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词典-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止德军前进的作 用。 
 东方壁垒(Ostwall)1943 年德军在苏德战场沿纳尔瓦(HapBa)河、普 斯科夫(пckoB)、维帖布斯克(BИTeock)、奥尔沙(Opшa)、索日(Co ж)河、第聂伯河中游和莫洛奇纳亚(Moлoчhaя)河一线构筑的战略防线 的代号。1943 年春决定修建,当年秋季完成,随即在*第聂伯河会战中被苏 军突破。 
 东亚联盟日本右翼团体。为响应近卫内阁建设新东亚的声明,于 1939 年成立。领导人为*石原莞尔。倡导以日本为中心的各民族的“团结”。后因 其领导人与东条英机意见不合,1941 年被解散。1943 年一度复活,改名为“东 亚联盟同志会”,但直至日本投降未开展实质性的活动。战后又以“东亚联 盟同志会”的形式恢复活动。 
 东江纵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8 年 10 月广州沦陷后,惠 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相继成立。后遭国民党顽 固派军队挤压,一度东移海陆丰,处境险恶。1940 年 9 月,根据中共中央 5 月 8 日指示的精神,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辖两个大队,坚持在东莞、 宝安、惠阳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曾积极扰乱日军后方,营救各界人士、盟国官员 800 多人及保护港九同胞安 全撤退到内地,本身发展到 5 个大队。1943 年 12 月 2 日,改称广东人民抗 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辖 7 个大队,创建了 东江抗日根据地。1944—1945 年,先后派遣 3 支部队挺进粤北,开辟新区, 打击日军。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主力北撤山东,后编入解放军 第三野战军序列。 
 东条内阁日本东条英机任首相组织的政府(1941 年 10 月 8 日至 1944 年 7 月 18 日)。在日本加紧实施南进战略,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形势下组 阁。东条英机任首相兼陆军大臣,*东乡茂德任外务大臣(1942 年 9 月东条 英机兼任,后*谷正之接任,1943 年 4 月*重光葵接任),*贺屋兴宣任大藏 大臣(1944 年 2 月石渡庄太郎接任),*■田繁太郎任海军大臣(1944 年 7 月*野村直邦接任)。上台后即制定*《帝国国策实施要领》,决定 12 月上旬 对美英开战。随后以谈判掩护,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初战胜利一 度强化了东条的战争领导体制和国民统制体制。1942 年 4 月进行翼赞总选 举,成立*翼赞政治会。11 月设立*大东亚省,统辖殖民地和占领区,外务大 臣东乡茂德因持不同意见而辞职,东条自兼。但战局自 1942 年 6 月中途岛海 战失败后日趋恶化,东条进一步强化法西斯独裁体制。1943 年 11 月设军需 省,东条又兼军需大臣,谋求增加军火生产。同月召开大东亚会议,发表《大 东亚共同宣言》,企图利用占领区人力、物力来挽救败局。1944 年 2 月东条 又兼任参谋总长。但随着战局日益恶化,重臣间反东条运动加强。东条试图 请童臣*米内光政、*阿部信行、*广田弘投入阁,均遭拒绝。遂于 1944 年 7 月 18 日总辞职。同月 22 日由小矾国昭内阁接替。 
 东条英机(1884—1948)日本首相(1941—1944),将领。毕业于陆军 士宫学校和陆军大学。历任驻瑞士和德国使馆武宫、参谋木部作战课课长等 职。1929 年与*永田铁山等结成*一夕会。1935 年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为军 内统制派首领。1937 年 3 月任关东军参谋长,七七事变后,率‘东条兵团” 向察缓和晋北地区进攻,侵占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1938 年任陆军次官, 积极扩大侵华战争。同年 12 月任航空总监兼陆军航空部长。1940 年汪东条 英机第二、第三届近卫内阁陆军大臣兼对满事务局总裁,主张全面侵华和对 英、美开战。1941 年晋升大将,并由*木户幸一等推荐组阁,任首相兼陆军 大臣、内务大臣和对满事务局总裁。任内,发动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并进攻泰国、马来亚、菲律宾等地,挑起太平洋战争。1942 年兼任外务大臣。 次年兼任文部大臣、商工大臣、军需大臣。1914 年又兼任参谋总长,极度强 化独裁统治。1944 年 7 月在内外交困下,被迫辞职,但作为重臣,仍参与重 要国事。日本投降后,在逮捕时自杀来遂。1948 年作为甲级战犯被远东国际 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东非之战1940—1941 年英国和意大利在东非地区进行的战争,1940 年 6 月意大利参战时,在意属东非(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 马里)拥有装备齐全的驻军共 20 多万,比之分布于苏丹、肯尼亚和英属索马 里的 2 万多英军占有巨大优势,然指挥无能,且斗志不旺。7 月初,意军开 始出击,占领了苏丹和肯尼亚境年 3 个边境小镇。8 月初,又以 10 倍于守军 的兵力进攻英属索马里,迫使英军 2500 人从海上撤往肯尼亚。到秋季,英军 在肯尼亚集结达 7.5 万人,并利用北非战争间隙南调两个印度师和 1 个坦克 旅到达苏丹,准备反攻。1941 年 1 月 17 日,苏丹的英军朝厄立特里亚方向 发起进攻,连克数镇后,于 2 月初受阻子意军严密防守的高山要塞克伦。2 月 10 日,肯尼亚的英军也向意属索马里发动攻势,连克港城基斯马尤和首府 摩加迪沙后,即转向埃塞俄比亚年陆;3 月中同在索马里北部伯贝拉登陆的 英军会师后西进;4月6日攻克亚的斯亚贝巴。5月5日,埃塞俄比亚的海尔·塞 拉西一世重返首都。同时,在厄立特里亚境内作战的英军,于 3 月末结束” 克伦之战后,相继攻克首府阿斯马拉和港城马萨瓦,追击意军残部进入埃塞 俄比亚北部山区。5 月 17 日,意大利东非总督兼意军总司令*达奥斯塔公爵 率部投降,战争结束。 
 东京快车(TokyoExpress)*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期间,美国海军陆 战队士兵对日本舰队夜间突袭和*鼠式运输的一种称呼。由于美军掌握制主 权,日舰队往往在黄昏后美枫返航时,从拉包尔基地出发南航,穿过新乔治 亚岛和圣伊萨贝尔岛之间的狭窄水道,于牛夜时驶抵瓜岛海面,对岛上美军 机场进行炮击,同时将增援部队运送到瓜岛另一端日军所占的埃斯帕兰斯 (Esperance)角登陆,凌晨 1 时半左右返航,趁黎明后始自机场起飞的美机 朱及赶上时,到达清晨从拉包尔起飞的日本扒队巡逻区域。因日本舰队来去 匆勿,故获此称。 
 东京玫瑰(TokyoRose)见“达基诺”。 
 东京审判1946 年 5月 3日—1948 年 11月 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 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主要战犯的审判。根据*《开罗宣言》、*《波 茨坦公告》和 1945 年 9 月之日的日本投降书,1946 年 4 月设立远东国际军 事法庭,同年 5 月 3 日在东京前日本陆军省大厦会堂内正式开庭。审讯日本 甲级战犯 28 名,共开庭 818 次,记录 4.8 万余页,出庭证人 419 名,书面证 人 779 名,受理证据 4300 余件,判决书长达 1213 页。判决东条英枫、土肥 原贤二、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木材兵太郎、松井石根和武藤章等 7 人, 犯有破坏和平罪和违反战争法规、违反人道罪而处以绞刑;判决畑俊六、小 矾国昭(以上两人犯有破坏和平罪和违反战争法规、违反人道罪)、荒木贞 夫、桥本欣五郎、星野直树、木户幸一、南次郎、冈敬纯、大岛浩、佐藤贤 了、 田繁太郎、铃木贞一、贺屋兴宜(缺席)、白鸟敏夫(缺席)、梅津 美洽郎(缺席)(以上 14 人犯有破坏和平罪)共 16 人为无期徒刑;判决东 乡茂德犯有破坏和平罪而处以 20 年有期徒刑,重光葵犯有破坏和平罪和违反 战争法规、违反人道罪而处以 7 年有期徒刑;另外,被告永野修身和松冈洋 右在审判中死亡,大川周明因精神失常而释放。1948 年 12 月 23 日,在巢鸭 监狱处决 7 名绞刑犯,次日释放 19 名甲级战犯嫌疑犯。同年 12 月 29 日。撤 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于美国当局的操纵和包庇,不仅在审讯过程中开脱 了不少日本战犯,而且从 1950 年起,不顾有关国家抗议,陆续释放了贺屋兴 宜、重光葵、荒木贞夫、烟陵六等首要战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受审的 日本战犯(后两排) 
东方纪念章(Ostmedaille)纳粹德国军功章。大战期间授予在苏德战 场服役的官兵。被德国士兵讥称为“冷冻纪念章”或“冻肉勋章” (Gefrlerfleischorden)。 
东方总计划(GeneralplanOst)法西斯德国奴役和消灭苏联及东欧各国 人民的殖民计划,计划规定:要消灭占领区内近 3000 万居民(其余迁移出 境),将 1000 万德意忘人迁入定居,留下约 1400 万居民充当德意志人的奴 隶并使之“德意志化”,1940 年 5 月,由希特勒批准。1942 年 4 月 27 日, 德国东方事务部作了具体部署。战争过程中局部实施。 
东北挺进军中国*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在西北组织的抗日武装。七 七事变后,马占山受蒋介石委派到绥远大同组织挺进军司令部,兼理东北四 省招抚事宜。1937 年 9 月参加绥远保卫战。随后,在阴山地区抗击日军。1933 年斗月进驻绥、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哈拉寨。10 月底,正式成立东北挺进军 总司令部,下辖 2 个骑兵师,担负胡四太行至马棚之间的黄河防卫。至抗战 结束的 7 年间,虽多次出击日本侵略军,但未取得重大进展。 
东亚新秩序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称霸东亚的侵略目标和 口号。1938 年 11 月 3 日,在第二次《近卫声明》中提出。声称:“帝国所 期求者即建立确保东亚永久和平的新秩序”。强调以“日满华三国合作”为 基础,“实现共同防共,创造新文化,实现经济的结合”。随后在*《日华新 关系调整方针》中重申,并声明将限制第三国在毕的活动与权益,表明日本 独霸中国的野心。曾遭到美、英的外交抗议。1940 年 7 月,扩展为*大东亚 新秩东南方面军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2 年 8 月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分编 组建。初辖 3 个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3 个集团军相 1 个空军集团军。在斯大 体格勒会战中,曾负责统一指挥斯大林格勒方向全部军队(包括斯大林格勒 方面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军区等)联合作战。同年 9 月底改称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则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为叶廖 缅科。 
东南亚战区(SoutheastAsiaTheaters)见“东南亚战场”、“东南亚 盟军司令部”。 
东南亚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域性战场之一。其地域包括英属缅甸 (今缅甸)、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荷属东印度(今印 度尼西亚)、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暹罗(今泰国)和印度北部。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先后入侵该地区,美、英、中、荷等 盟国军队及缅甸、印度支那等地人民建立的抗日武装与日军进行作战。至 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战事历经约 3 年半。主要战役有缅甸战役、缅北战役、 英帕尔战役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