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7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掉头跑回家自摆乌龙的离奇事件。而且,早期的鱼雷射程普遍较短,高速发射时一般在2、300米左右,低速发射时可以达到500米,在枪林弹雨中,要逼近到如此近的距离上发射鱼雷,显然对发射人员的心理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英国海军章程就明确规定,“雷艇必用敢死之士”。除了射程短、航向不准外,当时的鱼雷定深也极为繁琐复杂,必须统一在维修车间进行定深后再装上舰船,作战过程中就无法再调校定深,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鱼雷命中的精度。尽管有诸多不足,但是鱼雷作为19世纪海军中最新潮、最具威力的武器,开始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对火炮这一传统的海上利器提出了挑战。 
鱼雷艇进入中国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洋务自强运动的中国,一朝主动打开国门,对外来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之强,可能远远超出今天人们的想像。由李鸿章等一批地方实力派官僚的发起、推动,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古国,开始艰难地向国际政治舞台迈步,国内生活各个方面也都缓慢地开始了变化,各项近代军工业、民用工业纷纷举办,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基础由此奠定,东方巨狮缓缓醒来。但令人扼腕的是,这场自下而上的大改革,因为面对着过于强大的阻力,注定永远无法触及国家政治制度方面,最终留于表面,“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人耶?!天耶?!”(李鸿章语)短短30年的时间,一代人的努力随之灰飞烟灭。今天的人们反思洋务运动的功过,痛心改革失败之余,不应遗缺的是对那些先行者们艰难努力的尊敬。
在以军事自强为核心的洋务运动早期,中国对于世界军事领域的新发明、新武器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紧追世界潮流。1874年10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受邀,在天津大沽口参观俄国军舰时,第一次见到了发射鱼雷的表演,立刻为这种新式武器所折服。中国自建设近代海防开始,在购造西式军舰的同时,就曾采购和仿造过大量的水雷用于要港防御,深知水雷的惊人爆炸威力的李鸿章,突然看到了一种能够自己航行攻敌的特殊水雷,不啻于如获至宝,这以后,李鸿章变成了中国高层官场著名的鱼雷迷,中国近代海军的鱼雷装备工作经他的一手推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1879年,中国向英国定造“超勇”级撞击巡洋舰,承造军舰的阿姆斯特朗公司最初许诺,这级巡洋舰上会装备新潮的舰载小型鱼雷艇,这或许是李鸿章决策购买这些军舰的先决要素之一,但令人失望的是,后来在“超勇”级军舰的建造过程中发现,过小的舰体无法承载鱼雷艇,遂被迫折中变通,更改为搭载体量更小,仅有12吨的杆雷艇。这次挫折,可以看作是中国购买近代鱼雷艇的最早尝试。
1880年,中国特使徐建寅、李凤苞在德国洽谈定购大型铁甲舰时,同步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定造了2艘鱼雷艇,是为中国购买鱼雷艇的开始。这两艘鱼雷艇为同级,是德国建造的第一型采用鱼雷发射管装置的鱼雷艇,排水量28吨,长26。82米,宽3。05米,吃水1。02米,装有一座小型的汽车式锅炉(一种小型燃煤锅炉的名称,主要用于鱼雷艇等小型船只)、一台往复式蒸汽机,功率650匹马力,单轴推进,航速18。2节,煤舱容量12吨。艇上的主要武器是1具14英寸口径的鱼雷发射管,安装在艇首甲板上,可作150度旋转,使用的是黑头鱼雷,不过艇上还依依不舍配备了4个杆雷发射装置,另外装备有1门用作近距离防御武器的37mm哈乞开斯五管速射炮,全艇编制人数为16人。因为资料匮乏,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查考这级鱼雷艇的外形资料,万幸的是,中国特使徐建寅在私人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它们诞生的经过,使得我们对中国这第一代鱼雷艇的诞生情况能有一手的了解。两艘鱼雷艇的建造方法是,先搭建木模,再装配钢制肋骨和船皮板,然后将木模撤去。建造所使用的材料均为克虏伯公司制造的优质钢,每块钢材都必须接受中国监造人员的详细检查,还要经过镀锌工艺处理。1882年夏天,伏尔铿船厂用轮船将两艘小鱼雷艇从司丹丁拖至瑞纳门海面航试,并测试鱼雷和各种兵器,结果令人满意。遂将2艘小艇逐件拆解后运到中国,后来在工程师英国人葛兰德、安的森的指导下,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天津大沽船坞组装成功,分别命名为“乾一”、“乾二”。这两艘中国最早的鱼雷艇,因为吨位较小,主要用于天津白河水域的防守,并不出远海作战,在此后的中国海军历史中也很少露面。
由这两艘小型鱼雷艇开始,北洋海防购买鱼雷艇的步子一迈而不可收。李鸿章接连要求在新购的“定远”级铁甲舰和“济远”级穹甲巡洋舰上都装备舰载小型鱼雷艇,其中“定远”、“镇远”铁甲舰各搭载2艘,分别命名为“定一”、“定二”、“镇一”、“镇二”,4艇为同级,均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艇体钢制,排水量15。7吨,艇长19。74米,宽2。59米,吃水1。07米,采用1座汽车式锅炉、1座蒸汽机,单轴推进,功率200匹马力,航速15节,主要武器为2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艇上共配备2枚黑头鱼雷。因为“定远”级军舰有大量图纸、照片存世,因而她所搭载的这级鱼雷艇也是我们目前所能够掌握到外观情况的最早的一级中国鱼雷艇,根据线图分析,这型小吨位的鱼雷艇采用的是成熟的全封闭设计样式,整个外观洗练整洁,像极了现代潜艇,这恰恰就是19世纪中后期鱼雷艇的典型特征,艇上所有的人员都在内部活动,甲板之上看不到人员。雷艇的首部是前低后高的龟甲状甲板,利于破浪,在龟甲状甲板的末端****连接着一个碉堡状的司令塔,鱼雷艇的操纵驾驶、鱼雷发射都在这个有装甲保护的部位里完成,而在装甲司令塔两侧,龟甲状甲板末端左右各有一个蚌形开口,用来将鱼雷运往布置在艇首左右的两具鱼雷发射管内。司令塔之后的舱面是中间高两边坡的穹顶型,便于排水,甲板上除了烟囱和机舱棚外基本没有多余的设施,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鱼雷艇的烟囱一般都不布置在艇的中线上,因为艇面甲板本就不宽,如果在****设置一个烟囱,肯定会防碍到鱼雷的搬运和装填,因而“定远”级军舰的舰载艇和所有的德系鱼雷艇一样,将烟囱设计得偏离船的中线,布置在接近鱼雷艇右舷的位置上。与“定远”级这四艘小型鱼雷艇设计一样的是,在“济远”级穹甲巡洋舰上也搭载有2艘同型的鱼雷艇,后来有学者认为,2艇的名字是“中甲”、“中乙”。
就在北洋大张旗鼓购买新潮兵器鱼雷艇的同时,中国官场上还有一位同样痴迷这种水中兵器的封疆大吏,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和北洋大臣李鸿章一样,也是个标准的鱼雷迷。1882年,趁北洋在德国定造铁甲舰之际,继北洋的“乾一”、“乾二”之后,两广也向德国伏尔铿厂定造了3艘鱼雷艇,分别取名为“雷龙”、“雷虎”、“雷中”,3艇为同级,全封闭样式,排水量为58吨,艇长33。53米,宽3。96米,吃水1。68米,采用1座复合式蒸汽机,2台锅炉,单轴推进,功率900匹马力,航速18。5节,,煤舱容量10吨,艇首左右各有一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共配备3枚黑头鱼雷(其中1发为备用雷),另外装备2门37毫米哈乞开斯五管速射炮,全艇编制20人。由于小型鱼雷艇不可能自行远航回国,这批鱼雷艇后来被拆散后搭附北洋的“定远”级铁甲舰顺道回国,在广州交卸后由广东黄埔船坞进行组装,但是组装结束后测得航速要比最初下降将近4节。
似乎是要抢李鸿章北洋的风头,就在李鸿章随军舰购入一批舰载鱼雷艇时,1884年,张之洞再度向德国发去订单,在德国挨吕屏什好船厂(Elbing Schichau)一口气定造了8艘鱼雷艇,索性用传统的伏羲八卦分别命名,称为“雷乾”、“雷坤”、“雷离”、“雷坎”、“雷震”、“雷巽”、“雷艮”、“雷兑”,这批八卦鱼雷艇为同级,属于钢制单雷艇,即只有一个鱼雷发射装置的鱼雷艇,排水量26吨,艇长26米,宽3。58米,吃水数据不明,主机功率420匹马力,航速19。5节,武器为艇首的1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在德国造成后同样拆解运输回国,在广东黄埔船坞组装。一时间,北洋、粤洋鱼雷艇无处不在,李鸿章、张之洞共同促成了鱼雷艇兵器进入中国的风潮。 
购艇活动的继续
19世纪中后期新出现的鱼雷和鱼雷艇兵器,对海军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传统的军舰不同,鱼雷艇上无法容纳太多的人员,而且鱼雷兵器操纵复杂,无论是瞄准、调校方位、深度以及发射,难度都大大超过火炮等兵器,这就要求在艇的官兵必须非常精干,都得极为熟悉自己的业务技术。同时,鱼雷和鱼雷艇的战备保养,以及定深等工作同样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担当。因此,购买鱼雷艇的早期,在李鸿章等官僚一手创办下,鱼雷艇官兵和技术工程人员的培养工作也随之开始。
1877年,福州船政派出第一批海军留欧学生,其中留学法国学习造船的部分学生,专门进行了鱼雷和鱼雷艇构造知识的专门培训。1880年,北洋在德国洽谈定造“乾一”、“乾二”鱼雷艇以及“定远”级铁甲舰时,李鸿章专门从天津机器局等处抽调了技术工人,有针对性地派往伏尔铿和刷次考甫工厂,学习鱼雷和鱼雷艇的修造,次年福建第二次派出海军留学生时,也同样派出海军学生前往德国刷次考甫鱼雷工厂实习。在此期间,北洋还派出一批海军军官前往德国,学习鱼雷艇驾驶专业,后来这批人员大都成为北洋海军鱼雷艇的管带。在向国外派出留学生的同时,1881年李鸿章指令直隶候补道刘含芳在山东威海着手创办鱼雷营,集中操练购买的鱼雷艇,并开始大批培养鱼雷专业军士和水兵,后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也开设专门的鱼雷专业,这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装备鱼雷艇的活动预先进行人员储备。
正当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着时,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马江鏖战,福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海战中,法国舰队派出了最新锐的海战武器鱼雷艇向中国军舰发起攻击,其中法国45号鱼雷艇更是发射鱼雷重创了福建船政水师的旗舰“扬武”号。此后不久,南洋水师南下增援福建的5艘军舰,在浙江石浦和法国舰队展开激战,海战中法国舰队再次使用鱼雷艇向中国军舰突袭。 尽管这两次海战中,英勇的中国海军将士奋勇还击,击沉击伤了全部来袭的4艘法国鱼雷艇,但是波涛之中掣电而来的这种新式武器,给中国海防带来的震动无疑是巨大的。
中法战争结束后不久,著名文学家张爱玲的祖父,署理船政大臣张佩纶随即上奏清廷,首先指出“(鱼雷)实有开溟跋浪之奇,激电惊霆之势,马江之役,法有鱼雷而我无之,深受其害,至今尤痛定思痛也”,随即提出为福建购买一艘伏尔铿制造的头等出海大艇,以及一批刷次考甫鱼雷的请求,并表示所需款项将全由闽浙两省自行筹措,不占用****财政经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佩纶在奏折中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