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断情殇-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听山野里号炮齐鸣,然后是各种火器射向被围的倭寇,然后是箭弩齐下,倭寇大片伤亡,只见丰臣大叫一声,率先往北边冲去,欲图突围,倭寇看看被围,知道逃不出去,全部冲向北方。胡总督道:“倭寇已经乱了阵脚,也不派人殿后,只管往北冲。传令!四面围攻。”号炮响处,四面的官军和义民都围了上去。其实倭寇不是乱了阵脚,而是倭寇打战必败之后发动死亡冲锋,一旦发起,并不计较结果,只管杀得了一个事一个。(这种死亡冲锋在数百年后的太平洋战争中也造成过不少美军伤亡。)
北方的守将正是俞总兵,只见他赤了膊,拿起大刀,反而冲向倭寇,后面官军见大将如此,大受鼓舞,也跟着冲了上去,部分官军布好阵法,抬着竹子,长枪,短刀冲上。曹猛等亦在北面,跟随俞总兵冲出。江南轻功盖世后发先至,最先同倭寇交手,当场刺倒一片,倭寇虽怀必死之心,但见了江南这样的人还是不敢上前,纷纷退避。之后军民冲了上来,和倭寇混战,江南反而杀不到敌人,而且江南杀得手都软了,也不像开始那样杀了。只有曹猛、宋清风、俞总兵这样的悍勇之人还是越杀越起劲,大呼酣战,直杀得全身是血,也不知是谁的。这番倭寇已是死亡冲锋,根本不计伤亡,也不顾生死,也不想后果,只管冲锋,不到一顿饭功夫,已是尸积如山,阻碍双方作战了。
然而战斗还在继续,倭寇似乎已经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死亡,只知道往前冲。明军已同倭寇作战多年,看到不少同胞被杀,被奸淫,不少城镇,村庄被烧毁。对倭寇的仇恨可谓比海还深,所以杀起来绝不手软。
所以此战之惨烈,伤亡之巨大,戚、俞二位总兵虽然征战多年,亦是叹为观止,多年以后想起还是心有余悸。曹猛历来都是好战嗜杀,对待敌人毫不留情,经历此战之后亦稍有所减。江南自幼善良,经历此战之后,从此不愿再入战场。想起若雪自与倭寇一战之后,厌倦战争,早有先见之明,坚决不愿参加此役。
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双方都是疲惫已极,倭寇乘夜突围,还是跑了一些。明军休息了一天,继续追击,只有骑兵和少数高手追到。逃走的倭寇只有数百,几十名高手保着丰臣逃到了海边,找到几条小船。正好明军追上,倭寇又大部分前来阻击,只有十数人上船逃走,待消灭了阻击的数百人后,敌船已逃出里许。
只见丰臣站在船头,虽然大败,但逃得性命,指着明军大骂,虽然听不见,但知必然不是好话。江南拉弓,丰臣看见大笑,没人相信江南能射中一里有余之外的人。只听“嗖”的一声,丰臣应弦而倒。明军和义民们大声喝彩,彩声震天。江南叹了一口气道:“只是中了右肩,可能死不了,距离太远了,约有一里半,没有射穿,还是让他跑了。”俞总兵佩服得不得了,不但是佩服他的箭法,他的眼力也是令人惊叹。
四处报上功绩,共歼灭倭寇三万余人,虽然未俘获一人,但倭寇都是些悍勇之辈,宁可切腹也不投降。而明军恨极倭寇,也不俘虏什么人,都是一刀砍了领功。胡总督上奏有功人员名单,江南要求不要写自己名字,清儿一事既然是假,江南也无什么功利之心。把发给的赏银分给了阵亡将士的家属,自己一人回到杭州。连庆功会都没有参加,心中总是希望太平盛世到来,希望永无征战。还好,此战之后,浙江一省,几乎再无倭患,就连其他几省,倭患也大大减轻了。
作者题外话:请大家支持,投一票吧,每天都可以投一票的。




第四十回 五体投地服侠盗 一手

不管战斗多么的惨烈,多么的艰难,战后的庆功时必不可少的。庆功会可以告慰亡灵,可以激励生者。台州决战之惨烈,是同倭寇开战以来最为惨烈的胜战,因为倭寇破城后都要烧杀淫掠,所以城中百姓都拼死作战,有力的支援了官军。而及时赶来的义民,个个都是好手,在战场最艰难的一刻,把战局推向了胜利。胡总督虽知这些江湖豪侠武功很高,但没想到他们在战斗中能取得这么大的作用,他本来已经做好死节的准备,没想到由于江湖豪侠们的及时到来,竟然及时扭转了战局,当然胡总督还是很感激这些豪侠们。在他的奏章里,还是大大地保举了不少豪杰,尤其是孟江南,在胡总督的心中他文武双全,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代名将。
庆功会开始了,孟江南、点苍四剑、宋清风、江南四鬼自然是首功,坐在首席,胡总督亲自相陪,俞总兵也在。宋清风一见俞总兵,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子竟然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道:“俞爷,小的现在是改邪归正,还望俞爷给小民一个立功的机会。”说完竟然磕下头去,俞总兵慌忙一招鹰击长空,抢在前头,把宋清风扶住,总算没让他跪下去。众人看出,宋清风这一跪确实出于真心,绝非惺惺作态,否则俞总兵也不用连忙使出绝招才堪堪扶住。
众人见了,除曹猛外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厅中一片哗然。平时宋清风就是见了天王老子也未必如此,只对曹猛还稍讲客气,其他人一概不放在眼里,就算点苍掌门,武林盟主也是一样,大家都望着俞总兵,希望他解释一下。俞总兵道:“宋大侠客气了,宋大侠能参加抗倭战斗,是我军之福,沿海居民之福。当年赌气的话,宋大侠不要放在心上。”
江南四鬼愕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你这个宋老哥,一向是鬼见了发愁的,今儿个怎么转了性,还有你见了害怕的人?”
曹猛看来宋清风一眼,见他没有反对,就说出了一个故事。
二十年前,宋清风已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盗,武功极好,人又仗义。一次,河南济源一名贪官受了贿赂,反把原告打成被告,要问成死罪,乘机灭口。宋清风恰好经过济源,听说后勃然大怒,立时杀入衙门,要杀那贪官全家,那贪官也是朝中有人,而且也多少知道些江湖掌故,就用言语挤兑宋清风,说是有人可以制得住他,看他有没有胆量等着。宋清风说是贪官来得越多越好,一次杀完,省得麻烦,说是一月以后再来领教。
那贪官是个姓张,名福仁,本是地方上一个恶霸,因家道富有,攀上了锦衣卫的一名高官,得了个知县,上任后更是占着官位变本加厉,欺压百姓。平时一贯收受贿赂,鱼肉百姓,官声极差,已被御史参了几次,但因他攀上了锦衣卫的高官,又认了太监干爹,所以无人搬得倒他。这次受了宋清风的威胁,急忙到京中求救,他的干爹立刻派了四名锦衣卫前来缉拿。四名锦衣卫都是高手,号称京中四大名捕,接到任务后心中十分不快,认为一般江洋大盗武功多不入流,何必派他们。
但上司有令,他们也没有办法,等他们来到济源一看,立刻傻了眼,这宋清风他们是认识的,这可是江南一带赫赫有名的侠盗,莫说武功极高,而且不少人人都受过他的恩,四位锦衣卫中有一人就受过宋清风的恩,当下那人作揖道:“哟,原来是宋爷,不知到此有何贵干?有谁的罪您呐?宋爷且不必出手,小的帮您摆平就是了。”
宋清风虽然天不怕地不怕,但也知道得罪锦衣卫总不是好事,于是说道:“几位上差,天底下的贪官污吏多得数也数不清,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可是这位张知县做事也太过分,这事我不能不管。一般的贪官得了好处,顶多是为罪犯开罪,让他们拿些银子给苦主,这张知县竟然要灭了原告的口,你道可恨不可恨?”当下将案子说给几位锦衣卫听了。
几人道:“如果真是这样,这张知县真是该死了,但说句得罪宋大侠的话,咱们还得去查一查,如果真如宋大侠所说,咱们定要逼他秉公办了此案。”几位锦衣卫既然给了宋清风面子,宋清风也不能不识趣,何况案情真相如此,也不怕他们查,如果他们借着查案包庇张福仁,再跟他们翻脸不迟。
锦衣卫果然厉害,不出三天就查明了真相,作好作歹强压那张知县秉公办理了此案,宋清风也满意,又卖了锦衣卫一个人情,此事本可善罢。但那张知县也太不识好歹,往上一告,府里派了个捕头来抓宋清风。一个府里的捕快,宋清风哪放在眼里,连逃都没逃,张知县都很是失望。
那捕快就是俞总兵,江湖上谣传他曾经单枪匹马挑了少林派,也不知是真是假。只因那时为官,需得朝中有人,不然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出头之日,俞总兵的武功极高,在中原一带武林都很有名头,只因不会拍上司马屁,又没有什么后台,所以始终只是一个捕快。当时俞总兵来了,一进县衙见过知县大人便问道:“张大人,小的是府台派来缉拿宋清风的捕快,大人可知宋清风逃往何处去了。”
刚好宋清风正在县衙逼张弗仁了结案子,见俞捕头身着公门服饰,一看就知是个捕快,觉得此人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来找自己,不由仔细打量了他一番,看他比自己矮了不止一个头,便笑道:“宋某在此!不知这位官差有何吩咐?”
俞捕头道:“本捕头奉府台大人差遣,特来缉拿要犯宋清风一名,既然正好在这,就跟我走吧,现在赶着回去,明天早上就到了。”说着就要抓他归案,宋清风笑得弯了腰,说道:“有本事抓我的人还没出世呢,你要想试试咱的拳头,今天我就让你见识见识!”说着,抡起醋钵大小的拳头,在于总兵眼前晃了晃。
俞捕头道:“你若老老实实跟我归案,我可以让你少吃些苦头,不给上刑具,不然要是带枷去到府城,我看你得脱一层皮。”
宋清风道:“莫说皮,你要是能伤得了我一根头发,我就服了你,以后见了你都要请安问好,自称小民,向您磕头。”
俞捕头也不含糊,当即道:“好,你可以磕头了!”立时拔出铁尺,一尺击向宋清风。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宋清风见他出手井然有度,一派高手气象,也不敢托大,拔出腰刀跟俞捕头拆起招来。约莫拆了百余招,双方都发觉小看了对方,各自使出看家本领,在县衙大战数百回合,后来还是俞捕头略胜一筹,擒下宋清风,而且一掌将他打伤。宋清风给关在大牢里,准备第二天押往府里,当夜宋清风就被张知县整治了一夜。
第二天,俞总兵(当时是俞捕头)押着宋清风上路,看到宋清风被整的七荤八素,莫说带枷,就是走路也十分难能了,便问他怎么回事,宋清风也不说,俞捕头只好把宋清风用囚车装了,押往府城。路上遇到曹猛,曹猛素知宋清风虽为强盗,但一向劫富济贫,行侠仗义,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见他坐了囚车,有心救他。何况曹猛跟俞捕头曾有一面之缘,有听过他不少事迹,知他虽在公门,却无官场的习气,是个正直的人,便拦路问道:“宋大侠,你如何被抓了?没听说你做过什么坏事呀。”
宋清风和曹猛本来认识,也就就照实说了,曹猛道:“俞捕头,你这回办的可是冤案啊!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宋清风宋大侠。”
俞总兵虽然见过曹猛,但自恃武功高强,也不怕他,便冷笑道:“扯淡!是不是冤案要到府里审了才知道,凭你们俩演个双簧,就像要我放人?你也太小看我了。宋清风我听过,他一向只在江南一带犯案,从不到北方,而且我听说过侠盗宋清风十分儒雅,哪像这个人五大三粗的,这个人名字虽叫宋清风,却是个盗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