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8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安道不过是大明大府的面积,运送粮草需要的距离有限,运输本身的耗用还算有限,能够维持供应。

但现在义州大本营的积储就很紧张,给这支前头部队的供应也是吃力的很,虽然现在人马吃的都饱,粮道也没有断,但却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摇摆,稍微过分就要出麻烦。

相对于依旧粗疏轻佻的李如柏等人,李如松在宣府历练几年,见到听到的多了,性子沉稳了许多,他对这军需粮草的计算则是上心的很,这一路进击,他一直在粮草上留心,粮道那边也安排了足够的护卫部队。

不过让李如松失望的是,不管是平安道的各个村镇,还是这平壤城,都没有太多的粮食积储,不足以支撑更长时间的作战。

所谓向南三十里,军粮恐怕就接济不上了,并不是夸张之语,而是眼下这个局面,运送军粮的距离越长,运输本身耗费就越大,现在本身就在一个临界线上维持,稍微过量,就要出问题了。

“大哥你想得太多了,等咱们再向前百里,拿下这朝鲜什么道,军粮就地就可以筹措!”

看着李如柏满不在乎的说这个,李如松终于是动了火气,直接站起身来说道:

“混账话,倭寇在城内积储了多少粮食,抓到的朝鲜民夫不是说,倭寇的粮食也要从京畿道运过来吗?黄海道那有什么粮食,没了军粮就咱们手下的这些儿郎,恐怕马上就要乱,到时候哭都哭不出来!”

李如柏还想顶嘴,可看到李如松眼睛瞪起,满脸怒色的模样,嘟囔了几句也不敢出声,李如松转头对李如梅说道:

“护送首级的事情,你自己亲自跑一趟,报功是次要的,军粮辎重的事情一定要盯紧了,粮草断三天,我们连这平壤城都呆不住,你明白吗?”

李如松的突然暴怒,让李如梅也是吓得够呛,在那里连连点头。

万历二十一年的正月,宣府总兵李如松入朝大捷,这个消息传播的极快,远远超过了正常军报公文的传闻。

辽宁上下都是心知肚明,辽西李家近千骑兵就用来干这个了,各处快马加急,将这个大胜的消息传到天下各处,尤其是京师那边,已经有言官提出了谏言,说李家这般大胜,是个极好的势头,不如顺水推舟,就让李家担任主帅,趁胜追击等等,这样的说法,自然被嗤之以鼻,现在不过是在平安道一地的胜利,而且是逐敌军出城,并未有什么太大的歼灭战,倭寇仅仅是退却而不是溃败。

至于送过来的首级,这里三千那边三千的,凑起来斩首过万,这战绩实在是辉煌的很,想当年戚大帅纵横东南,打了那么多年,斩首的倭寇是多少,也不比这个多很多。

但对这个辉煌的战绩,辽宁巡抚徐广国和锦衣卫派驻在辽宁的人员在奏疏和公文上都有说明,对这个数目都是认可,但都在公文上提了一句“其中有朝鲜百姓首级,数量不详”。

杀良冒功在大明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了,有这么一句,大家也就明白,这大捷中掺有水分,至于这水分是多少,大家没有办法判断明白,但心里的折扣是免不了的。

李家在京师上上下下的活动,李如梅却在义州这边活动,原本以为押送首级过来报功是个大好的差事,最起码人人给个笑脸,这个倒是没错,巡抚徐广国和辽南总兵这一边,在点检首级上颇为配合,李家还很是担心对方在首级上做手脚,这个倒是白担心了。

但李如梅请求徐广国给平壤城的李家兵马加送粮草,这个提议却是被拒绝,辽宁巡抚徐广国回答的很是明白:

“辽国公所率大军将至,义州本地粮草尚有不足,那有余力加送平壤,请宣府李总兵据守平壤扫荡平安道和宁安道倭寇残敌,等待大军来援。”

离开平壤前,李如松和李如梅说的明白,粮草不到就不可能扩大战果,李如梅别的不知道,却知道这扩大战果对李家的意义,自然是不肯罢休。

抡起扯皮水磨工夫,谁也比不上文官,徐广国那可是从地方上一步步熬上来的,这等功夫更是炉火纯青,几次交道打下来,李如梅连这个年都没有过好,每天都是求恳,辩论,吵架……

李家人会做官,李如梅也不是懵懂的生手,看到这个模样,自然是备齐了重礼,辽宁上下谁不知道徐广国贪的厉害,是个见钱眼开的角色,却没想到这次的重礼没有丝毫的用处,差役门房什么的都是得了吩咐,送礼的连门都不让进的。

“抚军大人莫非是看不得我们李家立功,只等着辽国公过来捡这个现成便宜?”

你来我往的折腾了几次,李如梅也是急了,直接撕破脸说出了这番话,徐广国眼里可进不得沙子,当即就是拍了桌子。

“本官是此次入朝兵马的统制,辽国公之下就是本官统筹安排,如何做轮不到你李大人来说话,若不是看你李家世代在此,你当本官请不得天子剑吗?”

真要撕破脸,徐广国心肠可不软,而且完全没有一点理亏的地方,话说到了这等地步,李如梅只能是自己请罪,表明失言。

“你既然有这个心思,本官索性领你去仓库看看,到底是不是本官诓骗你,故意卡你们李家的脖子。”

徐广国还真是坦坦荡荡,仓库之中,源源不断的粮食运来,源源不断的运向平壤,但的确没什么存粮,更不要提什么加派了,李如梅哑口无言,只得是再行请罪……

一千零九十一

“宣府李总兵所率的兵马每日吃用多少,李大人你想必明白,辽国公所率大军数量更是超过,每日吃用多少,你大概也能估算出个数字,存储军粮的地方就是这里,等下本官回去,李大人可以骑马走走,没有你不能进的地方,若有多余的军粮,本官给你赔罪!”

话说的是这样客气,可此时李如梅也是泄了气,对方有没有卡脖子的心思不知道,不过没有存粮说什么都是白说。

徐广国口中说的客气,可神态却没有一点的客气模样,指着不远处正在装运的大队人马说道:

“你们一万四千头大牲畜,近三万的兵卒,全都要靠义州这边转运粮草,你可知道本官操了多少心,你可知道辽宁地方上的消耗又有多大,为了一家功业,轻兵冒进,还用那等心思揣测,真是荒唐。”

说完这些话之后,徐广国扬长而去,留下李如梅在那里脸色青白,东张西望。

徐广国回到自己的临时官署之后,接到了差役们的回报,说是李如梅差不多每个仓库都是走了一遍,到最后才是失望而归。听到这个,徐广国只是嗤笑一声。

去往长白山一带的孙守廉也已经率军回返,实际上山麓边境区域,倭寇大军也没有余力到达,宁安道面积比平安道大,可靠近大明的区域多是山地,地形也是复杂,从朝鲜南方运送粮食来到宁安道极为不方便,本身的战略价值也不大,所以倭寇大军占领了一半的面积之后就没有什么动静,倒是让这个方向的明军没有压力。

“孙大人,你那里的大车要抓紧打造。”

“请抚军大人放心,绝对不会耽误事情,大车打造完毕,立刻就可以建州和辽东输入粮食,不会耽误国公的大军军需!”

仓库中的确没有粮食,李如松率领的大军的确是耗用极大,徐广国没有说一句假话,不过也有许多信息没有让李如梅知道。

“轻兵冒进,凶险极大,还想让地方上给他加运粮草,真是荒唐,难不成以为李家功业大小关系大明国势兴衰,不知轻重,不顾大局!”

徐广国和孙守廉算是自己人,说话也是随便了很多,听完徐广国的话,孙守廉却摇头说道:

“下官也在李成梁麾下效力多年,深知李家行事作为,这件事恐怕不会这么善罢甘休,李成梁那边肯定还有计较。”

徐广国也是摇头,叹气说道:

“他就不想想,若是真有个闪失,他几个儿子都在前面不说,这还有个违背军法的罪名,这风险实在太大了,真不知道……”

孙守廉沉吟良久,也是叹了口气说道:

“放不下啊!”

李家的人手足够,首级运过鸭绿江之后,自然有各色人等帮忙操持,李如梅没有争取到粮草的加运,也只能是率人快马赶回平壤城。

现在平安道境内已经被肃清的差不多,只有本地朝鲜土匪和从宁安道那边过来的小股倭寇,还算是平安之地,李如梅这一队随行的也有百余名朝鲜文武官员,一路上奉承的很,既然这般奉承,李如梅也要消遣消遣,天知道这伙朝鲜官员怎么在残破之地找来本地富户的小姐,倒是让李如梅舒服了一夜。

也就是耽误了这一天一夜,李如梅就被从大明赶来的自家家人赶上了,可见他走的慢,后面的人走的有多快。

赶上来的人名叫李义,是李成梁的义子之一,说是义子,其实是李家辽阳的外宅总管,当年也是跟着李成梁拼出来的,李如松和李如柏见到这位义兄弟都是客气的很,这人在李家也是有份量的角色。

平壤城的局势已经大概稳定了下来,当时逃亡四处山中的朝鲜百姓又开始逃回来,不过不少人又是很快的逃走,因为平壤城中并没有太多粮草的积储,军粮又是专供给李家兵马,不会用来赈济,他们在城中也只能是等着饿死。

这些朝鲜官员来到平壤城之后,就要接管民政,按照他们的话说,这样可以更好的配合天朝大军行动,对这些人,李如松本来不想理会,因为这一干人来了也不是说就能筹措出粮草,征发民夫,反倒是要耗用大军的粮草。

不过李如梅在半路上毕竟被对方好好招待了一番,也抹不开这个脸面,从中说和了一番,让那些朝鲜人就地安顿了下来。

这些人虽然找不到粮食,征集不到民夫,不过却有别的本事,领着明军穿墙过户的发觉了几个大宅院里的窖藏,虽说粮食没搜出来多少,金银财宝还是有的,他们发财,也少不得大家分润。

而且这一干人还有一桩本事,城中的城外的,那些逃难回返的朝鲜人家,很多人都是维持不住生计,变卖家产的人不少,让家中女眷卖身求活的也不少,言语不通,或者找不到门路,想卖都没出卖,这时候这一干朝鲜官员就居中做个介绍,拿点好处,李家的兵将快活发财,他们也跟着落了好处,皆大欢喜的局面。

以往这等场面,李家几个兄弟和一干亲信最是喜欢,少不得也要与民同乐,但现在却都没有了心情,整日里在屋内议事。

李义带来了李成梁的信笺,而且还有口信,信笺上说的明白,此次平安道的大胜极为抢眼,在京师各处,李家加分许多,各级官员,朝野集团,有了这个胜利作为凭依,为李家说话也显得底气十足。

李成梁还说,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乘胜追击,如果能在王通进驻义州之前拿下汉城,那就是不世出的功勋,取代王通为主帅是十拿九稳,重现李家在辽镇的辉煌也是有望。

“荒唐,荒唐,这没有一丝可行之处,现在的军需储备,过了大同江随时就有断粮的危险,到那时候,更不要说平壤一战,倭寇根本未损,现在黄海道有更多的倭寇兵马,有断粮的风险,军心浮动,再和更强的敌人交战,这不是个死局吗?”

以李家的规矩,过来传令的李义实际上就是代表李成梁,李家子侄的态度就要拿出对李成梁的态度,可李如松愤怒之极,直接当着李义的面摔了茶碗。

“大少爷,老爷的苦心您也要理解,他老人家现在还是个侯爵,富贵之极,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