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不勒斯组织志愿抵抗小组,役身全民武装起义。对盟军消极作 战持不满态度。1943 年底穿过敌人封锁线前往北方时触雷牺牲。 
平禹战役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对踞守山东省平原、禹城地区拒降日伪军 的进攻战役,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 的抗日军民投降。为迫使日伪军投降,控制津浦铁路北段,八路军渤海军区 于 10 月 16 日发动此役。至 12 月 31 日止,经两个多月连续作战,毙、伤、 俘日军约 2000 人、伪军近万人,攻克县城 4 座及津浦路许多据点。 
 平度战役日本投降后八路军歼灭踞守山东省平度县城拒降日伪军的 战斗。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但日伪军拒绝向中共领导的抗日 军民投降。胶东招远、莱阳、掖县等地日伪军收缩至平度县城(计日军 600 余人、伪军 6000 余人)。为肃清顽抗之敌,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五师及警备第 五旅,于 9 月 7 日从东西两面围攻平度。至 10 日,除日军突围逃窜外,全歼 守敌,缴炮 6 门、机枪 90 余挺、马步枪 4000 余支。 
 平津之战*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北平(今北京)、天津的战役。1937 年 7 月下旬日军三路围攻北平:*关东军铃木、酒井两旅团经热河向北乎北侧 推进,*朝鲜军川岸师团入关向北平南侧进攻,*华北驻屯军河边旅团向北平 东侧进攻;另由日本国内派出第五师团配合海军进攻天津。25 日中、日双方 在廊坊发生战斗。26 日晚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宫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 通牒,限令中国驻芦沟桥、八宝山附近部队 27 日正午退至长辛店,驻北平城 内及西苑之部队 28 日正午移至永定河以西地区。27 日凌晨日军不待中方答 复,即向北平近郊中国守军进攻。28 日晨日军实施总攻击。中国第二十九军 奋勇迎敌,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亲赴南苑前线督战,壮烈 殉国。29 日,蒋介石下令宋哲元撤至保定,北平沦入敌手。与此同时,驻守 天津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一部与天津保安队,曾向日军控制的海光寺营 房、天津各车站和东局子飞机场等处展开攻击,但敌众我寡,失败后于 30 日放弃天津,撤往马厂。 
 平沼骐一郎(1867—1952)日本首相(1939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 后入司法省,历任总检察长和大审院院长。1923 年起,历任司法大臣、枢密 顾问官、枢密院副议长和议长。期间组织国家主义团体国本社,并任社长。 1939 年继第一届近工内阁后出任首相。同德国进行缔结同盟的谈判。因外务 大臣和海军大臣反对接受德国方案,迟迟未获进展。同年 8 月《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签订后被迫辞职。旋又就任第二、第三届近卫内阁的国务大臣。1942 年出任驻汪伪政府“大使”。信奉国粹主义,曾创办“皇典研讲所”、“修 养团”和东洋文化研究所。成为右翼势力领袖。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 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后死于狱中。 
 平型关战斗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对日军的一次伏击战。1937 年 9 月 中旬,日军进逼晋东北的长城一线,防守平型关方向的中国第六集团军缺乏 信心,*第二战区司令部急电八路军求援。八路军总部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 以第一二○师进至雁门关之神池地区侧击由大同南犯之敌,以第一一五师进 至平型关之大营镇待机。9 月 24 日夜,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以 3 个团兵力冒雨 埋伏在平型关东北长约 13 公里的山沟公路两侧。25 日拂晓,日军板垣师团 第二十一旅团 4000 余人进入伏击圈,八路军突然发起猛攻。日军毫无防备, 车辆人马相撞,乱作一团。八路军战士冲向公路,迅速将敌分割包围,展开 白刃格斗。经 1 天激战,歼歇千余人,击毁汽车 80 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 用物品。此成为中国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打击了日军 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誉。 
 平汉铁路破袭战1938 年八路军破坏日军交通线的作战。为配合友军 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于是年 2 月 9 日夜起,首次实施破袭 平汉铁路北段(保定至新乐)的作战。至 16 日,先后攻占定县、望都、新乐 3 座县城,袭入满城、保定、方顺桥、清风店等车站,毙伤敌 500 余人,破 坏铁路 50 余公里,使交通一度中断。同年 4 月 28 日至 5 月 14 日,晋察冀军 区部队第二次破袭平汉铁路北段,歼敌一部,争取伪军 2400 余人反正,破坏 铁路 80 余公里。同年 7 月 6—8 日,为打击日军、巩固和扩展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军区部队和第一二○师第三五九旅,第三次破袭平汉铁路北段(同时 破袭平绥、正太铁路),共毙伤日伪军 1400 余人,破坏铁路 50 余公里,并 一度进至北平(今北京)近郊,破坏了石景山发电厂。 
东进(DrangnachOsten)德国侵略和奴役东欧国家的政策。十至十三世 纪德国封建主即在该政策下对斯拉夫民族和波罗的海沿岸各民族实行侵略和 日耳曼化。十七世纪起,勃兰登堡一普鲁士的诸侯继续向东欧扩张。希特勒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以地缘政治理论和种族理论为基础,再次强调该政策, 鼓吹在苏联和其他东欧国家夺取*生存空间。纳粹党执政后,即加紧推行该政 策,作为夺取欧陆霸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军(Arméed′Orient)法国在近东地区筹组的远征军。1939 年 7 月, 英、法、土三国谈判时,法军总参谋长甘末林即建议战争一旦爆发,应迅速 开辟巴尔干战线。同年 8 月,魏刚出任近东战区法军司令,试图以叙利亚为 基地,建立法国驻近东的远征军,并和该地区的英军取得联系;10 月,《英 法土互助条约》正式签订,但巴尔干各国联合仍毫无进展。1940 年 5 月德军 在西线大举进攻,法国战局急剧恶化,魏刚奉召回国,接替甘末林之职。扩 建东方军的计划遂告吹。 
东北军中国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原为奉军,北洋军阀武力支往之 一。1929 年 1 月由国民政府改编为东北边防军,张学良任司令。1931 年九·一 八事变后,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退入关内,1935 年奉调至陕甘地区进 行“剿共”。1936 年 12 月,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 张学良联合第十七路军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后张学良被扣,该军调 至河南和安徽,被蒋介石瓦解改编。 
东乡茂德(1882—1950)日本外务大臣(1941—1942,1945)。1908 年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入外务省。历任欧美及欧亚局局长。1937 年 12 月出 任驻德大使。次年 10 月被调任驻苏大使,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与苏联的关 系,促成《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1941 年 10 月就任东条内阁的外务兼拓 务大臣。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利用外交谈判麻痹美国。极力巩固德日意三 国军事同盟。1942 年 9 月因反对设立*大东亚省而辞职。1945 年 4 月任铃木 内阁的外务兼大东亚省大臣。主张以维护国体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 战后,于 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 20 年。病 死于美陆军医院。著有《大战外交手记——时代的一面》(后又以《东乡茂 德外交手记》为题)等。 
东方工人(Ostarbeiter)纳粹德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或德 占区从事奴隶劳动的波兰人和苏联人的称谓。被纳粹德国视为“劣等种族” 的波兰人和苏联人,禁止同德意志人接触,被迫在衣服上佩饰字母“O”以示 区别,试图逃亡者常被当众绞死。 
东方公约又称《东方洛迦诺公约》。苏联和法国为制止德国侵略,拟 订的欧洲集体安全条约。三十年代初,随着纳粹德国崛起,欧洲局势日趋紧 张,苏、法两国开始频繁的外交接触。1934 年 6 月底,由法国外长*巴都倡 议,经苏、法共同磋商后起草此公约草案。主要内容为:(1)苏联、德国、 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相互保证条 约,规定其中一国在遭到侵略时,其他缔约国应立即提供军事援助;(2)签 订以苏联参加*《洛迦诺公约》和法国参加《东方公约》为基础的《苏法互助 条约》。此后,苏、法两国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 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表示愿意参加,南斯拉夫重申和法国的同盟关系;德 国和波兰加以拒绝;英国反应冷淡。同年 10 月 9 日巴都在马赛被刺死后,虽 然经苏联的努力先后签订了*《苏法互助条约》与*《苏捷互助条约》,但整 个公约草案波法国当局置之高阁。 
 东方会议①日木原敬内阁为解决从山东、西伯利亚撤兵问题而于 1921 年召开的会议。②田中义一内阁为决定对华基本政策召开的会议。1927 年 6 月 27 日至 7 月 7 日在东京霞美的外务大臣官邸召开,由田中首相兼外务大臣 主持,外务及陆、海军、参谋本部、军令部、关东军等的有关人员参加。会 议通过以分离东北、蒙古和分化中国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对华政策纲要》。 同年 12 月,中国杂志《时事月报》刊登了《帝国对满蒙的积极政策》一文。 文中“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等内容与东方 会议的主旨及日本其后的侵略步骤相一致。 
 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通过对东欧的一系列外交、军事 行动以形成的巩固自身安全的地带。1939 年 9 月*德波战争末期,苏联于 17 日出兵占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28 日签订*《德苏边界友好条约》,11 月 1 日和 2 日正式将两地并入苏联。同年 9 月 28 日、10 月 5 日和 10 日,苏 联借口一艘被拘留的波兰潜艇从塔林脱逃事件,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及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取得在上述三国驻军和设立军事基地的权利。同年 11 月 30 日至翌年 3 月 12 日,苏联通过*苏芬战争和*《苏芬和约》,取得卡 累利阿地峡和维堡等地以及汉科半岛的租借权。1940 年法国军事崩溃后,苏 联进一步采取行动。6 月 15 日和 16 日,苏联指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 陶宛政府破坏互助条约,出兵占领三国,并于 8 月 3 日、5 日和 6 日接纳三 国加入苏联。6 月 26 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强调比萨拉比亚及北布科维纳在 历史上和苏联的联系,要求将两地交与苏联。次日罗马尼亚复照苏联,婉拒 苏方要求,并建议谈判。27 日苏联又提出最后通牒,罗政府曾向英、德、意 等国求援,未获成功,被迫于次日接受苏联的全部要求。30 日苏军即占领上 述两地。8 月 2 日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均加入苏联;前看组成摩尔达维 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后者则被纳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 联称这一系列行动为建立防御德国侵略的“东方战线”,它使苏联西疆增加 了二、三百公里的防御空间,但在苏德战争初期未能起到阻止德军前进的作 用。 
 东方壁垒(Ostwall)1943 年德军在苏德战场沿纳尔瓦(HapBa)河、普 斯科夫(пcko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