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刑徒-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起来,王公对这位广武君,非常敬重?”

“敬重倒也说不上,只是爱惜他才华耳……如今,这能文能武地人,的确是越来越少了啊!”

其脸上的笑意,陡然不见。

“沛公拜托王公地事情,就是想请王公,在那广武君北上之际,将其杀死!”

“啊!”

王恪不由得大吃一惊,张大了嘴巴,看着食其。

窗,一道黑影,悄然没入了一片花海之中,眨眼间不见了踪迹!

———————————————————

第三0三章 … ~长征(三)~

水潺潺东去,宛如玉带,绕沛县而行。

刘+抵达沛县之后,并没有住在沛县城里,而是在沛县城外的泗水亭畔安顿下来。不仅仅是刘+,还有+夫人、刘巨、王姬等人,也都一同住在了泗水亭。这里,承载了他们许多回忆。昔日的酒场已不见了踪迹,不过连片的田庄,还有泗水亭官驿,足够刘+等人居住。

抱着刘秦,牵着刘元的手,刘+在泗水亭外漫步。

“想当年,爹就是在这里起家,和你其伯、唐伯他们,一手创出万岁酒,有了杜陵酒神的赞誉……你们看,那边土地,当年是我酿酒的地方。呵呵,这一晃,可就过去了十年之久。”

刘秦问道:“爹爹,唐伯父他们现在何处?”

“在巴蜀,和爹爹一样,努力的想要打造出一个千秋盛世。

秦,你要记得,这世上并没什么真命天子。爹起于这田埂之间,将来你万不可忘记这一点。

水能载舟,亦覆舟。

今日之嬴氏帝王,就是前车之鉴。”

“爹,公叔先生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使民,而不可使知之。要实其腹,虚其心……

孙先生却说。当教化苍生。使其知荣辱。一个使其知。一个不可使知之。不免矛盾了。”

刘看着刘秦。不免有些惊讶。

他今年还不到十岁吧。怎就开始学习这些?

一旁刘元却开口。“也不矛盾啊!说不定叔孙先生所说地教化。就是要百姓不可知嘛……民智不开。你说什么。百姓就信什么。知与不知。其实只是一念之间。我倒不觉得有甚矛盾。”

刘。已十二岁了!

刘+诧异地看着她。心里不免疑惑。

“小爸,是小弟修学时,我在旁边听,自己琢磨出来地。”

刘元已知道了刘+是她的父亲,但她却不喜欢称呼刘+‘爹爹’。吕曾私下里询问过她,刘元说:“爹爹是坏人,害得母亲身死,我经常在梦中诅咒他……我不要叫小爸‘爹爹’,那样会在梦中,连小爸一起诅咒。”

这倒是事实!

吕就有好几次听到,刘元在梦中诅咒刘季。

小孩子的思想非常单纯,也许在刘元的心中,并不希望刘+成为和刘季一样的人吧。

所以,刘+也没有在意……

刘元说的这些,并非没有道理。

事实上,历朝历代,帝王家都把持着喉舌。他们需要百姓知道什么,那么百姓才可能知道什么。

美其名曰:教化,开启民智!

可不希望百姓知道的事情,他们绝不会说出半句。

甚至,会阻绝各种渠道,不惜用国家机器去镇压……

刘+笑了笑,揉了揉刘元地脑袋,又掐了掐刘秦的脸蛋,“秦,以后要和姐姐一样,自己多思考。

先生们教给你的东西,终究是他们自己的思想,而非属于你们。

《论语》为政里面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说地就是你;元,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却是你。”

刘元和刘秦都很聪明,但却各有各地毛病。

刘秦好学,但不好独自思考;刘元呢,虽爱思考,但却往往断章取义,听一两句次课业,就不愿再听,缺乏长性。对于这一点,吕也私下里提醒过刘+。但是刘+却认为,应该在合适的机会告诉他们。说教式的东西,小孩子往往不爱听。这一点上,刘+自己深有体会。

午后的阳光很温暖,照在人的身上,暖洋洋。

父女三人就坐在泗水河畔地草坪上,说着话,聊着天。

刘元和刘秦,都很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毕竟父亲整日都在忙碌,很少有时间和他们一起玩耍。

大部分地时间,都是~个孩子在叽叽喳喳的说话。

刘+偶尔应和,面带着微笑,安静地聆听……



他头枕双手,躺在草坪上,鼻端萦绕着淡淡的花香,耳边回荡着潺潺地水流声。那微风掠过,好不轻柔。

刘秦和刘元,有样学样的在他边上躺下来。

刘元枕着刘+的肚子,刘秦靠在刘+的腿上。三个人谁也没有说话,就这样安静的躺着。

长久以来,被各种事情纠缠的有些燥郁的心情,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中,被洗刷的干干净净。

因过泗水与童戏,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

远处,传来了马蹄

刘+睁开眼睛,知道这短暂的宁静,已经过去了。

刘秦睡着了,发出均匀的鼾声。刘元则坐起来,面带着一丝恋恋不舍。

“小爸,我们回家吧!”

看得出来,她并不想回家。只是知道小爸在做大事,能陪着自己在这里玩耍半日,已是难得。

刘+突然笑了,抱起刘秦,“元儿,来,跟小爸骑大马!”

“啊?”

不等刘元反应过来,刘+已伸出大手,将刘元托起来,让她骑在自己的脖子上,“走,我们回家喽!”

抱着刘秦,让刘元骑着,刘+站起来,又让刘元发出一声轻呼,下意识的抱住了刘+的脑袋。

回家喽!

刘元的心里,好温暖。

她弯下腰,把脸蛋儿贴在刘+的头顶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君侯……”

来的人,是李成。

不过当他看到这一幕景象时,却不由得呆愣住了。

刘+相识,也不是一两日了。李成见过在富平县城;出的刘+;见过在河南地冲锋陷阵,杀人如麻地刘+;见过在楼仓,沉稳冷峻,运筹帷幄地刘+……可是,他却没有见过,这一刻,脸上洋溢着笑容,活脱脱一个普通人的刘+。这一刻,刘+只是一个父亲。

“我们回家!”

刘+朝着李成打了个招呼,迈开大步,向官驿走去。

李成也没有出声,牵着马,看着在前面走的刘+,突然间,脸上也浮起了一抹笑容。

他想起了郁郁而终的爷爷,想起了在咸阳病故的父亲……小时候,爷爷也欢这样子,让他骑在脖子上!始皇帝宏才大略,大公子扶苏也胸怀乾坤。可是李成总觉得,他们有点冷漠。

也许帝王家出,注定了他们是这样子。

李成更喜欢这一刻的刘,因为他觉得,不管外面传的有多玄乎,刘君侯其实,只是一个人!

回到泗水亭官驿地时候,吕带着一个年轻的女子,正走出来。

那女子年约二八,长的是那种花容月貌,国色天香。但也不丑,算得上是小家碧玉吧。

身形,好似江南女子。

流露着一种婉约之气。很安静,跟在吕的身边,丝毫没有那种锋芒毕现光彩,也不似戚姬那种聪明伶俐。如果不仔细看,甚至不会注意到她。这就是魏咎派人送过来的二十个吴越女子之一。吕只留下了八个女子,+夫人和吕文夫妇各留两个服侍,她和王姬,一人一个。

留在吕身边地女子,姓薄,祖籍吴中。

是项梁过江之后,送给魏咎的礼物,后来又被魏咎转送给了刘+。

没有名字,所家都叫她薄女。年纪小称之为女,等过了二九,就要改称之为薄姬了。

倒是个挺有眼色的女子,而且能拂的一手好琴。

吕见刘+这模样,不由得眉头一蹙,上前刚要开口,却见刘+把手指放在了唇边,“嘘,都睡着了!”

刘秦睡得很香甜,刘元抱着刘+的头,也睡着了!

把刘秦交给了吕,刘+又摆手,示意薄女过来,小心翼翼的把刘元抱下来,“让他们好好睡觉。”

“阿+,你应该注意点,怎么说你也是……”

刘+一瞪眼睛,“也是什么?不管我坐在什么位置上,我都是他们地爹。哪个敢乱嚼舌根?”

脸上虽然带着不满,可是心里面,却很温暖。

吕回瞪了刘+一眼,“好了,快点进去吧……曹大哥和任大哥,陪着萧先生来了,在里面等你。”

“萧先生来了吗?”

刘+闻听,不由得一喜,连忙往里面走。

“夫人,莫怪君侯,他这般喜爱孩子,说明他顾家,同样也在乎您啊。”

薄女轻声劝说吕。

吕忍不住笑了,“这个我自然知道,只不过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却要多注意这礼仪才行。

这是叔孙先生不在,否则一定会说教他地。

嘻嘻,不说这个了……薄女,你带孩子回去睡觉,我要和嫂嫂,进城一趟,办一些事情。”

“!”

薄女点点头,让两个健妇抱着刘秦和刘元回房睡觉。

刘+走进了厅上,一进门就连连道歉,“让先生久候,实乃刘+之过。刚才故地重游,不小心就忘了时间,还请先生恕罪,恕罪。”

先生,自得是萧何。

这一晃啊,可就是三年没有见了!

自~当年伴驾随行,就再也没见过萧何。

如今这一见,却不免心中生出了几分感慨。

萧何,真的老了!

要说地话,萧何如今也才四十多岁。

可两鬓斑白,看上去好像五六十的模样。他地那种老态,并非只是身体上,而是发自内心。

看得出,萧何的日子,过的并不畅。

“萧某一阶下囚徒,怎敢劳君侯如此看重。”

刘+一把攫住了萧何的手臂,不让他行礼,“萧先生,值不值得,要我说才算数,你说的,不算。

算起来,与萧先生相知,业已十余载。

对先生的人品和才学,刘+一向十分敬佩。只可惜,这造化弄人,让你我屡次不得不兵戈相见。但这并不影响刘某对先生地尊敬……刘某地心思,想必老曹都已经和先生如实说过了。

是去是留,刘某绝不敢强求。

但+有一言: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齐楚两地,不日间定有无数惨烈战斗。到时候,大战一起,血流成河,饿千里,民不聊生。+以为,这场灾难,只怕会延绵各地,苍生将苦。”

萧何的面颊,微微一抽搐。

“君侯莫不是认为,老秦无力回天?”

刘+扶着萧何坐下来,“这在座之人,都不是外人。老曹和老任,加上你我,也算是同乡之谊。

以先生之才华,难道还看不清楚吗?阉奴不死,老秦必亡!”

萧何说:“既然如此,君侯当挥兵而上,杀入关中,斩杀阉奴才是。为何要选择北上,去那苦寒之地?”

“非+不想,实不可能!”

刘+正色道:“我乃大公子之人,二世对我忌惮颇深,恨不得取我性命……要入关中,非兵强马壮不可行。可问题在于,这山东各部,谁又会允许我兵强马壮?楚人、齐人……哈,只怕恨不得我死吧。刘某有自知之明,虽空怀济世

却无挽救苍生之力,故而才北上。”

萧何默然不语,看不出他心中所想。

刘+说:“先生莫要以为我北上,是芶且偷生,不顾苍生之苦。

当年,上将军动倾国之力,与匈奴人血战,拓土三千里,才有今日之九原。也许在先生看,匈奴已退,北疆安宁,去九原实乃不智。可我却知道,那匈奴也好,月氏也罢,还有东胡人,窥视我中原之心不死。北疆兵马尽出,平剿山东之乱。其结果……哈,我还真不敢说。

但我知道,若北疆无人,则胡祸定起。

若弃了九原郡,日那胡人就可以直接威胁雁门,兵犯马邑,直入我中原大地,才是真正之苦。

我欲在河南地休养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