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模铸炮法虽然免了外层的泥范,但内层还用泥芯,尽管湿气比纯粹的泥范少得多,但还是难以避免。而且泥芯的表面光洁度很容易出问题,造出的炮和泥范铸的炮一样,都需要在旋磨内膛上下很大功夫。
    火炮最重要的不是炮体,而是内膛,如果能彻底丢开泥范,气泡问题就能基本消除。龚振麟的铁模铸造法原本还可以再朝前进一步,但目的和眼界的局限,让他对火炮制造的贡献就此止步。
    为了解决内膛问题,英国人在四五十年后,靠着蒸汽机的蛮力,在铸造出来的实心铁柱上直接锤钻出炮膛。李肆现在没有蒸汽机,他只能以龚振麟的思路为出发点,依旧用铁模,也就是铁炮芯。
    但用铁炮芯的话,就有一个绝大问题,这就是关凤生的疑问,怎么把铁炮芯取出来?如果太早取,会损坏还没冷却完毕的内膛,如果太晚取,铁芯就会跟炮融在一起。
    李肆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综合工程,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铁芯的打磨,必须要打磨得极为光滑,真如镜面一般,虽然现在没什么趁手的工具,磨床也还靠人力,但这是小炮,问题还不大。第二则是进一步研究铁范浆液,让它能更有效地阻绝铁水和铁芯的粘连。
    第三点就得靠何木匠出手了,趁着这几天搭建新炉子,提升铁料质量的功夫,李肆把变速齿轮的渐开线理论教给了何木匠和他的学徒,其实李肆也不懂什么渐开线方程,但原理知道,教给了何木匠,让他能琢磨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先。
    历代铸炮多是搭台,把炮范立起来灌铸,书迷们还喜欢看:。李肆让何木匠在台上多设一个螺旋吊车,以齿轮传动,加上导轨,将铁芯***炮范里。当灌铸进去的铁水冷却到一定程度后,就摇动手柄,转动铁芯,再把它吊出来,这样就能解决粘连问题。
    关凤生问:“其实用裹泥铁芯应该就足够了,只这铁范,我估摸着就能减少大半的废率。内膛稍微差点,旋磨一下也该没问题,反正比早前的泥范强得多,何至于这么大费手脚?”
    几天下来,关凤生和田大由对完成这造炮任务已经没有丝毫疑问,不必晒泥范,时间里最大的一头就去掉了。现在铁料问题解决,铁模眼见着就能出来。铁模好了,铁芯再花点时间,同时等着何木匠那边的配套工程,满打满算,四门炮最多也就是一个月的事。只是李肆在这炮上动这么多心思,让他们很有些不解。
    “这些技法只是书上说的,成不成还得试试,试出来了就是手艺,以后说不定还能用上呢,趁着这功夫练练手。”
    李肆的话里暗藏“祸心”,可他们并没听出来,心神都被“手艺”一词给吸引走了。
    借着这造炮,李肆已经将接近于灰口铸铁的优质生铁,新一代冶铁炉,铁模铸造,齿轮传动等等技术演练了一番,心中暗爽不已。
    “爹,你真不担心之后的事?”
    可有人却很不爽,当田大由回到现在已经属于他的客长屋,准备安排明天的工课时,他儿子田青跟了进来,一脸阴霾地这么问着。
    “天塌下来,有四哥儿,有你关叔,还有你爹,你怎么成天就絮絮叨叨个没完!?安心跟着关叔学手艺不好?”
    田大由恼怒地斥责着,看起来父子俩在这个话题上已经不止谈过一次了。
    “钟老爷还有他背后的白大人,是咱们能斗得过的吗?李肆到底要把咱们村子带到什么地头去!?这炮就算造好了,钟老爷就会放过咱们?说出来谁都不信!”
    田青捏着拳头,一脸的激愤。
    “有四哥儿在,还有什么好怕的?再说都走到这步了,还要怎么办?大人都不操心,你一个娃娃劳什么神!?让你去蒙学读读书,你也不去,字都不识,有什么资格说这些?好啦,别打扰我做事!”
    田大由平素管人很有一套,可对上自己的儿子,却没了什么法子,只是烦躁地挥手把田青赶走。
    “李肆?我见他就是个没安好心的人!”
    田青恨恨地嘀咕着,咬牙离开。
    “整个村子,就没人看出不对劲,他李肆把事情闹腾得越来越大,有本事来收这首尾吗?到时候拍拍屁股就走,谁也拦不住!反正就是他孤家寡人一个,留下咱们村子的人干瞪眼死遭罪!”
    村外偏僻河湾边,田青一边丢着石头,一边骂着。
    “老天爷怎么还不下雷来劈了他!”
    咒骂之后,转头四顾,脸上更是燥乱。
    “表妹怎么还没来?难道她……”
    视线再转回来,田青怔住。
    就见河面上,一艘方方的漕舫船漂了过来,大半船身都被罩住,只在船头露出一块甲板,两个穿着七彩异装,头带覆纱笠帽的人正在船头说笑着。声如银铃,姿影绰约,竟然是两个年轻女子。
    “莫不是仙女下凡?”
    田青的心神模糊起来,就直勾勾看着那船越漂越近。
第三十八章 妖女何方来历
    第三十八章妖女何方来历
    “王婶子,真是对不住了,这银子你一定得拿着,书迷们还喜欢看:。”
    李肆一脸郁闷地将银子塞给王寡妇,倒不是为银子,而是为自己的无知。
    铸炮的事一一安排好,李肆暂时空闲下来,感觉自己不能这么散漫,他就开始了晨练,也就是跑跑步打打拳什么的。昨天趁着晨练的功夫,顺手帮王寡妇割猪草,就当是骑马与砍杀的草版训练。结果他不仅眼神不好,还不懂识草,不知道割了其他什么草,猪仔吃了,当天就发了痢,晚上更是直接挂了三头,剩下几头也奄奄一息。
    “我这是割到了断肠草吗……”
    李肆憋屈地自嘲着。
    “这几头猪就算全长肥了,连骨头带肉也不值三十两银子,四哥儿你……”
    王寡妇一脸惶恐,可见李肆脸色不太好,也没敢再推却,小心翼翼地接了银子,看着李肆有些萧瑟的背影,这妇人低声感叹:“四哥儿真是菩萨心肠,可惜以后他是再不会帮我割草了,书迷们还喜欢看:。”
    穿越而来,料事如神,正志得意满,却遭受了这样的打击。李肆心情不太好,没去矿场,就在屋子里抱着书缓解情绪。他可没看那什么《元史-食货志》,而是从李老爹遗留下来的书里找了本《广东新语》来看,美其名曰适应版式,其实是在当小说消遣。
    看到讲广东黑社会的“粤盗”篇,介绍什么凤阳帮、新会盗、疯人帮,感觉很是新鲜。特别是这疯人帮,不知道患了什么病,疯疯癫癫的,结果被各方势力当枪使。劫匪绑了肉票,让疯人去当家属的引路人,粮差催粮,也让疯人去屡催不缴的人户门口躺着,真是黑白通吃……
    这版式终究适应不了,一篇看完,眼球肿胀,李肆揉着眼睛出了屋子,心想幸好段老秀才给他留了两个月时间,否则那本《元史-食货志》是没指望看完了。
    蒙学正好下课,范晋范秀才伸着脖子转着脚踝,犹豫了好半天,才鼓足勇气凑了过来。
    “四哥儿,有件事……”
    处得熟了,他也跟村人一样称呼李肆,听他吭吭哧哧说完,李肆毫不犹豫,就准备掏银子。原来这范晋家中有事,需要用钱,他来找李肆商量能不能预支薪水。
    手刚伸进腰间的荷包,李肆忽然心中一动,这可是个机会……
    “一下欠这么多债,范秀才,你是准备给咱们村子当长工了?”
    李肆一问,范秀才脸也垮了,他可不是借小钱。
    “银子先给你,我这有桩差事,你能做的话,我算你工钱,千字一钱银,书迷们还喜欢看:。”
    一听李肆的要求,范晋大喜,抄书而已,小事一桩。就是这报酬的计价……真是怪异,千字一钱,一两银子就得抄万字,万字……多恐怖!?(鄙匪泪目,自己咋不能挣千字一钱呢?)
    “不讲究字,能看清就好。”
    李肆补充了一句,范秀才转着眼珠一盘算,每日到了下午他就没事了,就算只用两个时辰抄书,一天怎么也能抄一千字,一个月就是三两,这可跟现在的束修一样多……
    “得按照黑板的版式抄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错了可不付钱。另外,该断句的地方,你得用我教你的符号断。”
    接着李肆这话,让范晋脸上又是一僵,犹豫了片刻,他咬牙点头,反正这段时间在黑板上也适应了这版式。
    将那本《元史-食货志》连带二十两银子交给范晋,李肆身上又是空空,不过想着之后就能看到新版书,连带又坑害了范秀才,心中舒爽,之前的郁气也消散无影。
    接着李肆去到矿场,刚转过山头,就听到了吵闹声,心中一震,出事了?
    “你一个半大小子,跟那些妖女厮混什么!?来历都没搞清楚,就不怕把你心肺给摘了!?”
    原来是田大由正在责骂他儿子田青。
    “光天化日的,哪有那么多怪异?人家找我问路,我总不成装聋子哑巴!”
    田青满脸通红地辩解着。
    “路?驾着船呢还问路,你是傻子,你老爹可不是!”
    田大由一点也没给儿子留情面,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呵呵低笑,书迷们还喜欢看:。
    “田镶头,少年人血气方刚,那些妖女穿得太艳,也难免被摄了眼神。别说田青了,你看那些小子,一个个不都像丢了魂似的?”
    何木匠在一边劝解着,李肆看过去,嘿!几十号小伙子都朝着前方某个方向踮脚引脖地观望,像是后世包围影星的饭丝一般。而矿场上的护卫也都聚在一起,朝远处指指点点,一脸的兴奋。
    走进矿场,就见到几十百来米外的河岸边正泊着一艘舫船,几个斑斓艳丽的身影在船上立着,朝矿场这边打望,一根搭板从船头伸了下来,又是两个五彩身影站在河岸上,跟那群小子遥遥相对。
    什么妖女?何方来历?
    等再走近些看得仔细,李肆恍然,原来不是妖女,而是“瑶女”。
    “不知道哪里来的过山瑶,多半是来卖瑶布钗簪和山野货的。”
    关凤生也被闹得从下面的矿坑出来了,见到对方身影,这么跟李肆解释着。
    李肆前世身在广东,这过山瑶当然知道。瑶民在广东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聚寨定居的排瑶,就在英德西面的连州,也叫连南八排瑶。而过山瑶则是经常迁居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山穷水尽了,就换个地方继续生活,在英德西北的乳源最多。李肆曾经做过一期详细的排瑶“耍歌堂”报道,对排瑶更熟悉一些,
    排瑶很封闭,就过自己的日子,不怎么跟外人打交道,而过山瑶因为是一路迁徙,跟汉人来往很多,有时候也被汉人称为熟瑶。
    熟归熟,却还没放纵到这地步,过山瑶的礼教之防比排瑶更贴近汉人,怎么会有这样一群过山瑶女自己跑出来做买卖呢?
    就见那两个岸上的瑶女上身是镶边领的绣花衫,腰间围着花围裙,挂着长方的花色布袋,***是长不过膝的青黑绣边褶裙,腿上缠着绑腿,脚上则是勾头花鞋。艳丽的斑斓花纹勾在身线上下,胸前耳边和头上,银灿灿的饰物在阳光下闪烁不定,纵然只是远观,也惹眼到了难以转开视线的地步。
    看着那些瑶女头上的青黑绣花头巾,李肆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但接着又想,眼见才为实,看来后世的记述多半有误,人家就是这么开放。
    不过现在是非常时刻,不能出什么岔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