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8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人逃跑,半路截击,这是最容易取得战果立下大功的机会,李宁和查大受都是信心满满,决定要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从跟随大队到直冲对方的过程,一切都是顺利无比,只是预想中的溃散没有出现,倭寇的反倒是分出两队兵马直接迎了上来。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查大受倒是看过几本书的,在马上就豪兴大发的这么评价,同时加快了坐骑的速度,让马匹冲起来,第一下的接触一定要快,要不然冲击的效果就会差很多。

迎上来的两队倭寇虽然是步卒居多,可毕竟也是军队,刀枪无眼,双方交错的时候也会有死伤,对骑兵的冲击也是阻碍。

而且这些倭寇前面明显是所谓的铁炮队,现在骑兵在这个方向,想要调整已经不太可能,前面不管是什么都要硬冲过去,彻底的将对方冲垮,可冲出来迎上的这两队脱离在倭寇大队之外,打散了他们,并没有什么效果。

“冲冲!”

军将们都在声嘶力竭的大吼,不少人喊归喊,可坐骑的速度却降了下来,他们降速,其他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也跟着慢了下来,不过前面也有速度提起来的,也有一并上前冲的,倭寇对面迎出来的步卒固然散乱,可马队也渐渐的凌乱起来。

铁炮次第打响,这次的铁炮可不是昨日城外的那一百支,数量更多,密度也更高,或许是明知道自己出来送死,豁出来的决死之气却让射击稳定了很多。

一阵火器轰鸣,冲在前头的人惨叫着落地,后面本就是三心二意,跟上来的人不多,骑兵的先头一下子单薄起来。

但骑兵毕竟是冲起来了,步卒还是抵挡不住,铁炮的射击不过是延缓了下冲击的势头,铁炮兵射击完毕,立刻四散跑开,很多听着长枪的武士也是胆寒,下意识的后退闪避,足轻们更是不必说。

可也有悍勇之人拿着长枪快步迎了上去,眼下这局面左右是个死了,不如大胆的搏一搏,也有人那真是纯粹的热血上头。

铁炮射击打慢了队伍,这大吼着冲上来的武士和足轻却也让马上的辽镇骑兵下意识闪避,高速行进中,就算对方拿着家什不动,自己这么直接撞上去也是够瞧的,少不得要闪避闪避……

本就单薄的骑兵阵型在这样的闪避后就没有了效力,倭寇这迎出来的两队人马的溃散,无形中也是消解了部分骑兵的冲击力。

固然有人仰马翻,血花四溅的死伤,可也有马上马下,彼此拿着武器厮杀的缠斗,场面居然就这么胶着了下来。

骑兵的速度优势消失,剩下的也就是居高临下的砍杀了,但居高临下,却也有个行动不便的坏处,能够迎着骑兵冲上来的步卒的确都是精锐,短暂的胶着之后,刚才溃散掉的武士和足轻重新又是聚拢过来。

“动起来,动起来,不要和他们缠斗!”

这样的局面,李宁和查大受也是知道不对,拼命的调集部下运动起来冲杀,倒是祖承训那一小队打的很是不错,他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冲的不快,就是在外围骑马射箭,骑射自然没什么准头可言,可倭寇的队形颇为密集,只管射过去,准有杀伤,等确定将某一处杀伤溃散之后,祖承训这边也是敢于冲杀,溃散之后,敌人没了防备,杀过去也是容易的很。

可大局面下,明军的马队却是陷入了胶着之中,而倭寇在这两队出击人马的后阵,开始有大队汇集,铁炮还有两人怀抱的大筒都是拿了上来,更多的武士汇集在火器队伍之后,倭寇的阵列也是森然。

冲过来的明军骑兵中已经有人冲过了那两队人的阻截,这次倭寇汇聚的铁炮队伍已经可以形成足够的火力了。

铁炮轰鸣,冲近的骑兵从马上栽下,那双人怀抱的大筒在五十步左右的范围内虽然没有什么准头,可打出的铁砂碎石也能伤人。

“转,转过去!”

李宁和查大受都是受不了这个伤亡了,这次出击的骑兵老底子非常多,损耗一点也是心疼,占领了平壤城这就已经是大功,城内城外的斩获已经是不少,就算是方才的冲击,千把首级也是到手了,何必这么拼死,而且看倭寇这个整备的状态,真要硬冲上去的话,损失恐怕要很大。

没有人具体下这个命令,但前面的骑马开始远离倭寇的阵列,没有人愿意去白白送死,大队人马也都是跟着远离。

倭寇刚刚停滞下来的行进又是启动,这次的明军骑兵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兜起圈子,拉开距离对倭寇的队伍进行冲击,倭寇这支军队的反击也让明军警惕,昨日的战斗有昨日战斗的情况,在倭寇的队伍面前,想要做到摧枯拉朽并不是那么容易,战争就是战争,这个是要死人的。

没有了骑兵队的骚扰,倭寇大队的速度慢慢又是加快起来,方才的战斗,倒是让倭寇的铁炮队勇气增添不少,每次骑兵略有靠近,他们就立刻进入射击的准备。

僵持了一段时间,倭寇步卒前锋开始渡过大同江面,江面倒是冻的厚实,可在这样的情况下,骑兵没有办法继续追了,江面覆盖着雪层,但雪下可能会有冰缝,而且从江边下去,适合的地形也不多。

江对面,隐隐约约能看到兵马的影子,对方也有人来接应了,从追击到现在,明军的骑兵大队一直没有停止运动,在冰天雪地之下,许多马匹都已经跑出了汗,显露疲惫的神色,也要停下休息了。

“没用的东西,脑袋带回来不到一千五,自家人折损了七百!”

平壤城中的贵人府邸,已经成了明军的中枢所在,李如柏在李宁和查大受面前暴跳如雷,脸色铁青的喝骂不停。

这也是李宁是李如松的亲信,查大受在辽西这边也算是有体面身份的人物了,要不然李如柏恐怕早就要动手抽打了,李如松脸色也不好看,他们手里老底子的家兵亲卫,现在可以说是死一个少一个,想要再补,怎么说也要五年,实在是麻烦的很,但李如松倒还是冷静,在那里粗声说道:

“也怪不得他们,打仗就要死人,难道你想着咱们死一两个,倭寇死几千一万,他们手里拿着的也是刀枪,也有火器的……”

“滚下去,滚下去!”

李如柏咆哮者把人赶了下去,李宁和查大受对视一眼,尽管都是愤愤,却还是听令下去,等人都下去,李如梅兴冲冲的跑了进来,开口说道:

“城内城外的斩获差不多有四千二百余,加上截击的,五千个脑袋怎么也凑的出来,这次去报捷,这功劳可是不小,下午送首级的大车就是启程。”

说起这个,屋中几人脸上也都是泛出喜色,李如柏搓着手说道:

“夺下平壤城,又有这么大的斩获,功劳实实在在的摆着,搞不好咱们李家这次就能主持大局了!”

还没等李如梅接口,李如松在那里沉声说道:

“让儿郎们收敛些,女人这上面没人管,朝鲜百姓的脑袋不要砍的太多,到最后难道让他们去修工事干苦活,这边被倭寇杀过一遍,那里有那么多的民夫被征发!”

城内城外的斩获有多少,李如松心里有数的很,昨夜激战虽然惨烈异常,可哪有当时就能弄到尸首首级的道理,至于城内四千多,加上截击一千五百多斩获,加起来五千个首级的算术,李如松也懒得揭破了,左右是杀朝鲜百姓冒功,这个知道也懒得管,不是大明子民,死也就死了,别耽误正事就是。

被李如松在这里一说,李如柏和李如梅都有些悻悻,李如梅到底和自家长兄惯些,低声嘟囔道:

“这些事你从前也没少做吧!”

李如松只做没听见,在那里继续开口说道:

“这次抓了百余个俘虏,你要抓紧让辽宁那边送通译过来,抓紧在这些人里问出虚实,现在朝鲜八道咱们只控制住了一道,周围全是敌人,不能大意!”

“大哥,咱们接下来一路向南吧,黄海道狭小,过了黄海道就是朝鲜的王城,拿下那汉城,这可就是天下震动的大功了。”

听着李如柏兴奋的言语,李如松叹气摇头,指着他想说什么没有开口,到最后才是说道:

“这次去义州,一定要催促粮草,再向前三十里,咱们兵马的粮食就供应不上了!”

一千零九十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士卒,骑乘驮运的马匹都是需要吃饭吃草,这后勤给养是第一等的要紧事。

这次来到平壤的明军数量超过三万,马匹也是过万,人吃马嚼,加上辎重弹药等物,需要的运力也是颇为惊人了。

每次大军出动,这粮草辎重的运输都是让人头疼的难题,在进入朝鲜之前,大明上下都有个打算,就是朝鲜大小也算是一个国家,大军入朝作战,粮食补给什么的就地解决,我大明将士为你朝鲜浴血奋战,你总不能袖手旁观,供应些粮草也是应有之义。

不过询问朝鲜君臣的结果却很令人意外,朝鲜倒是没有任何遮掩,直接就说若是一万军在平安道,或可以支撑一月,若是收复黄海道,或许能有三月的粮食,在朝鲜境内足有二十万倭寇,大明派一万兵马过来,岂不是送死?

当时话说到这个地步,大明的官员也是无奈,索性降低了要求,说如果大明带着银钱过来就地购买如何,朝鲜人素来小气,或许是舍不得白出粮食,这一仗大明又是非打不可,因为大明不能容忍有这样的大敌存在于朝鲜。

但朝鲜的回答更让人无奈,朝鲜境内几处粮仓都落在倭寇之手,就算是天兵想要购买,朝鲜也无粮可卖,朝鲜这里没有办法可想,也只能是按照大明出境作战的规制,自家组织粮草和辎重的运输。

说起境外行军输送粮草,实际上朝鲜到大明境内的距离并不比归化城到大同的距离远多少,可王通当日在大同镇向归化城进军的时候,已经提早汇集了各处的运输队伍,山西的商人们也都是多方出力,大同镇本身作为一个边境重镇,也积储了足够的粮草,最关键的一点,当时王通只携带了十日的军粮,其余的都是准备去往归化城筹措,用敌人的粮食存储补充自家,这其中有风险在,到最后只不过博对了。

辽镇这边看似距离近,可实际上却有种种不同之处,首先辽南和朝鲜毗邻的边界之地,是辽宁的荒凉穷苦地方,人烟稀少,辽南总兵这一镇本身还需要辽西和辽东供应粮草,还是这两年有边墙外垦殖农庄不断的输入粮食,情况才算有好转。

在这样的状况下,在辽宁东南的义州一带设立大本营,大军自此出发去往朝鲜,粮草后勤都要从辽宁和关内各处调进来,然后汇总在义州,再向朝鲜进行运输。

运输需要人力和畜力,人和牲畜也需要吃用,运输途中也是个不断消耗粮草的路程,物资用人力和车马从关内和辽西辽东运往辽南,运输本身的消耗就非常的巨量,而且现在王通率领大军正在进入辽宁,对这些兵马的供应也是个大数目,各处折抵,汇集在义州的粮草存量有限的很。

而且以李如松为首的辽宁兵马对粮草的消耗,虽然兵马人数比王通率领的大军规模小,可消耗的粮草却少不了多少。

不说别的,那过万匹马的耗用就是惊人,而且李如松这一路兵马与禁军不同,他们还是从前的老规制,平日里对步卒民夫苛待的很,但一到了战时就尽可能的吃好吃饱,军需上下其手这个不必说,各处产生的浪费又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平安道不过是大明大府的面积,运送粮草需要的距离有限,运输本身的耗用还算有限,能够维持供应。

但现在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