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专区十二县,一年的税收才多少?依靠这些税收,能办成什么事?办民团需要钱,乡公所,村公所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样也需要钱,虽说明年推行的是三位一体制,一人兼数职,钱……”
将视线投向远方,管明棠叹气说道。
“我想办教育,可钱从什么地方来?没有钱,拿什么去办教育?”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破解
第343章破解
人的一生总是面临着各种选择,对于关吉玉这位留学于德国柏林大学经济系的“留洋派”来说,在过去的两年间,他可说面临过数次选择。
第一次是他在民国21年学成归国后,于财政任职后,被派往天津统税查验所任查验员,而在次年晋升查验所所长时,他又面临着一个选择,是任天津统税查验所所长,还是前往邯郸任北方公司新区统税查验所所长一职,与前者的常设不同,新区查验所不过只是一家“特设单位”,最终在思索月余之后,他选择了后者。
而在作出那个选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在以后,他会面临着另一个选择,另一个完全影响其人生走向的选择,两个月前,邯彰专区成立的同时,在需要任命一名专区财政科长时,管明棠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公司内部人财政经济专家,而是关吉玉这位绝不属于其阵营内的政府官员。
而对于关吉玉这位“中央官员”来说,此时他却面临着多个选择,一是出任专区统税查验所所长,一是前往庐山军官教育团任经济教员,三是出任专员公署财政科长,这可以说是一个极难做出的选择,但与上次选择不同,他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做出了选择,接受管明棠的邀请出任专员公署财政科长。
钱!
几乎从邯彰专区刚一成立,钱的问题,便成为困扰专区最大的问题,而最终,几乎所有的财政问题都挤到了关吉玉这位专员公署财政科长的面前,作为财政科长关吉玉必须要解决专区面临的财政问题。
与其它专区或者县不同,财政不足可以申请省政府补贴,但对于初时便反对建立这一跨省专区的河北、河南两省政府来说,绝不可能提供那怕一分钱的补贴,更不可能免除应缴纳两省的税收。
“钱啊!”
每天,在进入办公室的时候,看着报表上那逐渐攀升的财政赤字,关吉玉便只觉一阵头痛。
签字笔的不锈钢笔尖在纸张上划动的同时,关吉玉知道,在邯彰专区的财政赤字上又增加了五十万元的财政赤字。
可是这笔钱,专员公署不能不出,这五十万元是专员公署划出的第一笔教育经费,其中三十万元是教育硬件投资一一在专区所属12县乡村兴建100所初级小学、50所高级小学、24所初级中学,至于另外二十万元,则是聘请教员的开支。
与过去的学校不同,这174所学校是专员推行的《邯彰行政督察专区强制义务教育条令》中的一部分,与过去国内普遍的义务教育仅初小部分可达到高小不同,包括初级中学在内实施完全义务教育,学校不仅免除学费,而还提供免费课本,可以说仅此一项,专区就赶在了全国各地区之前,但是……财政负担。
“钱!得想个办法啊!”
在签出那笔教育经费之后,坐在办公室中,看着应专员公署的发展规划制定的那笔庞大的财政预算,关吉玉的眉头紧皱着,作为专员公署的财政科长,他比谁都清楚这笔庞大的财政预算意味着什么。
其所意味的并不仅仅只是财政负担,而是财政破产,甚至其中的一项,便足拖垮整个专区的财政。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当前上海每年人均初等教育经费1。18元,仅次于南京1。21元,为全国第二;上海平均每人担负的中等教育费为1。21元,仅次于北平1。56元,也为全国第二,而现在专区所属河南部分人均初等教育费为0。15元,而河北部分人均0。31元,而中等教育,河南部分为0。06元,河北部分为0。12元,即便以此为例,以当前专区所属412万人口中,欲实现中小学教育支出保持接近上海水平,仅此一项即需1000万元经费……”
手中拿着详细的表格,关吉玉一张表格一张表格的将事实摆在专员的面前,作财政科长他绝不能接受现在专区所谓的“积极财政”,在他看来这那里是“积极财政”,根本就是“不问家底”。
“而反观全区的税收呢,当前田赋占全区财政收入60%
,而全区耕地不过1532万亩,每亩田赋包括附各类附加额应为o。1826元,年入279万元,而其中30%上缴中央国库、30%上缴省库,而另据行政院行政令,专区初建需经费三年免缴中央国库,即便如此,田赋所得不过200万元……”
在一张详列着专区各种税收额的表格上,管明棠可以清楚的看到实收、上缴各种支出,而最终落到专区手中的不过只有三百余万元,这便是专区实际的财政情况,而在这里新区“贡献”了170余万元。
“即便是想方设法的赖掉应缴省库部分,亦不过只有465万余元……”
放下手中的厚厚的一叠表格,关吉玉望着专员似无能为力的耸耸肩。
“可现在呢?按照专区制定的计划,明年,教育亦需要1850万元,民团需要350万元,水利及公路基建需320万元,再加之行政、医疗支出,明年专区的实际预算将超过2500万元,专员,这差出的2000万,从什么地方来?”
面对如此庞大的财政支出,管明棠沉默了,看着林林总总高达2500万元的开支,管明棠的眉头紧皱着,手指不时的轻击着桌面。
“专区农业合作社明年可以上缴多少利润?”
专区农业合作社是在借鉴邹平合作社的基础上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与邹平的吸引农民加入不同,在专区实施的是行政命令的加入,现在已经“发展”二十万户农民加入合作社,而合作社除去向社员提供小额贷款之外,还负责推广各种良种,同时还有统一运销之责,在避免一般粮商、棉商操纵市场坑农的同时,合作社亦可从中获利。尽管合作社的股东大都为农民,但合作社最大股东却是专区政府,专区政府掌握了51%的股份。
“明年是合作社发最为关键的一年,按明年推广优良麦种以及棉种的计划,明年需要配合银行发放贷款不少于700万元,政府持股分红至多不超过50万元!”
都在初建之中,放眼整个专区,是个角落就需要花钱,关吉玉的话让管明棠只觉得一阵头痛。
“那公产这一块呢?”
因剿匪政府获得的一笔不菲的公产,而向无地、少地贫民售出的十余万亩耕地,可以连续征收十年的比例为37。5%的地租,而且还有城中乡间的庙产、房产。可关吉玉的汇报依然不让人乐观,左挤右挪的最终也不过就挤出了一百余万元的收入。
最终一筹莫展的管明棠冲关吉玉展出微笑。
“佩恒,你看看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
“压缩开支!”
“不行!”
在断然拒绝关吉玉的建议后,管明棠又特意强调道。
“开支不可能再压缩了,而且专区发行的建设债券,北方公司明年至多只能接受800万,再多,再多恐怕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在专区刚刚成立时,管明棠便以专区的名义发行了的600万元的专区建设债券,除去其中100万元的公路债券是通过收费公路的方式,向社会募集外,其它500万元都是由公司负担,而这两年又是公司大规模建设的时期,公司自身的财政同样极为紧张。
“那就只……”
沉默片刻,关吉玉深吸一口气说道。
“建专区银行,发行钞票!”
发行钞票!
听到这四个字的瞬间,管明棠的眉头微微一抬,发行钞票的确有很多好处,就像新区内发行的“公司券”,在过去的近一年之中,即为公司节约上千万元的资金,毕竟在新区内部所有交易都是“公司券”交易。
但是现在发行钞票……明年,紧皱眉头,管明棠想到明年开始实施的,将改变中国未来十年命运的“法币政策”,现在发生钞票固然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可明年呢?
“佩恒,你应该知道,现在南京收紧地方银行货币发行权,许多地方银行的货币发行权已经勒停,咱们,能拿到货币发行权吗?”
“拿不到!”
轻点着头,财政出身的吴吉玉岂不知道南京收紧地方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因,
“因为收紧货币发行,是财政部在为币制改革做准备!现在银行的货币发行量越大,币制改革难题却大,而且银行还需要清偿已发行纸币,到那时,单就是清偿纸币,就是不小的负担”
盯视着吴吉玉,管明棠不无好奇的问道。
“既然如此,咱们现在办银行,发行纸币,到时候拿什么清偿流通纸币?”
迎着专员的的疑问,吴吉玉沉吟片刻反问道。
“到时候,公司新区内发行的“公司券”是否需要清偿?”
公司券!
吴吉玉的话让管明棠一愣,公司券,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公司券就是非法定意义上的货币,但是在另一方面,它却又不是货币,既然不是货币,那又岂需要清偿?
可公司券与银行有什么关系?心下疑惑之时,管明棠看着吴吉玉问道。
“佩恒,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作社的妙用
第344章合作社的妙用
北平宣武门外白纸坊,远远看去,可以清楚的看到数根高耸的烟囱,以及那栋坐南朝北高达4层的主工房大楼,谁曾想到,这座看似壮观的工厂,不过只是一家印刷厂,但与一般印刷局不同,这里是财政部北平印刷厂,这座位于白纸坊,占地二十四万多平方米的印刷厂,于1908年6月i日动工兴建,是当年清政府为印制纸币而特意耗资上百万两,购进美国最先进设备兴建,不过虽说那大清纸币随着满清政府的灭亡在而消失于历史之中,而且在过去多年间,这座拥有中国最先进凹印设备与凹印技术的工厂,除去为各银行代印钞票外,更多的不过只是印刷邮政部的邮票。
厂西办公楼二楼印刷厂经理室,古巴的雪茄烟雾弥漫着,叼着雪茄烟宁克有些诧异的看着来者,对于眼前的客人,宁克并不陌生,印刷厂在去年承制的十数套印刷钢板以及数百万元的“公司券”印制,后来印刷厂还协助其在新区设立了印制车间,为其建立了一整套管理以及安全保密制度。
“廖经理,不知廖经理这次上门,所为何事?”
吐一口烟雾,宁克的脸上看似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可实际上,这会他的心里却憋着一团火,究其原因,就是去年新区印刷厂设立公司券以及债券印制车间时,从印刷厂中挖走技正以及制版工十数人,虽说对于拥有一所培训学校,数十年间培训了大量人才,并不至于因其而影响生产,但这种被人算计的味道的确不好受。
“上门,自然是要谈生意不是!”
廖成克脸上堆笑着,可心里却叫着苦,当初自己那位老板挖人的时候,估计真没想过,有朝一日,还得用着他们,这也是没有办法。
“哦?什么生意?”
冷笑着,宁克的眼睛眯成一条缝,看着廖成克说道。
“不会是又瞧上我这小厂里的那个工人了吧!”
“瞧您说的!”
廖成克心知眼前这人对公司当初挖人可谓是颇有怨言,于是连忙道明了来意。
“这次我来印刷厂的目的非常简单,只是为了一样东西。”
“东西?”
眉头微扬,宁克懒洋洋的靠在软椅上。
“我这还有什么东西能入您的眼啊!”
“当然有,就是……”
笑着廖成克直接点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