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
眉头微扬,宁克懒洋洋的靠在软椅上。
“我这还有什么东西能入您的眼啊!”
“当然有,就是……”
笑着廖成克直接点出了来意。
“就是当初建这印刷厂时,制的那一套版……”
当专员在那里欣赏着刚刚印制出来的货币,吴吉玉的脸上带着若隐若现的笑容。
“老板,因为时间紧,而且来不及雕刻钞版,所以我们是利用清末大清银行的旧版,挖去大清银行的名称,改刻而成……”
龙票,瞧着文件夹内那1、5、10、100面值不等的“代用券”上的腾龙,腾龙的雕刻极为精美,整个钞样设计远优于“公司券”,不过在券面上却没有了摄政王载沣的头像,而是改成了……谷物,一元的是高梁、五元的是玉米、十元的小麦、百元的是棉花,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各种农作物的实际价值的高低。
这是什么纸币?
这并不是什么纸币,准确的来说,是“邯彰行政督察专区农业合作社”印制的“代用券”。
“这代用券上标注等值面值,会不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将这套看起来倒极为精美的“代用券”收起,管明棠看着吴吉玉问道。
购粮代用券,而这正是吴吉玉用以解决当前专区所面临的财政危机的法子,而这套代用券则是通过专区合作社发行,由专区以及合作社提供“可兑现实物”代用券,可以在合作社兑现农作实物或工业消费品,准确的来说,这是一种“实物券”。而所谓的发行保障,则是由合作社新建的十万吨粮库提供实物担保,
“专员,如果按照最初的设想,在面值上直接标明兑现1斤、5斤、10斤100斤粮食的话,那这代用券也就成了粮票,而且因为粮食价格涨跌,会带来一系列的汇率问题,而现在的代用券,面值与银元相等,只不过其只能在合作社兑换法定货币或者实物,如此便可以规避各种金融管理条律!”面上带着微笑,管明棠不得不承认,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对有他的历史根源,正像这“代用券”一样,或许专区无法获得纸币发行权,但是通过发行“代用券”,这种名义上的可以在购物中抵扣同等金值的“代金券”,实际上的半流通货币,达到发行货币的目的。
“佩恒,那么如何建立信用和推广怎么解决?”
无论如何现在“代用券”已经印制出来了,而且合作社也已开始筹办相应的发行机构,那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在专区内推广使用这种“代用券”。
“嗯,现在财政科计划同合作社在专区所辖的12个县城建立500个合作商店,商店可以直接在市场选择具有一定潜力的全作方,由合作社统一向生产商采购各种消费品,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市场出售,在商品销售时如使用代用券购买,可优惠5%至10%……”
不于置否的点点头,管明棠知道这吴吉玉的这个法子,实际上是抓住了老百姓喜占便宜的心思,而合作商店在经营中绝不会亏本,跳过中间环节,统一向生产商采购工业消费品,可以降低采购成本,而统一运输又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合作商店的实际利润甚至高于普通商铺。
“专员,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越近年关,市民与农民消费越多,通过恰当的价格引导,预计至明年夏收时,全专区应基本可以接受并且认同“代用券”,”
在讲解着如何建立“代用券”信用的时,吴吉玉的脸上没有一丝的得意之色,在某种程度上,“代用券”就是放大的“公司券”,都是由“企业”发行的,供局部流通使用的代金券,并不是在大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和普通银行纸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至少在某种理论上是如此,只不过,在适当的时候,“代用券”可以发挥“流通货币”的作用。
连刮了几阵西北风,村里的树枝都变成光胳膊。小河边的枯草也由金黄转成灰黄,有几处焦黑的一大块,那是村里的顽童放的野火。
冬日里难得的一个艳阳天,在镇子边的训练场上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而在人群中间则不停的传来一阵阵口令声,那是人们凑着热闹观看民团的训练,而在镇口也几个上了岁数的老人,与大多数男丁穿着的两尺半的灰布军装不同,他们还穿着破夹袄,拱起了肩头,蹲在太阳底下捉虱子。
与平日里不同,今个赵建梁并没有穿上那件两尺半,团兵三年才发一件军装,扛着满满一裤袋粮食的他,并不想把那件两尺半磨烂,所以才穿上了破袄,扛着粮食来镇子里卖粮食。
“卖了粮食,买几尺洋布,给三小子添件衣裳,别老拾着老大老二的衣裳!”
想着媳妇的叮嘱,赵建梁那张黝黑的脸膛上露出了笑来,今年年景还成,更重要的是租子降了下来,租子只要交三成七五,往年秋粮可是要交五成的,不仅如此,管专员还派出了三七五租佃委员会,在各县乡进行清查,他肩膀上的这袋粮食,就是委员会罚梁老爷家的,谁让梁老爷家预收地租来着。
“这日子,总算是有盼了……”
心里头这般寻思着,赵建梁脸上的笑越来越浓了,人乐呵着扛着粮食,他便直奔着合作社走去,合作社是政府办的,过去没几个人信什么官府,可现在,就是山沟沟里的人都知道,粮食、棉花卖给合作社,一准比卖给粮商、棉商卖的价高,人家可没有丰年压价的事儿,而且人家还不在斗上做文章,这扛着粮食不卖给合作社,难不成还卖给那些黑了心的粮商。
“要不明年,咱也入社?”
想着当初乡长逼着大家伙进合作社,赵建梁这会倒是动起了入社的念头来,这入社可是能从社里借钱买种,可比从财东那里拿高利贷好多了,虽说现在高利贷降了息,可毕竟还是高利贷不是!
要不回家和婆娘商量……就在寻思着的功夫,赵建梁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
“乖乖,这咋这么多人……”
还没看到合作社的牌子,便看着那街上挤满了排成队的人,有汉子也有婆娘,人们不时的翘着脚尖朝合作社那边看着,甚至人头涌动的朝里面挤着。
这是咋回事?在赵建梁试图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时,便听着那边传来一阵喊声,
“乡亲们,别挤,别担心,合作商店里所有平价货都是敞开供应的,保准谁能都买着……”
平价货?平价货是啥?
“才从村里来的吧!”
正当赵建梁摸不准怎么回事时,便听着路边酒馆门边站着戴着瓜皮帽的老板说道着。
“卖粮食?去合作社卖吧,别要大洋,就拿那个合作社印的代用券,到合作商店里买东西,价钱便宜啊!一匹白细布才9块……”
“啥9块!”
睁大眼睛,赵建梁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九块钱!
“可不是,这镇子上的老王家、老刘家、还有宋家,都快给合作商店挤兑死了,九块钱,比他们进价还便宜,这不,大家都拿粮食换了代用券去买东西那……”
手指着只见那边并不算大的合作商店门边,依然是一片人头攒动之状,人们像是生怕晚了就买不到了似的抢购着各种商品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商难
上午十点多钟,赶市的多下人一群一群的在街上走过了,他们替上挽看篮,或是牵看小孩子,粗声大气地一边在走,一边在谈话
,今年虽说年景一般,可这些多下人的日子却往年更有了许多盼头。
秋收后专区公署刚一成立,先是剿枪匪,紧跟看又是建民团又是减租的,尤其是这减租让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终于看到了盼头,三成七五的租子,比往年足足少了两成,而且合作社还向社员发放购种贷款,少了地租和高利贷的盘剥,多下人的日子自然好过了许多,这一两个月,市篥上的生意,比往年高了两三成坯多。
半个月前,康健把自家:的铺子里新换过一番布置。从县城里买来的新区产的洋货摆在最惹眼的地位了。甚至他座仿看邯郸大商店里的办法,写了许多“大廉价照码九折”的红绿纸条,贴在玻璃窗上。
时进腊月,正是多怀市篥上洋货店的“旺月”,往年这个时候,都是铺子里最忙活的时候,有时候生意好了,一天能挣几十块,一个月的生意都顶大半年的生意。
往年里,新年快到了,孩子们希望穿一双新袜子,添件新衣裳,女人们想到家:里的面盆早就用破,全家:合用的一条面巾坯是半年前的老家:伙,肥皂也断了,趁这里“卖贱货”,正该买一点。而康健则坐在账台上,精神十足的堆起满睑的笑容,眼睛望看那些多下人,又带哨著自己铺子里的两个伙计,两个学徒,然后瞧着热火的生意,货物一件件的出去,洋钱一块块的进来。
可这两天,康健却没有了往日里的精神,虽是如此,他的心里还带蓿些期待。
“大廉价照码九折!”
还好、还好!应该能引点人来,
心里这般寻思看,那些赶集的多下人望到的花花绿绿的铺面,都站住了脚,婆娘唤着男人,孩子喊着爹娘,啧啧地瞧看这与往日不同的铺子。
但是这些多下人看了一会,指指点点说道了好一会,竟自懒洋洋地走到斜对□十几丈开外,那瞧起来有点不甚起眼的合作商店走了过去。望看那班多下人的背影,康健的那双眼睛里顿时冒出火来。他恨不得拉他们回来!
而店里的伙计,则呆呆地望看街上不作声,他们的心头却是卜卜地跳一一照这样下去,没准到年关,东家:红包也就跟着少了一大
康健赶到柜台前睁大了妒忌的眼睛看看远处热闹的合作商店,打从一个期前,那合作社旁边办起了合作商店,这菓上的洋货生意就给挤兑的没法过活,多下人在左□的合作社里卖了稂食,径直到右□边的合作商店里买货,图的不是方便,而是,嗯,便宜。那合作商店里的货足足比他这便亘一成!
在心里头暗自骂了一声,这时又有七八人一队的多下人走到林先生的铺面前,其中有一位年眚的居然上前一步,歪看头看那些放在店前带看大红铁瓷盆。林先生锰转过脸来,那睑上顿时展开颜,满面带笑了亲自迎了过去。
“喂,小兄弟,买瓷盆可是?现在正便亘,一个瓷盆才四毛洋钱!你瞧瞧这货。”
这康健立刻取过两口瓷盆,热情地塞到那多下人的手里,然后精神十足的,拿使出了当年走货郎的本领,手敲着瓷盆说道。
“小兄弟,你听这声音,多瓷实!再掂掂这份棰,正经的厚钢料子,再瞧看这搪瓷,厚实,好看!这胖小子骑看大红鲤鱼,瞧这图多喜氏,四毛洋钱一口,再没有比这更便宜的了!往日里,这可都得五毛出头,你瞧……”
那年啬的多下人翕看那大红搪瓷盆,?曼有主意似的张大了嘴巴。他回过头去望着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子,又把手里的瓷盆颠了一颠,那模样似乎很是满意,可不是,这是武汉那边出的钢料瓷盆,可不是东洋便宜货可比的。
“买一口吧?春呢喜欢,明年生了……”
后生的话还没说话,就听看那老头子看急的吆喝春。
“氏生!你昏了头了,这铺子里的洋货可信得过,卩目到前头合作社里瞧瞧!”
合作社!
一听这三字,这可把康健急坏了,赶快让步间道:
“喂,喂,小兄弟,你说多少钱呢?卩目这也便亘一一再看看,卩目这可是正经的汉阳货,跟合作社里都是……”
“合作社里头的信得过……”
老头一面回答,一面拉住了他的儿子,朝春前面的合作社走了过去。
望看那走了的两多下人,苦蓿睑,康健踱回到账台里,他浑身不得劲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