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武大帝-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睚眦杀人,解不知,此罪甚于解知杀之。当大逆无道。”
汉武帝采纳了公孙弘的建议,族灭了郭解一家。游侠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上引人注目的群体,他们以武犯禁,无视国家法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借班固、荀悦之口肯定公孙弘建议族诛大侠郭解。王夫之则说:“公孙弘请诛郭解,而游侠之害不滋于天下,伟矣哉!”
司马谈以故交,安置郭解遗族于夏阳(韩)。]
秋,燕王定国有罪,自杀。国除。
出主父偃为齐相。主父偃跋扈贪赂,收诸侯金。
诛主父偃,族其家。
[“主父偃方贵幸朝,宾客以千数,及其族死,无一人收者。惟孔车收葬之。武帝闻之,以为孔车长者也。]
元朔三年(B126,乙卯),31岁。
冬,匈奴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谷蠡,即骨嘟,疙瘩)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於单。於单降汉,封为涉侯。
三月,诏大赦天下。
王太后薨。
以公孙弘为御史大夫。初设内外朝。遂以卫青主内朝,公孙弘主外朝。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始通西南夷。
张骞自大月氏归,拜为太中大夫。
张骞去国计十三岁。张骞带回匈奴周边及西域形势地图。帝喜庆,令民大哺五日。
夏,匈奴数万骑攻入塞,杀伐郡太守,略千余人。
秋,入雁门,杀掠千余人。匈奴右贤王怨汉夺河南地而筑朔方。入河南,侵扰朔方,杀略甚众。
以中大夫张汤为廷尉。
[廷尉,主司法狱政。相当于今之公检法总长也。]
使卫青部将苏建筑朔方城。
命卫尉苏建(苏武之父)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襄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
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凡十万余人。大胜,斩首万五千级。
元朔四年(B125,丙辰),32岁。
冬,行幸甘泉宫。
夏,匈奴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每路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
以董仲舒为胶西王相。
元朔五年(B124,丁已)33岁。
冬11月,免薛泽丞相,以公孙弘为丞相,封平津侯。以布衣为丞相封侯自公孙弘始。
[夏六月,诏“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才。”丞相公孙弘奏:“请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第其高下,以补郎中、文学、掌故;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辄罢之。又,吏通一艺以上者,请皆选择以补右职。”自此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六月,公孙弘与太常、博士一起上书汉武帝,提出兴学、置博士弟子、任儒生为官的建议:
“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兴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常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
此外,还有任儒生为左右内史、太行卒史、郡太守卒史、中二千石属,郡属等职的建议。此一上书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为广大儒生入仕开启了一个畅通的门径,使西汉的官吏成份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于这一新的人才选育制度的形成,公孙弘起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元朔五年(前124年),弘向汉武帝提出了为太学博士置弟子、复其身和以学业状况任官的一整套建议,得到了武帝的首肯。这样,儒生入仕就有了规范化的门径。随着同刘邦一起创业的武将功臣从政坛上消失,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成为历史陈迹,一批又一批的儒生跻入汉帝国的庙堂,西汉官吏“彬彬皆文学之士”,文化素质大大提高。
经过卫绾、公孙弘、董仲舒等人的努力,使西汉的统治思想基本上完成了由黄老之学到儒学的转变,实现了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此一转变,对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在孔子、孟子、荀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儒学与政治的结合还仅仅是大师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那么,到西汉建国伊始,儒学与政治的结合就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26)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叔孙通制朝议,张苍定章程,使汉高帝刘邦从实用的层面上认识了儒学的价值,因而才出现他以太牢之礼曲阜朝圣的场面。但此后惠、文、景时期由于黄老之学的兴盛,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暂时中断。不过,由于汉初一批儒学大师的努力,使儒学的勃兴形成了不可阻挡之势。而在董仲舒之手推出的新儒学使汉武帝认识到它巨大的思想价值。由此,导致了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政策的出台。

在推动此一政策出台和此后实践儒学与政治结合的过程中,公孙弘以丞相之尊发挥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推动了儒学与刑法的结合。此后在两汉司法实践中盛行的“《春秋》决狱”,他应该是重要的启诱推动者之一。汉武帝时期执掌司法权的张汤就以公孙弘为老师,时时请教之。]
[孟祥才云:“公孙弘主要是专以儒术谋求禄利的儒士。不是专治经学的儒学家,不是学者型,是官僚型人物。同学术领袖董仲舒不是同一类型,不是以儒家经义为最高原则,用经义指导政治、规范政治,而是以圣旨为唯一的最高原则,以经义服从政治。]
[董仲舒以“从谀”斥公孙弘。司马迁、班固评公孙弘“希世用事”,“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公孙弘荐董仲舒出任胶西王相。胶西王乃刘彻异母弟,素霸悍。弘以为非仲舒莫可为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遇之。]
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
以卫青为大将军,将六将军,十万人,出朔方、高阙击胡。(高阙,地在今内蒙狼山中麓石兰计口。(据唐晓峰实地考记。))骑都尉韩说擒获右贤王。
[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大行李息为将军,皆统属大将军。]
[“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亲信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虏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此役俘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六千户。]
[“元朔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左内史李沮……太仆公孙贺……代相李蔡……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匈奴左贤王挡卫青等兵。”
(朔方郡,元朔二年置,郡治在今乌拉特前旗东南。)
“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
(卫青“麾下”军与四领属将军的出塞点显然不在一处:前者是从窳浑出发,经高阙出塞;后者是从朔方出发,在朔方以北某山口出塞。两路大军一东一西,对右贤王庭形成钳击态势力。)]
夏6月,颁布《劝学诏》。
丞相公孙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
淮南王与衡山王谋反,计未果。
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赃罪,并置武功爵。
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时孔安国为博士,传授孔氏所藏《古文尚书》,开拓古文尚书学派。
秋,匈奴万骑入代,杀都尉朱英,掠千余人去。
司马迁仕为郎中。
元朔六年(B123,戊午),34岁。
春2月,卫青率六将军骑兵十万,再出定襄数百里击匈奴。得首虏前后万九千骑。而汉亦亡两将军、二千余骑。
[以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军将军,太仆贺为左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前将军赵信兵败,降匈奴。苏建仅以身脱,赎为庶人。]
[赵信,故胡小王,降汉,封翕侯。以前将军与右将军分行,独遇单于兵,故尽没。单于得赵信,以为“自次王”。用其姊妻之,与谋汉。信教单于迁北绝漠。以诱疲汉兵。乘弊而击之,无近塞。单于从其计。]
此役后,大单于将龙庭北迁至瀚海(戈壁)漠北,以避汉军。
霍去病率轻骑八百随卫青出征,立功封冠军侯。
[霍去病,卫青甥,年十八,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骁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袭敌立功。]”
(《汉书》注:“匈奴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何按,牛羊尸腐为病,以播疫病也。此即现代所谓细菌战、生物战也。)
张骞任随军校尉,以知水草地理,使军免饥渴,有功。封博望侯。
6月,有司奏请置武功爵,以荣战士。诏民可买爵赎罪。大犒赏功臣将士。
置武功爵,凡十一级。命汲黯与爵事。
[六月,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臧罪。置赏官,名曰武功爵,级十七万,凡直三十余万金。诸买武功爵至千夫者,得先除为吏。]
元狩元年(B122,已未)35岁。
冬10月,上行幸雍,祠五畴。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11月,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事泄,自杀。国除。受牵连而死者数万人。
[下诏曰:“朕闻咎繇对禹,曰:在知人。知人则哲,惟帝难之。盖君者心也,民犹肢体,肢体伤则心惨怛。

汉武帝生平大事年表(27) 

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连载:汉武大帝   出版社:   作者:导演:胡玫 编剧:江奇涛  

昔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流货赂,两国接壤,怵于邪说,(指《淮南王书》)而造篡弑(指谋废立、政变事)。此朕之不德。
命优抚孝弟、力田。孤、老、寡、鳏、独,赐帛人二匹至五匹。八十以上赐米人三石。

有冤失职,使者以闻。]
12月,大雨雪,民冻死。
济北王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武帝以他邑偿之。
夏4月,赦天下。颁《左官律》、《附益法》。
立刘据为皇太子。以石庆为太子太傅,庄青翟为太子少傅。
5月,匈奴万人入上谷,杀略数百人。
派张骞从四川四道并出,欲打通身毒(印度),终不能通。至滇,夜郎而还。复事西南夷。
[初,张骞在大夏见蜀布、邛竹杖,闻来自身毒(印度古名),估计从蜀地西南行可至。武帝采纳其说,令骞派使者分道寻访身毒。使者至滇国(在今云南东部滇池一带),滇王当羌亦问:“汉与我孰大?”使者还报,武帝始再留心西南之事。]
以乐安侯李蔡为御史大夫。
11月,严助坐事诛。公孙弘自求免归。武帝作《报公孙弘书》答之。
董仲舒以老病辞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