神欠佳。7天前突然呃逆,阵发性发作,呃声响亮,影响说话和饮食,服中西药无效,急请我科会诊。取双侧内关穴,用泻法,针刺之后,呃逆顿止,留针20分钟。复诊未见发作,进食及精神状态均恢复如常。
  ◎高立根:一般针下得气呃逆即止。
  操作:取双侧内关,用30号或32号不锈钢毫针;在两肌健之间直刺,针尖稍向上,快速进针,轻度捻转,待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赖xx,男,40岁。1979年10月2日初诊。诊断:呃逆。呃逆频作已3天,经服中药未验,遂来院治疗。取内关,先针刺右侧,尔后针刺左侧,中等度刺激,待左侧内关进针后其呃逆即止,留针15分钟取出。3个月后又呃逆发作来就诊,因忌怕扎针,要求中药治疗,经服药3剂后不验,又改针刺治疗,当针完双侧内关后,其呃逆又停止,且数年未发。
  ◎杨楣良:笔者治疗呃逆均以内关穴为主,多数患者仅此l穴而愈。
  典型病例:申xx,女,28岁。于1980年7月5日就诊。主诉:呃逆1周。系因与人口角,心情欠佳,终日闷闷,并觉胸胁胀满、懊憹,膈间及胃脘部尤感不适,不时有气上冲喉间,随之呃呃作声,短促而频繁,每念及不悦之事,则症情加剧,难以自制。连日来由于呃逆不已,心情烦躁,不能平卧,平卧则憋闷难忍。夜寐不宁,由于膈间抽搐而影响正常语言,纳食欠佳。曾治未能控制,今日又有加剧趋势。检查:烦躁,痛苦面容,脉象弦滑,舌质淡,苔白腻。辨证:证系肝气逆乘肺胃。治则:平肝解郁,理气降逆。内关穴取伸肘仰掌位,腕部稍加衬垫,使前臂肌群松弛。左手行切指压手并将掌长肌键和桡侧腕屈肌健轻轻拨开,刺手持针行刺入捻进法进针,在得气的基础上施泻法操作,针尖朝向心性方向行守气法,使针感缓缓向上放散,嘱患者配合深呼吸,随着针感的延伸,患者即觉胸膈舒快,冲逆之气渐趋平息,并告之出现睡意,在留针期间安然入睡。30分钟后呃逆停止,诸症悉除。
  按语:针灸治疗本病,取穴正确、注重手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但掌握适当的留针时间,亦不可忽视。若留针时间不足,常有反复出现呃逆的实例。故《灵枢》“邪气入深,深而久留”之义,实有指导意义。
  ◎高镇五:用内关穴治疗胃痛、心绞痛疗效良好,当疼痛发作时针刺本穴后,患者疼痛趋向缓解。平时针刺本穴,可预防胃痛、心绞痛再发,或减少发作次数。
  操作:用30…32号l…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后,缓缓进针,有“得气”感应后(避免麻电感),以90…180度来回捻转,3…6秒1次,运针2…5分钟,保持有中等偏强的针感,间隔3…5分钟捻转1次,共针治10…20分钟起针。
  典型病例:王xx,女,23岁。1988年10月16日就诊。诊断:胃痛。胃痛发作6小时,渐渐加重,虽服药仍不止,痛得难以忍受,不思饮食,面色少华,脉沉弦。即针刺双侧内关,二穴同时运针,使有持续的中等“得气”感应,患者诉痠胀感向上臂、前胸侧部扩散,2分钟后,诉胃已不痛。
  张xx,男,52岁。1987年12月20日就诊。诊断: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心前区压缩感,疼痛,胸闷,气短,头晕冒汗,肢端清冷,神情焦虑,脉沉细。为针双侧内关穴,照上述方法操作,运针1分钟许,患者叹气一口,诉胸部已不闷痛,呼吸顺畅,汗亦收起,头亦不晕,自觉舒服,15分钟出针。
  ◎张惠贤:用内关治急性胃痛效果较为满意。另外笔者对内关穴的取法是:在掌后去腕2寸,两筋间稍偏外侧处。
  操作:男性患者取左侧内关穴,女性患者取右侧内关穴,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医者左手拇指压在内关穴的下端,稍使压力,其余四指均抵在对侧外关穴外,右手持针,针进皮肤后,针尖略向上缓慢捻转进针,深度约1寸多,捻转时间1…2分钟,针感逐渐向臂上移动或达病所。同时医者左手亦感针进与捻转接近外关处,继可用大幅度的平补平泻手法。直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30…40分钟。一般均1次治愈。
  典型病例:牟xx,女,42岁。1974年12月19日下午突然胃脘疼痛难忍,内科给予注射“6…542”等治疗,症状不减,仍在床上辗转。持续到晚7时多。病人口干,舌燥,头部出微汗,脉数舌红,苔腻,不能进饮食。笔者征得病人同意后行针灸治疗。当取右内关穴,进针后,捻转1…2分钟时,针感上移至上臂内侧,病人即感胸腹舒坦,疼痛消失。为巩固疗效留针40分钟。
  ◎陈仓子:笔者采用针刺内关治疗神经性呕吐、心绞痛,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典型病例:李xx,女,27岁。1989年4月15日来诊。自述饭后呕吐已1个月余。因争吵而致。经肌注灭吐灵未能止吐。曾到通县x医院多次就诊,给予内服镇静剂、针灸、封闭等各种治疗,虽有所好转,但饭后总得呕吐2…3口饭才感舒适。最后确诊为神经性呕吐。检查: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各种病理反射未引出。观其舌淡,苔薄白,脉弦滑。辨证:证属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治宜平肝和胃降逆。患者吃完饭后,在未出现呕吐之前,立即行仰卧位,按常规消毒取内关穴(双)快速进针,约0。8…1寸深。待得气后,两侧穴位同时施雀啄术提插手法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