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俊摇了摇头,轻声道:“不不不,若是将预备兵马全部压上,我军的后方就空虚了,前方大军也会缺少后盾。”

“若非增兵,王上的意思是?”阳婺有些好奇的问道。

慕容俊犹豫了一下,轻声问道:“冉闵的情况如何了,还是不肯投降吗?”

阳婺闻言,立马就明白了慕容俊的意思,原来,慕容俊的心意是要劝降冉闵,从而让冀州境内的十万魏国大军投降燕国,这样一来,慕容评的五万大军便可以抽出来,增援慕容恪的主力大军,从而形成十八万主力大军,而蒋干、王午、苏亥等几路兵马的投靠,更是可以形成十万供其驱使的精锐大军,从而让慕容俊的南下兵团具备二十八万的强大兵力,这么多的兵力足以击败华安,并首先全面占领黄河以北的冀州和司州一部,而后,便可与代国两面夹击,以数倍的兵马击破谢艾军团,进而让代国大军占领全部并州,如此一来,经过数年休养,燕代联军便可继续南下,一路西进关中,一路南下江南,最后除掉代国,建立大一统的大燕帝国。

慕容俊的想法虽好,但阳婺却暗自摇了摇头,并抱拳道:“王上,冉闵是块硬骨头,誓死都不肯投降,只怕王上招降的计划不会成功。”

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慕容俊显得很不高兴,看向阳婺,大声道:“本王冒着与代国失和的风险,要给冉闵一条活路,他为什么就不肯投降呢?他是否还在怀疑本王的诚意?”

阳婺轻轻摇头,抱拳道:“王上息怒,冉闵野心极大,霸气十足,这样的人,既然已经选择称帝,便是宁死都不会屈膝投降的,况且,眼下,代国才是我大燕国最重要的盟友,冉闵斩杀拓跋无敌将军,代王拓跋什翼键恨不得食冉闵之肉,喝冉闵之血,若是代王得知王上招降冉闵,一定会与大燕离心,如此,得不偿失啊!”

慕容俊嘴角一抹冷笑,轻声道:“冉闵心怀狼子野心,你以为本王真的会放过冉闵吗?本王这只是权宜之计,招降冉闵,是为了让冉闵麾下的几位大将投靠我大燕,待我军击破晋军主力,冉闵与其麾下的心腹大将,一个都不能留下。”

阳婺闻言,总算是明白慕容俊的心意了,顿了顿,抱拳道:“王上深思熟虑,微臣佩服,只是,冉闵这块硬骨头实在难啃,他若誓死不降,王上的计划岂不就无法实现了。”

慕容俊抿了抿嘴,大声道:“走,去牢房,本王要亲自劝降冉闵。”说完大步离开王宫,向蓟城的牢房方向走去,大臣阳婺紧紧跟在后面。

蓟城方向,关押冉闵的牢房,距离燕王宫并不是很远,因此,慕容俊一行出宫没多远,便进入了牢房之中。

慕容俊走进牢房,下意识的捂了捂鼻子,牢房里的气味着实难闻,让他这个习惯锦衣玉食的人,感到无比的难受。

在狱卒的带领下,慕容俊一行抵达了关押冉闵的牢房,这是一间极其昏暗的牢房,透过铁栅栏的缝隙,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盘膝而坐的身影,这便是冉闵,虽然冉闵的头发已经散乱,但盘膝而坐的身形依旧挺拔,给人一种不可撼动的气势。

“打开牢门,本王要提审犯人。”慕容俊轻声下令道。

狱卒闻令,立即将牢门打开,并首先进入牢房之中。

慕容俊吁了口气,大步走进了牢房,阳婺等人紧紧跟在身后,一同进入牢房之中。

听见有人进入牢房,冉闵眼睛都懒得睁开一下,轻声斥道:“尔等就不必多费唇舌了,朕是不会屈膝投降蛮夷之辈的。”

见冉闵闭目正坐,自称天子,藐视大燕国,慕容俊心里顿时涌起巨大的怒意,不过,为了劝降冉闵,慕容俊刻意压制了这股怒气,使其不会发作。

“冉闵,是本王来看你了,想不到关了这么多日,你还是这么精神。”慕容俊似笑非笑的说了一句。

冉闵闻言,猛地睁开双眼,瞪向慕容俊,大声道:“朕一切都好,无需尔等费心。”

见冉闵再次自称天子,并藐视自己,慕容俊心中再次涌起巨大的怒意,并指着冉闵的脑袋,大喝道:“冉闵,你只不过是一个奴仆之人,是石虎养的一条狗而已,你有何资格称帝,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说完愤怒的背过身去。

“哈哈哈!”冉闵大笑几声,开口道:“像你这样的蛮夷之辈,尚且都可以称王,朕身为华夏英雄,为何就不能称帝?”说完双眼充满怒火的瞪向慕容俊。

慕容俊闻言大怒,他知道冉闵是绝对不会投降了,于是,大声下令道:“明日午时,将冉闵送至城外斩首。”说完大步离开了牢房。

正文第七百一十一章魏主殒命

见慕容俊要处死自己,冉闵终于松了口气,等了这么多天,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其实,自从被俘的那天起,他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慕容俊所谓的招降只不过是个骗局,就算他真的投降燕国,也不可能躲开慕容俊的毒手,与其屈膝而死,不如堂堂正正的赴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死的有价值、有尊严。

慕容俊走出关押冉闵的牢房,回头向冉闵看了一眼,见冉闵依旧盘膝而坐,丝毫没有因为死亡的临近而动容,吁了口气,大步离开牢房。

在返回王宫的路上,慕容俊依旧余怒未消,并不时的在心里咒骂冉闵。

回到王宫之后,慕容俊重重的坐在了大殿的椅子上,此刻,冉闵被处死已成定局,慕容俊招降魏国将士的计划算是彻底的失败了,为此,他不得不再次思考新的对策,以打破冀州方向的僵局。

“报,王上,前方急报。”就在慕容俊烦躁不已的时候,传来了重要的消息。

慕容俊连忙接过急报,并挥了挥手,让所有的无关人等全都退下,仅留下阳婺一人。

“王上,何事如此机密,需要屏退下人。”阳婺轻声问道。

慕容俊将急报交到阳婺的手中,正色道:“邺城方向传回消息,大晋朝廷卸下了华安都督梁州和益州的军务,这说明我们派遣建康城散布谣言的活动,已经起到效果了。大晋朝廷已经不信任华安,并已经开始着手削弱其麾下的实力,这对我大燕国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哈哈哈!”说完大笑了起来。

“恭喜王上,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只要大晋朝廷内部不和,我大燕国便可击败晋军,进而称霸天下。”阳婺连忙抱拳恭喜了一句。

慕容俊点了点头,轻声道:“本王也算与这个华安有一面之缘,十余年前。在辽东的时候。本王就发现他是个人才,十余年后,他果然成为晋军中的中流砥柱,可惜他明珠暗投。居然效忠**岁的小娃娃。拼尽全力为大晋效力。却落了个被怀疑的下场,只怕最终会与当年的祖逖一样,忧愤而死啊!本王心里倒是有些不忍。不过,为了大燕国的千秋大业,本王必须下这个狠心。”说完,满脸的虚伪神色。

“王上英明,如今,大晋朝廷兵马虽多,但并不齐心,我军以反间计便可将其各个击破,待晋军完全一片散沙之后,便再也不会是我大燕国铁骑的对手了,到时候,王上便可君临天下,实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阳婺大声逢迎道。

“好,那我军就暂时按兵不动,以等待大晋朝廷发生事变。”慕容俊小声说道。

阳婺闻言,笑了笑,他自然明白慕容俊的意思,大晋朝廷逐步削弱华安,很有可能会引起华安的反抗,从而让大晋朝廷陷入内乱,若华安不反抗,则其麾下的实力就会越来越弱小,进而对燕国大军构不成威胁,不论发生哪种情况,对大燕国来说,都将士好事。

“报,王上,蒲洪率领五万人马,已经占据冀州东南之平原、渤海、乐陵、清河四郡,并屯兵清河城,意图不明?”就在慕容俊高兴不已的时候,前方又传来了重要的消息。

慕容俊闻言大惊,连忙走向地图前,看着冀州地形图,正色道:“清河城在襄国和邺城的东侧,距离邺城和襄国的距离,皆在三百里之内,蒲洪屯兵清河城,是要相助晋军,威慑我军主力,还是相助我军,威慑晋魏主力呢?”说完蹙起了眉头。

阳婺闻言,抱拳道:“王上,蒲洪原是石虎麾下大将,此人颇为骁勇,而且怀有大志,其志向只怕不再王上之下,此次,蒲洪突然渡河北上,并占据冀州四郡,屯兵清河城,似乎是要独自发展实力,并非是要与任何人为敌。”

见阳婺如此分析,慕容俊再次看向地图,突然明白了一切,此时,燕国主力大军与晋魏联军已成对峙之势,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消灭对方,因此,屯兵在两军侧翼的蒲洪所部大军,就成为了一支决定性的力量,蒲洪帮助燕军,则燕军胜算将大增,若蒲洪帮助晋魏联军,则华安与蒋干的胜算大增,如此关键性的一支力量,必将成为两军争取的对象,而蒲洪便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态势,极大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蒲洪麾下小小的五万大军,如今却是同时拿下了我军和晋军的命脉,让我军和晋军都不得不对其极力拉拢啊!这个蒲洪,可真是眼光毒辣,居然在这种时候,突然屯兵清河城。”慕容俊轻声说道。

“王上,不论蒲洪有多大的志向,以目前河北一带的态势,我大燕必须极力拉拢蒲洪,否则,一旦蒲洪倒向晋军,我大燕国在襄国城的主力大军就危险了。”阳婺大声说道。

慕容俊点了点头,下令道:“你说的对,拉拢蒲洪军团的任务就交给爱卿全权负责了,本王相信阳爱卿。”

“王上放心,微臣一定竭尽全力,至少不会让蒲洪相助晋军。”阳婺大声保证道。

慕容俊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挥了挥手,让阳婺退下。

第二日午后,在慕容俊的命令下,一群燕国将士将冉闵押送出城,并在城外将冉闵斩杀,为了防止魏国的子民找到冉闵的尸首,慕容俊早已下达命令,让麾下将士将冉闵的尸首埋藏在一处任何人都找不到的位置。

在这些负责埋藏冉闵尸首的士兵返回蓟城之后,慕容俊以赏赐为名,将这些将士全部骗入王宫,并命令刀斧手将这些士兵全部就地斩杀,从而使埋葬冉闵尸首的位置,成为一个永远的迷,以此打击魏国子民对冉闵的崇拜。

冉闵被燕王慕容俊处斩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邺城,邺城的百姓和官员闻之,无不伤心落泪,甚至,有许多忠于冉闵的大臣,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拔剑自杀,追随冉闵而去了。

国君身死,自然要全国戴孝,邺城的皇宫内外更是挂满了白色的绫罗,冉闵的皇后董氏和长子冉智,全都披麻戴孝,并在宫中为冉闵设下灵堂。

按照一般的常理,国君身死之后,新君应当立即继位,以安定江山社稷,但此刻,魏国的群臣却无法这么做,因为,大魏国已经向大晋朝廷称臣,而大晋朝廷还未正式下旨册封,因此,冉智的职位还无法确定,自然也就无法继位。

按照蒋干上书大晋朝廷的要求,是要为冉智争取王位,从而保留大魏国,但大晋朝廷接受了魏国的投降,但并未答应册封冉智为王,冉智若是擅自登基称王,便与谋逆无异。

不过,魏国现在已经是千疮百孔,仅剩的国土已经没有多少了,新君何时继位,或者说,大魏国是否存在都不是很重要,因此,魏国的群臣倒是可以安安心心一心一意的为冉闵办丧事了。

至于大晋朝廷是册封冉智为王,还是册封其为一州刺史,暂时就不用去关心它了。

在整个邺城陷入极其悲痛的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