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谈-第9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技术。甚至在莫斯科航空界上米格…21公开亮相后,苏方对我国的答复竟然是“我们根本没有这个型号的飞机”。但随着共产国际形势变化,苏联需要中国支持,于是1961年中苏签署协定,授予中国米格…21F…13飞机及R…11F…300发动机的制造特许权,包括全套生产技术资料,飞机、发动机散装件,以及当时国内缺少的成品、原材料。但由于中苏交恶,实际上大部分的技术资料没有到手,到手的有很多错误,真正有用的就只有几架样机,这给试制带来了困难。最后经过负责此项目的沈飞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艰苦努力,硬是“照猫画虎”把米格…21制造出来。因此我国的米格…21研制历程与印度、捷克非常不同。 
这一过程是痛苦而卓有成效的。之前国内科研机构曾构思过东风…113高空高速战斗机,但因好高骛远,很快被迫放弃,科研力量的思想变得更脚踏实地。1961年国内开始对米格…21进行系统的“技术摸透”工作,赋予这一新歼击代号“62式”。次年5月,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工业局联合做了部署。其深远意义在于为自行设计先进的歼击机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技术摸透”的步骤,首先是根据仿制需要,摸清主要的生产技术问题,包括技术关键和材料;其次是仿制,通过必要的试验研究,摸透其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技术特点。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对米格…21的“技术摸透”中,完成了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校核、机头锥强度计算、机翼的强度与刚度计算、飞机战斗性能分析、空气动力特性校验计算等39项课题;进行了27项3300次高低速吹风试验;安排了进气道、飞机共振、座椅地面弹射、飞行等64项试验。通过这些计算和试验,一方面补充和校核了设计技术资料,同时也学习和掌握了原设计的方法,为自已积累了经验。 
锻炼技术水平的另一途径是开展对西方国家飞机的分析研究,兼收并蓄,吸取诸家之长。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前后对5种歼击机和高空侦察机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研究报告,绘制了部分图纸,搜集整理了某些飞机可供借鉴的技术。沈阳飞机厂和发动机厂还在试制中逐一解决了钛合金件成型、整体壁板化学铣切、整体机头罩加工、整体密封油箱装配、非金属蜂窝锥体制造等工艺技术关键,完成了各项技术攻关。其中包括26种新合金、涂层等新材料,试验并掌握了46项新技术和新工艺。实践证明,用三年时间对米格…21飞机进行“技术模透”的决策是正确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技术摸透”为歼…7的研制和自行研制更先进的歼击机,准备了比较充分的条件。64年,62式改名歼…7。 
1966年1月,首架歼…7在沈阳飞机厂首飞,试飞员是葛文墉。1964年和1965年航空工业部确定成都飞机厂和贵州飞机厂也生产歼…7。后来基型歼…7大约生产了十几架。 
歼…7基型装有1门30毫米航炮,可外挂2枚霹雳…2空空导弹或38枚火箭。进气道进气锥可分三级调节。发动机为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38。245千牛,加力56。388千牛。涡喷…7是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于1963年按前苏联Р11…Ф…300发动机开始仿制的,1966年12月国家验收,1967年小批生产。1968年转至黎阳公司试制,1970年开始批量生产。首翻期为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1980年后涡喷…基型基本停产。在使用初期出现了不少影响可靠性、耐久性与维修性的结构问题,通过改变结构、更换材料和改进工艺,基本排除故障。改进包括,新工艺制造的涡轮叶片和部分重要零部件,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则重新设计。后期的涡喷…7的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 
歼…7基型揭开了歼…7系列的序幕。此后歼…7衍生了众多的改型,包括I型、Ⅱ型、Ⅲ型、A型、B型、E型、M型、MG型、PG型、P型、MP型、FS型、MF型等。
歼…7基型性能: 
翼展 7。15米
机长 13。945米
机高 4。103米
机翼面积 23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 57度
实用升限 17500米
正常起飞重量 7370千克
正常着陆重量 5480千克
机内燃油 2080千克
最大航程 1480千米 1530千米(带副油箱)
最大平飞速度 2177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970千米/小时
失速速度 215千米/小时
起飞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着陆滑跑距离 800~1000米 
由于沈飞承担了歼…8高空高速战斗机的人物,歼…7基型研制成功后,研制工作交由成飞执行。歼…7I是由歼…7原型改进而成的昼间防空型,于1969年6月首飞。实际上此时歼…7I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由于****影响,研制一直拖到了这个时候。I型的左翼根增加1门航炮,解决了部队反映火力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起因是米格…21研制时为减轻重量,削减了一门机炮。进气道调节锥改为无级调节,以提高水平加速性能。进气道唇口圆弧半径由0。5毫米增加到2毫米,这一变化改善了低速飞行时的空气流动特性,提高了起飞推力。唇口的变化更深层的含意是反映了歼…7在解放军中的作用,并不象苏联那样用于截击,而是用于夺取空中优势,需要更强的低速空中格斗能力,而不是高速冲刺截击能力。 
歼…7I衍生出歼…7A出口型,发动机采用涡喷…7乙(WP…7B)型,加力推力提高到58。8千牛,寿命延长。1965年,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黎明机械公司联合在涡喷…7甲的基础上改型发展乙型。01批次发动机性能与涡喷7…甲相同。69年转至黎阳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集团第二设计所继续研制改进,成为02批。1979年8月正式定型,首翻期100小时,总寿命300小时。 
A型的减速伞舱移到了垂尾根部,改变了减速伞力矩,缩短了着陆滑跑距离,同时避免了降落后开伞时尾焰的灼烧,这一改进为后续的改型沿用。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换装了部分电子设备。另外为布置空空导弹加装了一些电缆。A型出口埃及90架,12架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坦桑尼亚16架。出口埃及的歼…7A后来改进到了歼…7B的水平。I型和A型与米格…21早期型号一样,采用宽翼弦垂直尾翼。 
因为****影响,I型之后的改进型号很晚才出现,这一状况导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解放军战斗机部队在质量上比拥有米格…21改进型的越南要差。歼…7Ⅱ就是I型的进一步改进型,1978年12月30日由余明文驾驶首飞。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座舱盖。I型的铰接式前座舱盖是向前打开的,与驾驶员座椅连在一起。原本的用意是在弹射时可对驾驶员起到屏蔽保护作用。但由于这种联动系统比较复杂,加上加工质量粗糙,所以这种救生系统弹射容易出现故障导致伤亡。因此Ⅱ型座舱盖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苏联的米格…21也存在同样问题,也经历了这一改变。阻力伞舱移至垂尾根部。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增设有一个容量为720升的超音速副油箱。 
Ⅱ型还采用了于1975年开始自行研制的可靠性更高的II型(HTY…2)火箭弹射座椅。该弹射座椅装有一枚大推力弹射火箭,弹射时加速平稳,减小了飞行员脊柱受伤的可能性,具有更高的弹射轨迹。弹射条件为地面高度,时速超过260千米。在空中弹射时,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890千米/小时。但该型弹射座椅直到1984年才被使用,85年连续5次挽救了遇到飞机故障的飞行员,颇受好评。 
Ⅱ型改装涡喷…7乙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利用了已在涡喷…7A发动机上的新型材料,以及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成功经验。其维修间隔时间得到成倍增加,达到200小时,推力也有所提高。涡喷…7乙采用了新的燃烧室火焰筒、新的高温轴承、密封技术和合成燃油。重新设计的加力燃烧室,采用了新隔热措施,可避免歼…7/米格…21F飞机普遍存在的后机身被烧事故。 
歼…7B是歼…7Ⅱ的出口型,1982年5月首飞。它使用更先进的弹射座椅,翼下可兼挂西方近距空空导弹——主要是法国魔术R。550近距空空导弹,或国产霹雳…2导弹,换装煤油启动的延寿涡喷7…乙发动机。改装了机载电子设备和座舱仪表,飞机的主要成品、附件的寿命有所延长。B型出口埃及(由A型升级,可见歼…7A上座舱后部的小窗口仍然保留,机炮有所不同),出口伊拉克约90架,苏丹22架,其中7架于1996年后交付。伊拉克的歼…7B在与伊朗的两伊战争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海湾战争中则只有挨打的份。有意思的是后来伊朗也购买了少量歼…7N型战斗机。 
90年代出口斯里兰卡的4架歼…7BS,是B型的简化版本,取消了平视瞄准系统等先进设备,采用国产电子设备,有四个武器挂架。
…7ⅡA是在歼…7Ⅱ的改型,于84年3月7日由余文明驾驶首飞。ⅡA型加装了引进的先进火控设备。空速管缩短,移到机头右上方,并改为固定式。雷达天线罩得到改进。垂尾顶部安装有甚高频(VHF)天线。 
歼…7M是歼…7系列中以ⅡA型为基础重要的出口型号,1983年8月31日首飞。歼…7M的研制过程颇有戏剧性,改革开放之初航空工业部决定以歼…7飞机为窗口引进英国的航空电子火控设备,为空军改装100架歼…7,点名让成飞的屠基达同志参与并主持专家组与英方马可尼公司谈判。屠基达等中方人员当时对平视显示器、武器瞄准计算机、数字电路等先进技术的情况了解不多,经过反复学习、咨询和谈判,初步确立了引进马可尼火控设备的方案。
但此时国民经济调整,上级决定撤消马可尼引进项目,空军也表示不要改装后的飞机了。屠基达认为,令歼…7实现平视显示和快速热线射击非常重要,而且多达4000万人民币的合同预定金、银行信贷、保险、手续费等也已支付。因此兼任歼…7M型外贸歼击机总设计师的屠基达,积极和领导机关研究万全之策。最后上级同意用马可尼电子火控设备先装在M型上出口,解决缺乏引进资金这一矛盾。这样做,不仅工作量大,有技术风险,而且原本参加引进生产线的专业厂已全部退出,领导机关的联合办公也已撤消,全部专业技术工作只能由成飞公司自己承担。特别是部分人置疑马可尼、歼…7M等项目已经变成了单纯的进出口业务,流言蜚语甚多。最终成飞通过艰苦努力,打破国内新机研制的程序惯例,制造上先通过10架飞机的制造,做好1300多项新零件的工艺鉴定工作。引进合同和到2亿多美金的出口合同胜利实施,以引进设备改装的歼…7M型诞生了。 
歼…7从I型、II型到通过出口发展到M型,前后共达30多项改进,仿制色彩渐渐消失,创新色彩日渐突出。1985年歼…7M型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又荣获国家首枚大型复杂武器装备金质奖,成为国家拿在手上的最好的轻型歼击机。歼…7M飞机在第一个出口合同之后,从1987年起,又开创了向其他几个国家改型出口的途径,成为我国唯一在国际军机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飞机。该型号引进国外7项电子火控设备,提高了弹射座椅的性能指标,翼下挂架可挂霹雳…2、霹雳…7导弹或西方近距空空导弹。为此进行了相应的外挂系统改进工作。翼下增加了一对外挂点,可挂火箭、****、副油箱(机身挂点800升,翼下挂点500升)。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