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第1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水法》《务成子法》等。
  古代道士的炼丹记录(外丹书),实为古代化学实验的重要资料,在中国化学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据近人研究,当时的道士已经掌握了汞、铅、砷、铜等多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制成黄色铜砷合金,所制金液方,又确能溶解黄金。在医药学方面,《仙药》篇记载了许多药名和单方,以及多种草木药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及入药部分和主治范围,为中国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真诰
更新时间2009…12…24 12:00:25  字数:2445

 《真诰》为上清派重要典籍。南朝齐梁间道士陶弘景编撰。
  因其大部分内容系东晋杨羲、许谧等人的‘通灵‘记录,谓是仙真告授,故名《真诰》,或称《真》。这批在不同时间、地点,以杨羲主写的记录,加上其他修行杂记和来往书信,在杨、许死后,流播江东,历经数代,多有散失、增改。在陶弘景之前,道士顾欢曾加以搜集整理,编成《真迹》一书(即《无上秘要》等书所引《真迹经》)。陶弘景再勤加搜访,乃校之《真迹》,‘补罅纠谬‘,重新诠次,并加注解,易名《真诰》。
  该书七篇,据陶弘景注,每篇本一大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衢本《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等均著录十卷。《正统道藏》太玄部收此书,又析为二十卷。其篇卷次第及内容如下:
  一,《运题象》四卷。起于‘愕绿华诗‘,止于许翙抄写《剑经》论尸解事,多诗歌、问答。述众仙屡降,遗以仙枣等状;列降临诸仙之名,陈三元八会为书本始;说三十六天十方上下;贬斥黄赤房中及帛家道血祀之术,宣谕上清弃世登仙之旨。陶注云:‘此卷(篇)并立辞表意,发咏畅旨,论冥数感对,自相俦会。‘
  二,《甄命授》四卷。自标目‘道授‘,多‘君曰‘为段,列《上清经》目,叙历代修道者掌故及神仙传说;戒以学道九患、天下五难、功过标格、宿命罪福,谕以‘人生有骨录,必有笃之道使之然‘、‘道德无形,……断六情,守空净,亦见道之真,亦知宿命‘之意。此‘并诠导行学,诫厉愆怠,并兼晓分挺,炳发祸福‘。卷八‘太元真人告许长史‘后四条言太上有‘枕中之要‘,‘故当与卿同编仙录‘云云,是后人所作,陆修静得之于南阳。
  三,《协昌期》二卷。多录经诀,有‘太上真人撰所施行秘要‘、‘清灵真人说《宝神经》‘、‘紫微夫人喻书‘、‘东华真人服日月之象上法‘、‘上清真人冯延寿口诀‘、‘养性禁忌口诀‘等目,说导引、咽液、内视、远听、祈祝、服药、应梦、存二景、守玄白、拘魂制魄、守一斋戒,及避邪鬼、建冢墓等杂忌。此‘并修行条领,服御节度,以会用为宜,随事显法‘。此篇还言及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事,并谓‘佛驾正轮‘,‘大方诸之西、小方诸上多有奉佛道者,有浮图,……其上人尽孝顺而不死,是食不死草所致也‘云云。
  四,《稽神枢》四卷。主要叙述茅山形胜和来山修道者事,旁及诸洞天仙馆、地下鬼官位次:‘并区贯山水,宣叙洞宅,测真仙位业,领理所阙‘。
  五,《阐幽微》二卷。言北方罗酆山鬼事,叙六天宫鬼官位次,并附杨羲通灵所作《辛玄子自叙并诗》(此段另有成书,见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作《灵人辛玄子自序》一卷),以明‘形识不灭,善恶无遗‘。
  六,《握真辅》二卷。系杨羲、许谧、许翙三人在世时所作修行杂记及书信往来,‘非真诰之例‘。多记感梦、通神、写经、修行诸事,并录诸禁忌日及造静室法。
  七,《翼真检》二卷。为陶弘景自述。由《真诰叙录》和《真胃世谱》两部分组成,并‘标明真绪,证质玄原‘。《真诰叙录》述《上清经》之源起、传授,以及该书资料之出世、流传、收集、整理等情况,并列举全书之体例。《真胃世谱》则记许氏谱系,并有杨羲、华侨等人传略。
  该书叙述上清经、传和《真》源流甚详。书中称引的百二十余种道书,绝大部分属于上清派。《甄命授》所列经目,现多有书存世。其中称某经‘在世‘,如《八素真经》《九真中经》《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太上三天正法经》)《石精金光藏景录形》《飞步七元天纲之经》《大洞真经三十九篇(章)》《曲素决辞》等,即是该书于东晋杨、许书写此语时已造出。其余经书,根据书中其他资料,也有不少造出或初具雏形。这对于上清道书断代具有重要意义。《真诰叙录》述杨、许手迹流传,后王灵期张大造制事,又指出:‘自灵期已前,上经已往往舛杂。‘并以事实说明:‘杨君去后,便以动作。故《灵宝经》中得取以相揉,非都是王灵期造制,但所造制者自多耳。‘这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书中还旁及正一、灵宝、三皇、太清等系经书的流传或制作情况。例如,指出葛巢甫造构《灵宝经》,陆修静敷述《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等等,为考察《灵宝经》源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该书奉上清法为‘上道‘,认为高出旧天师道的‘太清家‘;尊《大洞真经》为‘仙道之至经‘,谓‘读之万过,毕便仙也‘。崇尚诵经、存神、守一、斋戒,独斥房中,集中体现了上清派的教义和修行方法。书中又将老君列为低于上清真人的太极真人,并称‘太上‘(陶注云‘此即谓太上高圣玉晨大道君‘)即上清真人,‘为老君之师‘,反映出上清派信仰特征有异于旧天师道。此书描述佛及奉佛之人有如神仙,尚保留佛教初入中国时人们对佛教的观念。又将佛教罪福、地狱之说引入道教,以此构筑酆都鬼官阴司。还大量地吸收佛教术语、思想,如说:‘欲殖灭度根,当拔生死栽。‘‘种罪天网上,受毒地狱下。‘‘芥子忽万顷,中有须弥山,小大固无殊,远近同一缘。‘等等。这些对研究上清派的形成和东晋南朝佛道二教交流的历史,均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卷五以功补过一条,陶弘景注称是‘功过之标格‘,为‘功过格‘一词之出处。卷一‘三十六天‘说有别于灵宝派‘三十二天‘说。卷十一谓‘十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其第八是句曲山之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坛华阳之天‘,也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早见于文献者。卷三称得上清道者‘将乘龙驾云,白日升天,先诣上清西宫,北朝玉皇,三元,然后乃得东轸执事矣‘,更是盛极于后世的玉皇崇拜之滥觞。
  《真诰》虽为上清派要典,但对道教其他派别也有所涉及。
  如《真胃世谱》提到:‘李东者,许家常所使祭酒,先生(按指杨羲——引者注)亦师之。家在曲阿东,受天师吉阳治左领神祭酒。‘透露出上清派创始人与天师道的密切关系。书中还有针对葛玄等修道者和《灵宝经》的评论;尤其是陶弘景注,以其亲身所见,直接具体地记述了当时民间的道教信仰和茅山道士修灵宝斋的盛况。是研究东晋南朝道教史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
  此书文体杂陈,其中有大量诗歌,皆盛其词藻,文辞华丽,风格多异于魏晋玄言诗和山水诗。书中还论及道士的书法、建靖室法;且其养生法殊多诀要,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老子义疏
更新时间2009…12…24 12:00:42  字数:1924

 唐道士成玄英撰。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成玄英注《道德经》二卷,又《开题序诀义疏》七卷。《大藏经-护教部-甄正论》卷下也说成玄英撰老经疏。成氏《老子》注疏早已散佚,散见于晚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和署名顾欢《道德真经注疏》中。另外,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也采成玄英《老子义疏》十余条,收存《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近代敦煌所出旧籍中有《老子义疏》一种,仅存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至八十一章卷终,马叙伦、蒙文通等考得为成玄英作。蒙氏且据此与《道德真经玄德纂疏》等所录的成玄英《老子义疏》相校勘,合辑成《老子成玄英疏》六卷,1946年由四川省立图书馆石印。以后台湾学者严灵峰也辑校成疏为《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五卷,收入其《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编(三),由台湾艺文印书馆印行。
  另有日人藤原高男《辑校赞道德经义疏》,对蒙、严二种辑校本指正辨难,收入1967年《高松工业高等专门学校研究纪要》第二号。
  成玄英为唐代重玄派的代表人物,他注解《老子》,上承魏晋玄学之余绪,汲取佛教中观哲学,结合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援《庄》释《老》,重在阐明其重玄之道。他对《老子》中的‘玄‘、‘又玄‘、‘道‘、‘动静‘等哲学范畴作了独具特色的解释。他认为‘玄‘是深远之义,也是不滞之名,深远的玄,理归于无滞,既不滞有,也不滞无,故称为‘玄‘。
  所谓不滞,即不执著有无,亦即‘非有非无‘。这是成氏受佛教中道观影响,采取否定式思维,从对‘有无‘的否证来阐释‘玄‘。这种解释对此后的道教老学影响较大,如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即采此义:‘玄,深妙也,亦不滞也。‘何谓‘又玄‘(即重玄)?成玄英解释说:先说玄以遣有欲之人的执著有无,又恐学者执著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
  从而非但不执有无,也不执著于‘非有非无‘,这就是遣之又遣,故称玄之又玄。这就是说,玄虽然否定了有无,但还不能执著这个‘玄‘,还必须继续否定,才能彰明重玄之理。如果说‘玄‘是非有非无,那么重玄就是非‘非有非无‘,经过这样双遣双非的双重否定,才得‘重玄之道‘。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修道。成玄英主张用此非有非无之行,不常不断之心为修道之要术,可以契真。他所要修的‘道‘是什么呢?他说:道以虚通为义,妙绝分别,在假不假,居真不真。他讲的‘虚通‘融合了道家的传统解释和佛教的空观。
  正因为道自性虚通,故能涵盖一切,作为宇宙万物之源。所以他认为至道虚玄,通生万物。但进一步他又以双遣双非的方法否定道的生成性:虽复能生万物,实无物之可生;故即生而不有,有即有而不有,生亦不生而生,此遣道生也。从空间上说,至道之为物,虽有不有,虽无不无,有无不定,故为恍惚。从时间上说,时乃有古有今,而道竟无来无去。由此证明道具有的超越时空性。他还认为,至道虚寂,妙绝名言;道无称谓,降迹立名,意在引物向方,归根返本。可见,他用否证法赋予‘道‘虚通空灵的内涵,使之与双遣双非的‘重玄‘相契合印证,从而描绘出其理想的重玄境界。
  在论及‘动静‘时,成玄英认为:虽复安静,即静而动;
  虽复应动,即动而静。动静不殊,动静一源。这实际上是继承了僧肇的《物不迁论》的思想。他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