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9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方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泛指第三力量)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友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善于运用《损》卦中关于‘损下益上’的逻辑推理演算。

在本身没有办法,或欲以保存自己实力而受到客观环境限制的时候,自己不动手,叫别人去执行自己杀人的意图,这就叫借刀杀人。杀人而要借刀,即是假手杀人之意。杀人虽然残忍,但世上有许多该杀的人,也有许多不该杀而枉杀的。杀人的根本毋需研究什么仁义道德,杀的是什么,此人该不该杀,总之是‘逆我者亡’。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普遍的原则。但杀人也有贤愚之分:笨伯杀人,直截了当的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表面上既英雄,又痛快,可是这样一来,难逃法网的制裁,更会遭到世人的冷眼相待,说他残忍暴戾;而聪明的杀人则不会这样,枪不需自己动手,公开利用法令或假手别人,这样,目的达到了,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上还可以多涂一层香油。据说,此次中原武林大乱中,‘四大帮主’和‘十八教主’之间全力火拼,是被人利用了这借刀杀人之计!”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地消耗、疲惫敌人,使它由强变弱,我就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

以逸待劳这一计出自《孙子兵法》的军争篇‘军事以近待远,以逸待劳’。即在战术上自己先处于主动地位,应付敌人进攻的意思。引申来说,凡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沉着应付外力侵扰,不管什么事,都可以叫做‘以逸待劳’。使用这种策略的时候,务必沉着应变,将自己的对方的环境和意图,以及彼此间的实力估计清楚,机警地随时随地注意事情的变化,时机未成熟就不动如山岳,机会一来就翻江倒海、雷厉(雳)风行。所以处事和做人是不同的;做事是今天的事今天了,效率越快越好;做人,尤其是处理一个复杂的从事问题,拖延才是一条好办法。拖,并不是怯懦,也不是卸责,它是一种权变手段,要使自己的意志不为猝然发生的事件诱惑,使自己永远站在主动地位,这就是所谓‘拖延政策’。从积极一面说就是设法使对方疲于奔命,挫折它的锐气,然后伺机出击,使其一蹶不振。即如孙子所说的‘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的意思。这一策略如用得好,能以弱胜强、以寡胜众,历史上有许多大战役因此而扭转局势。韩信擒赵王,刘秀击王莽,司马懿截阻于祁山,周瑜纵火赤壁,曹操破袁绍于官渡,谢玄战苻坚于淝水,以及春秋时的‘三通鼓曹刿胜齐’,都是以少胜众,劣势对优势的‘以逸待劳’为主的策略奏效。”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方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取利,一举打败处于困境之敌的策略。

《孙子兵法…军形篇》开头说‘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即是说等待敌人出现疏漏时我们再乘机出击取胜,这也是一种趁火打劫,或者说是后发制人,正所谓‘因敌而胜’。但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纵火创造胜利的客观条件,也是一种趁火打劫之计。趁火打劫即是乘机搏乱。此计有两种方式,即是上面所说的纵火打劫和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是乘人之危去混水摸鱼;纵火打劫是自己放火,然后再喊贼捉贼,达成自己的企图。不管是趁火也好,纵火也好,其目的同样在劫夺别人,充实自己。趁火虽然不是自己动手,却行动处于被动,被动就非英雄本色。大丈夫做事经常要主动,总是想靠别人给自己制造机会,可制定路线使别人为自己创造机会。此纵火与趁火的解释,正如水和空气的变幻,归根结底,总是以自己的利益放在人家的痛苦之上。

古代的英雄豪杰,放火高手首推张仪,打劫老手莫如诸葛孔明。张仪可算得上是条‘惹火生事’的尤物,一生做的都是煸风点火的事。他为了拆散六国的‘合纵’计划,跑到哪里,哪里就起火;他欺齐、骗楚、讹燕、诈赵、诳韩、哄魏,凭口里那根‘火舌’,烧得六国君臣焦头烂额,为秦皇统一中国铺路搭桥。再说孔明,他虽被誉为卓越的政治家,但他的政治资本当初还是靠‘打劫’而来。他初出茅庐时被曹操赶到绝处,跑到孙权处做个战争贩子,煸动起南北大战。趁周瑜火烧赤壁,曹操逃命之际,却唾手而‘劫’了荆州、襄阳、长沙、武陵、桂阳、零陵等州郡,活活把周瑜…周公瑾气死,给刘备奠定了割据的地盘。

‘趁火打劫’这一计名虽然不中听,却是名符其实的。上至朝堂,下至市井,此等事件极为普遍,古今中外都是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历史是握权弄势人所写的,他们能把最坏的事说得最好听,把最丑的脸孔涂成最漂亮。什么‘吊民伐罪,替天行道’的话,不外从‘打劫’两字演绎出来的漂亮名词。我们可以回忆回忆,中国几千年来历代的政权是怎样嬗递的?还不是这么回事?最典型的例子莫如石崇,民间常说‘富比石崇’,以石崇代表财富,但他那富强敌国的财富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说穿了,就是石崇‘做官又做贼’。当他做荆州刺史时,利用职权,经常明来暗往劫杀行商巨室,谋财害命,抢金夺宝而致富的。总之,要想自己成为英雄,火不能不纵,财不能不劫,哪怕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只要能拜得出一个响当当的招牌,会摆出一张悲天悯人的脸孔就行。”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方指挥不当,军如无头之蝇,乱撞乱碰,就不能判明和应付突然事变的发生,这是指挥员失去分析判断情况的能力的一种征兆。要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将其消灭。

声东击西,这是说用计于兵要出奇制胜。兵法有云:‘声言击东,其实击西。’目的在于转移敌人目标,使之疏于防范,然后乘其不意,攻其无备。即凡是对全体一件事,为了消除当前人为阻力,减少本身损失,一定要设法分散对方力量,或松懈其意志,才可以乘虚而入,达到目的。此计的方法很多,或制造谣言,混淆视听,增加对方顾虑,迷惑其意志,或故布疑阵,使对方力量分散,削弱其防卫,但本身的企图和行动却要绝对秘密,时刻要争取主动。秘密与主动,是处事的最高原则。不秘密等于自己不设防,被动处处受牵制。不管在战场、商场、情场、政治或人生舞台上,这声东击西、避重就轻的计策,时时可见,处处可行,而且奇谋百出,花样多端,有的干得很漂亮,有的却弄巧成拙。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的门客冯煊便用此计使齐王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还有楚汉相争之际的陈平,也是利用这声东击西之计救刘邦脱离虎口而进驻了汉中。”

第二套胜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狂也。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情况蒙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地由虚变实,以各种假象掩盖真象,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

老子在道德篇中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一种简单而又深刻的哲学观点。但计谋中所说的无中生有并不是这样。无中生有,简单地说就是‘无风起浪,无事生端,无事生非’。它与虚张声势是不同的。其动机是惟恐天下不乱,目的在混水摸鱼,手段是造谣滋事。造谣者看起来容易,但想借谣言达到目的则相当困难。市井间的口角造谣,徒逞一时之快,了不起是中伤,使仇家受损,但对自己一定有好处,真正造谣的目的,在于损人利己,如果撇开自己的利益标本并不算是计。俗话说得好:‘谣言止于智者’。可见如果没有缜密的计划,变幻的过程,很难瞒得过智者。反过来说,造谣者非有天才不行,故亦可以称:‘谣言起于智者’。滋事的解释,本是借着一个问题加深它有矛盾,扩大它的事非,但这里所指的并无须有事实根据,而是凭空制造事件的。

就拿做木偶戏来说吧,台下看去,好象幕内藏有千军万马,但揭底一看,还不外就是这么几个人,几个木偶和几根牵线?谣言一定滋事,滋事必靠谣言,相因相成,缺一不可。谣言比什么都可怕,它是无形可见,无影可见的;是非出自嘴巴,兵藏于心胸。凭几句话,可使人轻生,英雄解甲。战术上有所谓‘谣言攻势’的,善于使用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若说滋事防碍天下安宁,那谣言就是滋事的根源。善于造谣的人,本身就是魔术大师,他能在帽子里弄出兔子,能大变活人,也可以使观众蒙蔽,昏昏沉沉,信以为真。造谣要看环境,造得要合乎情理,只求‘过得海’,无须长期考验,所谓‘信不信当面考验,灵不灵过后方知’。到了过后揭底之时,自己已是‘过海神仙’了。

陈胜、吴广在揭竿起义之时,就利用鬼怪事件去鼓动民心。他把写上‘陈胜王’的帛布塞入鱼腹里,以示天意,又叫人扮鬼叫,半夜咕‘大楚兴,陈胜王’,便吸引了一批迷信的人参加了起义行列。

刘邦也曾造谣,说斩了白帝子,仍然把自己当作‘赤帝’,又说自己有黄气盖顶,有王者气。这样,就把当时的人骗入术中,声势浩大,便从一个好色好酒之徒的无赖,一跃而登上龙庭。由此看来,刘邦是靠谣言起家无疑,他是善于利用当时的习俗环境,使‘真无’变成了‘真有’。

还有一个算是空前绝后的无中生有之计,那就是刘张仪戏弄楚怀王爱美色的这一嗜好,说要去给他选晋国美女,于是乎楚王给他很多银子做路费;而南后和郑袖听到张仪所放的消息,恐怕日后失宠,于是又加派银两去疏通张仪。因此张仪又刮了一把油!在辞行宴上,张仪又耍诡计,说自己罪该万死,从未见过楚王身边南后、郑袖这两位天姿国色,晋国美女实在是差远了。这倒弄得楚怀王很高兴,天下间谁能比得上我这两条美女?于是就打消了让张仪去晋国选美人之念。当然他也不会向张仪索回路费!由此,张仪整整挖了一个‘空洞’,划了一个圈,又让他们合合美美地安全合上,自己更是大获全胜,更使得楚怀王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从此岁岁平安无事喽!”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在这里固守时,便悄悄地迂回到那里偷袭。这就能乘虚而入,出奇制胜。这正所谓‘以正合,以奇制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善之善者也。

暗渡陈仓这一计是根据历史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而来。其中‘明修’是正,‘暗渡’是奇。其意思是:在双方对恃的时候,故意树假目标,明示以企图,吸引对方注意,暗地里却积极进行另一个进攻计划,这种部署,就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战术。照兵法上说,这是奇正相生的战术,‘正者当敌,奇兵旁从旁,击其不备’,用一句实用的战争术语,‘暗渡陈仓’就是‘偷袭’的运用。再比如快速的武术格斗,要想尽快击倒对方,也是要正奇、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