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文教分册-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部分 



                          “诸子百家”的由来 



    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 

期,从政治到经济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学术思想的空前活 

跃、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各个学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形成了百家争鸣 

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又叫“先秦诸子”。“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 

尊称,“诸子”指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中提到诸子有 

阴阳、儒、墨、名、法、道6家。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提到诸子有儒、 

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10家。《隋书·经籍志》中提 

到诸子有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天文、历数、五 

行、医方14家。其中以儒(创始人是孔子)、墨(创始人是墨子)、道(创 

始人是老子)、法 (韩非子为集法家之大成者)4家影响最大。 



                               文章的由来 



    古时,“文”和“章”指的都是带有彩色的条纹图案。红蓝相间叫作“文”, 

红白相间叫作“章”;“文章”二字连用,即指色彩斑斓的图画而已。“文 

章”译为现在文字作品之意,乃汉代之事。那时,社会上崇尚文学风气极浓, 

人们都喜欢用“文章”来赞美那些文采华丽的作品。久而久之,就演变到今 

天的“文章”——专指文字作品的固定名词了。 



                            汉字横写的由来 



    中国汉字自上而下、由右向左的竖写方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这种 

形式不合乎人们的习惯和视觉要求。当近代出现了汉文里经常引用外文、书 

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等情况后,汉字竖写就更感不便,需要改革。 

    提出汉字竖写改横写的第一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新青年》 

杂志编辑钱玄同。在《新青年》1917年3卷3期上,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 

的公开信,首次提出了汉字“竖改横”的见解。钱说:“人目系左右相并, 

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 

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 

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写右行,其法实拙。 

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以后,钱玄同又在《新 

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4篇公开信,积极倡导“竖改横”的主张。陈独秀、 

陈望道等学者也表示赞许。经过《新青年》的倡导,汉字横写逐渐推广开来。 



                         汉字大写数字的由来 


… Page 2…

    汉字的数目字中,与小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相 

对应的,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10个大写字。最初小 

写字易识易写,但也易被改动,如“一”可改成二、三、五、六、七、十等。 

于是,有人从浩瀚的汉字中找出10个读音相同但不易篡改的字,作为庄重场 

合 (如银行支票、财务收据)的专用数目字。实际上这些字的原义并非指数 

目。壹:即专一。贰:变节,背叛。叁:“参”的另一种写法,加入,谒见。 

肆:任意妄为。伍:古有“五人为伍”之说。陆:高出水面而地势平坦的土 

地。柒:漆树或漆料。捌:有齿为耙,无齿为捌。玖:黑色的美石。拾:把 

东西拣起来。 



                            汉语拼音的由来 



    最初给汉字注音所用的就是拉丁字母A、B、C、D……共26个,是世界上 

目前流传最广的字母。 

    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已有37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 

教士利玛窦就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拼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尼格又用25个字 

母给汉字注音。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以后又陆续 

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威妥玛 

式”,是鸦片战争后曾任驻华公使等职的英国人威妥玛所拟。 

    1892年,近代汉语拼音提倡者卢戆章,仿拉丁字母笔形自造了一种“切 

音新字”。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1年,吴玉 

章等人又制订了“拉丁化新文字”,为后来“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完善, 

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领导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批准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在推广普通话,以及促进我国各族人 

民的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77年,在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 

准化会议上,通过了按照 《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从此我国 

自定的《汉语拼音方案》登上国际文坛。 



                            标点符号的由来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 

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 

语气可停的一段为读 (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 

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 

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 

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解放 

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 

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 

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 



                               书体的由来 


… Page 3…

    中国最早的书体可以上溯到商殷时代。这个时代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 

熟的文字,已形成文字学中“六书”的严密规律系统;它为方块汉字奠定了 

基础,规定了金文、石鼓文、篆刻字的发展方向。从出土的甲骨上的大量文 

字中可以看到,甲骨文已具有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和章法。 

    甲骨书法从总体上看,可分为五期。第一期,自盘庚到武丁,书法雄伟; 

第二期,自祖庚到祖甲,书法谨饬;第三期,自廪辛到康丁,书法颓靡;第 

四期,自武乙到文丁,书法劲峭;第五期,自帝乙至帝辛,书法严整。其刻 

画为先直后横,转折大多直来直去,笔画没有轻重顿挫,虽为圆笔,但不十 

分圆,细体和粗体有如钢丝一样,刚而有力,具有一种古拙、秀美、瘦劲、 

清丽的风格;其章法结字的朴实无华的自然美,对现代书法有着巨大的影响。 



                               小篆的由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发布了“书同文”的命令。当时官书浩繁,而“天下 

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竹木简写成的官文,而且有 

许多字各诸侯国各有不同写法。所以统一文字势在必行。小篆就是以大篆(秦 

文)为标准,废除六国文字中不同于秦国的文字,加以整理,做到字有体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卓有成效的汉字改革运动,在我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 

重大的意义。 



                               隶书的由来 



    隶书也称作“佐书”、“史书”。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把篆 

书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划化,以便书写。始创于秦朝, 

普遍使用于汉、魏。隶书有两种,一是秦隶,一是汉隶。秦隶又叫古隶。晋 

卫恒《四体书势》记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 

曰隶字。”程邈创隶书的传说。秦朝的文字原是篆书,但因奏事繁多,篆字 

难写,于是隶人整理文书时产生了一种应急字体,称为隶文。“隶书者篆之 

捷也”,就是说隶书是小篆的简捷写法。即是把小篆圆转弧形线条,变成方 

折平直,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汉字符号化,笔划也进一步简化。所以秦隶的 

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金 

文、篆书都属于古文字的范畴,而隶书和楷书,则属于今文字的范畴了。汉 

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来的,大约在西汉中期已经成熟。 

现在看到的汉隶,主要是石刻,也有一部分木简。汉隶和秦隶的主要区别是: 

秦隶的笔形平直方折,汉隶的撇、捺和长横有波势。 



                             宋体字的由来 



    报纸上的“字”,一般多为印刷字体,而其中常见的是宋体字。宋体字 

横平、竖直、撇如叶,捺如刀,历来为书法家所推崇。印刷业伊始,即被出 

版商选择为印刷的标准字,就毫不奇怪了。翻开我国书法史,可以看到,书 


… Page 4…

法字体历代都是以书法创始人 (或代表者)的姓氏命名的,如:柳公权书法 

为柳体,颜真卿的书法为颜体,怀秦的书法为怀体。唯有宋体字却以朝代命 

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宋体字的创始人 (准确的说法是代表者)是宋人秦 

桧。秦桧,状元出身,曾随高宗为相。他不仅博学,而且在书法上造诣很深。 

他综合前人书法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宋体字。秦桧早年为官,官声尚好。 

在金人攻陷东京 (今开封)之后,曾冒死赴金营,反对立伪楚帝张邦昌,几 

乎被砍了脑袋。但后来在高宗手下为相,迎合高宗偏安政策,镇压抗金将领, 

以莫须有罪名在风波亭害死岳飞父子,天怨人怒。老百姓把南方炸油条称为 

 “油炸桧”,还让他和妻子王氏的像长年累月跪于岳飞墓前。至于他的字, 

人们就由于厌恶他的人品德行,就改称为宋体字。印刷字体是模仿宋体字而 

来的,当然就命名为宋体了。 



                               楷书的由来 



    楷书形成于汉末、魏晋,全盛于隋唐。也称作“真书”、“正书”。它 

吸收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把隶书笔画的“波折”改为平直,把隶书形 

体的扁平改方正,书写时比隶书更方便,一直沿用至今。我们现在看到的魏 

晋时的楷书,离篆隶不远,形体古朴自然,但无严谨的法度约束。隋代以后, 

楷书注意法度,结构整齐、方正,书家层出不穷,以颜真卿、柳公权等人成 

就最高。宋元明清的书法家都以唐以前楷书为规范,近代以至当代学书者更 

是如此。 



                             小九九的由来 



     “九九乘法歌诀”,又称为“小九九”。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