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子就要逃出密林,他已看到了前来追猎的将士。署光就在眼前,他终于可以虎口脱险,以自己的机警和外来之机,也就是现如今所说的“主、客观因素”,及时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这正所谓:天不绝人无可畏,万般机缘险化生。
“快抓刺客——”天子朝着刚刚涉入密林的将士们高喊了起来。
且说耶无害帐下的两员偏将秦汉俊和齐良臣闻听到天子呼救,吃惊不小,急忙率众前去接应。等到他们将天子让过身后,只见迎面追过来一位黑色短打衣铐的武士,而且此人手里还端着一把“小李飞箭”,一定是在追杀天子。
“快将他给我拿下!”秦汉俊一边高呼手下将士,一边挥枪迎上前去。刹那间,这群官兵便将这小个子黑衣刺客围个水泄不通。
“啊!原来是太行山贼!”偏将齐良臣已认出这刺客,正欲举锏直取其首。然而,赵高云身材短小灵活,偏身躲过飞锏,正欲举箭射击,恰巧秦汉俊的长枪及时赶到,一下子便打飞了赵高云的“小李飞箭”。于此同时,四周的骑兵早已有搭弓上弦的,趁这混乱之机,数只利箭已射中赵高云的腿部和后背。
此时的“太行野猴”赵高云,再也施展不起来时的威风和轻功;想跑,更是插翅难飞!他只觉得头冒冷汗,两腿发软。未等他拔掉腿上的利箭,众多官兵已下马将其拿获。
“将他押回行宫,朕要亲自审问他。”天子程福贵怒然喝道。
于是,众将官押着赵高云走向密林之外。恰巧,耶无害和宋元明两位将官正好赶到。见此情形,耶无害惊异道:“皇上所押何人?”
“何人?”天子而带伤痛之色,道:“是刺客!”
“啊?!刺客?”耶无害大感意外,仔细望了一下那位被押的黑衣武士,始才发觉此人就是太行山贼赵高云。
“唉!真没想到,朕此次狩猎,损兵折将,还差点将命丢掉,才抓到这只太行野猴。真是得不偿失!朕一定要把他千刀万刮。”
“怎么?皇上的御驾亲兵难道都……”
“他们全部殉难,是朕捡回了一条性命。多亏你手下的将士及时赶到,抓到了这追杀朕的狂徒。好,朕念这班将士护驾有功,就将他们全收为御驾。偏将秦汉俊和齐良臣分别为朕身边的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
“谢皇上!”周围的一班将士齐声感谢道。
“还有,”天子又想起了什么,道:“朕能捡回一条性命,还多亏那只被射中的大雕。不知这射雕英雄是何人?”
“回皇上,”宋元明随即应道,“是臣和耶将军共同所射。”
“好!你们全部护驾有功,朕自会赏赐。不过,林里殉难的御驾将士,请你们妥善安葬,并在此为他们立碑纪念,朕要永远记住他们。”
这时,耶无害望了一眼赵高云,向天子问道:“皇上,这刺客如何处置?”
“朕要用他的血,祭奠死难的英烈!”
“皇上,”耶无害又进前说道:“臣有一事要与皇上商量,能否暂时留其活命?”
“耶无害,你不要假仁假义,”旁边的赵高云猛然喝道:“你夺人所爱,骗走晓峰。如今我既落你手,要杀要刮由你自便,不要猫哭耗子假慈悲。”
“混帐东西,还敢顶嘴!”齐良臣忍不住给了赵高云两个嘴巴。
“算了!”天子制止道:“就依耶将军所言。先将刺客带回,听候法落。”
于是,秦汉俊和齐良臣率领官兵押着赵高云先行,耶无害和宋元明伴在天子左右缓缓前行。行走之中,天子忍不住叹道:“真没想到,天下间还有这么多人要将朕置于死地,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都是暗藏杀机。难道朕就是这么不得人心么?”
“皇上,”耶无害深感内疚地说道:“是臣等失职,未能看好山庄,让山贼混了进来。请皇上治罪!”
“嗳!这不怪你!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刺客太狡猾。”天子勒马而止,说道:“不用说你,就是朕和所带的御驾亲兵都被一只野猴给蒙骗了。”
“皇上的意思是……”耶无害不解,疑惑地问道。
“朕和亲兵到密林里去追猎这只野猴,而它竟是刺客所扮!”
“哦!……”耶无害和宋元明深感意外,难怪他们未能发觉有外人出入狩猎山庄,原来刺客狡猾得厉害,扮只野猴混进山庄,真是概莫能料。这“太行野猴”赵高云真是胆大妄为,竟敢独身前来刺杀皇上,看来是早有预谋之事。
“皇上,”宋元明忍不住说道:“臣回去一定将之严刑烤(拷)打,看看他到底是受何人指使?”
“也好!”——
“快说!是谁派你来的?谁向你们太行山报的信?你们太行山寨到底有何目的?”
“嗯!乱臣贼子,冒牌之君,人人有责诛之,何须叫人指派?”
“哼!到现在你还嘴硬,给我用刑。”宋元明怒不可遏地命令道。
“啊——啊——啊——”——
光阴似箭,一晃六日飞过!今日已是六月九日,骊山狩猎山庄皇帝行宫。
“耶爱卿!你要前去太行说服寨主阮南山归顺朝廷,可有把握?”
“臣不敢说有绝对的把握,但无论怎样,臣也应该去冒险一试。所以在此期间,臣请皇上暂时不要杀掉赵高云;否则,阮南山一怒,谈判就破灭了。”
“也好!”程福贵点了点头。
恰在这时,宋元明进前来报:“皇上,这姓高的连日来宁死不肯招供。”
“罢了!”程福贵并不在乎,说道:“其实他不肯招认,朕也知道他是受谁指使而来。想必宋将军也知道,赵高云既是太行山寨的人,他还能由谁指派来?所以,耶爱卿要前去太行山说服寨主阮南山。”
“啊?!”宋元明惊异地望了一眼耶无害,转而向天子说道:“皇上,太行山寨乃狼窝虎穴,耶将军前去,岂不是凶多吉少?而且臣以为朝廷之中必有奸细,不然,太行山寨如何这么快得知皇上在此狩猎?”
“宋将军不必担心,”程福贵微笑道“不管怎么说,耶爱卿还是阮寨主的干女婿。朕已同意耶爱卿和阮晓峰一道前去,想必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
闻听此言,宋元明不在说什么,但总还是替耶将军有所担心。
这时,天子问道:“耶爱卿打算何日起程?”
“回皇上,臣明日即刻前往!”
“好!耶爱卿就放心前去,朕在此等你的好消息。”
7、身没鬼门洞
第二日清晨,六月十日辰时二刻。耶无害和阮晓峰双双备马及早起程。
“无害,今个我真高兴。我很快就可以见到干爹了。”
“是啊!太行山寨,你我阔别已久,你一定会思念的。”
“无害,此次皇上答应你我前往太行山寨探亲,一定还有别的事吧?”
听到阮晓峰问及此事,耶无害依旧从容自若地说道:“皇上念我守关劳苦功高,就特意让我休假十日,带你出关,一则游玩,二则回山寨探亲。”
“哇!皇上待你可真不薄啊!”阮晓峰喜洋洋地说道。
“不错,皇上待他的近臣仁慈宽厚,是位大智大勇的圣明之君。可偏偏还有人要刺杀这位好皇帝。”
“怎么?难道皇上遇到刺客了?”
“哦!……不!”耶无害急忙矢口否认,他不愿让阮晓峰得知昨日之事,更不愿让她猜透他此行太行山寨的真正目的。因为天子早已向他交待,此乃军机大事,要严守秘密不可泄露。但对于他的红颜知己阮晓峰,他还需要向她解释一二:“不是遇到刺客,是在躲刺客。就是因为杀手阿里耶库尔在大内皇宫里神出鬼没,大肆杀戮,为顾及天子安危,宫里大臣太保才及(极)力建议天子前来临潼骊山狩猎山庄。”
“为躲蔽刺客天子才出宫狩猎,这岂不是更加危险吗?”
“这……”耶无害一时被问得难堪,便敷衍道:“其实皇上此次出宫并非完全是为了躲避刺客。想来他一定是久在宫中烦闷,所以才出宫游猎体验生活的。”
“就像我们现在一样?”
“对!就像我们现在一样!”
“哈哈哈……”耶无害和阮晓峰不禁相视一笑,打马加快了脚步。正是:红尘飞骑两声笑,鸿门二华连关城。
很快,这对情侣便来到涛涛的黄河岸边。这正是渭水和北来黄河之水的交汇之处。黄河东部九曲十八弯,正是在潼关正北之处的风陵渡处由北而东,涛涛直下。
此时,耶无害和阮晓峰端坐在马鞍之上,迎着北来之风,隔岸望着黄河北岸的风陵渡口,不禁想起了一段难忘的往事。
“无害,你还记得当初官兵追杀你至此的情形么?”
“当然记得!你和你的两位哥哥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呢。”
“当时我和两位哥哥杀退官兵,你已经浑身是血,昏迷了过去。随后又追来了大批官兵,我和哥哥及众人赶紧将你扶至船上,命人火速摆渡黄河,才免去了一场大难。如今回想起来,还仿佛是历历在目。”
“是啊!记得我从昏迷中醒来,你就在我身前。”
“还有呢,你醒来什么也不顾,就直喊‘我的剑!我的剑!’大概你那时是杀红了眼吧!”
“也许是吧!可当时那把宝剑是把出了力的邪恶之剑,是法深老贼所赠,后来已被我的道家尊师把它毁掉!”耶无害略有所思地说道:“不过,身为武士应是剑不离身,更何况我如今所带的这把宝剑,削铁如泥,断石如水,是我的道家尊师静眉道长所赠,名曰‘太极宇宙无敌剑’,是昆仑山的镇山宝!我要用它斩尽人世间一切邪魔歪恶,我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它。”
说着,耶无害已“噌”地抽出宝剑,仰天而立。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它向四周闪烁着万道金光,令人不寒而栗。他和它仿佛在对天盟誓,他要用它的正义之光闪耀人间。
“你这么爱护它,简直胜过我了。”阮晓峰向耶无害微笑道。
“怎么会呢?”耶无害凝望着寒光闪耀的利剑,说道:“刀剑无情人有情。如果世间太平,我宁愿丢下这剑,和你一道去建造美好幸福的家园。”
“是吗?我看你呀,这辈子是丢不开你手里的宝剑了。”
“好了,我们不谈这些。”耶无害边说边收起宝剑,望着黄河奔腾转泄的大汇弯,说道:“你看这黄河,汹涌澎湃,气象万千,奔流到海不复回。真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及。那对岸的风陵渡,传说是黄帝臣子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的埋藏之地。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潼关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渡。’这就说明了这渡口之名的原始来源。你看那风后陵,虽近在咫尺,却犹如天隔一方。要渡过这急流湍急的黄河水,你我势必要亲自领略一下这黄河天险。”
“和你在一起,再难再险,我都不怕。无害,咱们赶快请船家摆渡吧!”于是,耶无害和阮晓峰牵马下岸,命人摆船渡向对岸。
来到这黄河对岸,便是座落在山西芮城县西南端的风陵渡。它是处在黄河奔腾南泄转而向东的拐拐弯磨(抹)角,是晋、陕、豫三省交通要冲。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潼关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渡。”这说明其名子是因风后而起。相传此地是黄帝臣子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的埋藏之处。登上高耸的凤凰嘴土岗了解,潼关、太华山、崤函历历在目,隔河人声相闻。俯视大河气势澎湃,气象万千。赵村东南的风后陵,冢高2米,周围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即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